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紅 李欣逾
如果稍加留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節(jié)慶禮儀、民間藝術與特色技能、名勝古跡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文物和遺產凝聚著本地區(qū)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
從2006年起,我國把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深入認識這些文化遺產,對我們增強家國情懷、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動者,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對我們的語文學習、考試也有著莫大的幫助。在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就設置了“身邊的文化遺產”專題綜合性學習。在近幾年的中考中,有不少省市的語文試題,尤其在閱讀、綜合性學習部分中,都突出了傳統(tǒng)文化遺產內容的考察。以2021年中考試題為例,廣東、陜西等省綜合性學習都出現(xiàn)了與“書法”有關的試題;山東濟南綜合性學習則出現(xiàn)了與“對聯(lián)”有關的試題;江蘇省揚州等市的綜合性學習與民間藝術有關;湖南省資陽市的閱讀試題與“中秋”民俗文化有關;浙江省衢州以“爛柯山”為主題,開展“身邊的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活動。
為了解身邊的文化遺產,有不少同學會通過閱讀書籍、網(wǎng)絡搜集等方式來獲取有關資料。但僅僅做到這一步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在與文物和文化遺產的親密接觸中,通過觀察、記錄和思考,探究文物和遺產背后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保護現(xiàn)狀,不斷豐富我們的認識和理解,培育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親切感、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性認識;同時,也能寫出文采斐然的、引人入勝的考場報告,答好和文化遺產相關的中考語文題目。
那么,我們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運用各種資源初步認識身邊的文化遺產,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以語言文字為主要表達方式,將文化遺產現(xiàn)象和自我主觀感受有機結合起來。與其他學科考察報告不同的是,帶有語文特征的考察報告更突出個性特征,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逸興遄飛,讓文化遺產考察妙趣橫生,進而激發(fā)閱讀者對文化遺產的探尋興趣。
我們以赤坎老街為例來分享一下吧。生活在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qū)的同學都對那里的老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住在老街附近,老街已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陌生是因為對老街的歷史淵源并不了解。隨著網(wǎng)劇《隱秘的角落》的大熱,赤坎老街一度被推上熱搜,成了炙手可熱的旅游勝地、網(wǎng)紅打卡點。這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探尋老街的興趣。通過查找資料,同學們驚詫地發(fā)現(xiàn),一度蒼老、沉寂的老街,竟曾是一片商賈絡繹不絕的商埠碼頭,十大古碼頭就隱匿在毫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據(jù)資料記載,“古時廣州灣西岸有商埠,埠頭東臨大海,坎高泥赤,因而得名‘赤坎’。在清朝的‘海禁’政策解除后,商民們便從海上到達埠頭,在今天民主路一線的渡口登岸,因此,明清時代在大通街與民主路之間便建有十處青石砌就的踏跺步級式碼頭。南起大通街與平安街交叉處,北接晨光小學的街道,原叫‘古老渡街’,長達180米。到了上世紀初,因為要填海造地,擴城建路,海岸線往東一直移到了今天民主路一線,于是,原海岸線的各個碼頭也就留作了路巷直到現(xiàn)在?!保ā冻嗫彩畟€古埠碼頭的前世今生》,刊登于《湛江晚報》2015年8月1日)面對近在咫尺的文化遺產,我們不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尋訪之旅。
一、喚醒美好記憶,親近身邊的文化遺產
由于文化遺產就在自己身邊,當我們再一次走近它的時候,喚醒自己曾經(jīng)的記憶,回憶與文化遺產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會消除與它之間的隔閡,產生親切感。如:
“我的第一站選在廣州灣商會原址,遺憾的是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閉館了。小時候我曾在里面學習書法,如今依稀記得在二層閣樓上懸掛著很多老照片,在昏黃的燈光里影像搖曳,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個廣州灣故事。書法老師模糊的背影以及對這些照片的講述,都在記憶的一遍遍洗滌里漸漸遠去。曾經(jīng)的廣州灣遠去了,而這些遺跡仍然挺立著,靜默地等待著曾經(jīng)守護它的人歸來?!?/p>
在這段文字中,小作者通過喚起童年練習書法時的回憶,將百年前的廣州灣商會會館與自身產生了微妙的聯(lián)系。這些依稀的記憶通過語言的渲染油然而生親切感。文化之旅不僅要細心觀察,也要讓世界與我們產生互動,做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二、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展現(xiàn)文化遺產之美
歷史遺產因其悠久的歷史、動人的故事而增添了夢幻色彩。在探尋的過程中,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仿佛置身于歷史現(xiàn)場,會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如:
“3號碼頭高8米,長19.5米,寬2.3米,共存18級,因彎曲過甚,今已廢棄不用。舊時稱之為‘鬼巷’(在法侵占廣州灣時期,曾用于關押犯人)。路邊的騎樓失修已久,墻體脫落。站在這兒,仿佛可以觸摸清朝前的漁船海浪,聽見民國時的歷史回聲?!?/p>
“6號碼頭高5.6米,長51.6米,寬2.3米,踏度55級,入海引道長22米,碼頭出口處有個高大的門樓,這個巷子叫染房街。單看街名,就知道這里曾經(jīng)有著一個大染坊,色彩鮮艷的布料吸引著南來北往的人們。精巧的碼頭口兩邊是騎樓建筑,將頭一探,便隔了兩個世間,街頭商人的高聲叫賣,牛車馬車的丁零當啷,如海浪般陣陣撲面而來?!?/p>
“8號碼頭為水仙街,高8米,長45米,寬2.5米,現(xiàn)存踏跺25級,坡度緩和。藏有水仙廟,這是一座珍貴的不可移動文物。自開埠就有了水仙廟,具體年代已不可考。剛進去的時候看到‘水仙香料’四個字,我還以為是什么好玩的東西。后來才知道是因為水仙廟里一直供奉著香火,故有此雅稱。水仙廟特別的地方在于,一是建在碼頭邊上,供的是炎河二帝,當年不僅是當?shù)鼐用?,也是上岸的水手祈求航行平安和生活安寧的地?二是廟前有兩眼井,一清一濁,時至今天,依然有不少居民喜歡到這汲水、洗衣。看著青苔斑駁的井邊,幾位阿嬤在低頭搓洗衣服,井水漫出了木桶,我仿佛看到在熙熙攘攘的碼頭,船只擁擠,上岸的水手和商人們迫不及待地捧一口清冽的井水滋潤干渴的喉嚨,然后洗一把臉,再到廟里燒一炷香,喃喃自語,保佑平安和順。”
在以上幾段文字中,小作者引用了有關的資料,如“湛江在線”網(wǎng)頁《赤坎商埠古碼頭》一文中對十大碼頭的具體數(shù)據(jù)說明;同時又運用了聯(lián)想和想象,從視覺溝通了聽覺、嗅覺和觸覺,運用通感的手法,再現(xiàn)古碼頭當年熙來攘往的場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讓歷史文物在筆下可見、可聽、可感,賦予了其鮮活的生命力。再比如以下這段文字:
“7號碼頭位于東興街盡頭。高8.5米,曲折入海,全長93米,寬3.4米,踏跺2排,各51級,是十大碼頭里面最陡的碼頭,層層疊起的階梯倒像是一頁頁歷史的書卷,蜿蜒進時光深處。到訪的時候已是黃昏,時間仿佛停止,余暉靜靜地親吻著碼頭的屋檐,仿佛百年間從未改變。”
7號碼頭是游客特別喜歡去的地方,由青石板鋪成的階梯,蜿蜿蜒蜒,富有獨特的美感。小作者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思維,把“層層疊起的階梯”比成“歷史的書卷”,并運用化靜為動的手法,拾階而上仿佛翻開了一頁一頁的歷史書。小作者還抓住了“黃昏”這個時間的特點,運用擬人的手法把余暉映照老屋檐角的景象意象化,渲染了一種靜謐、滄桑的夢幻感。語言文字不僅是人類表達自我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開展文化之旅中,運用語文的眼光看待文化遺產,運用語言文字來呈現(xiàn)文化遺產,正是語文學科開展文化考察的獨特一面。正如自然山水與山水小品一樣,它們雖有聯(lián)系但也各自帶著不同的審美價值。寫作文化之旅,不僅可以運用鮮活的語言文字來展現(xiàn)文化遺產之美,更可以帶上寫作者自身的情感烙印、個性特征和審美情趣,讓閱讀者產生一定的共鳴,激發(fā)其對文化遺產的向往之情。
三、挖掘生動故事,理解文化遺產的精神特質
每一個文化遺產背后都隱藏著動人的故事。因而,在考察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挖掘與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人物故事,從他們的經(jīng)歷中感受時代的變遷,理解其精神特質。
“說起老街上的故事,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位共產黨員。1935年,在1號碼頭原址上,他創(chuàng)辦了晨光小學。他就是許乃超。晨光小學一出生就是一所紅色學校,肩負著‘傳播革命思想、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的重任,是中共南路活動的重要地點。1944年冬,中共南路特委在晨光小學舉辦為期三個月的醫(yī)務訓練班,為抗日前線培訓醫(yī)護人員。當站在晨光小學的許乃超先生的雕像前我才懂得,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在衰敗的碼頭遺址上建起一座學校有多不容易;在抗戰(zhàn)時期冒著生命的危險傳播革命思想、培育革命人才,有多么的可貴……聽著校園里郎朗讀書聲,我聽到的,不僅是一種和平安定的幸福,更是一種勇于抗爭、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和信念!”
在這段文字中,小作者不僅巧妙化用了史實,講述了紅色故事,還思考了故事背后所體現(xiàn)的精神特質。文化遺產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正是其包含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當我們的筆觸中包含了對這種精神的深刻感受、體驗和領悟,也讓我們的文化考察富有了深厚的意蘊。
“隨著《隱秘的角落》電視劇熱播,在網(wǎng)絡上也有著不少關于古商埠碼頭介紹的文章,其中流傳著一幅‘赤坎十個古碼頭手繪地圖’。我很好奇,這幅地圖是誰繪的呢?查閱了不少網(wǎng)絡上的文章,都沒有注明作者。后來,我終于查到,關于十個古碼頭比較早的官方報道是2015年8月1日《湛江晚報》的《赤坎十個古埠碼頭的前世今生 》,其作者是梁月明、王權。再一細查,這兩位是我區(qū)兩所中小學的退休校長。機緣巧合之下,我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一對伉儷,和我們家居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實在是太巧啦!我抓住機會邀請兩位老人,他們欣然接受了我的小采訪。原來,兩位老人都是攝影愛好者,在退休后到處尋訪不為人知的湛江美景。在赤坎老街,他們拍下了一幅幅精彩的攝影作品。他們還進一步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了原來老街正是赤坎古商埠渡口所在地。王權校長就手繪了湛江市赤坎十個古渡口位置示意圖,并公開發(fā)表,為大家普及老街歷史。這幅圖正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流傳的手繪地圖!近年來,兩位老人把他們的攝影作品及散文匯編成《古址疊痕》一書,書的封面圖片正是在雙清庵與廣州灣商會之間的4號碼頭遺址。書中的序言說:不敢奢望這本書能夠‘滴水之中見太陽’,惟愿我們對人生來處及家國情懷的述說和思考,得到讀者的理解。捧著這本厚厚的贈書,我更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情意。這是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的熱愛,也是對我們后輩的殷殷叮囑。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懂得人生的來處,找到人生的出發(fā)點,不正是這趟老街考察給我的人生啟迪嗎?”
這段文字令我們深思。在文化考察中,我們會查閱到不少資料。但是如何不迷失在資料中,需要有一定的辨別力,盡己所能找到第一手資料,并挖掘資料背后的故事,在探究文化遺跡的精神特質的過程中,也產生對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豐富啟迪。
四、運用跨學科思維,探究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
當然,在這場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之旅中,我們不僅可以抒發(fā)真摯的情感,展現(xiàn)文化遺產之美,挖掘文化遺產背后的動人故事,還應該著眼于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與傳承,激活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因而,需要運用跨學科的思維,理解文化遺產的歷史淵源和時代演變,認識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樹立傳承意識。從歷史的角度可以進行今昔對比,從道德與法治角度探究文化遺產的現(xiàn)實意義,從藝術的角度感受文化遺產的審美情趣,還可以從數(shù)學的角度對文化遺產的現(xiàn)狀加以具體說明,令人更具體、更直觀看到文化遺產的保護現(xiàn)狀,激發(fā)對傳承與發(fā)揚文化遺產更理性的思考。如:
“通過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十大古碼頭中餐館游客人數(shù)較多的景點是水井頭、2號碼頭和4號碼頭。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水井頭游客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一是受到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帶動;二是水井頭油條、海鮮面等特色小吃在網(wǎng)絡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坐著小馬扎,在水井邊吃特色小吃,然后在電視劇拍攝點打卡留影,成為眾多游客的第一選擇;而2號碼頭周邊文創(chuàng)商店較多,游客走在嶺南風格的騎樓、南洋和歐洲風格夾雜的老式洋房之間,逛逛文創(chuàng)商店,看看風景,饒有興趣;4號碼頭廣州灣商會遺址較為出名,專題展覽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一路走來,我看到了城市對赤坎古碼頭文化遺產進行了多處保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也在不斷完善中。老街在靜謐與熱鬧、古老與時尚的微妙平衡中,散發(fā)著一種獨特的魅力?!?/p>
這段文字結合扇形圖,直觀反映了古碼頭遺址受游客歡迎的情況,并對此現(xiàn)象做了具體的原因分析,觸發(fā)讀者對在保護文化遺產和開發(fā)旅游資源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產生沉思。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赤坎人,在這次文化考察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赤坎有十大古碼頭遺址。經(jīng)過這次考察,我對赤坎“古商埠”這個概念有了形象的了解。赤坎在宋代已具小商埠雛形,到了清朝,隨著‘海禁’解除、海上貿易的繁榮而發(fā)展起來。過去,古老渡和大通街以東地域是一片海灘,來往貨船通過鴨乸港乘潮進出商埠。原來,如今繁榮的金沙灣片區(qū)、我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民國以前就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城市的擴容,過去的古商埠變成了居民的住宅,民國時期所建的嶺南騎樓及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筑,在這里隨處可見。從海洋與商業(yè)文化這個角度來實地考察,讓我重新認識了赤坎昔日的繁華。世界各地商人從海洋而來,帶來的不僅是豐富的貨物,更是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今天,作為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赤坎少年,我不僅為家鄉(xiāng)昔日的榮光感到驕傲,更對它未來的發(fā)展充滿著美好的憧憬?!?/p>
總而言之,我們對文化遺產的認識不要僅停留在查閱的文獻資料上。讓我們與身邊的文化遺產來一次美好的相約,以充滿樂趣的語言文字實踐活動,感受滄海桑田,感悟文化精神,思索傳承意義。
(524033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524031廣東省湛江市湛江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