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瑩 張聰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的兒童教育思想扎根于人道主義精神傳統(tǒng),其核心主張是圍繞兒童,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保護兒童的自尊感,尊重兒童的內在天性,促進其技能、品質的發(fā)展,使兒童成長為“真正的人”,這對新時代我國兒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人道主義精神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63-0051-06
【作者簡介】1.盛玉瑩,東北師范大學(長春,130024)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2.張聰,東北師范大學(長春,130024)教育學部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蘇霍姆林斯基堅持以人道主義作為兒童教育思想的核心,時刻把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相信兒童作為教育信條。他對兒童赤誠的熱愛,讓每位教育工作者動容,也激勵著廣大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的熱情和愛心奉獻給兒童。本文梳理和反思了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的核心主張,期望為當代兒童教育研究提供借鑒。
一、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的產生
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蘇霍姆林斯基的兒童教育觀有別于同時期蘇聯(lián)教育家所提倡的集體主義的兒童教育思想,他的兒童教育觀看到了兒童本身,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充滿了人道主義的色彩。
1.向往自由和平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民族傳統(tǒng)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蘇霍姆林斯基曾投入戰(zhàn)斗,并不幸在戰(zhàn)爭中負傷。這樣的經歷讓蘇霍姆林斯基深入思考人性,他把戰(zhàn)爭的原因歸結為人性的冷漠和扭曲,想要用教育培養(yǎng)人良好的德行,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眼中,時代固然會日新月異,但“人”始終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培養(yǎng)人性的本質屬性不會變。[1]蘇霍姆林斯基引導兒童親近自然,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促進其情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完善的人格,避免兒童成長為冷漠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雖然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卡連柯的集體主義教育思想,但是在兒童的集體教育中增加了個性化教育的色彩。他提倡關注兒童本身,維護兒童的權力,鼓勵兒童創(chuàng)作,重視兒童能力的發(fā)展。在擔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期間,蘇霍姆林斯基堅守本心,反對懲罰教育,主張對兒童的教化,強調用善意感化兒童。他反其道而行的兒童教育思想受到了當時蘇聯(lián)教育家的猛烈抨擊,認為他是抽象人道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擁護者。[2]但是,無論是從當時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實踐效果來看,還是從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思想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來看,蘇霍姆林斯基的兒童教育觀都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兒童教育思想的瑰寶,對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實踐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于普通的農村家庭,他的家人從小就在他的心靈中植入了真善美的種子。他的爺爺把他領進書的王國,培養(yǎng)他愛讀書的精神;他的外婆帶領他在民間故事中感受童話的美妙;他的父親則為他樹立了切切實實的人生榜樣。兒童時期的成長經歷時刻影響著他后來的教育實踐。
首先是對兒童赤誠的熱愛之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相信孩子、愛孩子是教師最高的職業(yè)道德,沒有熱愛就無所謂教育。他始終關注每一位學生,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是“差生”“困難學生”的孩子,他也從未放棄過他們,始終保持一顆赤誠的熱愛之心。他說:“每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兒童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保?]504他竭力從各方面去了解這些兒童,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成長為“真正的人”。
其次是對教育事業(yè)的奉獻之情。蘇霍姆林斯基17歲從教,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從教期間,他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教育日記的方式來整理、反思自己每天遇到的教育問題,從經驗中汲取成長的養(yǎng)料。他曾給3700名學生做過觀察記錄,了解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他說:“三千七百頁筆記記錄了我的全部教師生活,每一頁我都獻給一個人——我的學生。”[4]
最后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勇。蘇霍姆林斯基是個有思想、敢行動的人,他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他全方位關注兒童成長,促進兒童去思考,引導每個兒童都能對成長問題中蘊藏的真理有深刻且正確的認識,使兒童成長為全面和諧、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的成長經歷和自身的人格特征使得他更能理解、尊重、熱愛、相信兒童,正是因為懂得愛,理解愛,所以才能幫助兒童學會愛。這正是他充滿人性光輝的兒童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源泉。
二、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的核心主張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一種獨特的、不可再現(xiàn)的生活?!保?]13-14他在教育實踐中全方位觀察兒童,深刻了解兒童在感知覺、思維、洞察力等方面發(fā)展的特點,在關心兒童身心健康、保護自尊、尊重天性、訓練技能、培養(yǎng)品質等方面形成了許多關于兒童教育的主張。
1.使兒童長在“健康樂園”[5]100
兒童的身心健康是經久不衰的話題。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霍姆林斯基就曾在多本著作中論述過自己對兒童健康的觀點。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童年時期他理解和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健康。研究兒童的內心世界,尤其是他們的思維,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6]12-18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工作是要關注兒童的健康,切莫把兒童的健康視為兒戲。兒童的學業(yè)表現(xiàn)、腦力活動乃至整個精神世界和健康水平有重要的關系,例如有些兒童存在缺乏食欲、缺少鍛煉、情緒不穩(wěn)定、視力衰退等健康問題,這些事情看似微小,卻嚴重影響著兒童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的兒童健康絕不僅僅指身體的康健,他把兒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看作是完整的統(tǒng)一體。蘇霍姆林斯基注重對兒童的心靈涵養(yǎng),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和養(yǎng)成,把大自然作為滋養(yǎng)兒童身心健康的源泉,希望兒童能成長為“真正的人”。經過在“快樂學?!钡木挠^察,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幫助兒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征得家長的同意和支持后提出了許多教育舉措,帶領兒童在“健康樂園”中快樂成長。例如,改變兒童的作息制度,鼓勵兒童多待在新鮮空氣中,步行在田野、草場、樹叢中,把活動性的游戲和童話相互結合,為兒童提供適合的、有營養(yǎng)的食物,利用集體生活帶給兒童快樂等。蘇霍姆林斯基還認為,關心兒童的健康,就要引導兒童享受創(chuàng)作的歡樂,正是有創(chuàng)作的快樂,才使得兒童的健康身體和健康精神、全部體力和精神力量達到徹底的完美和諧。
2.愛護兒童的敏感心靈
兒童的心靈都是敏感而脆弱的,被尊重和尊重是兒童成長的關鍵要素,這對難教兒童、困難兒童來說尤其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保護兒童的敏感心靈就要尊重兒童,教育者不應是秉公辦事的審判官,而是活生生的人,應該對兒童“設身處地”。[7]6尊重可以從教育者和兒童兩個層面來進行闡述。
在教育者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育者要相信兒童、尊重兒童,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兒童的世界是一個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特殊世界,教育者不應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兒童,也不能把成人的交往方式、言語習慣等生搬硬套在兒童身上。要想進入兒童內心的“城堡”就必須使自己成為兒童,去體驗兒童的一切,感受他們的精神世界?!霸诹私鈨和膬刃氖澜绲臅r候,不應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7]7保護兒童的敏感心靈不僅指教育者要考慮對兒童的施教方式、懲罰措施等,而且還指要給予兒童恰到好處的關懷。
從兒童層面來講,尊重強調的是自我尊重、與他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兒童關心外界他人對自身行為的反饋評價,評價的結果和兒童自尊心的維護、自尊感的建立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兒童自我尊重的情感是形成良好道德面貌的必要基礎。當兒童得到他人肯定時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熱忱,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其自尊感,還有利于彼此間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吳盤生教授就曾提及,只有兒童真正被尊重的、苦衷被理解的、情感需要被關注的、體驗到人文關懷的,才能被認為是實現(xiàn)了“真正的人”的教育。[8]
3.激發(fā)兒童天賦的“火花”[3]123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5]32。兒童擁有耗之不竭的精力和熱情,對周圍環(huán)境始終保持好奇心,他們富有童趣,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尊重兒童內在天性的前提是要了解兒童,在開展教育活動之前,教師的首要職責是了解兒童的一切,包括他們的思維、情感、天資、興趣、能力、傾向、愛好等。從不同角度看,兒童既是處于同一年齡階段、具有共同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群體,又是帶有鮮明個性特點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既要把握好他們的共性,又要善于因材施教,挖掘每個人特有的天資,引導兒童進行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實現(xiàn)真正的學習。
尊重兒童還要保護好兒童的天性。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處于較低階段,想象是兒童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就曾借助“童話室”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引導他們不斷產生新的聯(lián)想,鍛煉其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作精神。兒童天賦的“火花”一經點燃,就會想要深入了解更多的知識,從而促使其思維活躍。這也告訴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必須要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不要使過量的知識潮水般地涌向兒童,不要淹沒兒童的求知欲和好學精神。[5]43
4.勞動發(fā)展兒童的技能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學者、作家、演員或者科學家,但每個人都應當成為自己行業(yè)內的佼佼者,這是實現(xiàn)個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條件。[9]兒童接受教育的出發(fā)點和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兒童自身的發(fā)展,兒童在受教育過程中可以發(fā)展自身的各項技能,如繪畫技能、閱讀技能、書寫技能、語言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和記憶力等。技能的掌握不僅有助于兒童的升學、就業(yè),為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做準備,使他們在社會上能夠更好地立足,還可以豐富、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他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訓練兒童的技能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勞動是發(fā)展兒童的各項技能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始終認為,兒童技能的訓練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的程序或者公式,而是要把對兒童技能的訓練和有趣味性的游戲相互結合。只有讓兒童置身于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chuàng)作的世界里,才會激發(fā)他們對技能訓練的興趣,他們才能在教育者的引導下使用恰當?shù)膶W習方式掌握技能。兒童技能的學習并不是單方面的接受知識,同時也通過所習得的技能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觀點和看法。蘇霍姆林斯基鼓勵兒童把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努力、汗水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能奠定基礎,未來才能獲得幸福生活,成長為精神意義上的人。
5.培養(yǎng)兒童做“大寫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不僅僅要使兒童知道自己未來要從事什么職業(yè),更要引導兒童思考自己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10]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只是有知識、有職業(yè)、會工作的庸碌之人,而是要培養(yǎng)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關心集體、有美好心靈的大寫的人。[11]兒童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和他的內在品質息息相關,他的道德觀念影響著他行動的方向。我們盼望兒童能夠有上進心、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關心他人的同情心和共理心,期望他們在接受教育后能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品性優(yōu)良、精神富足、文明有禮的人。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兒童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真正的人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傳授給兒童知識和技能時,要采取兒童能夠接受的、豐富多樣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杜絕教條主義、強硬灌輸。想要培養(yǎng)兒童的優(yōu)良品質,就要觸動兒童的心靈,在其精神上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從而把知識轉化為他們內心的信念。兒童品質的發(fā)展和其美好心靈的形成是相生相息的,兒童內在品質的培養(yǎng)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育者引導下,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以愛國主義品質培養(yǎng)為例,兒童對祖國的熱愛源自對母親的愛,只講愛祖國的概念,對兒童來說過于空洞,他們體會不到其中的深意和內涵。從兒童對母親的愛入手,引導兒童把了解、理解、體貼母親的情感感受擴而廣之,從愛母親到愛家人、愛他人再到愛家鄉(xiāng)、愛社會、愛國家。
三、蘇霍姆林斯基兒童教育觀的現(xiàn)實觀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兒童教育思想符合兒童教育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和需求,對解決當前兒童教育的問題、構建兒童教育發(fā)展理論有現(xiàn)實性的啟發(fā)和意義。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念
把兒童放在何種地位上,是教育面對的重要議題。正確看待兒童的前提是了解兒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能把分數(shù)作為評判兒童的標準,人的個性是由各種因素組成的極復雜的合金。[12]兒童作為獨立的且有豐富生活的生命群體,要了解他們是什么樣的群體、什么樣的個體、有什么樣的特性、如何能使他們成長為自他兩利的人等重要議題,才能使他們成長為“真正的人”。教育者只有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才能慢慢貼近他們的心靈。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兒童體驗到尊嚴感,體驗到教師和自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相互關心的。
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是兒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正確看待兒童,并不僅僅只是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還是對家庭、社會等相關他者的要求。成人不僅要永葆“童心”,站在兒童的角度看世界,還要摒棄“取媚兒童”“小覷兒童”的偏見,以人道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引,遵循兒童的天性,在理解和關心的基礎上引導兒童成長。
2.發(fā)揮自然的教育價值
兒童就如同一張白紙,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兒童就會獲得怎么樣的成長和發(fā)展。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養(yǎng)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父母對兒童的教育觀念,造成對兒童的過度保護或過度縱容。家長的養(yǎng)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社會、學校和教師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例如教師會存在“不惹麻煩、不擔責任”的想法,對兒童不良行為不加制止;學校因為害怕兒童在課外活動中發(fā)生事故,就減少甚至扼殺兒童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對兒童的成長毫無益處。
當前學校教育中知識學習的過程和兒童的精神生活相分離,人為地把兒童的意識和周圍的世界相互隔絕開來,而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是離不開環(huán)境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走近大自然,不僅能使兒童獲得敏捷而又牢固的記憶力,促進其智育,而且能幫助兒童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健康的體魄?!皟和洃浿悦艚莺屠喂?,正是由于他們的記憶中注入了鮮明的形象、畫面、概念和印象的清晰的溪流”。[5]136在周圍環(huán)境和大自然中所獲得的、對世界的鮮明形象成為兒童思想的源泉。當前提倡的研學旅行等活動,就是希望教育者能帶領兒童走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探索大自然,通過讀大自然的“無字書”,引導兒童學會向大自然求教,了解他們不曾懂得的現(xiàn)象和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并不要求刻意為兒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人為”的自然條件,而是把兒童的日常生活與大自然相互融合在一起,依托大自然的力量真正使兒童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6]12-18
3.關注兒童的精神世界
兒童的精神世界區(qū)別于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是兒童的精神世界在成長過程中卻常常被忽略。家長和教育者在教養(yǎng)兒童時總是覺得兒童吃好、喝好、學好就可以了,很少關心兒童怎么想,很少重視兒童的意見。在日益內卷化的當今社會,面對家長的殷切期望,兒童的壓力也在逐漸增加,部分兒童的精神世界變得匱乏,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些兒童小小年紀就已經厭倦學習、厭煩生活,為了給壓力尋找宣泄口,他們甚至出現(xiàn)逆反、抗爭的行為,但家長、教師卻不能理解兒童的想法,只是以成人的角度認為“一個孩子能有多大壓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精神生活是實現(xiàn)兒童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范疇,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是兒童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要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滿足兒童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精神需要,揭露其天賦并使之得到發(fā)展。[5]3兒童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關系到他在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精神時刻處于緊繃狀態(tài)會摧殘兒童的心靈。教育者要具備感受兒童精神世界的能力,了解兒童的思想、情感狀態(tài),不過度消耗兒童的精力,要引導兒童通過觀察周圍世界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想兒童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就得使兒童獲得精神上的平衡,讓他們置身安靜的環(huán)境和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體會生活的充實有趣,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行動上的困難,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兒童怎樣認識世界,就會在心中形成什么樣的信念,而這決定著他們的整個精神生活。
4.構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周圍環(huán)境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對學校教育來說,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一直是備受各方關注的話題,教育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的元素特點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學校教育環(huán)境設計大多偏向物理環(huán)境的構造,整體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對兒童心靈浸染的“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雖然學校也在努力發(fā)展校園文化、班級文化,但不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同,建設質量也參差不齊,甚至一些還只是停留在形式層面。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強調要把自然環(huán)境、物理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結合起來。他在“快樂學?!敝性O置幻想角、童話室、讀書角、健康樂園、美麗角、思想室等一系列的場所,并引導兒童參與教育環(huán)境的搭建過程。他認為,兒童對世界的感知覺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創(chuàng)作,被兒童感知到的以及被創(chuàng)造的形象、場景等都會帶有個人的情感色彩?,F(xiàn)代教育應該幫助兒童應對不同的環(huán)境,并與之和諧互動,促進兒童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兒童本身,尊重兒童的天性,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選擇上始終充滿人道主義的思想,他教會兒童愛和被愛的能力,致力于把兒童培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公民責任感的人和自我實現(xiàn)的人。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借鑒蘇霍姆林斯基的兒童教育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兒童教育體系的建設,把少年兒童培養(yǎng)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肖甦,宋瑞潔.新時代教師角色的應然、實然與使然——基于蘇霍姆林斯基人學教育思想的審視[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1(3):87-94.
[2]塔德烏什·列沃維茨基,朱佳悅,朋騰.重拾被遺忘的經典——我眼中的人道主義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11):25-29.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鮑里斯·塔爾塔科夫斯基.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M].唐其慈,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216.
[5]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M].畢淑芝,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O.B.蘇霍姆林斯卡婭,肖甦,劉曉璇.身心健康永遠是教育的第一要務——蘇霍姆林斯基兒童健康教育觀的歷史前瞻性[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11):12-18.
[7]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汪彭庚,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8]瓦·哈依魯蓮娜,吳盤生.“嘗試教育”與蘇氏教育思想一脈相承[J].人民教育,2014(15):15-16.
[9] 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7.
[10]埃里卡·卡爾特曼,朋騰.超越制度 崇尚自然 喚醒情感——蘇霍姆林斯基人學教育思想的新審視[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11):19-24.
[11]顧明遠.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07(4):1-4.
[12]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趙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