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依林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灃水鎮(zhèn)第二小學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學校與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始終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目標,立足于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轉變思維,運用春風化雨般的教學語言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打造專業(yè)化、時尚化與趣味化兼具的小學美術課堂,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討,僅供參考。
人們往往對自己熟悉的事物與場景更感興趣,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更是如此。在過往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的孩子們心思單純,他們向往美好,鐘情于具有童話感、動漫感和趣味感的事物,對理論性較強的美術專業(yè)理論與技能缺乏興趣,也許只是常見的一個生活場景與自然景觀,就能改變一個孩子學習美術的心態(tài)。而在傳統(tǒng)的印象中,藝術是“高大上”的、高冷的,美術鑒賞是高雅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如果教師的教學思維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一板一眼地去鑒賞美術作品,勢必會使小學的孩子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逐漸被磨滅。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對自己班級孩子的心理特點與實際情況有一個詳細且充分的了解,并將其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依托,為他們創(chuàng)設與其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促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去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作品,有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
例如,在講《甜甜的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另辟蹊徑、大膽創(chuàng)新,將其與泥塑教學有機結合,設計一堂以“捏出一個甜甜的世界”為主題的泥塑課。首先,教師按照自己所教班級的總人數(shù)將其合理地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在課堂中進行提問:“大家喜歡吃甜食嗎?都喜歡吃哪些甜食呢?”相信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學生們所回答的甜食種類也一定是五花八門的。接著,教師就可以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泥巴捏出自己喜歡的甜食,捏出一個甜甜的世界?!毕嘈藕⒆觽兟牭竭@里定會興致盎然,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大家展示各種各樣時下流行的、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甜食,比如甜筒、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芒果千層等。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個甜甜的零食世界,當他們看到眼前這些顏色鮮艷、味道可口的甜食時,興趣和熱情自然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教師就可以開始敘述:“大家想不想吃屏幕上展示的這些甜食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機會,讓大家親自動手將你心目中最愛的甜品和零食捏出來,屏幕上的物品僅供大家參考,你們既可以捏屏幕上出示的零食,也可以捏一些其他的甜品?!?/p>
當然,為了讓這個過程更具有競爭性,從而激起孩子們的好勝心,以好勝心帶動創(chuàng)造力,有效培養(yǎng)孩子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敘述完之后還應當要求每個小組在臨近下課時交出一份用泥巴捏成的甜食拼盤,最終由教師對這些藝術作品進行評分,并選出最優(yōu)進行適當?shù)莫剟?。此外,為了進一步鼓勵大家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專門設置一個展覽櫥窗,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對外進行展覽。
這樣,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既與孩子心理特點完美契合,又能充分鍛煉孩子們動手能力的新奇教學情境,然后將其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從而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其積極性和興趣,使其帶著“用雙手呈現(xiàn)自己心目中甜甜的世界”的強烈愿望去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為培養(yǎng)他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提供助力。
傳統(tǒng)的美術鑒賞教學以“教師帶領學生對課本上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為主要的授課途徑,這樣的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fā)其對美術鑒賞的興趣和熱情,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應當設身處地將自己代入學生的角色,認真思考這個年紀的學生到底喜歡什么東西,對什么東西更感興趣,從處在這個年紀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情感發(fā)展方向出發(fā),轉變思維、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合理使用電子教學設備,綜合運用圖片、文字、影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對課內外的經典美術作品進行動態(tài)的鑒賞,從而將課堂變得生動化,有效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與藝術感知力。
例如,在講《多彩的民間美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為孩子們展示安徽的《五子奪魁》、陜西的《泥塑花獅》、云南的《鳳凰牡丹圖案》等各地的經典作品,帶領孩子們仔細觀察這些作品的構圖、色彩、花紋、樣式等。以陜西的《泥塑花獅》為例,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花獅子造型奇特、引人注目,預示著吉祥與安康,而紅黃的顏色更是帶給人奔放熱烈的感覺,具有濃厚的民間泥塑的特點。這樣,帶領孩子們一起對典型的民間美術作品進行細致的鑒賞,能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那些作品散發(fā)的質樸與率真之美,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與民間文化,感受到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創(chuàng)造力,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藝術鑒賞力與核心素養(yǎng),而且也能有效培育其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這也許正是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除此之外,在講授《中國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以課本插圖為基礎,為學生講述中國龍的由來、傳承,幫助他們了解本民族博大精深的龍文化,然后結合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一些和龍有關的圖片和影視作品,比如動畫片、紀錄片等,引導他們從中感受龍這種中華民族精神圖騰的重要文化意義。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化、多元化,將原本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變得更具動感、更真實,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有效培養(yǎng)其藝術審美、感知與鑒賞能力,而這些能力與素養(yǎng)正是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引導孩子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圍繞課堂主題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要知道,對于美術來說,手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需要孩子們親自動手進行操作,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其美術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剪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應當從班級文化建設的角度入手,將教室打造成剪紙的世界,營造良好的剪紙文化氛圍,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各個樣式的剪紙并將其貼在教室的每個玻璃窗上。這樣,當同學們走進教室的一瞬間,就被濃濃的美術與剪紙氛圍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剪紙藝術的世界。有了氛圍基礎后,教師還需要通過PPT、圖片、視頻等形式帶領學生一起觀賞古代和現(xiàn)代的部分經典民間剪紙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剪紙的積極性,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剪紙藝術的美與文化內涵。當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就可以順其自然地通過PPT 為他們細致地講述剪紙的相關技能與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然后引導大家親自動手開始剪紙練習。
這樣,教師首先通過科學的方法將教室變得頗具藝術氣息,而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教師講解的手工技能與自己的獨特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面對新形勢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學校與教師應當對自己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與藝術鑒賞能力,提升其美術核心素養(yǎng),做最優(yōu)質的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