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冬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1]有宋一代,知識分子以“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2]的自覺肩負起重振儒家道德文化的責任,保持操守與氣節(jié),在主張恢復儒家道統(tǒng)、講求仁義教化的同時,提倡內(nèi)省,以讀書窮理修身養(yǎng)性。朱熹曾言:“其所以必曰讀書云者,則以天地陰陽、事物之理、修身事親、齊家及國,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與凡圣賢之言行……若非考諸載籍之文……則亦無以明夫明德體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極也?!盵3]3812可見,書籍是宋人識世界、明性理的重要窗口,宋人多愛書、藏書,宋詩中也多有與愛書、藏書相關的作品。宋人的藏書詩處處體現(xiàn)著宋儒以天下為己任的道德自覺:謀國之忠,親之孝,朋之信,學之篤,情之厚與理之窮。這是宋代理學將物理與性理結合的體現(xiàn),既有天下萬物蘊含的自然性理,也有關乎社會道德的綱常倫理,是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傳承與發(fā)展。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盵4]895修齊治平的最終歸宿落在治國上,秉持著“學而優(yōu)則仕”[5]的傳統(tǒng),宋人藏書苦讀以期謀得一官半職,并且對藏書館閣有著執(zhí)著的憧憬和向往。
首先,藏書苦讀是宋人應舉入仕的主要途徑。宋代文人通過科舉考試走入仕途,文人與政治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讀書與功名的聯(lián)系也更為緊密。宋代士人為了爭取功名,實現(xiàn)登上明堂治國理政的抱負,往往自小便與書為伴,寒窗苦讀,社會中逐漸形成了苦讀之風。畢仲游《海內(nèi)》詩中“海內(nèi)儒生十七萬,日誦詩書頭白半”[6]11902即寫宋人苦讀之貌,儒生每日勤學誦書,還未登科及第已有一半人早生華發(fā)。項安世《送楊主簿》其二“書生歲晚亦無余,朝作新詩暮看書”[6]27259寫雖然天色已晚,書生在日常生活里除了苦讀沒有別的事,家中藏書多,早晨作詩,傍晚繼續(xù)看書,為科舉應試做準備。呂本中《即事》“更有腐儒窮事業(yè),夜窗殘燭一編書”[6]18131即道家中藏書閱書實為宋儒窮盡一生的追求。楊萬里《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書生都將命乞書,愿身化作蠹書魚”[6]26258寫宋代讀書人對藏書苦讀堅持到極致,甚至愿意化身為藏匿在古籍中的蠹魚,表達對讀書藏書的渴求?!耙卖~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載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盵7]邵雍曾作《蠹書魚》表達自己對書中蠹魚的厭惡與憎恨:“形狀類于魚,其心好蠹書。居常游篋笥,未始在江湖。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無。年年當盛夏,了卻如初?!盵6]4601。
其次,宋人對宮廷藏書館閣充滿憧憬與向往。宋朝立國之初,統(tǒng)治者秉持“作相須讀書人”[8]50“大重儒者”[8]50的為政理念,重視文化建設,重視圖書典籍的收集、整理與編纂工作,沿用唐制,以昭文院、史館、集賢館為三館?!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宋太宗始設秘閣:“太宗始于左升龍門北建崇文院,而徙三館之書以實之。又分三館書萬余卷,別為書庫,目曰‘秘閣’。”[8]5032其后秘閣即成為宋代官方藏書之地,收錄古籍善本以及古玩墨跡等,并設有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職。
宋代文人最重館職,一登館閣便為天子近臣,聲名顯赫。李昉曾任集賢殿修撰與翰林學士,又多次奉敕參與《太平御覽》《文苑英華》等類書的編寫工作,是宋初館閣文臣的代表,其《伏蒙侍郎見示蓬閣多余暇詩十首調(diào)高情逸無以詠歌篇篇實為絕倫》詩曾提及在秘閣任職的情形,如其一“秘閣清虛地,深居好養(yǎng)賢。不聞塵外事,如在洞中天……應學白少傅,時復枕書眠”[6]177,點出秘閣乃清虛之地,而秘閣的工作也是與書籍打交道,并無過多凡俗冗雜之務,可以修養(yǎng)身性。其《二李唱和集序》亦言:“內(nèi)府圖書之司,地清而務簡?!盵9]161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也有詩歌提及秘府館閣工作。其《水軒書事招壽安僚友》詩中言:“官閑不覺簿書勞,一簟清風午枕高?!盵6]13212張耒在元祐年間以太學錄召試館職,歷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后又為龍圖閣學士,是才高位重的館閣文臣,他筆下的館閣事務,無案牘之勞形。此外,彭汝礪《次履中學士正月十一日迎駕大慶殿》“禁林草木青春近,秘閣文書白日閑”[6]10493句直接點出秘閣文書工作之閑。秘閣館臣有與皇帝接觸的機會,這也是宋人看重館閣的原因?!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太宗曾至館閣看書,親近侍臣也可借機閱覽館閣所藏群書:“閣成,親臨幸觀書,賜從臣及直館宴。又命近習侍衛(wèi)之臣縱觀群書。”[8]5032張公庠《宮詞》“文龍畫燭搖紅影,準擬君王夜讀書”[6]6256, “秘閣新開別殿西,玉蟾蜍對玉狻猊。奏書未愜君王意,內(nèi)省夫人看御批”[6]6256指出了宋代皇帝勤學愛讀書,秘閣作為宮廷圖書館,也是皇帝日常讀書、批奏折的書房。
成為館閣文臣,伴駕修書,這是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下中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他們期望借此得到皇帝賞識,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人生理想,因此,秘閣成為文人士子憧憬與向往的殿堂,而躋身秘閣成為宋代文士對友朋的祝福或對其人品及學識的肯定。如詩僧德洪《送雷從龍見宣守》詩中言“子蒼布衣昨日脫,今日便校秘閣書”[6]15066,詩僧道潛的《觀宗室伯山司戶詩卷》中有“它日讎書天祿閣,聲名端可繼劉郎”[6]10814句。
在宋代藏書詩中,以藏書來表明自己人生志趣或價值取向的篇目最多,文人或是直接表達對藏書讀書的喜愛,或是將藏書這一文化行為與人的居住環(huán)境、人物性格等相聯(lián)系,賦予藏書詩更多的文化與價值內(nèi)涵,藏書活動也成為宋代文人冶心養(yǎng)氣、提升人格修養(yǎng)的途徑。
唐代劉禹錫曾在《陋室銘》一文中將文人住所的環(huán)境與文人的風骨氣節(jié)相聯(lián)系,文人即使身處陋室,也因為“惟吾德馨”[9]而不覺其簡陋。首先,宋代文人對藏書之地要求更高,藏書之地必是清雅幽靜之地。這也是宋人高潔清逸品質(zhì)的體現(xiàn)。如鄭耕老《木蘭溪書堂》“鄭子藏書處,柴門碧樹灣。開懷溪一曲,養(yǎng)拙屋三間。月色斜侵竹,鳥聲迥隔山。輞川多勝趣,何似此潺湲”[6]22342,書堂傍依木蘭溪,裁剪山風、月色、鳥聲為雕飾。趙蕃《懷祖印》“古寺僧容客寓居,客行仍許借藏書”[6]30926,詩僧智圓《孤山詩三首》其三“竹蔭高僧塔,云迷處士居。史遷今若在,此處合藏書”[6]1510指明宋代遠離塵俗、清凈地偏的僧舍亦是藏書之地。
其次,宋人在藏書詩中以藏書稱揚文士的廉潔清譽。許多詩人借藏書數(shù)量與規(guī)模表達對藏書主人品德、學識的肯定,對其清廉家風的傾慕。如劉敞《圣俞挽詞》“交游一時絕,詩筆四方傳。歸旐江湖永,藏書日月邊”[6]5850,李商叟《壽周益公》“三師告老恩榮備,□□藏書日月高”[6]30949,均以藏書與日月星辰對舉,透露出藏書這一文化活動在宋代蔚然成風。再如,司馬光《和吳仲庶寄吳瑛比部安道之子壯年致政歸隱蘄春》“一朝投紱真高士,萬卷藏書舊世家”[6]6167與蔡襄《觀宋中道家藏書畫》“藏書百千帙,傳世惟清廉”[6]4766,流露出宋人對家學淵源和家風傳承的重視。此外,黃庭堅《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10]96和蘇軾《犍為王氏書樓》“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6]9085更是將藏書規(guī)模與藏書主人的胸襟視野相聯(lián)系,認為讀萬卷書可拓展人的視野與格局。
宋代文人繼承了顏回簞食瓢飲的精神,即使生活窘迫也要藏書讀書,沉醉于藏書之樂,以生活貧窮卻依然大方買書的行為自嘲,流露出對藏書的執(zhí)著。
陸游多次在詩中表明盡管生活貧苦,仍愿藏書讀書,以此苦中作樂。如《日用四首》其四:“空舍封書篋,多年飽蠹魚。還家貧不死,讀盡舊藏書?!盵6]25465陸游直言只要家中還有藏書,生活就可以繼續(xù)下去。《暮春》詩“數(shù)間茅屋鏡湖濱,萬卷藏書不救貧”[6]24960,雖然萬卷藏書并不能改善生活,但陸游晚年移居鏡湖之時仍然有許多藏書?!肚才d二首》其一“有酒一樽聊自適,藏書萬卷未為貧”[6]25084流露出陸游自足自樂的樂觀心態(tài)。此外,王炎《宋可挹挽詩》“萬卷藏書富,千金市義多”[6]29753與葉茵《次賦順適堂韻》“萬卷藏書抵萬金”[6]38218都表現(xiàn)出作者不慕錢財唯愛書的價值取向。王洋《得丁執(zhí)中書和前韻依用韻一首》“履堅抱節(jié)有誰如,本為書窮更買書。命欲問天何厚薄,貧多聞道是乘除。倉箱粟帛常虧課,庭戶芝蘭獨獻余”[6]19009,寫即使家中貧窮作者仍要買書。此外,葉適《吳參議挽歌詞》“貧只藏書在,恩將別業(yè)酬”[6]31243與汪莘《開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還鄉(xiāng)寓居城南十二月遷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蓋宰來訪約過縣齋為一日款深夜而歸賦此》其一“守道何妨賤,藏書不盡貧”[6]24704,亦展現(xiàn)了宋人安貧樂書、非藏書無以為樂的志向。
隨著宋代理學的發(fā)展,詩歌中的思辨性和哲理意味增強,超越時空的哲思與洞見常會出現(xiàn),這在宋人的藏書詩中也有體現(xiàn)。
如朱熹《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之《山齋》“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懷哉千載心,俯仰數(shù)椽足”[3]317,寫自己登上藏書樓的所見之景,登高所見引發(fā)詩人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他看到屋檐上排布整齊的椽木,滿懷著人類千百年來探索天地的期待,由眼前之物進而體察內(nèi)心,正與理學“窮理盡性、格物致知、觀物察己”的主張暗合。朱熹《卜居》“卜居屏山下,俯仰三十秋。終然村墟近,未愜心期幽……著書俟來哲,補過希前修。茲焉畢暮景,何必營菟裘”[3]363寫悠然的卜居生活,他自樂于著書立說,專注于道的閑趣,體現(xiàn)了其主靜涵養(yǎng)的理趣、承自老莊的心齋坐忘思想。其《觀書有感》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3]286句,半畝方塘池水清澈如鏡,是因為不斷有活水注入,以此表明必須保持思想的開放,物象與義理渾融天成,蘊含理性又飽含禪機。
宋代文化教育事業(yè)繁榮,上至皇帝貴族,下至寒門百姓均有讀書、藏書的自覺,形成了“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的社會風尚與以書育人的教育理念。
在傳統(tǒng)儒學與宋代新儒學思想的影響下,不少文人學士常以詩書教育子孫,以畢生所收之藏書贈予兒孫,一是希望他們飽讀詩書,出人頭地,為家族爭光,二是希冀他們亦存愛書、藏書與護書之心,繼承精神文化財富。
陸游亦有不少藏書詩留存于世。陸游曾有組詩《冬夜讀書示子聿八首》,表示要將家中藏書留遺子孫,詩中提及:“宦途至老無余俸,貧悴還如筮仕初。賴有一籌勝富貴,小兒讀遍舊藏書?!盵6]25063詩人經(jīng)歷過宦海浮沉,認識到功名利祿一切如塵,只有書中的知識可以為己所用,并告誡子孫要珍惜藏書,努力向學。陸游在《村舍雜書十二首》其十一中,以“坐書窮至老,更欲傳吾兒。吾兒復當傳,百世以為期”[6]25024表達了自己以讀書、藏書為樂,希望以書傳家。他在《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十首》其八中又言:“況承先人教,藏書令汝讀。求仁固不遠,所要念念熟。喟然語兒子,勿愧藜莧腹?!盵6]25090指出藏書的目的是讓兒孫讀書,勉勵子孫勤學苦讀,不要愧對辛苦耕種、收獲的糧食。其《題齋壁二首》其二中 “力穡輸公上,藏書教子孫”[6]25278,更是直接點明藏書的教育功能。
許多宋人在詩中表明藏書傳家、教育子孫的態(tài)度。如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常作災”[10]174寫友朋家里藏書多,藏書是為了教育子孫,又以藏書與金銀珠寶作對比,可以看出宋人對藏書教育功能的重視。黃庭堅《郭明父作西齋于潁尾請予賦詩二首》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10]1072同樣肯定了藏書傳家的教化作用,并且已有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11]的卓識。張耒《阿幾》詩“翁家破篋中,惟有書與史。教兒不讀書,更欲作何事”[6]13077說家中藏書甚多,而藏書唯有為子輩所用才有意義。另有王禹偁《謝宣賜御草書急就章并朱邸舊集歌》“永為家寶藏書篋,豈讓西方貝多葉。且教世世傳子孫,長與皇家作臣妾”[6]777,將古籍藏書視為傳家之寶。諸如此類,還有周耕云《賦介軒半村新居》“寶藏書冊教兒讀,土視功名與世違”[6]45436,張耒《送婿陳景初還錢塘》“乃翁風節(jié)老彌堅,嗣子清修學有傳。為愛詩書賢事業(yè),肯羞葛練拙包纏”[6]13206,以及無名氏詩人的殘句“祖來產(chǎn)業(yè)分兄弟,身后詩書遺子孫”[6]45493,等等。
宋人常以何書傳教子孫?這在藏書詩中也有記錄。如陸游《冬夜讀書》一詩表明其家中藏書的種類和內(nèi)容:“平生喜藏書,拱璧未為寶……六經(jīng)萬世眼,守此可以老?!盵6]24593明確提出讓他沉浸其中的書籍乃是六經(jīng)之書。陳棣在《送鄭舜舉赴闕》中表明欲以六經(jīng)傳家的愿望:“書帶傳家飽六經(jīng),飄飄詞氣海東青?!盵6]22031六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之書,以此教化子孫,乃是發(fā)揮孔子在《禮記》中所提出的六經(jīng)的教化作用:“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盵4]727同時,宋人還以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的《孝經(jīng)》教育后人。如林同《顧歡》“枕邊何所有,一卷仲尼居。無處覓盧扁,應當寶此書”[6]40625,《全宋詩》注釋云:“顧歡有孝行。人有病者,歡令取《孝經(jīng)》著病人枕邊,果愈?!盵6]40625以《孝經(jīng)》為枕來醫(yī)治疾病的故事或有夸大之嫌,但由此可見宋人家中藏有儒家經(jīng)典。在《王僧儒》中,林同即點明這一點:“《孝經(jīng)》雖始教,何但習于初。欲得如兒愿,常常誦此書。”[6]40625希望兒輩能夠經(jīng)常誦讀《孝經(jīng)》。宋人重視道德倫常、以孝治家的思想由此可見。
宋代藏書詩的興盛,有賴于文化昌明的社會風氣、省心格物的理學思想以及傳家治世的德識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與傳統(tǒng)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高度契合。同時,宋代藏書詩全面地反映了藏書家的生活及其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