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寧寧
一、成長的煩惱
周一早上,兩天不見的孩子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說著話。
辰辰:我周末又去上興趣班了。
菲菲:我上舞蹈班了,還有幼小銜接班。
琪琪:我也上了,天天都在上,我都累死了。
早早:我也很累,一點都不開心。
伏嫄:我也很煩,要上很多課。
周一見面,幼兒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吐槽”自己的周末生活。原來,進入大班下學期,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課外班”。從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幼兒的疲憊、焦慮和不安。于是,我們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談話看看可以怎么幫助他們。
小雨:爸爸媽媽直接給我報興趣班,我有點不想上。他們說想要我變成厲害的人。
伏嫄:我爸爸給我報了舞蹈課,這個星期就要去學了,我有點害怕,不知道能不能學。
琪琪:爸爸媽媽給我們報課,是對我們好,長大了可以學更多本領。只是我有一點點煩,因為要上課。
露霏:長大了就有煩惱,因為要嚴肅。
淼淼:長大了就不能瞎畫。
聽到這里,我開始想:幼兒的這些煩惱,有沒有讓家長們知道?
教師:你的煩惱,爸爸媽媽知道嗎?
小雨:我們沒有跟他們說。
教師:為什么不說呢?
琪琪:他們總是不停地說我,都是他們在說。
坦克:爸爸媽媽都很遲回來,有時候我都睡覺了。
……
這個結果頗讓我吃驚。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通暢的親子溝通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可是,才6歲多的孩子就已經(jīng)不愿意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感受,原因是沒人聽他們說。思考再三,我們決定幫助幼兒把心聲向家長表達出來。
二、策劃家長沙龍活動
面對自己的煩惱,幼兒不愿意、沒有辦法去跟家長說,家長的不理解讓幼兒寧愿將心里話藏在心底。在幼兒園里面對同伴和老師,他們才會肆意地講出自己的煩惱。我們覺得是時候請家長和我們一起來關注幼兒的困擾了。那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呈現(xiàn)幼兒的困擾,幫助家長與孩子展開一場真正的溝通呢?我們和幼兒商討后決定籌劃一場家長沙龍活動。
教師:我們想邀請爸爸媽媽來幼兒園,開展一次家長沙龍活動。
褚楚:什么是家長沙龍?
教師:就是像平時我們小組討論一樣,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小胖:那爸爸媽媽不就成了小朋友了?
教師:那我們需要做些什么?
檸檬:我們可以做邀請卡。
路霏:還要準備桌子、椅子、紙、筆,讓他們要做記錄。
小黑:還要讓他們分組討論,說一說。
聽到要開家長會,幼兒很激動,商討著要怎么樣給爸爸媽媽開家長會。他們從自身的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了一些組織家長沙龍活動的做法。隨后,他們還根據(jù)教師提出的沙龍主題“讓爸爸媽媽了解自己最近的煩惱”,籌劃了家長沙龍活動的具體內(nèi)容。
三、家長沙龍進行時
期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了,全班32位幼兒家長都來到現(xiàn)場。整個沙龍活動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讓家長在活動情境中換位思考,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
環(huán)節(jié)一:水瓶上的畫像
幼兒為家長準備了瓶裝水,并在水瓶上畫上了家長的圖片。家長簽到之后,就可以根據(jù)圖片尋找自己的水瓶。許多家長站在幼兒準備的水瓶面前遲疑了,他們來回地看著瓶子上的畫像,猜測哪個是自己家孩子畫的。站在一旁的我說:“看來,你們平時都沒有關注孩子們畫的人物形象呀?!睏顥顙寢屨f:“我只知道他喜歡用藍色?!辩麋鲖寢屨f:“我們家會在頭上畫朵花。”琪琪媽媽拿起來一個水瓶看看,說:“應該就是這個吧。”確認名字后,琪琪媽媽高興地說:“哎呀,真的是?!睏顥顙寢尣缓靡馑嫉卣f:“我要反思了,下回得多陪他?!?/p>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只有小部分家長認出了自己孩子畫的水瓶。同樣每天生活在一起,有些家長卻認不出自己孩子的畫,強烈的對比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關注不足。
環(huán)節(jié)二:我的煩惱
家長們陸續(xù)進入現(xiàn)場,桌面上擺放著幼兒畫的煩惱內(nèi)容。
九月爸爸:老師,這是他們的煩惱?
教師:是的,九月跟我說了好幾次,自己不想上幼小銜接班。
九月爸爸:九月也跟我說過,我還跟她說,沒關系,剛開始學都很難。
教師:你可以跟她聊一聊,看下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難。
九月爸爸:好的,我找個時間問問她。其他小朋友都有這樣的煩惱嗎?
小其媽媽:我們家(的煩惱)是天天要上興趣班。
淼淼爸爸:我們家是對她太兇了。
楚楚媽媽:我們家是妹妹總打擾她,還破壞她的東西。
小其媽媽:這些都是煩惱,看來孩子煩惱的事挺多的。
家長們?nèi)粲兴嫉匕察o下來,翻看著幼兒繪畫的煩惱和煩惱怪獸的形象,表情逐漸暗淡下來。
家長觀察孩子的繪畫,從一開始興致盎然地質疑小孩子還會有煩惱,到略帶自嘲、不敢相信,再到相互交流、若有所思,可見,孩子心里有這樣的煩惱是他們意料之外的。畫面中的“煩惱怪獸”充滿了數(shù)字符號,色彩暗淡,齜牙咧嘴,這樣的形象再配上幼兒煩惱的內(nèi)容,給家長很大的沖擊。
環(huán)節(jié)三:我們有話說
在“有話說”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設置了兩個內(nèi)容:1.給爸爸媽媽打分。播放拍攝的幼兒采訪視頻,讓家長了解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媽媽的分數(shù),傾聽幼兒打分的想法。2.我不喜歡你的時候。展示幼兒畫的“不喜歡爸爸媽媽的時候”的繪畫作品,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樣的。在觀看了視頻和孩子的繪畫后,我們請家長來分享自己的感受。
悅悅媽媽:看了視頻后,我很難過。沒想到在孩子心中,我們的分數(shù)那么低。很多時候,我們說的一句話或是做的事情,居然對孩子心理造成那么大的影響。
琪琪媽媽:其實孩子跟我說過上興趣班的事情,我總是以我的想法為主,告訴她上了這些課就會變得很厲害,沒有關注興趣班對她造成的影響。上次老師和我溝通過后,我也和琪琪溝通了,如果不愿意上的我們可以不上,媽媽也會尊重她,可是她卻說想繼續(xù)。在溝通后,我覺得我更理解她,琪琪也感受到我的尊重吧,因為我會陪她一起克服困難。
教師:是的,很多時候,我們會一味地給孩子增加我們覺得需要的學習內(nèi)容,而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在溝通后,孩子會覺得被理解、被尊重,也愿意繼續(xù)嘗試下去,因為孩子知道有理解自己的家長,有問題也就會說出來。
在分享中,我發(fā)現(xiàn)好多家長眼中都含著淚,他們的心里一定也是五味雜陳。在知識技能與對孩子的理解、尊重中,部分家長會偏向于前者,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小小的心聲表達了幼兒微弱的呼聲,也讓家長開始反思。一個個小家庭是由愛凝結而成的,而凝結的過程是傾聽、是理解,更是陪伴。
環(huán)節(jié)四:父母有話說
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通過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家長回憶自己的童年和自己教育孩子中的精彩時刻。
1.童年時光。
我們讓家長回憶自己的童年,說一說最喜歡父母對自己做什么,最不喜歡他們做什么。
家長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里多為:爸爸媽媽尊重自己,讓自己做決定;爸爸媽媽很開明,愿意和我溝通;能在休息時帶我出去玩;等等。而不喜歡的內(nèi)容多為:爸爸媽媽直接幫我做決定;天天讓我學習,告訴我只要學習好了,其他就都好了;每天逼我上興趣班;等等。
通過回憶童年中喜歡和不喜歡的事,家長對幼兒當下的煩惱有了更深的體會。童年應該是一個人的美好時光,每個人都期盼著父母支持自己,在煩惱面前,眼前的孩子和幼年的自己是多么相似。這讓家長認識到要用自己喜歡的教育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2.教導有方。
請家長分組分享自己在親子關系中最有成就感的經(jīng)歷,或是失敗的經(jīng)歷,嘗試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我們還鼓勵家長互相之間溝通,交流育兒經(jīng)驗。
九月爸爸:我感覺我的教育還很成功的。
淼淼爸爸:為什么?
九月爸爸:我女兒很愿意跟我講自己的事情。有時候我都不想聽,她還會一直講。
小其媽媽:那挺好,我家的如果我不問,從來都不說。
九月爸爸:這點我們蠻好,我跟她就像朋友一樣,我也會跟她講我的事。
淼淼爸爸:我常年不在家,她也都不怎么跟我說。
楚楚媽媽:楚楚會學我的樣子去教育妹妹,有時候我看到都嚇一跳,原來我還說了那樣的話。
楊楊媽媽:是的,我們有時候說話是要注意,要做好榜樣。
九月爸爸:要和孩子做朋友,要多陪伴孩子,要以身作則。
教師:嗯,還可以想想,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印象深刻。
小其媽媽:我經(jīng)常會跟他講故事,所以他愛看書。
楊楊媽媽:在家里我是說到做到,因為有兩個男孩,很難管。他們習慣后也挺同意的。
教師: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說到做到,這都是很好的習慣。
通過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喜怒哀樂,家長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了解更好的育兒經(jīng)驗。相信在交流借鑒中,家長們都會有所改變。
環(huán)節(jié)五:給你寫封信
最后,我們請家長在信紙上用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想對孩子說的話。爸爸媽媽們認真地在紙張上畫上自己表達的內(nèi)容,用孩子能看懂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們進門的一剎那,孩子們笑容依舊,而家長卻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這一次的家長沙龍活動結束了,我們通過多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感受,并喚起他們的同理心,真正站在幼兒角度去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四、教育啟示
1.關心真實問題,開展家園共育。
大班幼兒在日常交流中表現(xiàn)出的焦慮,讓我們看到了幼小銜接階段家長的焦慮心理和不當行為對幼兒的影響。通過談話,我們發(fā)現(xiàn)了親子交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家長不聽孩子的煩惱,于是精心策劃并通過舉辦家長沙龍活動,讓家長聽見孩子的煩惱,引起了家長內(nèi)心的震動。從沙龍活動后幼兒的繪畫中,我們感受到家長與幼兒之間有了更多的溝通與交流,幼兒成長中的煩惱得到了紓解,并在分享中掌握了更多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當別人不愿意傾聽自己的時候,其實可以通過積極的努力排除溝通上的障礙。而家長也因此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孩子這面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樣子,經(jīng)過反思,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改變和調(diào)整。
2.追隨孩子生成活動,提升自身教育理念。
從幼兒的一次聊天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幼兒共同面臨的難題。結合當下幼小銜接的時期,我們敏銳地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背后是親子溝通的不通暢和親子關系的疏離。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我們傾聽幼兒的想法、共情幼兒的感受,探尋幼兒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緩解幼兒的焦慮,并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家園合作一同幫助幼兒度過這個時期。在傾聽了解、理解共情、家園共育等活動中,我們引導家長站在幼兒立場去理解孩子,進而調(diào)整教育方式。
只有追隨兒童,從兒童立場出發(fā),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感受幼兒的所思所想,支持幼兒的成長,指導家長進行有效的教育。這樣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3.相信兒童自身的能力,在生活點滴中共同成長。
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人,發(fā)現(xiàn)兒童身上的優(yōu)點并多加鼓勵,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教育中我們應該重視以“取長視角”去看待幼兒。幼兒是有差異的,我們能做的是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就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一味地隨大流參加各種興趣班的學習,終將錯失幼兒成長中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