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文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維度(教育部2020)。閱讀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嚴重束縛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缺乏閱讀策略的滲透與培養(yǎng);閱讀教學停留在文本表層,缺乏對文本深層含義的探究和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關注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閱讀的正確認識。學生通常認為閱讀是學習新單詞、復習舊詞匯、弄清每個語法點,于是在學習過程中逐詞逐句翻譯文章內容,被動接受信息和觀點。這樣,一堂課結束,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體裁和背景一無所知,也說不清、道不明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基于上述情況,在高中階段以文本解讀為基點、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實施閱讀教學尤為重要。
文本主題是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學生只有掌握了文本主題,才能真正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讀文本主題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常,文本主題體現(xiàn)的方式因閱讀內容的不同及作者所采用的表達思想和陳述內容的方法不同而呈現(xiàn)多樣化。有些文本題目直接揭示主題,學生可以快速找出;有的借助圖片或圖片相關的文字說明,學生需要解析它們;有的隱含在文本中,學生需要將零散信息條目化并歸納和總結。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具體文本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挖掘文本主題。
標題通常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是文章的“眼”。通過解讀標題,讀者不僅能預測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推斷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更多的隱含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推測文本信息。這樣,學生對文本預先會有一個清晰的框架脈絡。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均有四篇閱讀文本,其中包括學生用書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 和Reading for Writing,以及練習冊中的Reading and Writing 和Expanding Your World。這四篇閱讀文本都圍繞單元主題展開且有標題。在學習語篇時,教師可提醒學生先將注意點放在單元標題上,以便宏觀了解本單元所要談論的話題,再引導他們通過課文標題預測語篇主題,激發(fā)其好奇心。學生在大框架的范疇內避免碎片式閱讀,饒有興致地通覽全文。最后驗證猜測,學生對預測內容作出確認或排除,準確獲知文本主題,進一步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激發(fā)對文章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的Reading and Thinking 閱讀活動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注意單元標題,讓他們預設閱讀目標,再觀察文章大標題和兩個小標題,猜測文章的主題。學生通過標題Sports and Fitness、Living Legend 和兩個副標題可知文章主題是介紹體育界兩個傳奇人物。
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和驗證是圖式知識應用于閱讀的核心(王方清2012)。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開篇頁都由一張大版面、極具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的“主題圖”引入。單元內部有很多圖片和彩色底紋的圖表,如人物圖、動物圖、風景圖、示意圖和數(shù)據圖等,它們?yōu)槲谋緞?chuàng)設了直觀的語境(教育部2018)。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片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想象力、探究興趣和表達欲望。此外,這些圖片承載了大量的知識信息和思想內容,不僅使文章更直觀、形象、內容更豐富,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梳理文章結構,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閱讀前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預測文章主題,再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驗證,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開篇單元Welcome Unit 的First Impression 提 供 了8 幅 圖片,他們分別是校園、黑板、實驗室、臥室及4 塊時鐘,學生從場景和相應的時間可知道文章主要講述主人公韓晶(Han Jing)新學期第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體裁豐富,有說明文、記敘文、戲劇、人物傳記、紀實性報告文學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思考、總結這些文體的語言特征和文章結構,歸納、概括和提煉語篇的主要意義。不同的文體呈現(xiàn)主題的方式也不同。尋找主題必須結合文本特征,選擇最典型、最契合該文本特征的策略,如記敘文可以通過4WIH(When、Where、What、Why、How)的方式總結,說明文可以通過分析說明方式(如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等)、說明順序(如時間、空間、邏輯順序等)、說明對象及內容總結。議論文一般由論點、論據和論證構成,論點是文章的靈魂,也是文章的主旨,只要找到文章的論點,就找到了文章主題。戲劇可以從人物、語言、旁白及舞臺提示分析其主題。
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20)。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正確認同,以及能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思維需要語言作支撐,需要內容作基礎。在課堂環(huán)境下,文本始終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對象(葛炳芳2014)。有鑒于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文本進行不同層次的解讀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拓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在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文本表層信息。文本表層信息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事實性信息上。在閱讀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解讀具有標示性、直接陳述的重要的基本信息(stated information)———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例子等,如了解一個新的話題、情境下的一些概念、事實,了解作者對某一事件的陳述或者已經被認定的事實與觀點。針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自主思維欠缺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設計一些引導性問題,幫助他們活躍思維。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開篇單元Welcome Unit 的First Impression 中的文本表層信息可用以下問題呈現(xiàn):
1.According to the first sentence,how do you think Han Jing felt?
2.Why did she feel a little anxious?
3.What was she anxious about?
4.How did she find he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5.Did her feelings change?How?
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教師就要引導他們理解文本深層信息,挖掘語篇字里行間蘊含的意義和引申意義,把零散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在閱讀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分析文本深層的內在關系,如事實與觀點、觀點與觀點、觀點與例子之間的關系,還要了解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旨、意圖,如明白作者為證明觀點所選用的例子,理解作者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葛炳芳2014)。此外,還要與自己對話,去思考、去反省,從而獲得語言背后的東西,從而提高評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品質。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中的文本深層信息可用以下問題挖掘:
1.Why does the writer talk about both the strange things and the people’s reaction?
2.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t,what do you think the earth didn’t sleep?
3.How can we get through times of disaster?
通過語篇,學生能夠充分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及可能存在的偏見等,這是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生獲取文本表層信息后,教師不僅要求他們理解深層信息點之間的關系,而且要指導他們分析作者觀點、思想、態(tài)度,讓其體會作者觀點的延伸。此外,學生通過與作者不斷地“對話、溝通和交流”,深入文本,建構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系列的思考、質疑和分析性的回應能激發(fā)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并與作者的觀點和思想進行對照,求同存異,進而幫助其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八Unit 2 Cloning 的中心話題是“克隆”。在講解完課文后,學生對“克隆”這一生物技術有了基本了解。一直以來,“克隆”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于是,教師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旨在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1.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cloning?Does he approve of it or object it?
2.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cloning? Give your reasons for it.
這兩個問題引起學生激烈討論,他們根據文章呈現(xiàn)的內容,如多利羊的誕生和死亡及其引發(fā)的爭議,判斷作者對“克隆”的態(tài)度,并就克隆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語言和文化緊密相連,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媒介。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培育其文化意識是融合互動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語言與文化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意識。”(梅德明2020)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文化意識不僅指知道一些文化知識,了解一些社會文化現(xiàn)象,還包括解釋這些社會文化現(xiàn)象,評價語篇反映的傳統(tǒng)文化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過程離不開語言能力的運用。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須善于利用教材中收錄的詞匯,發(fā)掘詞匯所蘊含的文化信息。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中表示時間的詞:at the beginning、date back、several thousand years、by the Shang Dynasty、over the years、it was a time when;表示漢字書寫體系特征的詞:picture-based、bones、symbols、dialect、calligraphy、art form、carved、well-developed、divided、varieties;表達中華文明傳承的詞:civilization、continue、regard、development、important part、in one direction、uniting、communicate。借助這些詞,教師指導學生探索和理解漢字的發(fā)展歷史及與中華文明傳承的關系,加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增強其對母語學習和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
英語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能力,而且是他們了解西方文化、理解文化現(xiàn)象,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文化認同與國際理解的重要媒介。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一些有關國內外文化的文章。這些文章內容豐富、有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而且能借助多元化的文化內容激發(fā)其主動參與英語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依托這些閱讀文本,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教學設計,以培養(yǎng)其文化意識。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2 Travel Peru 為例,通過文本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探究秘魯?shù)牡乩?、歷史知識,獲取有關印加文明、多元文化等信息,還能了解亞馬孫熱帶雨林、馬丘比丘、庫斯科、的的喀喀湖等風景名勝。學生還可以通過了解和探索秘魯這個國家,學習多元文化知識,開闊文化視野。另外,通過對家鄉(xiāng)“旅游宣傳冊”的設計,能使學生增強對家鄉(xiāng)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基于文本解讀的英語閱讀教學既能調動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又能促進其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還能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