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暢
(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201)
黃庭堅作為宋代詩人典型代表之一以及宋代詩詞的集大成者,在宋代這片詩詞的星海中釋放著獨有的璀璨。以往學界對黃庭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詩歌特色、詩歌理論、書法藝術以及唱和詩、詠物詩等題材內容上,對黃庭堅所創(chuàng)作的一百余首飲食詩卻鮮有深入細致研究。宋代是我國飲食文化蓬勃發(fā)展的巔峰時期之一,是我國飲食發(fā)展進程中承之上、啟之下的重要時段。因此,探究黃庭堅的飲食詩不僅能夠對詩人的風格特點、心理活動、生活態(tài)度有愈加全面的理解,而且能夠從側面透視宋時士大夫的飲食結構及飲食觀念;不僅能夠一窺北宋文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追求,而且對于展現(xiàn)一個更加立體飽滿、精彩豐富的黃庭堅世界大有裨益。本文以此為中心和重點,對黃庭堅的飲食詩、飲食觀以及飲食詩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等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引起學界進一步之研究。
宋人對其食生活及食文化有著獨特的思考與探索,“宋以后,士大夫作為整個群體來說,已經(jīng)沒有了唐代士大夫踔厲風發(fā)的外向精神和放逸不拘的思想氣魄。他們關注的是自己內心世界的諧調,往往將精力專注于生活的末節(jié),以此寄托其用行舍藏的政治態(tài)度和曠蕩超脫的人生理想”。[1]黃庭堅作為宋詩人的典型代表,其詩歌中不乏對日常生活瑣事的關注以及對個體內心世界的探究,獨具宋詩特色。綜觀黃庭堅的一百余首飲食詩歌,直接以飲食為描寫對象的詩作數(shù)量較少,多以親友交往中的飲食饋贈活動為主題展開創(chuàng)作。詩人以詩歌為載體,或佳肴美食,或時令水果,或山珍海味,或清茗佳釀,都一并納入自己的飲食詩中,頻繁地記錄親友之間相互饋贈的飲食活動,描摹了類別多樣的飲食形態(tài)。
在黃庭堅的食品詩中,既有對蔬食的清淡描寫和蔬果的生動描繪,亦有對螃蟹、蛤蜊等海鮮的多角度描摹,從這些詩歌中可以看出詩人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偏愛。
一是時令蔬菜,品類繁多,尤愛竹筍。宋代士大夫的飲食生活,尤注重食蔬風氣所帶來的影響。他們往往把蔬食之清雅的內涵與隱士之儒雅的風范聯(lián)系起來,除卻對蔬食的喜愛之外,還將注重素食上升到自身修養(yǎng)與品格的高度。在這樣一個充滿雅趣的時代,文人更加注重食生活的情調和意蘊。黃庭堅的飲食詩歌中,對于蔬食的描寫品類繁多,例如竹筍、冬筍、石耳、春菜、蕨菜、菌類等。其中,尤其推崇與偏愛竹筍。黃庭堅有著濃郁的食筍情結,十分注重竹筍的烹調方式。如:“甘菹和菌耳,辛膳胹姜芥。烹鵝雜股掌,炮鱉亂裙介。”(《食筍十韻》)[2]930詩人用蒸煮的方式,將竹筍與甘菹和菌耳一同料理,并搭配鵝掌、炮鱉食用。此外,黃庭堅還寫到竹筍的最佳烹調方法,“鹽曦枯臘瘦,蜜漬真味壞。就根煨茁美,豈念炮烙債。”(《蕭巽葛敏修二學子和予食筍詩次韻答之二首》其一)[2]930詩人認為竹筍用鹽曬干則會改變其形態(tài),用蜜浸泡則使其本真之味散失,或許用火烤慢煨才能呈現(xiàn)竹筍的雋美之味。另有“駢頭沸鼎鼎,可口垂涎嘬”(《胡朝請見和復次韻》)[2]931,指出烹煮的竹筍亦可使人垂涎欲滴,將詩人對于竹筍的喜愛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竹具有人品清逸和氣節(jié)高尚的文化寓意,所謂“人無竹則俗”,古代文人墨客賦予了竹以高雅、剛直、挺拔灑脫的人格追求。竹筍亦以其清新自然、甘甜清脆而深受文人士大夫喜愛。“品嘗竹筍的清新自然才符合君子高雅脫俗的風格,也正是宋代文人追求和標榜儒雅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盵3]而黃庭堅對竹筍的飲食書寫及飲食偏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清素的飲食心理和高雅的飲食之風。
二是新鮮果品,通南貫北,偏愛荔枝。黃庭堅飲食詩中出現(xiàn)的果品有荔枝、金橘、橄欖、楊梅、椰子等。在詩人筆下,柑橘之色香、楊梅之味酸、荔枝之甘甜,盡現(xiàn)眼底,令人垂涎。梅子雖有生津解渴的功用,卻些許酸澀,而美味的荔枝則深受黃庭堅喜愛。黃庭堅的詩中寫到了不同品種的荔枝,或以月份為界,描繪荔枝的美味品類,如“五月照江鴨頭綠,六月連山柘枝紅”。(《次韻任道食荔枝有感三首》其二)[2]221五月的鴨頭綠、六月的柘枝紅,兩類品種皆美味?;蛞晕枧疄閿M,描摹荔枝的優(yōu)美形態(tài),如“舞女荔枝熟雖晚,臨江照影自惱公”。(《次韻任道食荔枝有感三首》其三)[2]221詩人認為紅透的荔枝如舞女一般美麗。或以紅衣為喻,描寫荔枝的外形特色,如:“紅衣襞積蠻煙潤,白曬丁香之子孫。”(《謝陳正字送荔枝三首》其三)[2]1335黃庭堅巧妙地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寥寥幾字將荔枝的顏色、荔枝的外表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可見詩人對荔枝的細致描摹與無限偏愛。
三是肉類食物,陸生海游,鐘愛螃蟹。黃庭堅筆下的肉食描寫可謂是色味俱佳、其味無窮,螃蟹、蛤蜊、魚肉、鵝肉等均在其詩歌中得以呈現(xiàn)。宋代是中國歷史第一個食蟹高峰,文人偏愛食蟹,視為雅事。因此黃庭堅詩中多也頻次出現(xiàn)螃蟹,對螃蟹有著極高的評價,并以“絕倫”二字稱贊螃蟹的味美。其中,他對糖蟹的絕佳風味贊不絕口:“海饌糖蟹肥,江醪白蟻醇。每恨腹未厭,夸說齒生津?!?《次韻師厚食蟹》)[2]899并指出蟹的獨特風味足以使壯士顏面開懷:“形模雖入婦女笑,風味可解壯士顏?!?《謝何十三送蟹》)[2]236黃庭堅在詩歌中還借用典故來稱贊螃蟹的美味:“草泥本自行郭索,玉人為開桃李顏??炙撇懿m說雞肋,不比東阿舉肉山。”(《又借答送蟹韻并戲小何》)[2]237由此可見,詩人對食蟹的贊美與嗜好,對螃蟹的喜愛與眷戀。此外,黃庭堅對蛤蜊也極其珍愛。
茶與酒都是讓人脫離世俗,且使生活傾向于雅化的飲品。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茶,香醇而清幽,酒,張揚而熱烈;茶以怡情養(yǎng)性,酒以忘憂解愁,兩者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精神需求。
一是對茶的描寫,嗜品飲、樂烹煮、愛觀賞、喜功用。茶文化在宋代發(fā)展到空前繁榮的歷史階段,茶作為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獨特領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了宋代文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飲茶之風在宋代日益普及和風靡。黃庭堅飲茶不但注重品飲的情趣,更注重烹茶的制作過程:“曲幾團蒲聽煮湯,煎成車聲繞羊腸?!?《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咎并詩用前韻為戲》)[2]93詩句中“聽、煮、煎”等寥寥幾字,就把烹茶的精細、瑣碎的情景呈現(xiàn)得細致入微,簡約而傳神,愜意而自得。此外《博士王揚休碾密云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喜君開包碾春風,注湯官焙香出籠”[2]100一句,把碾茶、注湯后官焙茶的過程描述得淋漓盡致。雅文化代表著精致、清閑、超然,于是,茶的形狀、色澤也成為詩人著力描摹的對象之一。黃庭堅在詩中寫道:“劉侯惠我大玄璧,上有雌雄雙鳳跡。鵝溪水練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奉謝劉景文送團茶》)[2]1038詩中用“玄璧”二字來形容團茶的形狀,并以“春雪”來比喻細茶飄落的樣貌,可見團茶色澤之純正。
茶之魅力,在其烹煮,在其味,在其形,更在其清神解乏之功用。由于茶具有解憂煩、睡思輕的特性,黃庭堅在詩中屢屢提及。如:“乳粥瓊糜霧腳回,色香味觸映根來。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繩床過疾雷?!?《奉同六舅尚書詠茶碾煎烹三首》其三)[2]1174詩人以夸張的手法指出茶具有提神醒腦的功用,清淡的茶香足以使睡意消散。除了提神、解憂,茶還具有藥理的作用。如上文所提及的“鵝溪水練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奉謝劉景文送團茶》)[2]1038及“筠焙熟香茶,能醫(yī)病眼花”(《寄新茶與南禪師》)[2]1259均涉及茶的藥用價值。具言之,茶不僅具有清神解乏之效用,怡情養(yǎng)性之特質,還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
二是對酒的描摹,酒之味、酒之色、酒之效、酒之樂。在中國酒文化的寶庫中,時時都可以聞到酒的芬芳、聽到酒的音符。酒在飲食文化中內蘊著詩意與浪漫的意味,眾多文人皆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庭堅亦是如此。他的涉酒詩,或寫酒味之醇,或寫酒之色澤,或以酒消愁解憂,或將自然風光與飲酒作樂相伴。從這些詩中可以窺探其自我人格和飲食生活。黃庭堅喜愛飲酒,對于酒的色澤,酒的味道以及酒花之繁都要作一番細致的描寫。他側重描寫“酒”之美:“白蟻撥醅官酒滿,紫綿揉色海棠開?!?《戲答諸君追和予去年醉碧桃》)[2]1339詩中“白蟻撥醅”與“紫綿揉色”相映襯,將濾制美酒的情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黃庭堅有著獨特的飲酒習慣,他喜歡在清晨卯時開始飲酒:“破卯扶頭把一杯,燈前風味喚仍回?!?《戲招飲客解酲》)[2]1324別有一番風味,亦可見其對酒的堅持與重視。酒代表著情志,黃庭堅在其《次韻伯氏謝安石塘蓮花酒》中寫道:“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亂菊英新。寒光欲漲紅螺面,爛醉從歌白鷺巾?!盵2]1281詩人之醉與花之香味相交錯,月光環(huán)繞、花香彌漫、醉色滿眼,仿若體會到了入醉的酒神境界。
酒在黃庭堅的詩中還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酒解愁,以酒消解胸中耿介不平之氣。他認為唯有酒可以擺脫憂慮:“可以忘憂惟有酒,清圣濁賢皆可口?!?《答明略并寄無咎》)[2]1005詩人把酒作為情感抒發(fā)的重要載體,從酒中脫離憂愁、獲得解脫。另有“十日狂風桃柳休,常因酒盡覺春愁”(《行邁雜篇六首》其六)[2]1338及“何用苦吟肝腎愁,但知把酒更無憂”(《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2]1156亦是表達此意。此外,黃庭堅還以酒來消解心中郁積之氣:“胸中壘塊正須酒,東??蓴埍倍氛??!?《次韻答張沙河》)[2]998詩句中浸潤著黃庭堅對酒的依賴與眷戀。在詩人眼中,酒已不是世俗平常之物,而其獨特魅力在于可以忘憂,可解春愁,可平郁積之氣矣!
飲食書寫從基本的生存需要到心理訴求乃至人生價值與生活態(tài)度,飲食尚簡、注重素食、食療養(yǎng)生正是士大夫追求不俗心境與呈現(xiàn)清雅風姿的外在表征。身為宋代文人代表之一的黃庭堅有著獨到的飲食觀念與飲食理論,而《士大夫食時五觀》則集中凝聚了其飲食觀念與生活態(tài)度,集萃了其全部人生哲學,成為其飲食思想的獨特結晶。黃庭堅于《士大夫食時五觀》一文中系統(tǒng)勾勒了對時下士人飲食的倡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飲食人生觀。他認為首當珍惜食糧的來之不易,并時刻檢討自己德行的高下。吃食不奢求飽足,做到不貪、不嗔、不癡,把蔬食作為養(yǎng)生之首要,五谷、五蔬、魚肉便可達到維持身體健康的目的。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把飲食與自身遠大抱負、道德操守與行為規(guī)范相聯(lián)系?!妒看蠓蚴硶r五觀》深刻展示了黃庭堅對飲食的態(tài)度與看法,蘊含了他尚儉樸、主蔬食、重養(yǎng)生三位一體的飲食人生觀。黃庭堅也以身作則將這種飲食觀念滲透到他的飲食創(chuàng)作中。
宋代文人追求以養(yǎng)生為要,注重節(jié)儉的飲食生活。飲食上崇尚儉樸,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游宦經(jīng)歷所致,是貧困物質生活的自然選擇,亦是對知足常樂及淡泊人生的孜孜以求。
崇節(jié)尚儉,溫飽則足。黃庭堅在《四休居士詩序》中寫道:“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盵2]238所食、所穿、所住、所取名與位平淡即可,流露出對知足常樂的推崇,對閑適平和的追求?!包S庭堅用‘粗茶淡飯’概括的飲食觀展現(xiàn)了一種生活范式,即在面對食物時,僅以簡單的飲食維持機體的生存。”[4]141他以素食淡飯來簡化自己的生活,如:“蔬食菜羹吾亦飽,逍遙堂下葉辭枝?!?《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2]1339一方面展現(xiàn)其早飯之清淡,黍及蔬食菜羹便足以飽足,另一方面也可窺見其在北方任官時的飲食生活。另有:“廚人清曉獻瓊糜,正是相如酒渴時。能解饑寒勝湯餅,略無風味笑蹲鴟。”(《和七兄山蕷湯》)[2]1102亦可得知詩人認為清晨的一碗山蕷湯即可填溫飽,推崇儉樸的飲食觀念在其詩歌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簡避奢,寧靜淡泊。飲食上從簡避奢,黃庭堅推崇這種飲食理念并身體厲行,他在《三月乙巳來賦鹽萬歲鄉(xiāng)且搜狝匿賦之家晏飯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風自采菊苗薦湯餅二首(其二)》中云:“幽叢秀色可攬擷,煮餅菊苗深注湯。飲冰食蘗浪自古,摩挲滿懷春草香。”[2]1135雖無豐盛的佳肴美味,至少幽叢中的菊苗足夠新鮮,佐以湯面食用,春草的清香便撲面而來。由此可見,崇尚儉樸的飲食觀念儼然已滲透到詩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黃庭堅之《薄薄酒二章(其一)》中,亦飽含了他崇尚儉樸、尋求知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詩云:“薄酒可與忘憂,丑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2]1044-1045字里行間展現(xiàn)的是詩人的寧靜淡泊、閑適平和以及易滿足、不強求的人生態(tài)度。
節(jié)制有度,治心養(yǎng)性。黃庭堅厲行儉約,主張飲食應該儉樸,有所節(jié)制,具有修身養(yǎng)性的情感指向。對“粗茶淡飯”的追尋,彰顯出廉潔自持的精神氣節(jié)及崇尚儉樸的飲食觀念。而這種飲食理念恰與黃庭堅在《士大夫時食五觀》中所表達的“治心養(yǎng)性,先防三過”的飲食觀相契合。
宋代士大夫將食蔬及食淡奉為圭臬,以淡味作為至味的飲食思想恰恰契合了宋代文人雅士堅守志操的精神風貌。黃庭堅在飲食觀念上,對蔬食格外青睞。在黃庭堅筆下,涉及蔬食菜羹的飲食創(chuàng)作占據(jù)相當篇幅,對蔬食的推崇及贊美亦比比皆是。如“南園苦筍味勝肉,籜龍稱冤莫采錄”(《從斌老乞苦筍》)[2]224表達了自己苦于得筍的急切心情,認為苦筍之佳味勝于肉食,將對蔬食的推崇與偏愛展現(xiàn)得相當明晰。在他看來:“駢頭沸鼎鼎,可口垂涎嘬?!?《胡朝請見和復次韻》)[2]931寥寥幾字,透視出詩人對于竹筍特有的喜愛與品味。
黃庭堅認為素食的天然味性以及雋美之味勝過葷食,他曾收到友人惠贈的一些蔬食:“秦牛肥膩酥勝雪,漢苑甘泉梨得霜。冰底斲春生筍束,豹文解籜饌寒玉?!?《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梨三物》)[2]107無論是雪白的酥酪,甘甜的梨子,還是經(jīng)歷冰霜生長出來的竹筍,都實屬珍貴。此外,黃庭堅還有一首七言詩:“蓴絲色紫菰首白,蔞蒿芽甜蔊頭辣。生菹入湯翻手成,芼以姜橙夸縷抹?!?《次韻子瞻春菜》)[2]1014提及了春天各類蔬食,蓴菜菰筍、蔞蒿蔊菜、生菹菌類,可見詩人對于蔬食及烹飪的鐘愛與體會。
這種對蔬食的偏好與推崇,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社會文化心理,蔬食不僅是飲食習慣、生活范式,還常作為廉潔自持人格的象征,被附加上人格修養(yǎng)與精神品格的內涵。黃庭堅通過對竹筍的文學書寫和塑造,使得文人食筍具有了雅致的意味。蔬食的天然之味及雋美之味更符合他獨立不遷的精神風范。
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日常所必須,是心靈的慰藉,亦是人們強身健體、預防疾病之根本。黃庭堅指出:“五谷五蔬以養(yǎng)人,魚肉以養(yǎng)老……故須食為醫(yī)藥,以自扶持,是故,知足者舉箸常如服藥。”[5]1611這是黃庭堅食療養(yǎng)生的飲食觀,這種觀念亦代表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觀念。
首先,黃庭堅的飲食書寫中對于五谷雜糧的記載頗多。北宋時,粥因具有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而廣受歡迎。黃庭堅也推崇食粥的養(yǎng)生效用,他在《答李任道謝分豆粥》中指出:“豆粥能驅晚瘴寒,與公同味更同餐。”[2]263此詩稱贊了豆粥的功用,認為日常生活中的豆粥能夠驅走晚上的瘴寒之氣。由此可見,豆粥既有解決饑餓、利膈養(yǎng)胃的價值,亦具有驅瘴寒之氣、養(yǎng)生保健的功用。
其次,黃庭堅善于挖掘食物與飲品的藥用功能。如《世弼病方家不善論蛤蜊之功戲答》:“從來萬事乖名實,豈但藥翁論蛤蜊?!盵2]118以獨特視角描寫蛤蜊所具有的藥用功能。此外,茶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佳品,可解昏俗塵勞,具有提神醒腦之功用,黃庭堅寫有“非君灌頂甘露椀,幾為談天乾舌本”(《博士王揚休碾密云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2]100及“山芽落磑風回雪,曾為尚書破睡來”(《又戲為雙井解嘲》)[2]1174,均展現(xiàn)了茶所具有的提神益壽的獨特稟性。由上文可知,茶亦具有“增目力”及“能醫(yī)病眼花”的藥理作用。品茶亦具有怡情養(yǎng)性、陶冶心靈的作用:“心知韻勝舌知腴,何似寶云與真如?!?《以雙井茶送孔常父》)[2]89“齋余佛飯香,茶沸甘露滿。”(《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2]880以茶悟禪,參禪靜心,清茶與參禪交織共存源于茶陶冶性情、頤養(yǎng)身心之功用。
最后,黃庭堅的飲食書寫中記載了品類多樣的食物,體現(xiàn)了注重膳食均衡的養(yǎng)生之道,五谷雜糧、蔬食水果、水產肉類均有涉及。以五谷為主,輔之蔬果、海鮮、肉類的飲食搭配是中國飲食結構的主要原則之一。孫思邈曾提出“五谷為養(yǎng),五味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6]428,注重膳食均衡的養(yǎng)生之道。由此可見,飲食的多樣性、廣泛化、搭配的合理化是養(yǎng)生的關鍵。由上文可知,黃庭堅對于五谷雜糧的記載頗多。對于蔬食的描寫涉及筍類、蕨類、菌類等諸方面,關于果品的記述有荔枝、金橘、橄欖、楊梅、椰子等,而黃庭堅筆下的肉食描寫則有螃蟹、蛤蜊、魚肉、鵝肉等,茲不贅述。因而可知,黃庭堅的飲食生活豐富多樣,飲食結構科學合理,這一飲食理念在當下仍具有指導性、可取性、借鑒性。
宋代飲食文化以其文人化、細膩化與審美化著稱。正所謂“詩言志”也,飲食于黃庭堅而言,除了能夠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重要的還在于它是觸發(fā)某種特定思維、情感的媒介。他賦予了飲食豐厚的文化意味,主要體現(xiàn)在詩人個體內心世界的表達,文人禮贈情誼的彰顯以及飲食審美意趣的描繪之中。
黃庭堅的飲食書寫善于以比體詠食物,把飲食與思懷故舊的情感、自我人格的表征以及人生觀點的闡述相融合?;蚣耐星楦校蛲形镌⒁?,或悟言人生。
以飲食思懷故舊。寄遙思,懷故舊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永垂不朽的主題。黃庭堅不自覺地把飲食與個人思想情愫相聯(lián)系,并于飲食詩中滲透其思懷故舊之情。如《贛上食蓮有感》:“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頭(角戢),更深兄弟思……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盵2]17這首詩可謂是其“托物引類”的翹楚,字里行間涌動著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對食蓮知味的深刻體悟。詩歌從“食蓮”開始,由眼前的蓮子引發(fā)對母親及兄弟的思念,進而由蓮之甘苦及蓮之生長環(huán)境引申到自己的身世,雖然有“素食則懷慚”“不與泥同稠”的高尚品質,可是仍然“知味良更少”。與其無人賞識自己的才能,繼續(xù)做官下去不免受到災禍,那還不如就此退隱山林的處境相聯(lián)。全詩言近旨遠,以飲食為喻,托物言志。表面上寫蓮子,實則于詩中盡顯自身深厚的情感。黃庭堅借“蓮”之形象,將心中的思念情愫、人生體悟、歸隱之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以飲食抒感達意。飲食常作為文人士大夫追求脫俗人格的象征,在飲食文化的價值取向方面,文人更傾向于素食菜羹,品茶養(yǎng)性。黃庭堅也將其所推崇的簡樸旨趣、高雅人格呈現(xiàn)在自己的飲食詩當中。如上文已列舉的以蔬食為主的詩歌,足以說明黃庭堅對素食的偏愛,尤其是代表高雅脫俗人格的竹筍深受黃庭堅喜愛,茲不贅述。黃庭堅亦借飲食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觀點,他在《謝王子予送橄欖》中曰:“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盵2]278對于詩人而言,或許只有苦盡甘來,才能得其真味。黃庭堅寫盡修行之不易,也寫盡心中的無限感慨。
飲食看似庸常,卻暗含著深刻的人生體悟。在一定程度上,飲食超越了其單純滿足生理需求的功能,上升到了承載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范疇。宋人較重視禮贈情誼,而美味佳肴、時蔬鮮果、清茶佳釀在親朋好友日常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黃庭堅無論是受人之惠或是贈人以物都會記錄于詩,食物在文人互相饋贈之中,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也由此成為其聯(lián)絡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宋代文人向來重視君子禮贈之情誼,黃庭堅也不例外,他在飲食饋贈詩中詳盡描述了親友所惠贈之石耳、銀茄、豆粥、橄欖、荔枝等,其酬謝之意,感激之情亦在其細致描摹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如:“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餉荷眷私。”(《答永新宗令寄石耳》)[2]1019石耳是一種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地衣類植物,不易采得。黃庭堅收到友人惠贈的如此貴重的食物,認為蔬食菜羹已可飽足,收到如此珍貴的食材實在是心生感激。此外“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謝楊履道送銀茄四首》其三)[2]222亦是說明在蔬菜稀少的夏季,友人揚履道將銀茄以寄之,感激之意于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從這兩首詩中明顯可以看出,食物成為黃庭堅與友人之間情感交流的重要交際品。值得注意及重視的是,黃庭堅于生病之時,亦會有好友前來探望:“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謝王子予送橄欖》)[2]278在黃庭堅懷念橄欖之味時,王子予以橄欖來探病,可謂是雪中送炭。他們之間相互關心,友愛交往的過程在這里全都彰顯無遺。黃庭堅在《以椰子茶瓶寄德孺二首(其一)》中說:“聊持堅重器,遺我金石交?!盵2]73認為珍貴之物必當贈給宛若金石之交的友人。另外,詩人在“故人相見各貧病,且可烹茶當酒肴”(《答許覺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其二)[2]207中寫自己得到友人贈送的椰子茶盂,當與有著同樣遭遇的故人相見之時,便可將椰子茶盂用來烹茶以代酒之用,字里行間透露出他們之間的感情之真切及禮贈之情誼。
受人之惠,以詩作答;或贈人以物,錄之于詩。黃庭堅還有不少直接從詩題上就可表明是親友之間的飲食酬贈之作。如《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梨三物》《答李任道謝分豆粥》《謝陳正字送荔枝三首》等。通過這些飲食詩歌,可以從一個側面建構出黃庭堅大致的飲食概況,亦可窺見其獨特的生活態(tài)度及飲食觀念。
宋代是一個重視生活審美化及情調化的時代,較之漢唐的粗獷奢靡,整體上呈現(xiàn)出細膩精致、素淡雅致的審美特征,“更加凸顯出飲食審美的世俗化與平民化”[7]。作為一個頗為關注日常生活,注重個體內心世界的詩人,黃庭堅無疑有著獨特的審美趣尚及審美風范。他在飲食詩中或是著力描繪蔬食果品的外形特點,或是注重把握烹茶制作的整體流程,或是講究主、配料調和的恰到好處,內蘊著對于飲食美好的追求。
黃庭堅以清新雅致的筆觸,將果品的形狀、色澤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如銀茄之色澤:“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埧里紫彭亨。”(《謝楊履道送銀茄四首》其二)[2]222金橘之色彩:“天將金闕真黃色,借與洞庭霜后橙?!?《鄒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蓮子湯三首》其一)[2]233詩人傾注于蔬食果品的外在描繪,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審美格調及審美意味。黃庭堅在詩中還極重視食料的調配,使肴饌呈現(xiàn)出烹調和味的飲食風尚。如:“竹萌粉餌相發(fā)揮,芥姜作辛和味宜?!?《答永新宗令寄石耳》)[2]1019他認為將石耳與竹筍、粉餌相搭配,并佐以芥姜調和其辛味,其味甚佳。
除卻對蔬食果品極具審美意識的描繪,對食料搭配的注重,烹茶流程的井然秩序,對火候的把握也盡顯其詩中。對“序”的講求,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文人的雅趣及情調。無論是對茶餅色澤、形狀的描摹,還是對碾茶、烹茶的細致描繪,都顯現(xiàn)出黃庭堅對“雅”的追求。他在詩中或以“小蒼璧”形容團茶之形狀,或以“大玄璧”比喻團茶之形色。至于煎茶、煮茶的過程,黃庭堅對煮茶前的準備,煎茶的技術以及茶水的來源都有足夠的耐心與較高的要求。如:“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厭聲喧萬壑雷。”(《奉同六舅尚書詠茶碾煎烹三首》其一)[2]1174詩人認為煮茶之前,將茶餅碾制成粉末狀,方能使其佳味盡顯。此外,他在《奉同六舅尚書詠茶碾煎烹三首(其二)》中說:“風爐小鼎不須催,魚眼長隨蟹眼來。深注寒泉收第一,亦防枵腹爆干雷。”[2]1174可見,詩人對于烹煮茶水的技術有一定的心得體會,他認為煎茶時火候的大小應順其自然,并指出寒泉深處的水當為最佳,充分體現(xiàn)了黃庭堅對于精致化生活的追求。通過對茶之聲、茶之形色、茶之烹煮過程的具體描繪,將詩人豐富細膩的情感、精致生活的追求躍然于筆端。
黃庭堅的飲食詩既著眼于日常生活瑣事,沉浸于個體內心,也見諸親朋故交,游走于天地之間。由此,既可洞見作者靈動的內心精神世界,也可借此反觀作者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場景,獨具異于其他飲食詩的鮮明氣質和宋詩特色。從本質上看,飲食詩一反吟風誦山式的常態(tài)化詩歌表達方式,轉向于飲酒餐食式的生活化寫作手法,描寫的雖是平凡普通的四季三餐,卻可于微渺中見卓著、于末節(jié)中明宏闊、于平凡中知真章。黃庭堅的飲食詩體量可觀、內容豐實、思想亦斐然,絕非一文一章一節(jié)便可敘寫完結,后續(xù)研究可以聚焦于系統(tǒng)梳理黃庭堅飲食詩文,傾重于探析黃庭堅的飲食詩與其他詩歌形態(tài)的寫作手法異同;側重于研析黃庭堅飲食詩中的心理狀態(tài)與其個人經(jīng)歷、時代背景的邏輯關聯(lián);偏重于分析黃庭堅飲食詩所折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歷史觀。詩詞雖已寫就,但詩詞的意義仍熾熱如火、光燦如陽,值得被發(fā)現(xiàn)、被珍視、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