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201700)胡曉燕
民間故事是一種歷史久遠,依靠人與人、代與代之間不斷地口耳相傳的一種口頭文學作品,被稱為“活的文學”。本文以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二)》為例,從單元融新、整體架構、內化語言三個維度探尋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學習路徑,讓學生直接與民間故事展開交流,體悟民間故事的文學特質和傳承特點。在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能力,傳承文化經典。
《牛郎織女(二)》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經典,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所收錄的三篇課文分屬兩則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杜@煽椗芬耘@煽椗嘤霾⒔Y合為界,拆成了(一)和(二)兩篇課文?!杜@煽椗ǘ穼懥伺@煽椗幕楹笊罴氨蛔?、抗爭,最終每年七夕鵲橋相會的結局。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二是“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這是在三年級詳細復述和四年級簡要復述的基礎上提出的高階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充分體現了復述的層次性、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教學中,教師要從單元視角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合理規(guī)劃知識點、運用點和遷移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確定了《牛郎織女(二)》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牛郎織女(二)》教學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認識“衰”等10個生字,并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以連環(huán)畫配文的形式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能展開想象,采用加情節(jié)、加細節(ji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方法,或變換敘述人稱的方法有滋有味地、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3)抓住關鍵語句,了解民間故事語言的特點:多用排比、倒裝、夸張等修辭手法。
(4)感受牛郎織女對愛情的純潔堅貞,對壓迫桎梏的反抗,對自由的熱愛;感受民間故事的趣味性。
2.《牛郎織女(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為連環(huán)畫配文,概括主要情節(jié),把握主要內容;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2)教學難點:打開思路,展開想象,角色代入,補充細節(jié),實現創(chuàng)造性復述。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注重體現目標的層次性和發(fā)展性,加強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系,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fā)展梯度,積極構建語文能力的目標體系。教師要重視冊次和單元之間的縱向聯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文能力。
1.熟讀課文,了解情節(jié),生動地講故事
首先,復述故事要讓人聽得懂,也就是口語化、生活化;其次,要讓人聽得有味道,也就是生動、有趣。故事要講得生動,就要做到“三有”,即有表情、有動作、有感情。如《牛郎織女(二)》中的王母娘娘親自來到牛郎家把織女帶走,牛郎披上牛皮、肩挑兩個孩子追上天去的情節(jié)扣人心弦。復述中如何表達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呢?教師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故事中每一個人的聲調、語氣、神態(tài)、動作,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再通過同桌互說、小組合作說、師生分角色表演說等方式,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
2.展開想象,豐富細節(jié),創(chuàng)造性地講故事
《牛郎織女(二)》中有些情節(jié)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扣沖突、行動、結局三要素,展開豐富的想象,移情入角,在細節(jié)處下功夫:或添加人物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描寫,或添加象聲詞、環(huán)境描寫,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生動有趣。
在整體架構《牛郎織女(二)》的教學流程時,教師要站在“生”“本”共發(fā)展的高度,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教材編寫意圖、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凸顯單元語文要素,精選學習內容,合理架構流程:縱向盤點,理清脈絡,了解主要情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示范講故事,明晰講好故事的要求,搭設系統(tǒng)的學習支架,講述故事細節(jié);教學目標螺旋上升,課內外結合表演故事,推動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實現文化傳承。教學《牛郎織女(二)》的基本流程如下:鏈接前因,回顧內容→梳理脈絡,整體把握→含英咀華,講好故事→拓展延伸,文化傳承。
講述民間故事講究起、承、轉、合,追求整體效果。學習《牛郎織女(二)》,要基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揣摩故事的表達順序,探尋學習的內在邏輯。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整體思維把握故事結構,加入創(chuàng)造性想象,讓學生的講述呈現螺旋式推進,實現由理解故事內容走向創(chuàng)造性表達,使得民間故事的學習與文化傳承有機融合。整體架構的四個教學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使平面的文字在講述中逐漸鮮活起來,呈現出獨特語體風格的立體結構之美,有助于學生探尋到故事的內在邏輯。
創(chuàng)造性復述,不但要讀懂故事,還要吸收、內化、提升,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它不是脫離文本內容天馬行空地發(fā)揮想象、胡編亂造,而是基于文本的結構特點、語言風格,讓學生依照情節(jié)的范式進行創(chuàng)編,是吸納與傾吐的統(tǒng)一體。
基于整體架構,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單元板塊之間的前后關聯。如本單元的語文園地總結了三點復述策略:一是“可以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二是“也可以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jié)”;三是“還可以變換情節(jié)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這些方法在前兩篇課文《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一)》的教學中均有學習,本課應讓學生在運用中進一步熟悉方法,形成能力?!疤崛≈饕畔?,縮寫故事”在前兩課中均有訓練。本課在導讀提示中提出:“聯系上一篇課文,說說如果給《牛郎織女》繪制連環(huán)畫,你打算畫哪些內容,每幅圖畫配什么文字。”這種設計連環(huán)畫,為連環(huán)畫配文的形式,也是訓練學生提取主要信息并進行概括的有效途徑。
《牛郎織女》作為經典的民間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被講述者進行補充和再創(chuàng)造。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故事主題、文體特征、文本語言構成的學習語境中,對語言材料進行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
下面對《牛郎織女(二)》的教學片段進行探析。
基于預習,快速讀文,梳理脈絡,整體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1.鏈接前因,回顧內容
教師出示詞卡:身世凄苦、相依為命、老牛牽線、相識結合。
學生借助關鍵詞,回顧《牛郎織女(一)》的內容。
2.梳理脈絡,整體把握
(1)借助圖片,對照課文,概括主要情節(jié)。
教師出示學習任務: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讀文,把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按順序排一排。
(學生給卡片排序并和同桌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發(fā)言,粘貼相應卡片)
生活美滿老牛訣別
織女被抓挑擔追妻
隔河相望鵲橋相會
(2)小結:理清脈絡才能將民間故事講明白、講完整。
【評析】復述的前提是講述者對故事的整體做到心中有數,這個“數”就是故事的脈絡。只有理清脈絡,才能講得有條理,才能講得完整,才不會凌亂或遺漏重要情節(jié)。
1.學習語言
找出第1自然段中寫得好的句子,對比讀,品味排比、倒裝的修辭效果。
(1)出示正常語序的句子與課文比較,發(fā)現語段的表達特點,交流表達效果。
①她喜歡人間的生活:跟牛郎一塊兒干活,她喜歡;逗著兄妹倆玩,她喜歡;看門前小溪的水活潑地流過去,她喜歡;聽曉風晚風輕輕地吹過樹林,她喜歡。
——課文語段
②她喜歡人間的生活:她喜歡跟牛郎一塊兒干活;她喜歡逗著兄妹倆玩;她喜歡看門前小溪的水活潑地流過去;她喜歡聽曉風晚風輕輕地吹過樹林。
——對比語段
學生對比讀,體會倒裝的表達效果;配樂讀,品味排比的表達效果。
(2)仿說:_____,她喜歡。
【評析】“她喜歡”這一句是絕妙的句子,排比+倒裝,帶有鮮明的口語化色彩,活潑生動又典雅整齊。本版故事由葉圣陶先生在1955年親筆整理,創(chuàng)作它就是為了編入當時的中學語文教材。動筆之初,先生就考慮到民間故事口語化的特點,為此,還特地邀請在北京出生的編輯來修改、提意見。充分地讀讀、比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民間文學的民間味兒是非常有意義的。
(3)繪聲繪色講故事:師示范→生練習→生展示→師生評議。
【評析】本單元口語交際的任務是講民間故事,提出了兩個方法:“豐富故事的細節(jié)”“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前者,可以與創(chuàng)造性復述訓練相結合,后者在繪聲繪色講故事的任務中也可以充分體現。對于小學生來說,“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意味著膽量、想象力的考驗,也是他們沉醉于文字的情感外顯。
(4)體悟伏筆的妙用。
教師出示語段:“她樂極了,可是有時候也發(fā)愁。愁什么呢?她沒告訴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這兒會來找她。”
①討論:為什么要寫發(fā)愁?
小結:為后文埋下伏筆。
②聯系第2自然段,體悟伏筆的表達作用。
學生默讀,找到埋下伏筆的語段進行交流。
(老牛臨死前要求留下牛皮,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就能飛上天追織女埋下伏筆)
【評析】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篇章的整體架構是重要內容,而構思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讓學生發(fā)現伏筆的表達作用,體會其精妙,讀寫結合,能提升學生的言語智慧。
2.聚焦夸張
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具有表現力的句子:“她發(fā)誓要把織女捉回來,哪怕織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縫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來,給她頂厲害的懲罰。”
(1)討論:這句話好在哪兒?(用夸張的手法,說明不論藏得多隱蔽,王母娘娘都要把織女奪回來)
(2)運用:下列選項,哪一個表達更生動?
王母娘娘當時 ____。
A.鼻子都氣歪了B.氣急敗壞
(3)變換人稱講故事:以王母娘娘的口吻復述第3自然段。
【評析】民間故事,多愛夸張。教師聚焦夸張手法,引導學生體會表達效果,順勢讓學生做選擇題,在單元統(tǒng)整視野下,推動了學生的言語學習。變換人稱講故事,為創(chuàng)造性復述奠定了基礎。
3.入情入境,創(chuàng)造性講述
自讀4~8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演一演。根據情節(jié),可以合理添加動作、神態(tài)、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講述:小組排練→全班表演→師生評價。
4.情境對話
對話織女:為何拋棄富貴,堅持守望。
回歸故事主旨:相識相知,相愛相守,即使天各一方,卻是心意相通。
【評析】這部分內容淺顯易懂,且富戲劇性。學生分角色表演,有利于主動閱讀文本,展開想象,加入情節(jié),補充細節(jié),這是繪聲繪色講故事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變式,有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已經得法于《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一)》,所以教師將表演任務置于課前,課內再搭建展示交流的舞臺。小組合作表演故事能促進知識建構,增強學生信心,樹立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師介紹《牛郎織女》故事的廣泛影響,推薦不同版本給學生閱讀,并布置課后任務:完整地講一講這個故事,并繪制《牛郎織女》的連環(huán)畫。
【評析】課后布置的任務,是對當堂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檢驗,在講述過程中解讀經典背后的文化,有效連接課內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創(chuàng)造性復述,讓民間故事鮮活地生長,讓學生知能與情感雙豐收,讓學習內容與方式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