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2021年9月2日,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在學習陶藝
2022年寒假,是“雙減”政策實施后的第一個寒假。破立之間,教育新生態(tài)已全面呈現。
2022年伊始,教育部印發(fā)的第一份重要通知要求,認真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通知呼吁,給予孩子留白時間,關注孩子自主發(fā)展、親子陪伴和身心健康,開展豐富多彩的寒假活動和節(jié)日體驗活動,給孩子發(fā)掘自身興趣和了解社會的機會。
按照“雙減”工作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不能在寒暑假、雙休日、節(jié)假日開展培訓。2022年寒假是“雙減”政策落地后的首個寒假,怎樣讓學生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對學校、家庭和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各類研學基地參加活動、完成學校布置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假期作業(yè)、參加社區(qū)年俗活動、幫父母做家務……許多中小學生感受到了“雙減”政策給寒假帶來的全新體驗。
“評價孩子不能只有成績維度,還有興趣愛好、天賦感知、心理健康等很多方面,學生在學校就好好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假期就好好休息?!币晃槐本┖5砟承W五年級學生家長在寒假期間制定了家庭每日閱讀、運動打卡表,“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終身學習、自我管理的習慣和能力,我們家長參與,做好表率,一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剛剛經歷秋季學期課后服務摸索與創(chuàng)新的教師們,寒假也沒閑著。
北京朝陽某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寒假時間總結上學期自己開設的“最強大腦”“揚帆起航”教案,針對春季學期的教學安排修訂升級。兼任班主任的她,寒假里排滿了和家長互動安排,因為“要從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多維度進行家訪”。
中國社會對減負不陌生,相關話題隔幾年就會成為熱點,但前些年的減負工作成效并不理想。
僅僅在一年前的2021年寒假,中小學生的假日主題還是“補課”。學生們忙報班,家長群里彌漫著擇校的緊張情緒。比起學校課堂,大家更在意校外競賽與超前學習。“教育焦慮”成了大面積“傳染病”。
“學業(yè)負擔問題是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1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旭分析。
負擔過重帶來“教育焦慮”由來已久,久到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早在1955年7月1日,教育部就發(fā)出過《關于減輕中小學校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第一個減負令。
改革開放后,教育領域全面變革?!盀榱溯斔透嗌催M入大學以彰顯教育成果,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畢業(yè)班只抓智育,大幅度增加學生負擔,學生疲于應付。”張旭說。
2001年是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應試導向帶來的學業(yè)負擔過重問題越發(fā)凸顯。當時的一項義務教育課程調查發(fā)現,有的地方一周的課時竟高達58節(jié)。
2013年,教育部頒布了被當時輿論稱為“史上最嚴”的減負新政——《小學生減負十條規(guī)定》,在入學政策、作業(yè)規(guī)定、考試要求、補課現象及其他內容 (主要是體育鍛煉時間)等方面提出了細致明確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又發(fā)布《關于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俗稱“減負十三條”),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據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薛海平統(tǒng)計,從1955年到本輪“雙減”政策之前,國家發(fā)布的關于教育減負的文件多達14個。
中國社會對減負不陌生,相關話題隔幾年就會成為熱點,但前些年的減負工作成效并不理想。張旭認為,學業(yè)負擔與升學壓力、擇校熱、培訓機構商業(yè)逐利等因素都有關,但這些因素不足以完全解釋學業(yè)負擔過重的成因?!斑€存在另一些制度性成因,那就是學歷文憑在社會篩選機制中始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種篩選機制主要在干部制度、招工制度、戶口制度等社會重要制度中體現出來”。在這樣的篩選環(huán)境中,升學和擇校壓力轉化為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就難以避免,校外培訓產業(yè)也就有了發(fā)展土壤。
2013年的“減負十條”對小學生在校時間和課外活動均作了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但在校時間縮短,應試導向的學業(yè)負擔并沒有減輕,學生3點半放學后的時間逐漸被培訓機構占據。
薛海平團隊多年跟蹤調研的結果顯示,中國城鎮(zhèn)學生的課外補習已從早期的“補差”型為主過渡到“培優(yōu)”型為主,即學校質量越好或成績越好的學生更熱衷于參與課外補習。
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比例最高,達到56.1%;其次是地級市,50.9%的學生參與課外補習。示范和重點校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比例為35.3%,顯著高于普通學校的21.3%。父母文化程度水平越高的家庭,孩子參加課外補習比例越高。特別是母親學歷為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家庭,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比例高達75%。
校外培訓逐漸成為中等收入階層家庭消費的主要開銷之一。2014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補習總支出就已高達1083.77億元。校外培訓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擴大了城鄉(xiāng)和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學生獲得教育資源和教育結果的差距,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初衷。
此后,新一輪減負的重點轉向管控校外培訓機構。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fā)《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針對以應試和超前教育為導向、與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目標背道而馳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面整治。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進一步強化校外輔導專項整治。
相關數輪針對校外培訓的“單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明顯。學生學業(yè)壓力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都沒有實質性減少。教育部調查發(fā)現,現實情況與國家要求的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1小時,初中書面作業(yè)平均時間不超過1.5小時的減負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過重的學業(yè)負擔不僅強化了應試導向,導致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越來越嚴重,還違背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特點,嚴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薛海平分析。
2021年上半年,校外培訓機構的路越走越偏,低價營銷、廣告滿天飛、超前教學、亂象頻出,整治校外培訓的政策開始趨于嚴厲。當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當天,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門發(fā)布文件,針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學費及存管問題,明確要求采用銀行存管模式開展資金監(jiān)管。
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fā)布,教育部將“雙減”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一號工程,配套文件連續(xù)下發(fā)。
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引發(fā)全社會極大關注。
“拿校外培訓監(jiān)管司成立來說,從啟動到正式批準成立時間很短,打破了常規(guī),可見中央對‘雙減工作的支持力度?!毖F浇榻B。
2021年11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指南》,給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明確了認定標準。
2021年11月3日,江蘇南通,如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何莊小學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測評活動。該校認真貫徹落實“雙減”工作的有關精神,本次測評邀請了38 名家長代表作為評委,檢查學生開學以來的學習成果
2021年,文博(化名)的日子并不好過。創(chuàng)業(yè)一年多,他和朋友合伙在重慶開了一家學科類校外培訓,剛有點知名度,就遇上“雙減”。從申請轉成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到近期拿到相關證件,近一年時間,他們沒有再招新生。
校外培訓逐漸成為中等收入階層家庭消費的主要開銷之一。2014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補習總支出高達1083.77 億元。
“在規(guī)定時間消課,晚上不超過8:30,周末節(jié)假日不上課,一節(jié)課45分鐘,一次兩個課時也就是1.5小時。申請轉成非學科培訓,預收費不能超過3個月,學費全部資金監(jiān)管,我們一切工作都在政策允許之下推進?!蔽牟┱f。
跟文博一樣,大多數校外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都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們中的大多數離開行業(yè),留下的還在奮力尋找新出路:轉戰(zhàn)出海、研學、成人教育、素質教育……“雙減”政策落地半年,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來的機構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
2022年初,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非營利性線上學科培訓學校增至10家,包括樂學東方、猿輔導、希望在線、作業(yè)幫等。
各地區(qū)各城市也紛紛上線配套新規(guī)。
北京市建立了預付費資金監(jiān)管機制、加強辦學許可證管理、明確辦學培訓的規(guī)范標準,并建立專門管理平臺,實現資金、學生、教師、課程、機構“五個管起來”。
江蘇南通創(chuàng)建“雙減”工作監(jiān)管與服務平臺,集成校外培訓機構監(jiān)控視頻,融入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系統(tǒng),打通市場監(jiān)管、民政、公安、教育等數據庫,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證照變動、在職教師到培訓機構兼職、培訓機構超時辦學等情況進行實時預警,實現對機構24小時全覆蓋監(jiān)管。
2022年,領到新牌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回歸公益屬性,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但怎么補充?發(fā)揮怎樣的優(yōu)勢?還需進一步探索。
2021年12月,北京市教委官網公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關于印發(fā)《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的通知。通知提出,北京市將建設教師在線輔導云平臺,為學生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互動課堂)、問答中心、微課學習四種形式在線輔導。
官方直接下場,培訓機構未來還有空間嗎?從學科類轉向非學科類的培訓機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如何引導他們找準新定位,發(fā)揮實際的補充作用,這成為“雙減”帶來的新課題之一。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認為,教育需要秩序,“減法”破除了舊秩序,還需要做“加法”建立新秩序。
要讀懂“雙減”文件,首先必須領會16項“加法”,而這些“加法”首先要發(fā)生在校園內。
學校做“加法”,必須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才能從根本上緩解“教育焦慮”。學校要讓每個學生在校內能夠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足,統(tǒng)籌校內校外教育資源和課內課后兩個時段,圍繞“作業(yè)輔導+社團活動”框架,將“作業(yè)輔導”與“實踐參與”“個性成長”“特色培養(yǎng)”有機結合,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愿選擇,切實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滿足學生和家庭多元化教育需求。
教師做“加法”,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計劃,努力做到“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教師要讓課堂教學回歸國家課程基準線,對學生有個性化的關注與支持;要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樂趣,拓寬知識廣度,切實提升課后服務水平;要控制作業(yè)總量,發(fā)揮作業(yè)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系統(tǒng)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規(guī)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yè)以及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y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雙減”文件發(fā)布后,各地教育部門和教研機構高度重視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教學工作指導,建立了一批教學改革示范區(qū)、示范校。學校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規(guī)范,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guī)程;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
根據《中國教育報》的調查顯示,2021年秋季學期,全國65.6%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提供了課后服務,其中44.5%是本學期第一次開始提供課后服務。對于學校課后服務,70.2%的家長選擇“滿意”,23.5%的家長選擇“一般”,僅3.9%和2.4%的家長選擇“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
教育回歸校園,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學期跟蹤下來,被調查的多數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普遍超負荷運轉,未來怎樣激發(fā)教師干勁尤其重要。“教師是校內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教師真正理解了‘雙減政策的初衷與目標,敢于破與立,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毖F秸f。
“雙減”政策落地半年,調查顯示,仍有個別地區(qū)、學校對新政策的理解還不到位,落實能力也參差不齊,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學校資源配置存在短板,校內課后服務良莠不齊;教師工作時間壓力增大,工作積極性需要激勵;機構轉型發(fā)展面臨挑戰(zhàn),各種失范行為暗流涌動;教育評價改革有待深化,家長焦慮還未根本紓解?!毖F秸f,一些中小學校面臨設施不佳、師資不夠、項目不多、經費不足等難題,還不能很好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少數地區(qū)違規(guī)補習行為沉渣泛起,家長“團課”現象時有發(fā)生。
2021年11月,因違規(guī)有償補課,兩名在職教師被查的通報在宜春教育系統(tǒng)引起震動。
2022年1月,鄂州市石山中學學生家長反映,該校利用放學后的托管時間上正課,導致晚上8:20放學后學生還有大量作業(yè)要回家做,孩子們經常做作業(yè)到凌晨。
同樣是在1月,北京市通州區(qū)“雙減”工作專班辦公室發(fā)布通報,某培訓機構解聘教師在無辦學許可證和無營業(yè)執(zhí)照情形下,租賃房屋“攢班”開展學科類培訓經營,目前該案件已正式立案。
類似上述違規(guī)補課、利用校內托管時間上課的現象在各地都有發(fā)生。雖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證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重新洗牌,但一些焦慮的家長與離開機構的培訓教師卻“一拍即合”,以“高端家政”“講座團課”等方式自行組織校外培訓,照舊刷題,我行我素。同時,在一些中小城市,不少地下“黑班”與監(jiān)管部門打起游擊戰(zhàn),少數基層教育主管部門人員與教培企業(yè)存在利益捆綁,對違規(guī)補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021年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設立“雙減”問題專門舉報平臺,對于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啟動問責。針對各地發(fā)現的問題,教育部強調,對巡查中發(fā)現的違法違規(guī)培訓行為嚴懲重罰,定期更新黑白名單,將違規(guī)培訓機構納入黑名單。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加強校外培訓監(jiān)管執(zhí)法力量的配備,要有專門的人、專門的力量,提升執(zhí)法能力和專業(yè)水平?!?p>
1月16日,上海,隨著寒假臨近青少年校外體育培訓火熱,跆拳道等興趣班假期人氣足,眾多父母帶著孩子感受運動樂趣,“雙減”的減負和普及素質教育的作用明顯
“雙減”的破與立,表面看起來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違規(guī)教培做“減法”,學校對新體系建設做“加法”,但教育作為系統(tǒng)工程,除了政府和學校兩個主角,更離不開家庭、社會等各類主體的參與。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李蓓建議,從政策層面、機制層面、整體層面給學校更加明確的“雙減”操作指南,在機制上形成整體聯(lián)動。全社會要形成合力。
“雙減”政策實施后,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做的第一步就是增加體育時間,上午課間活動增加到1小時,每天保證40分鐘的體育課,一年開兩次全校運動會。因為重視體育,該校學生還有了健康體魄之外的意外收獲:每年考進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高達全北京招生人數的1/5。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我們學校一直倡導幸福教育、大力發(fā)展幸福文化。提升學生幸福品格,這同五育并舉是相通的,增加體育、美術課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提升,這些幸福品格的培養(yǎng)能幫助孩子們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獲得幸福感?!笔锥紟煼洞髮W附屬中學永定分校校長徐駿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雙減”工作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校長、教師、家長和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全社會更加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更加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素質提高。據《中國青年報》最新調查,70.3%的家長認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育兒理念,66.2%的家長表示要鼓勵、陪伴孩子參與校外體育運動,65.5%的受訪家長表示不額外增加孩子課業(yè)負擔。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這是繼《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后,教育領域的又一部重磅法規(guī),也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家長作為落實“雙減”工作的關鍵,只有學校和家庭協(xié)同確立孩子的教育價值觀,立德樹人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當前,重塑家長的教育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據《中國教育報》線上問卷調查統(tǒng)計,23%的教師反映“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感到焦慮;只有14%的教師感到了來自家長的支持。在一些地方,“校內減、家庭增”現象依然突出。與此同時,有教師反映,由于學校提供課后服務,學生在校時間延長,部分家長更加疏于家庭教育。
“雙減”前河南省安陽市,人民大道與紅旗路交叉口的一棟商業(yè)樓的窗戶上掛滿了輔導班的廣告
“雙減”后浙江省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工人對已注銷的校外培訓機構的戶外廣告進行拆除
“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高精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渠道、途徑要多元化,職業(yè)教育要大力發(fā)展,新高考改革還要繼續(xù)推進?!p減工作影響深遠,除學校和家庭,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力量還需承擔更多責任,各方要形成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毖F秸f。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先哲認為,“雙減”政策要出實效,凝聚教育共識非常重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已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時代主題,這也是黨中央對教育發(fā)展新階段的科學判斷?!按舜巍p減新政及其系列政策的出臺,是以‘小切口推動‘大改革的典型,頗有深化教育改革再發(fā)力之意味?!标愊日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