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黎黎
(大連市甘井子區(qū)行知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在大力提倡學好母語的今天,學習語文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知識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要打好基礎,使學習的興趣保持在一個階段。在新課程的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語文學習,注重教學實踐,尤其是對學生的作文練習指導。所以說,在小學階段,對習作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不能只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育。在平時教學時,要指引并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導向,提高學生對閱讀板塊學習的興趣,融合自己的觀點,經(jīng)常練筆,從而養(yǎng)成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好習慣。因此,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進行分析。
近年來,國家更加注重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表述能力,這旨在培養(yǎng)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人才。那么,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基礎,來制訂一些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措施。
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促進學生養(yǎng)成喜歡閱讀和寫作習慣。閱讀本就是開闊學生視野、升華思想感情以及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由此可見,無論是哪個時代,讀書都被視為一種好的習慣,提升人思維意識的重要方法。在長時間有效閱讀中,可以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提高閱讀量,成為一名有學問的人。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可以應用到閱讀與寫作中去,書讀多了,可以記下自己的感悟,長時間如此,寫作水平定會大大提高。
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能夠將這些文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和與人交際中。靈活地運用語言系統(tǒng),教師可以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使學有所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寫作的敏感程度,就應該專門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這樣所要表述的內(nèi)容才更加清晰明了。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作文內(nèi)容富含深意,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打動人心,引發(fā)共鳴。書面語言的訓練是最基本的寫作練習前提,要讓學生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運用書面語言寫出更多富有意義的辭藻。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斷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夠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這樣起到的效果才會更加明顯。在開展習作教學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其對寫作的熱情和信念感,同時,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很多好的文章,都是出自靈感如泉涌爆發(fā)時??贪宓膶懽髦R并沒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做到的就是指引學生。教師在平時要增強閱讀能力,并且增加自身的閱讀量,給予學生尊重和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使閱讀與寫作課能夠更順利地開展下去。
根據(jù)教育部指示,青少年必讀的書目都可以列下清單,在學生的理解能力基礎上訂閱此類書目。并且,小學生也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和自我思維意識,這就更加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更多的書籍,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讀完少兒版的某本書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進而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學生在交流中,分享各自的閱讀感受,還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寫到紙張上,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文化視野,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戰(zhàn)經(jīng)驗是最好的提高成績的方式。
要想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可由教師親自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并告訴學生一些讀書的技巧,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和情感內(nèi)涵。教師要在閱讀中將作者的寫作思路理順,幫助學生以更好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寫作。一般來說,在小學中開展寫作練習,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對寫作的內(nèi)容、格式以及形式的要求比較少,新穎作文出現(xiàn)得也就比較少。教師刻意地對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能夠讓學生盡早掌握更多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技能會不斷地得到提升,對情感的抒發(fā)也能夠更加充分明了,觸及讀者的內(nèi)心。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都是比較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學習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勢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可能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全神貫注于課堂教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時,聯(lián)系實際生活,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以及寫作之間的距離。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語文學科的動態(tài)動向,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內(nèi)容和知識儲備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沉浸式的語文閱讀非常有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說,詞匯和句子的積累比較充足時,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故事情節(jié)的闡述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是非常重要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增加學生習作的經(jīng)驗。
一般在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習作課程的講解時,通常會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對學生的學習幫助并不大,還有可能禁錮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就是由教師進行指引完成全部的課程任務,但是,課堂本應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chuàng)作欲望,引起學生對文字以及語文課程相關內(nèi)容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寫作的興趣。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各項基本能力為準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閱讀教學只有走進文本,才能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文本閱讀及語言的魅力。學生將學習到的語言運用到更大的領域,進行知識的轉化、遷移、創(chuàng)造,使文本閱讀更加有效。當閱讀有更好的效果時,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寫作的欲望。另外,教師可以構建知識體系或者思維導圖的模式使整本書的內(nèi)容明了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模式的形成。將每一章節(jié)的主題和內(nèi)容列在黑板上,并且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個方法,間接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右腦的運作時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其他文化知識的能力。單元架構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原因就是單元架構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每一段內(nèi)容應該如何思考、如何來寫,在長時間的練習中,能夠不斷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重視寫作,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通過家長對學生的平時教育,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同時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等,養(yǎng)成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練習寫作的好習慣。小學生的課余時間是非常充裕的,要利用好這些時間,教師與家長做好溝通,確保學生在課外時間的閱讀量。家校一體,讓學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能受到書籍的熏陶。這就需要家長做好帶頭作用,在家中,家長要帶領學生一起閱讀,不可只顧著看手機,這樣不僅對學生閱讀性的形成是一個阻礙,更減少了親子之間的交流,無法促進其感情。當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和文字的敏感能力,這樣也就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中要進行充分的思考。語文學科本身也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實戰(zhàn)練習中,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使自身能夠對語文學科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寫作過程要格外注重語文素材的積累,這是通過大量的實踐得出的結論,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以及習作教學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通過閱讀幫助學生累積作文素材,更加輕松地理解閱讀教學內(nèi)容。小學生正處在學習以及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外界只具備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素材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也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基礎。如何進行寫作素材的累積呢?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在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往往都是通過字詞理解、閱讀內(nèi)容理解以及閱讀內(nèi)容背誦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而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眼光局限在課堂習作教學過程中,雖然教材閱讀內(nèi)容具備一定的優(yōu)越性,但是課外閱讀更加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結合教材閱讀內(nèi)容,也要拓展課外閱讀內(nèi)容,進而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作文素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習作練習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加強生活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生作文學習難度,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知識,而知識也來源于生活,將生活與教學充分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做到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生活,還能拓展學生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觀察生活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合理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范疇,一旦超過,學生是無法理解的,讓學生真正地去觀察生活點滴,擁抱自然,這樣才能夠真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習作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習作教學的熟悉感,真正達到降低寫作難度的目標,并且?guī)ьI學生不斷地解讀生活,探索自然,使得生活符合習作教學,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能夠使生活在習作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教師一定要注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出發(fā),學會觀察生活,才能夠真正運用生活。
綜上所述,主要是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的分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要通過不斷閱讀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能力,從而提升其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讓他們了解并熱愛此課程才是最關鍵的。促進教育的基礎性工程,提高學生敏捷的思維,增強學生寫作創(chuàng)造能力,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學生對寫作的理解,必須對學生注入新的思想和觀念,更好地發(fā)展個人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對習作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能力,顯得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