林玉鮮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qū)林墩中心小學,福建漳州)
閱讀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是重點部分,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僅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視度。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個性化思想與行為。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轉變教學觀念,以新課改理念為教學導向,優(yōu)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自主閱讀能力。本文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意義及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首先,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習語文必備的能力,語文知識不是僅靠背誦或練習就能夠掌握的,而是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思考,真正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等,這樣才能有效掌握語文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其次,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流暢程度,更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形成獨立思考及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最后,自主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具有相互作用,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教學,導致教學缺乏趣味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動、活潑、求知欲強等特點,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如果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不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無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較大影響。
目前,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更新,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過于重視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與方法,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重復性教學中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課文內容及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主閱讀能力不利。并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實踐的空間與時間較少,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力較差,如果在學習閱讀的技巧后沒有及時進行練習與實踐,就會忘記已學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與能力,如果教師只注重講解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實踐練習,就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注重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以新課改理念為導向,注重以學生為教與學的主體,基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更新教學觀念,不僅要注重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更要注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理解與感悟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自主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等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其次,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計劃,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設置具有科學性、多元化的教學計劃,規(guī)避傳統(tǒng)重復性教學的缺陷,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珍珠鳥》的閱讀教學前,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具有系統(tǒng)性、引導性等。本篇課文主要講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以及珍珠鳥在“我”的呵護下由害怕與人接觸到與人親近的過程,對此,教師應設定教學目標為:(1)了解雛鳥外形的寫作方法。(2)理解“信賴”等詞語的意思。(3)感知文章中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之后,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設置教學計劃,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如在教授學生新字詞之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觀察文章的寫作方法及描寫手法,并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使學生感知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分析與掌握不同的寫作手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是一個主動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以興趣為主,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如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等特點開展教學,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等多樣性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初步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松鼠》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本篇課文是一篇具有較強趣味性、科學性的文藝性說明文,文章中的描寫手法及語言較為生動,基于此,教師可采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生閱讀與學習的自主性。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你能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嗎?”初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松鼠的照片,并讓學生根據圖片描述松鼠的外形,之后教師可提出探究性問題“同學們,知道小松鼠喜歡吃什么,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嗎?今天我們一起探究法國作家布封筆下的小松鼠”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與探究欲望,以此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性以及教學的引導性,如果在教學中以教師的角度及思維方式開展教學就無法突出學生主體,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教師應明確開展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追求突出學生主體,而忽視了學生身心發(fā)揮規(guī)律,導致教學缺乏引導性。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還處于發(fā)展中,且知識的儲備量有限,自制能力較差,對于自己沒有足夠了解的事情,就算是給更多的時間,他們也無法自主理解語文知識,因此,教師應注重提高教學的引導性,在合作探究中給予學生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與指導,使學生能夠集中思維,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情感去感知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從而理解不同寫作手法的作用及方法。
例如,在《將相和》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寫作順序、領會文章主旨,如“(1)你能從第一句話中讀出哪些信息?(2)文章總共講了幾個故事?(3)文章中主要的人物有誰?”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解決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會分析寫作順序等。之后,教師可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出示文章中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引導學生建立三個小故事與整個大故事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運用已有的經驗,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曲折,以此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欣賞能力、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的教科書是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因此教材內容具有全面性,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要求,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大量閱讀與實踐中實現(xiàn),因此教師應注重立足教材,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類型與閱讀量,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實踐的時間與機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授《紅樓春趣》這一課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本篇課文節(jié)選自《紅樓夢》,文中有多處對人物的神態(tài)變化、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了描寫,學生在學習后對人物神態(tài)描寫的手法、人物的特點及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的掌握,對此,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完整的《紅樓夢》,或從中再選出一段與課文內容有聯(lián)系的片段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布置閱讀任務,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學會閱讀的方法,有效感知文章內容,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善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加深體會,從而提高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拓展教學,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