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美麗綻放的花朵,總有那么一股倔勁兒,她是歷經(jīng)風霜之后的絢爛。這正是生命的真諦——無論風雨多大,無論驕陽多烈,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鉚足了氣力長得俊秀挺拔,開出最美的花。這在河南省曲劇藝術(shù)保護傳承中心的演員劉青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劉青是曲劇皇后張新芳先生的得意弟子,14歲便跟隨張新芳學戲,深得真?zhèn)?。《陳三兩》《荊釵記》《秦香蓮》這些傳統(tǒng)劇目經(jīng)她演繹,盡顯張派韻味。除了傳承師父的代表作,劉青還在現(xiàn)代戲《阿Q與孔乙己》《婚姻大事》等劇目的表演中不斷尋求突破,既繼承了張派藝術(shù),又探索出了自己的表演風格,豐富了張派的文化內(nèi)涵。
這一切,得力于劉青堅忍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刻苦努力。
一、繼承張派,盡得真?zhèn)?/p>
張派是曲劇大師張新芳創(chuàng)立的表演流派,演唱深沉厚重、豪放有力、韻味獨特,其表演純正端莊、落落大方、樸實無華。在70多年的藝術(shù)生涯里,張新芳塑造了陳三兩(《陳三兩》)、錢玉蓮(《荊釵記》)、白素貞(《祭塔》)、秦香蓮(《秦香蓮》《秦香蓮后傳》)、祥林嫂(《祥林嫂》)等人物形象,其演唱藝術(shù)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作為張新芳的得意弟子,劉青盡心盡力地傳承張派藝術(shù),她最大努力地傳承、學習、再現(xiàn)張新芳的表演,被譽為“小張新芳”。在某種程度上,劉青的唱腔表演是最為接近張新芳先生藝術(shù)風格的,她也是張派傳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小張新芳”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陳三兩》是張派的代表劇目,基本以回憶、講述的方式展開情節(jié),用倒敘、插敘將故事補充完整,全劇的演唱任務十分繁重,要從頭唱到尾,僅陳三兩的唱詞就有300多句。順利圓滿地完成《陳三兩》的演唱任務,對演員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1981年,劉青跟隨張新芳到河南省的漯河市舞陽縣、洛陽市、新鄉(xiāng)市等地演出,張新芳演出前半場,劉青演出后半場,一開始觀眾并不買賬,屢屢喝倒彩。劉青雖失落卻并不氣餒,她暗下決心,拼命苦練,短短的幾個月就瘦了幾十斤,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舞臺的磨礪后,觀眾終于認可了她。如今她一開口,觀眾便紛紛議論,“像,太像了,這就是張新芳的味道。”就這樣,“小張新芳”的名號不脛而走,她也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
“陳三兩邁步上公廷”一段是曲劇正宗的哭陽調(diào),張口在高音區(qū)起腔,以頂板入,落音下行,聽來低沉婉轉(zhuǎn),雖沉重迂回,卻有行云流水之感。談到演唱技巧時,劉青在教學生時說:“要想唱好張派的戲,先要說好,也就是一個字一個字打著拍子‘說’唱詞,要說到字字分明,字頭字腹字尾都很清晰,而且都在節(jié)奏上,不管說得快還是慢,節(jié)奏都能不亂,最后還要把握好每個字的輕重緩急。練習說唱詞、念唱詞到這種程度,再開口唱就容易了?!闭f罷,劉青款款低吟起來,“陳三兩”穩(wěn)起,“邁步”時大開大合,“上”處有小拖腔,“公”字著重,“廷”字長拖穩(wěn)落,“舉目”著重,“抬頭”緩和,“看分明”趨于平靜,和起首的“陳三兩”形成呼應。唱來字字分明,板脆音清,百轉(zhuǎn)千疊,準確地唱出了陳三兩彼時表面鎮(zhèn)定自若內(nèi)心風起云涌的情態(tài),盡顯乃師風范。
除了用聲腔塑造人物,劉青還進一步拓展了戲曲程式身段動作對塑造人物的作用。曲劇是由大調(diào)曲子演變過來的劇種,一開始誕生時重唱不重做,張新芳先生在演出《陳三兩》時,曾經(jīng)有意識地借鑒過京劇的表演程式,但是比較有限。劉青深知其中深意:“《陳三兩》這出戲大多是唱,站著唱、跪著唱、坐著唱……相比而言做工是很有限的,但是動作越少,對演員的要求也越高,就這么兩三個關(guān)鍵的身段動作,怎么做到觀眾心里去,是很值得琢磨的。”說著,劉青示范了起來,“放大膽我把公堂上”之后,一個干脆利落的轉(zhuǎn)身,再加一個不卑不亢的揚袖、搭袖,每個動作都快、準、穩(wěn),沒有半點拖沓猶疑、惺惺作態(tài),陳三兩外柔內(nèi)剛的性格、不卑不亢的做派便躍然臺上。唱腔也相得益彰,初聽時委婉迂回,不乏柔美,又有沉穩(wěn)、健拔的力度蘊含其中,讓人感到威嚴難犯,女子的剛?cè)峋瓦@樣既分明又協(xié)調(diào)地共融在陳三兩身上。她雖為煙花女子,卻出淤泥而不染,她的品性在一腔一字一舉一動中展露無疑。
演出人物性格,演出人物心境既是張新芳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也是劉青的傳承訣竅所在。在戲曲教唱活動中,劉青一再強調(diào):“唱戲唱的是境界,技巧只是一方面,在模仿張老師音色、努力掌握行腔技巧的基礎(chǔ)上,一定要注意感受每段唱的情境,唱出如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陳三兩》這出戲,像‘陳奎家住陜西延安城’等大部分唱段,她都是回憶的狀態(tài),在唱的時候首先要感知到那種意境,然后帶著這種意境演唱,才能引領(lǐng)觀眾也進入這種意境中來感受,一旦進入了這種意境,觀眾自然會聽進去,會被感動?!?/p>
不同劇目有不同的意境,不同人物也有不同的品格。陳三兩的剛強,錢玉蓮的癡情,秦香蓮的無畏和白素貞的堅貞,都被劉青演繹得恰到好處。在扮演《荊釵記》中的錢玉蓮時,劉青的面部表情要比扮演陳三兩時更為生動細膩,一絲不易察覺的淺笑,一抹欲語還休的嬌羞,極好地詮釋了待字閨中少女的溫柔、嬌媚、羞怯,那是全然不同于陳三兩的另一種氣質(zhì)。同樣具備落落大方、剛強不二的品性,同樣是命運多舛的大家閨秀,劉青扮演的陳三兩一出場便帶著憂郁滄桑,而在扮演錢玉蓮時又轉(zhuǎn)為了天真爛漫。對不同人物氣質(zhì)品格細微差異的準確把握,表明劉青在繼承張派藝術(shù)時,把繼承塑造人物性格作為重中之重,反復琢磨,深得要旨。
“形似不若神似”,是中國戲曲獨特的美學原則。熟悉張派的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張派藝術(shù)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獨特的一點在于“稟賦傲氣”,正是這點“傲氣”,接通了演員與所扮演的人物的靈魂,演員因此能夠理解人物,人物也因此能夠承載演員。這點“傲氣”是人物內(nèi)在蘊含但并不凸顯的氣質(zhì),也是張新芳先生自身人格力量中的明珠。張新芳發(fā)現(xiàn)、挖掘出了人物身上“傲”的稟賦,并用自己的演繹強化、再現(xiàn)了人物身上“傲”的氣質(zhì),這正是張派有別于其他流派之所在。陳三兩、錢玉蓮、秦香蓮、白素貞,無論其人生經(jīng)歷、人物性格有哪些差異,都不乏“傲氣”。陳三兩怒罵貪官,酣暢淋漓;錢玉蓮選定荊釵,以死殉情;秦香蓮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白素貞被縛塔底,其猶未悔……這些人物都具備極濃極重的菊的品格、梅的品性。劉青的演繹也是如此,她最寶貴的一點也正是繼承了這點“傲氣”。她不僅學會了張新芳先生的發(fā)聲、行腔,更重要的是領(lǐng)悟到并表達出了聲腔、表演背后的情感、氣質(zhì)、心境——外柔內(nèi)剛、寧折不彎。因此,劉青一出場,就為舞臺上下帶來了幾分沉穩(wěn)、寧靜的氛圍;劉青一開口,便能使觀眾折服,帶領(lǐng)觀眾走進《陳三兩》《荊釵記》的世界。
和眾多喜歡張派、學習張派的傳人相比,原汁原味的張派在劉青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在繼承張派這件事上,劉青是不遺余力的,她自身的氣質(zhì)和張派原本氣質(zhì)的沖突最少,她仿佛能抹去自己的痕跡,僅留下張派的神韻。但如果看過她的現(xiàn)代戲就會知道,她并非沒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只是作為張派傳人,初心所使,要先傳承好張派戲,才能有底氣、有心思去發(fā)展獨具個性的一面。
二、回歸自我,真實質(zhì)樸
《阿Q與孔乙己》是劉青接到的第一個挑戰(zhàn),她要在這部由魯迅經(jīng)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大戲中扮演吳媽這一角色。一直以來,她都在張派的園林里默默耕耘,驟然接到演出現(xiàn)代戲的任務,不免慌了手腳。她回憶當時的場景:唉呀,這么演對不對,好像不像張派了,但是如果還按張派的演唱風格來,她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演。這時,張新芳先生給了她極大的鼓舞和勇氣,張先生說:“青啊,只管放心大膽去演,像不像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戲演好,把吳媽這個人物演好?!?/p>
在恩師的鼓勵下,劉青逐漸放下了思想包袱,她認真學習原著,研讀劇本,仔細琢磨吳媽這一人物的經(jīng)歷、個性,不斷尋找、摸索著最為適合的表演手段。最終,曲劇《阿Q與孔乙己》在河南省第六屆戲劇大賽上一舉奪魁,驚艷了全場,劉青也因為對吳媽這一角色恰如其分的塑造奪得了表演一等獎。要知道,吳媽這一角色在劇中的戲份并不多,至多也是排在阿Q和孔乙己之后的三號人物,而河南省戲劇大賽的表演一等獎往往是主演才能拿到的獎項,劉青能以一個次要人物奪獎,可見其花費的心血之多。無獨有偶,在《婚姻大事》的表演中,劉青再次創(chuàng)造了以次要人物奪獎的佳話?!痘橐龃笫隆肥呛幽鲜∏鷦F21世紀初排演的劇目,劉青在劇中扮演秋蟬,全劇演到一半才出場,像樣唱段也不過兩三段。但就是這樣一個戲份不多,分量也并不夠重的角色,硬生生被劉青唱出了風彩,演出了名堂。如今,秋蟬的“愿你們白頭到老過一生”早已成為中原大地上廣為傳唱的唱段,戲迷紛紛學唱,熱度不減,這在該劇初創(chuàng)排時是始料未及的。
演出現(xiàn)代戲,劉青是下了大功夫的。沒有了張派的“束縛”,也就意味著沒有了依托,以往學會的、用慣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大都沒有了用武之地,怎么唱怎么演需要自己重新摸索。就像傳承時要抹去自身的一些痕跡,現(xiàn)在則要重新抹掉張派的部分痕跡,找到自身,究竟該如何找呢?經(jīng)過數(shù)次實踐,劉青不再刻意模仿張先生的音色,但對張派有特點的演唱技巧,如大腔大口塑造人物、風味濃郁的拖腔、顫音等則適當借鑒。更要從自己的聲音條件出發(fā)、從塑造人物出發(fā),在演唱上調(diào)整表演動作和發(fā)聲。劉青還從張新芳的《買牛》中吸取經(jīng)驗,她不停地思考張先生是如何完成從傳統(tǒng)戲閨門旦、青衣到現(xiàn)代戲老旦的轉(zhuǎn)變,答案是生活。
現(xiàn)代戲的年代感很強,傳達年代感有許多手段,最直觀也最能有效果的便是先從人物的服裝造型入手。如吳媽是一個民國時期的年輕寡婦,她的服裝造型設(shè)計要符合“民國”和“寡婦”這兩個關(guān)鍵詞。一身最普通的布衫,梳一個20世紀農(nóng)村已婚婦女常梳的發(fā)髻,就是對吳媽這個人物的全部設(shè)計。“衣裳的顏色半新不舊,總是灰撲撲的,還得再系條白圍裙,頭上也不能有過多的裝飾,像演陳三兩、錢玉蓮時有滿頭珠翠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這就是人物,演吳媽不能追求那種一眼便知的美麗。但是也不能演得丑,演得不好看,所以就只在頭上別了根簪子,稍作裝飾,然后在她的舉手投足間演出美感。吳媽的美感在于柔弱,她的舉止神色都要帶著看人眼色的小心翼翼,像兔子那樣柔弱又容易受到驚嚇,這樣才能演出一種令人同情、令人憐惜的美?!?/p>
除了從人物造型塑造人物,用關(guān)鍵動作塑造人物也是必不可少的。秋蟬是一個苦命的現(xiàn)代女性,她是一個寡婦,生活艱難,有一定的滄桑感,但是她又是如此年輕,生活才剛剛開始,又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尤其是大狗的出現(xiàn),撩起了她對美好的熱切追求。后來發(fā)現(xiàn)大狗和鳳春和好如初,她自然是痛苦萬分的,但是沒有辦法,只能接受,不能全部表露??烧媲閺膩聿皇芾硇允`,即便是放手,她還是忍不住囑咐鳳春要對大狗溫柔一些。這是個要在有限的出場中完成幾次重要轉(zhuǎn)變的人物,劉青設(shè)計了兩個關(guān)鍵動作,一個是大狗臨走時猛烈的擁抱,一個是最終放手時眼中含淚帶淚卻不讓淚掉落的微笑。秋蟬的守寡生活越是壓抑,爆發(fā)就越是猛烈,所以對大狗的擁抱要出其不意,石破天驚。要和前面的善解人意、羞澀含蓄形成鮮明的對比,猛地沖上前,咬牙閉眼從背后猛抱上去,隨著一聲情意綿綿的“狗哥”閉幕,人物實現(xiàn)了第一次轉(zhuǎn)變。第二次轉(zhuǎn)變實際上是在幕后完成的,但如何一上場讓觀眾相信自己已經(jīng)知道并接受了大狗要回歸家庭這個事實呢?劉青扮演的秋蟬低頭、緩步上場,欲言又止,眼里是深情、是遺憾、是不忍、是愧疚,還要有一絲不甘。唱“愿你們白頭到老過一生”時要笑得甜,因為她本性善良,又愛著大狗,她的祝福是真心實意、實實在在的。眼中要有淚,淚要一直懸著,不能掉下來,有淚是因為著實痛苦,懸著是因為此情此景此時此地不允許她爆發(fā),她不能把內(nèi)心的全部痛楚全然展現(xiàn),必須默默地忍受著悲傷。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個苦命女子心中撕裂的痛楚和善良堅強的品性表達出來,引起觀眾的理解與同情。
最初看到劉青演的吳媽、秋蟬時,似乎覺得有些拘束、中規(guī)中矩、小心慎微。當筆者仔細再看劉青在這兩部戲中的表演時,卻突然感受到了劉青的自如。扮演吳媽時,她的拘謹、靦腆是屬于吳媽的,劉青在表現(xiàn)這些時并不費力;在演秋蟬時,秋蟬的一絲甜笑、幾分憨直的善良,都十分自然。筆者方才明白,中規(guī)中矩、謹小慎微正是劉青塑造這兩個特殊人物的手段,也正是這樣有分寸的表演,使劉青自己的表演特色得以凸顯。
如果說張派戲的特色在于“傲氣”,那么劉青自身的特色應是真實質(zhì)樸。這是在張派戲之外,劉青自己與角色的共通點。吳媽善良軟弱,秋蟬堅強熱心,這樣的形象正是廣大農(nóng)村婦女的普遍模樣。她們或許沒有遠見,卻能在別人困頓的時候熱心地伸出援手,她們或許文化修養(yǎng)不夠,卻不乏一顆真摯質(zhì)樸的心靈。這在當下是多么可貴啊,這樣的人讓人們感到親切,因為她們就在大家身邊,是歸鄉(xiāng)時村莊里的大嬸大娘,是出門來陌生卻總樂意搭把手的大嫂大姐。簡單、善良、質(zhì)樸、真實是這些人的本色,劉青演起這樣的角色,恰是本色出演,她在生活中也正是這樣真實質(zhì)樸的人,洗凈鉛華不失本色,無論臺上如何絢爛艷麗,臺下則一定要去掉桂冠、放下身段,恢復那本來樸素無華的面貌,因為其心靈一向如此。
三、結(jié)語
無論是對張派戲的盡心傳承,還是對現(xiàn)代戲的悉心演繹,劉青身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tài)度始終如一。她總是執(zhí)拗地要把這兩件事做到極致,要傳承便盡量抹去自我,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地承襲張派語匯扮演;要創(chuàng)新便盡量尋找自我,暫且忘卻張派的依托,轉(zhuǎn)而從人物、從生活出發(fā)。使人一聽便知張新芳,何其之難。在“小張新芳”的基礎(chǔ)上尋找自我,完成重塑,又是何其之難。劉青卻圓滿地完成了這兩個任務,她執(zhí)拗地在通往這兩個目標的路上堅持前行,矢志不渝,也終于結(jié)出了碩果。一級演員也好,曲劇名旦也罷,她最在意的是陳三兩、錢玉蓮、吳媽、秋蟬真正活在了老百姓心中。
(河南省文化藝術(shù)研究院)
作者簡介:汪燕冰(1975—),女,河南鄭州人,本科,舞臺技師中級,研究方向為舞臺化妝人物造型。
23455005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