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慧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工具。小學生有必要在學習語言的開始階段提高思維能力。要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要將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活動落實在課堂中。魯子問(2018)認為人類主要有三種思維模式:第一思維:批判—分析性思維;第二思維:創(chuàng)造—綜合型思維;第三思維:實用—情景性思維。大多數(shù)人處于第三思維世界,隨著文化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不斷探索和追求第一和第二思維模式。隨著各國教育者和學者研究的深入,批判性思維的定義越來越多樣化。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即通過觀察、體驗、反思、交流等手段對收集的信息建立概念、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的過程。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過程具體見圖1:
圖1: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過程
批判性思維對人類尤其是新時代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瓊·溫克(Joan Wink)在《批判教育學》中提出,批判意味著透過表面看本質:能客觀地思考、建構和分析。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培養(yǎng)的學生要能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有實證意識地批判質疑,探索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不會被事物的表象迷惑,不會崇拜權威,也不會固守已有的認知和思維;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會不斷辨析、閱讀、交流,從不同的視角審視現(xiàn)實世界;用辯證的眼光解讀專家的理論,構建獨特、創(chuàng)新的理念。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在于批判,是一種價值追求,也是一種態(tài)度取向。要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要發(fā)展其批判性的態(tài)度,這也是他們應獲取的批判性思維的心智模式。
基于我國英語教育背景,對英語教育教學而言,批判性思維是從多維度、多形態(tài)的跨文化視角對英語信息進行辨析、判斷價值、提出合理質疑、作出正確評價、主動建構的英語思維(李文君2020)。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能批判性地審視語篇的內(nèi)容、價值取向及其涉及的文化內(nèi)容,讓他們在欣賞英語文本的同時,養(yǎng)成理解或質疑文本作者觀點的習慣。因此,尋找適合的文本書籍是培養(yǎng)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關鍵,而英語繪本成為教師教學的首選。與英語教科書相比,英語繪本以圖片和文字結合顯示的英語故事為主,內(nèi)容主要源于學生的生活。繪本將藝術、文學和教材融為一體,包含鮮明的主題、豐富的圖片、生動的情節(jié)、開放性的結局。繪本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而且可以激發(fā)他們思考,觸動其批判的意識。對于識字能力較低的小學生,用圖片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是有效的,也可以幫助他們判斷、比較、識別各種文本信息。這些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徐志平 2017)。簡而言之,英語繪本與小學生的思維認知是一致的。通過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
下面以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六年級(上)Book 11 Reading for Pleasure—The Leaf為例,討論批判性思維視角下的小學英語繪本課堂教學。
從認知發(fā)展過程上看,批判性思維不是最基礎的層級,可以和其他思維方式同時發(fā)展。因此,批判性思維教育要求把握時機,即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恰當時機。圖片是繪本最直觀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故事內(nèi)容載體。繪本的插圖不僅承載故事內(nèi)容,還隱含了故事主旨的細枝末節(jié)信息。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繪本插圖的觀察和理解,教會他們“看”故事插圖。教師巧妙利用插圖留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能力,幫助他們收集有效信息,推理繪本涉及的隱含信息,從而對故事的發(fā)展和結局進行推測,進而提升他們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1】繪本導入環(huán)節(jié)
Step1: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見圖 2).
圖2
T:What can you see?
Ss:Two men,a tree...
T:Let’s say more details about the picture.
S1:One man is reading a book under the tree.
S2:He is in rags.
S3:The other man is a farmer.
在繪本教學前,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繪本插圖,引導他們收集圖片信息:主人公可能很窮,因為穿著有補丁的衣服;他正在樹下看書;另一個人可能也不富裕,因為他拿著鋤頭要下地干活。接著,教師對圖片的信息進行分類,并提問:“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en is it?”引導學生推測繪本故事的背景和內(nèi)容:發(fā)生在我國戰(zhàn)國時期一位窮書生的荒唐故事。教師在課堂導入部分用插圖留白帶領學生觀察、思考,并以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引導他們批判性地預測和思考,大膽猜測,提前對繪本故事進行建構,從而激發(fā)他們閱讀繪本的興趣。
批判性思維是可以被訓練的。當人們學會觀察事物后,會把不同的經(jīng)驗分類,為解決問題提供支持。提問是批判性思維訓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問題是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源頭。課堂提問包括兩個方面: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批判性活動最基本的方式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必要時先討論后回答。這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通過問題、透過語言文字了解繪本故事,讀出作者在文字背后要表達的內(nèi)容,尤其是故事潛在的價值內(nèi)涵。教師還要究其原因,引導學生深度分析,而不只是關注故事的結論。顯而易見,提問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批判性價值,問題內(nèi)容要有廣度和深度。這些問題可以是獲取知識、接近真理的,也可以是明確主張、構建價值取向的。通過問題,讓學生有思考的方向和角度,養(yǎng)成思考問題的習慣,為他們形成批判性思維作鋪墊。
【例2】繪本授課環(huán)節(jié)
Step 2:To know the way the mantis catches the insects.
T:How does mantis catch insects?
Ss:The mantis hides behind the leaf.
T:Yes.Can the insect see the mantis?
Ss:No.
T:The mantis becomes invisible.
Q1:Why is the mantis invisible?
S1:The leaf is big and the mantis is small.
S2:The leaf is green and the mantis is green too.
S3:Mantis gets invisible just because of the illusion of our eyes.
Q2:Is the mantis clever?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mantis?
S1:It is very clever.
S2:That is animal nature.
教師從“How does mantis catch insects?”開始,提出一系列探究式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invisible的意思的同時,了解螳螂不是真的隱身,而是錯覺。層層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明白了自然界動物的奧秘:昆蟲在捕捉獵物時會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手段。教師還嘗試讓學生對螳螂捕蟬的行為作批判性分析:沒有真正的隱身消失術,不過是動物捕獵的天性技巧罷了。
Step 3:To know the reason of man imitates the mantis.
T:The man is behind the leaf.Is he invisible?Is he disappear?
Ss:No.
Q1:What did he want to do?
Ss:He wants to get many things in the market.
Q2:Why did he steal things?
S1:He was poor.
S2:He didn’t have much money and can’t buy things.
Q3:If you were poor,would you steal things?
Ss:No.
Q4:How to get rid of poverty?
S1:Learn a skill.
S2:Study hard,word hard and make more money.
T:Great!You all know the meaningful of the story.
這些問題是思辨式的問題設計,由難到易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雖然不需要太復雜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通過思考可以讓學生站在“繪本故事—現(xiàn)實生活”兩個維度理解故事內(nèi)涵。根據(jù)布朗(Browne)和基利(Keeley)在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一書中提出的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13種問題,以上四個問題屬于規(guī)范性問題,即可以有不同觀點與價值判斷的問題。教師應適當追問,引發(fā)學生表達不同的想法和觀點,產(chǎn)生批判性思維的碰撞。通過追問,引導學生理解繪本的主旨內(nèi)涵不是簡單的The Leaf。從分析故事主人公偷盜的原因到延伸至如何擺脫貧困,深挖“儉以養(yǎng)德,勤勞致富”的道理。
“觀察—分類—歸納—建構,獨立思想、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復雜問題”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批判性閱讀和課后作業(yè)為學生提供批判性思維形成的平臺。魯子問(2018)經(jīng)過多年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維結果有35個維度,可以通過兩組策略發(fā)展批判性思維:情感策略和認知策略。其中,最有價值的策略是認知策略中的developing criteria for evaluation:clarifying values and standards(發(fā)展評價標準,闡明價值與標準)。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讓他們確認自己價值觀的標準并清晰地呈現(xiàn)。課后作業(yè)可以完美地顯示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價值觀。有效的英語課后作業(yè)能夠引導學生對繪本和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進行判斷和建構。英語作業(y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是教學設計的延續(xù)和補充。作業(yè)是檢驗和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應用型和創(chuàng)造型作業(yè),如創(chuàng)編角色對話、設計一本新書等。這些創(chuàng)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在發(fā)展語言時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目的是讓他們將繪本中的信息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將以前的批判性觀點轉化為輸出的價值實際。這不僅是語言知識應用和驗證的過程,而且是批判性思維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階段。
【例3】繪本教學的結尾部分
教師設計兩項家庭作業(yè):(1)Retell the story.(2)Rewrite or find a different ending of the story.第一項是記憶和理解類作業(yè),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在繪本中學到的知識。第二項作業(yè)是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繪本故事判斷或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而對繪本價值觀作出評價。當學生完成這兩項作業(yè)后,除了綜合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外,還能針對故事的結局給出理由、分析論據(jù)和講清事實。有的學生認為結局是主人公應被緝拿并接受教育;有的學生認為結局是主人公會經(jīng)此得到教訓,好好讀書,考取功名;有的學生認為結局是主人公可能屢教不改,再次作案。各式各樣的故事結尾體現(xiàn)了學生對繪本的認知和評判,是他們獨特的價值體現(xiàn)。因此,創(chuàng)造性的英語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并使他們形成反思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學習和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可以豐富思維方式,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程曉堂、岳穎2011)英語繪本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繪本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可以理解繪本的主題和故事情境,而且可以激發(fā)他們的靈感,讓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用于現(xiàn)實生活。英語繪本教學對發(fā)展學生批判性思維也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源于美好的生活故事,它通常解釋一個事實或滲入一種精神,同時為語言學習創(chuàng)建豐富的語言情境。教師應加強對繪本教學中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幫助他們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