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星溪小學 林順強
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實踐活動,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大部分的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將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納入自身的課堂設計理念,從而導致學生所接受的課堂活動難以實現較好的鍛煉效果,不利于學生完成現階段新型教學環(huán)境當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而且小學數學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當中,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科學鍛煉,數學課程還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條件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當中的實踐案例,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案例幫助之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此來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改造。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推動自身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活動設計,利用豐富性的趣味活動來助推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借此機會來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明確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能力的重要意義。因為只有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之下,才能夠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自身授課活動的積極作用,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小學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所體現出來的優(yōu)勢作用首先體現在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內容大部分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所以,數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當中能夠找到機會運用自身的數學知識,以此來幫助學生在知識運用的環(huán)節(jié)完成實踐能力的鍛煉。而且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也可以發(fā)揮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當中達到鍛煉實踐能力的預期效果。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來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因為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沒有過度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運用,從而導致在應試教育的理念指導之下,形成了過于功利化的課堂授課模式。僵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鍛煉和能力培養(yǎng),而且也不適應現階段新型教育環(huán)境當中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推動自身課堂的創(chuàng)新改造,在實踐方面,去積極嘗試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活動設計,采用有效的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能夠在活動體驗過程當中實現自身數學學科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育,同時能夠完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因此,這也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課堂活動設計能力,幫助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活動實施過程當中實現能力培養(yǎng)的預期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教學設備播放與單元數學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以此調動學生曾經學到的數學理論,并為學生做題進行服務,使他們能夠在回憶和把握舊知識的同時從中挖掘到新的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之后,教師要通過增加師生互動的方式了解班級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應用水平,同時利用師生互問互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們明確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同時,數學教師在和學生互動時,要注意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就能夠開展針對性的數學教學,從而為之后開展分層教學和安排作業(yè)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分層教學的質量。
例如,數學教師需要從具體的問題出發(fā),借助信息技術設備,帶領學生共同回顧“1 四則運算”“2 運算定律”“3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4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等課節(jié),通過展示不同生活場景中常見的小數出現的場景和常用到運算知識的實踐情景等的圖片,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展開聯想,從而高效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中的視頻手段將數學運算應用問題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在利用舊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活躍自身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因為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壓力之下,部分數學教師形成的比較功利化的授課理念,從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沒有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養(yǎng)成,而是過于強調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結合解題技巧的實踐運用來幫助學生達到更高的分數,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影響之下,十分不利于學生展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活動。而且,由于學生在實踐方面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控制自身的行為活動來主動實現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自身的活動設計,來引導小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之下不斷達到更高水平的實踐能力目標。同時借助這樣的教學活動來提高數學教師自身的課堂構建水平,讓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來達到鍛煉實踐能力的目標。
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缺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堂活動,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問題所在,因為只有與相對應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夠真正發(fā)揮數學課堂的優(yōu)勢功能,來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加依賴于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活動指導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克服缺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課堂活動的現狀問題,借助新型教學環(huán)境的有利背景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具有豐富活動的體驗課為活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更加有益的成長空間。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實需求,來進行課堂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的體驗過程當中,調動自身的實踐能力進行運用,這樣才能夠積極推動學生在活動中檢驗自身的學習成果和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來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體驗形式的活動參與意愿比較強烈,這種活動可以發(fā)揮十分積極的效果,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推動課堂活動的實踐設計,利用活動來承載教學內容知識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解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認識時間》這一部分相關內容的課堂當中,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鐘表作為教輔工具來展開學習活動,教師帶領學生認識和辨別時間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利用鐘表擺出相對應的時間點。這樣就可以借助學生的實際操作,來促進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在生活當中更好地運用有關時間的相關知識。課堂中的實踐活動可以發(fā)揮良好的效果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即使是面對《乘法口訣》這類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點,在課堂活動的幫助下,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數學教師根據乘法口訣的相關知識點,在課堂中組織“接力答題”的游戲,結合乘法口訣的知識,設計快問快答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接力模式的活動中,檢驗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程度。
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當中,利用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來營造恰當的課堂教學氛圍。因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帶入的方式充分運用自身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在這樣的實踐活動推動之下,不斷強化學生的經驗積累,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條件。而且這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相關指導之下,在師生互動的過程當中達到高效課堂的理想目標。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這一課時,數學教師可以營造賣水果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扮演商販和客人,來展開對克和千克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讓學生借助具體的生活實踐,幫助學生能夠對課文當中的知識有更加具體的理解,同時可以在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很容易從成人的思維模式來講授小學數學知識,往往忽略了學生和成人思維模式上的差異。因此,想要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就要從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出發(fā),以一種更加簡單、直白的思維來講述數學知識,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并且認識到學生思維模式更加生動形象和多元化的特點,將其運用到日常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同時,增加教學活動的互動性也會滿足學生的思維模式,例如適時運用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原理的感悟力與理解力,并幫助學生們實現與小學數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當中開展課堂實驗的方式,也是相當有效的一種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為數學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動手操作機會,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實驗步驟的指導之下,為學生實踐能力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在實驗活動的幫助之下,對數學課堂有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組織課堂實驗活動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授課效率,不但改善了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而且還可以利用實驗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來完成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推動來自課堂當中實驗活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良好的機會達到實踐能力的有效鍛煉。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可能性》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結合拋硬幣的實驗活動,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實驗,讓學生結合自己拋硬幣的數據統計來并用所學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課外的實踐活動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更加高效率的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活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結合教學內容來組織學生展開實踐鍛煉。 而且,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都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所以,為數學教師的課外實踐活動創(chuàng)建提供良好的素材支持,能夠借助教材當中的相關情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跳蚤市場”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買賣場景當中,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借助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場景,為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更好的鍛煉場所。數學教師還可在開展《統計》這一課內容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結合組織比賽的知識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比賽活動的統計方式,然后選擇最佳的比賽游戲展開實踐,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去檢驗自己的統計知識能力。在學習數學新知識前,教師需要注重對生活化場景的搭建,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們正確理解小學數學的基本知識,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活學活用,這樣才能夠實現對生活化場景的理解,而當前我們從生活化實踐教學的現實狀況著手,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對生活化場景的理解出發(fā),并結合本節(jié)課的重點以及難點,制定出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案,用生活實例去對數學問題進行設計,這未嘗不是數學解題的優(yōu)化路徑。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幫助學生完成實踐能力的鍛煉,用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利用課程活動的優(yōu)勢作用和積極影響,來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打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