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明
(河池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社會中的個體會通過對不同維度的比較探究群體差異,產生群體偏好與偏見,由此來支撐其社會認同[1]。個體從地域維度進行身份認同正是社會認同的一種。地域認同能夠提升個體對群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而當個體以地域認同為視角進行透視,將個體的感受訴諸文學創(chuàng)作時,讀者便可以窺見其作品中的地域特征。長篇小說《頂牛爺百歲史》是壯族作家凡一平于202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百歲老人頂牛爺?shù)娜松洑v為主線,由9個獨立又互相關聯(lián)的故事串聯(lián)而成。就文本涉及的地域范圍而言,《頂牛爺百歲史》以作者凡一平的家鄉(xiā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都安瑤族自治縣上嶺村為原型,作品主人公頂牛爺參加戰(zhàn)爭時涉足了廣西北部湘江地域和以山東棗莊臺兒莊為中心的魯南區(qū)域。但就地域表達的指向而言,凡一平更傾向于對上嶺村的建構。同時,他也致力于通過主人公頂牛爺建構出上嶺村人的品格。他說頂牛爺?shù)墓适吕镉小拔以娓傅拿半U和神秘,有我祖父的堅忍和大氣,還有我父親和叔父的善良和忠誠……”[2]233,這些美好的品格也寄托著作者對民族文化的想象?!吧蠋X是一個村,又是一個人”[2]233,村子、人都蘊含著作家厚重的家鄉(xiāng)情懷。當作者的思索與建構呈現(xiàn)于文本之中時,他便將其獨特的地方表達呈現(xiàn)給讀者。以此為基點,本文將從地方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地方人物的品格、地方敘事的特征三個方面來探究凡一平長篇小說《頂牛爺百歲史》地方表達的意義。
《頂牛爺百歲史》勾勒的是頂牛爺?shù)陌倌陚髌娼洑v。百年之間,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由戰(zhàn)亂走向和平。在這一進程中,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不斷加速,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也在所難免。全國各地由于地方環(huán)境的不同,其對于歷史巨變的反應自然也呈現(xiàn)出不同態(tài)度。在作者的敘述中,出生在上嶺村的頂牛爺在時代進程中逐漸成為文化符號。上嶺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北地區(qū),這里位于云貴高原的山麓,綿延的山脈和喀斯特地貌構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時,桂西北是多民族聚集地區(qū)。這里的世居民族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的獨特的桂西北地域文化。凡一平正是在桂西北大地的滋養(yǎng)下,以主人公頂牛爺為原點,勾勒出上嶺村乃至廣西的百年地方環(huán)境流變。
凡一平在上嶺村找尋書寫的動力與源泉,上嶺地域首先便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回應他。《頂牛爺百歲史》的地方自然環(huán)境描寫多出現(xiàn)在頂牛爺回到上嶺之后的故事中,故事的自然環(huán)境展示出桂西北地區(qū)獨特的自然風光。如“通往墓臺的道路斗折蛇行、山花爛漫,像一條飄忽的彩帶”[2]158,這一描述首先就呈現(xiàn)出都陽山脈獨特的山路景色。又如在《花錢》一章中,作者對上嶺村人先祖墓地的周邊環(huán)境的描寫——“墓地坐西向東,背靠高高青山,左右山丘擁護,如一把高椅的坐板。前方山下,是繞村而過的紅水河”[2]158,充分展示出桂西北地區(qū)多山且山嶺綿亙的獨特地形地貌。再如小說中《黑鱔》一章的描述——“紅水河的水變紅了,恰如其名。水位因雨水的匯聚漲高了,河面也更加寬闊。”[2]131這些描寫還指向廣西自然風光的另一代表——紅水河。紅水河流經桂西北地區(qū),其獨特的紅褐色水流也是廣西獨特自然風光的代表之一。在作者的描述下,處在青山綠水環(huán)繞中的桂西北景色被逐漸展示出來:“兩岸十里的竹林被淹在了河水里,露出翠綠的尖頂,看上去像綿長的稻田?!盵2]131廣西,尤其是桂西北地區(qū)屬于多山地帶,竹林繁密綿延,是河邊常見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景觀。除竹林外,古榕樹在廣西也較常見,如在《算數(shù)》一章中,頂牛爺遠遠地“看到一棵老樹,是棵古榕”“樹根又粗又長,像條千年的蟒蛇”[2]106。這種粗壯的古榕樹也是廣西自然風光的標志之一??偟膩碚f,作者在《頂牛爺百歲史》中勾勒的自然風光帶有濃郁的桂西北特色,展示出獨特的地域風情。
當然,讀者也需要注意《頂牛爺百歲史》對地方人文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人文環(huán)境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不同,它是社會生活中的隱藏環(huán)境,是潛移默化的民族靈魂。上嶺村作為廣西的一部分,延展了廣西崇山峻嶺的自然風光和多民族融合的歷史背景,形成了獨特的上嶺地域品格。上嶺地處桂西北的一角,既有桂北的火辣直率,又有桂西的大方包容,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人文環(huán)境。而人文環(huán)境一般可以分為民族風尚、地方風習等方面。桂西北地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壯、瑤、毛南、仫佬等多民族聚居的生存環(huán)境與山嶺連綿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傳統(tǒng)文明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如今,人們對群體互助、家庭和諧、節(jié)日風俗、喪葬文化、長壽養(yǎng)生、敬畏神靈等傳統(tǒng)依舊虔誠?!端銛?shù)》一章便展示出上嶺地域對農耕文明的傳承。頂牛爺帶回覃小英,和覃小英挨家挨戶地打招呼,而各家各戶無須明言,都知曉他的來意。村里人紛紛給有了“老婆”的頂牛爺送來禮物,雖然禮物并不貴重,但是這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群體關愛的農耕文明的現(xiàn)代呈現(xiàn)。除此之外,《頂牛爺百歲史》中展示的人們對農耕文明的傳承還體現(xiàn)在對牛的尊重上。在《閹活》一章中,作家寫到農村人養(yǎng)牛卻不殺牛、不閹牛,而將其等同于壯勞力。甚至“牛即使老了廢了,人們都不會殺它和閹它”[2]47,人們對牛的尊重由此可見一斑,這與桂西北地區(qū)自農耕文明傳承而來的敬牛、愛牛的傳統(tǒng)息息相關。桂西北地區(qū)有許多古樸的民族節(jié)慶活動和習俗都與牛有關,如牛筋椅祝壽、?;旯?jié)等,人們借節(jié)日中的敬牛儀式表達對牛的尊重。如今,還有一些壯族人民以牛為信仰,保持著不吃牛肉的習慣。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出上嶺地域自農耕文明承繼而來的獨特的風俗習慣。
上嶺地域還傳承著廣西孝道為先的祖訓。桂西北地域注重對祖先的祭祀,有些地方還保留了“二重葬”的習俗,上嶺地區(qū)獨特的喪葬文化也由此可見。上嶺地域地處山區(qū),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對喪葬文化的影響頗深。在《花錢》一章中,頂牛爺有錢之后首先做的就是“修墳”[2]157。而且只要是與頂牛爺及其家族有關的墳墓,統(tǒng)統(tǒng)要修。修墳之后,祖先才能入土為安。
在《閹活》一章中,頂牛爺?shù)臓敔?3歲去世,村里人將喪事按照喜事來辦,則展示出上嶺地域喪葬文化的另一側面。傳統(tǒng)的喪葬禮節(jié)十分講究,桂西北地域很好地將殯殮祭典的儀式保存了下來。桂西北地域家中若有人去世,一般需要經歷報喪、入殮、停喪、出殯等步驟。人們“名義上是辦喪事或奔喪”,其實是如同“舉辦或參加一場娛樂喜慶活動”[2]41:放爆竹、報喪、請道公、號哭、洗禮、入殮、守靈、超度、出殯……人們給予長壽者如此隆重的喪儀并保持對與喪儀不符的行為的忌諱,本身就是對其一生積德行善的肯定,充分體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的“仁者壽”觀念的認同,一定程度上也展示出桂西北地域獨特的長壽文化。2016年,在長春市舉辦的第五屆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國際研討會上,桂西北地區(qū)6個縣(區(qū))被評為“長壽之鄉(xiāng)”,桂西北地區(qū)的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為其屬縣)被評為“世界長壽市”[3],長壽文化成為桂西北地區(qū)的獨特名片。在《頂牛爺百歲史》的《裁決》一章中,病重的頂牛爺拒絕去醫(yī)院,而選擇提前準備“壽方”,這是上嶺乃至桂西北地域長壽文化的呈現(xiàn)。在桂西北農村地區(qū),當老人60歲時,家人會提前為其準備一副棺材,一般擺放在廳堂,并尊稱之為“壽方”。為老人準備“壽方”有三層含義:“一是預祝老人‘壽壽方方’,長命百歲,理所應當;二是‘壽方’擺在眼前,老人感到家人對自己很好,身后之事安排得這樣妥妥帖帖,使老人沒有后顧之憂,心情愉悅,安心度日;三是‘壽方’能使老人胸懷坦蕩地與死亡‘過家家’,活能好好活,死也好好死,當睡安穩(wěn)覺?!盵4]60這正是桂西北地域獨特長壽文化的外化。
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與傳統(tǒng)的人文環(huán)境被沖擊時,上嶺村依舊沒有失掉它的本心,它與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與自然和諧共生,造就了“清雅和暢、慈善智聰”的地方環(huán)境,并積極將自身民族特色融入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之林。上嶺村的地方人文環(huán)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代代相承,革故鼎新,不斷延展??傮w來說,《頂牛爺百歲史》呈現(xiàn)出上嶺村百年來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的整體面貌。作者在其中既展示了中國歷史中百年流變的宏觀面貌的整體想象,也呈現(xiàn)出上嶺村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下獨特的地域歷史進程與文化背景。
《頂牛爺百歲史》中所述的故事雖然各不相同,但它主要是聚焦于主人公頂牛爺?shù)娜松洑v。在社會浪潮不斷前行的過程中,圍繞著頂牛爺?shù)娜松x擇,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人物。這些人物大多數(shù)是上嶺人,如黃小寶、覃一棉、覃桂葉、藍茂、覃小英等。她們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不同的年代,但人物身上的地域品格卻一脈相承。據(jù)此,下文將通過對作為上嶺精神代表的頂牛爺形象的分析,探究上嶺人物的地域品格。
讀者細讀《頂牛爺百歲史》這部作品,會感受到其類似于沈從文湘西地域人物的美學特征。不同的是,沈從文筆下的人物繼承了湘西的恬淡自守,而作為在上嶺地域成長起來的頂牛爺身上有如同崇山峻嶺般的頑強英勇。頂牛爺在社會生活中有多重身份,他自覺地肩負起每重身份所被賦予的使命,表露出自立自強、善良勇敢、克己守禮、正直無私的優(yōu)秀品格。他的這些優(yōu)秀品格表現(xiàn)為對上嶺村人的生命與健康的守護,對他們生存的關切與同情,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對領導的忠心不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錢財?shù)牡〉鹊染唧w行為。頂牛爺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堅守著個人與職業(yè)的使命,他的所有選擇都由此出發(fā),逐步形成了獨特的上嶺人物品格。
在崇山峻嶺的環(huán)繞下,廣西人勇敢彪悍的特征流淌在其基因中。上嶺村人柔和的外表包裹著英勇果斷的品格。首先,頂牛爺對道義的選擇便呈現(xiàn)出自立自強、善良勇敢的特征。在第一章《當兵》中,頂牛爺因為會講壯話成為團長的勤務兵,他擁有了能夠幫助團長的能力,同時也擁有了能夠自主選擇留下或者逃走的權利。當團長被抓后,頂牛爺選擇留下為團長作證。甚至在被迫按手印之后,斷指為團長伸冤。在頂牛爺看來,團長是好人,是革命者,所以頂牛爺才勇敢地去維護團長,維護好人,維護革命的發(fā)展。在第二章《督戰(zhàn)》中,頂牛爺作為督戰(zhàn)隊的成員擁有了可以處決逃兵的選擇權。第一次當督戰(zhàn)隊成員時,面對抗日戰(zhàn)火,頂牛爺選擇槍斃逃兵,迎難而上,保家衛(wèi)國。然而,第二次當督戰(zhàn)隊成員時,他面對同胞相殘、血肉橫飛的場景,心痛不已,因而選擇視而不見,放走逃兵。究其原因,其實是頂牛爺?shù)男闹谐錆M著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他善良而勇敢,運用養(yǎng)育他的上嶺賦予他的勇敢和智慧,靈活變通:斷指伸冤,放走逃兵。
頂牛爺被俘虜后,他選擇了回家。他在鄉(xiāng)村生活中呈現(xiàn)出自立自強的品質并逐漸獲得了聲望。頂牛爺回到家鄉(xiāng)后,由于被認為有不夠光彩的經歷而未分到土地。在窘境中,他選擇以閹活為生。在《閹活》中,頂牛爺展示出對村莊里人們的命運、健康的深切關注與同情。頂牛爺本不愿意幫助黃小寶閹牛,可是當?shù)弥S小寶家黃牛傷人時,他保護弱勢群體、維護村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于是他果斷閹掉了黃牛。但當他得知真相——覃一棉的傷竟是黃小寶打的,黃牛無辜被閹之后,作為閹活人的職責和正義時刻折磨著他,他最終放棄了閹活。正是由于對善良、正直的堅守,頂牛爺?shù)哪芰Ψ秶鸩綌U大,于是出現(xiàn)了《裁決》《公糧》兩章中的一系列故事。當裁決覃桂葉的婚姻問題時,作為上嶺村德高望重的長者,作為裁判上嶺村民事糾紛的權威,頂牛爺秉承著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立場,擔負著為村民謀幸福的使命,他一審將覃桂葉判給了韋家財。可是隨著時光推移,韋家財對覃桂葉的傷害與暴力深深地刺痛著判決人頂牛爺?shù)男模勰サ盟傺僖幌?。他心中使命難違,所以,幾十年后,他勇敢地選擇面對自己過往的錯誤,重新進行裁決,將覃桂葉判給了藍茂。也由于這一裁決,頂牛爺?shù)牟【谷蝗昧耍€(wěn)穩(wěn)當當?shù)鼗钪涟贇q。作為農民的頂牛爺,雖然只有八分地,可是依舊保持身為農民的自立自強的品格,期許為國家作貢獻。在國家要求交公糧的時候,他認真細致地選出最好的部分玉米上交給國家??v然頂牛爺“像山林中一只被排擠的猴子”[2]144,可是他的家國情懷促使他多年始終如一地堅守作為一個農民的職責。同時,《金牙》的故事也令人難忘,頂牛爺?shù)慕鹧朗撬膽?zhàn)友臨終時托他轉交戰(zhàn)友妹妹的金子。頂牛爺承擔著戰(zhàn)友遺愿,為保存、交還金子不斷努力。他自立自強、仗義無私、善良正直的品格由此顯現(xiàn)。
桂西北地域山區(qū)綿延,造成了相對閉塞的環(huán)境。這就導致大多數(shù)上嶺人形成安守本分、簡單樸素的人生哲學。這些品質在《頂牛爺百歲史》中主要通過頂牛爺?shù)膼矍檫x擇予以體現(xiàn),它具化為頂牛爺在愛情選擇中呈現(xiàn)出的克己守禮、正直無私的上嶺品格。頂牛爺?shù)膼矍楣适轮饕霈F(xiàn)在小說的《算數(shù)》《花錢》兩章中,主要關涉兩個女性人物:覃小英、韋香桃。但是這兩個人物都沒有真正成為頂牛爺?shù)钠拮?。頂牛爺始終秉承著克己守禮的信念,堅守人性的善良與道德的底線,在其對底線的實際踐行中,頂牛爺?shù)膼矍槿缤欢浒腴_的花,一直沒有盛放。在第五章《算數(shù)》中,頂牛爺見覃小英可憐,選擇帶她回家并讓其以頂牛爺妻子的身份在上嶺村生活。但是兩人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甚至在人類的原始欲望面前,頂牛爺也以高度的理性、高尚的信念為標準,選擇對自我的欲望進行壓抑。頂牛爺清醒后馬上想到——“他一旦占有了她的肉體,就是對她的傷害”[2]116。他還告誡覃小英:“我是地道的農民無所謂,最主要是你,你是名門望族的金枝玉葉,還要有頭有臉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盵2]117所以他選擇克己守禮,正如覃小英日記里永恒不變的“0次”,正是頂牛爺對善良正直的人性的堅守。
在第八章《花錢》中,頂牛爺?shù)膼矍閯t面臨著另一種困境。65歲的頂牛爺追求韋香桃,因為怕影響韋香桃大兒子的事業(yè)而終止。多年后,81歲的頂牛爺有了錢和覃小英的幫助,幫韋香桃治好了小兒子的病,但是他與韋香桃的關系卻因為韋香桃大兒子想要用頂牛爺?shù)腻X來買官而終止。頂牛爺對韋香桃大兒子昌福說:“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昌福,做官升官,不能走歪門邪道?!盵2]204這正是頂牛爺正直無私的真實寫照。他堅守社會倫理的底線,絕不為一己私欲而打破社會公平正義的天平??思菏囟Y、正直無私成為貫穿頂牛爺畢生的追求。不論是覃小英的疼痛,還是韋香桃的兩個兒子,其實都是頂牛爺心中堅守的底線的具體化。上嶺賦予他的內在的克己守禮、正直無私的品格,使得他不能越過他所遵守的人性善良、道德底線的范圍進行任何活動。
縱覽頂牛爺?shù)陌倌耆松砩蠞M載著崇山峻嶺所賦予他的厚重意蘊。如果用16個字來概括頂牛爺?shù)娜宋锲焚|,那么,“自立自強、善良勇敢、克己守禮、正直無私”是合適的。面對中國人的生存困境,頂牛爺滿蘊著關切與同情進行抉擇;面對所處的身份,頂牛爺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面對愛情,頂牛爺選擇在底線之上活動。頂牛爺可以說是作家建構的上嶺村文化的代表,他的存在不僅多方位地體現(xiàn)了上嶺人的美好品質,多層次地展示出上嶺文化的豐厚多元,還展示出上嶺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如果說頂牛爺是上嶺品格的精髓,那么上嶺品格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品格的一部分。從這一視角看,《頂牛爺百歲史》是作家與上嶺村共同為建黨百年獻出的賀禮。
“地方敘事”[5]指的是“從文化持有者的內部,以地方為主體和自我完整單位所完成的敘事”[6]。凡一平對上嶺村的建構正是如此,他將上嶺稱為他生命中最親切的土地。他從家鄉(xiāng)上嶺村取得寫作素材,并以上嶺為源泉不斷完善自身的創(chuàng)作。因此,當他著筆《頂牛爺百歲史》時,他選取了生活在上嶺村的頂牛爺作為主要敘述對象,將敘述者“我”也融入上嶺地域,講述了9個發(fā)生在不同時期的故事。由此,凡一平的《頂牛爺百歲史》展示出地方平視視角敘事、地方生活化敘事兩個特征。
其一,是地方平視視角敘事。平視視角敘事指的是作者將某地的重要人物及重要人物的人生經歷作為敘事對象,突出這一人物在地域文化中的意義[7]306。凡一平的《頂牛爺百歲史》正是如此,他將上嶺精神化入人物頂牛爺身上,并將之作為主要敘述對象,將文中當兵、督戰(zhàn)、閹活、裁決、算數(shù)、黑鱔、公糧、花錢、金牙9則故事串聯(lián)起來,通過頂牛爺人生的選擇突出他對人生正義的追求,從而將以其為代表的上嶺精神,如剛正勇敢、公平正義、聰明智慧、善良美好等展示出來。同時,作者還將敘述者“我”放在文中,讓“我”直接和頂牛爺交流,形成平等溝通對話的模式。如在第二章開頭中“我”的敘述:“頂牛爺是我們上嶺村目前最長壽的男人……頂牛爺總是戴著帽子,一年四季都帶”[2]17。如最后一章中“我”的敘述:“他戴著一頂圓形的加絨的黑色棉帽,棉帽膩乎油亮,像是裹著板油的羊肚?!盵2]224多年的時間在作者筆下流逝,但作者所設置的“我”和頂牛爺?shù)臏贤ㄈ缒琼斠恢贝髟陧斉旑^上的帽子,依舊是可行的、平等的視角。再如在《裁決》一章中,作為敘述者的“我”無處不在?!拔摇蹦慷貌⑴c到頂牛爺?shù)男袨橹?,看著裁決前后頂牛爺、覃桂葉的人生變化,以和他們平等共生的視角見證并記述了多年間兩次裁決的故事。作者筆下的頂牛爺生活在上嶺,他是活生生的、可見可觸可溝通的上嶺人的代表,“他的身上滿是上嶺村男人的性格和氣味”。作者正是通過平等溝通的平視視角,讓讀者領略到上嶺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其二,是地方生活化敘事。生活化敘事主要指以地方日常生活場景、風俗習慣、家庭倫理等為主要書寫對象。《頂牛爺百歲史》這部作品主要側重寫上嶺乃至廣西地域的人物生活,小說運用了桂西北地域方言和日常生活的對話模式,同時人物名稱的選取也展示出地域特色。作者選取的人物大多都是頂牛爺身邊在上嶺生活的小人物,如韋阿三、黃小寶、覃一棉、覃桂葉、藍茂、覃小英,韋香桃等。這些人物的命運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通過作者流暢自然的敘事,她們在上嶺生活的日常面貌便自然被勾勒出來。如在《閹活》中撒謊要閹掉黃牛的黃小寶與和黃牛相依為命的覃一棉之間的愛恨糾葛,在《裁決》中被兩次裁決的覃桂葉、藍茂、韋加財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算數(shù)》中頂牛爺現(xiàn)實生活的艱難環(huán)境。再如《花錢》中人們對于有錢后的頂牛爺?shù)臒崆?,以及《公糧》中時代環(huán)境下人們交公糧的歷史記錄。這些小人物的日常經歷在細微處展示出上嶺底層人民所承受的苦難,共同勾勒出上嶺地域的整體面貌。同時,讀者還應該關注到作品中人物姓名所展示出的地域色彩。覃姓、韋姓是桂西北地區(qū)常有的姓氏,這些姓氏在其他省份出現(xiàn)的頻率不如廣西地區(qū)出現(xiàn)得頻繁。如《頂牛爺百歲史》的三位人物覃小英、覃桂葉、覃一棉都為覃姓,另外人物如韋加財、韋將飛、韋阿三、韋元生、韋香桃等都為韋姓,這是桂西北地域色彩之一。除此之外,地方的日??谡Z,即壯話,在《頂牛爺百歲史》中也時有展現(xiàn)。如在第一章中韋將飛罵人的話:“乜嗖改愣辛,每躺吹熱雖兵然夠?”[2]3再如在第二章展示出的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大批逃兵以鄉(xiāng)音傳達他們迫切要遠離戰(zhàn)爭的心聲——“愛拔滅夠代當韋,瘦條吧,拜馬然!”[2]29可以說,廣西壯語的運用也充分展示出《頂牛爺百歲史》的日常敘事語言的地域性。上述人物、事件、語言都取材于上嶺日常生活,使得小說的敘事更加貼近上嶺村的真實生活,讓小說的表達更具生活性。
不論是地方平視視角敘事還是地方生活化敘事,都沒有離開作者所建構的上嶺地域,這也就使得《頂牛爺百歲史》呈現(xiàn)出獨特的地域敘事特色。
《頂牛爺百歲史》這部作品從地方環(huán)境、地方人物、地方敘事三個方面共同建構了以上嶺村為核心的地方表達。上嶺村是凡一平創(chuàng)作的源泉,那深藏桂西北地區(qū)生機勃勃的一角,那些在百年歷程中苦苦掙扎的壯族人民,都在作者的筆下一一呈現(xiàn)。同時,上嶺村也促使作者的創(chuàng)作不斷向深向遠推進。由此,讀者才能看到作者對文學書寫空間的拓展、對中國百年歷程的深刻思索、對民族文化的獨特想象。
相較于中國文學史發(fā)展中曾出現(xiàn)過的鄉(xiāng)土書寫,凡一平的《頂牛爺百歲史》在文學空間上可謂是更進一步。他將筆觸延展到了鮮有作家碰觸的桂西北地區(qū)。他以平實有力敘事方式,在百年中國的發(fā)展潮流中,選出頂牛爺這一相對的小人物,讓其成為大時代發(fā)展的縮影。頂牛爺不僅拓寬了文學敘事的空間,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精神,而且圍繞著他,作者也建構出一系列桂西北地區(qū)的人物群像,他們共同營造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桂西北社會經濟、文化環(huán)境風貌圖。凡一平所描繪的上嶺村雖然地處偏遠,但并不是完全閉塞的空間,以頂牛爺為代表的上嶺敘事并未脫離社會發(fā)展的大潮,甚至可以說這是作者立足桂西北地區(qū)為建黨百年獻出的賀禮。作者給頂牛爺設定的人生經歷是14歲從上嶺村出發(fā)參與戰(zhàn)爭,后來又回到上嶺村;81歲被覃小英接到南寧,再回到上嶺村。這種“出走——再回歸”的文學模式使得時代外部環(huán)境變化有了在上嶺村呈現(xiàn)的可能。首先,頂牛爺因為饑餓離開上嶺走向戰(zhàn)爭,這使讀者體味到1934年之后整個中國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而頂牛爺1950年回到上嶺村正值農民分土地,這亦從側面展示出新中國成立后的景象。隨后,覃小英為了報恩,將頂牛爺接到南寧——“頂牛爺從南寧回到村里,就變富了”[2]156,這暗示出中國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fā)展的階段。隨后頂牛爺修墳、建房,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已經逐漸影響到上嶺,為它帶來新的改變與發(fā)展趨向。凡一平從文學意義上展示出上嶺村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總的來說,長篇小說《頂牛爺百歲史》是凡一平立足于上嶺村建構的滿具地方表達的力作。作者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發(fā)掘了上嶺村的社會背景與民族文化背景的流變,塑造出一個依山傍水、清雅和暢的上嶺村莊,帶領讀者領略了一群慈善智聰、剛毅勇敢的上嶺人物,展示出上嶺地域的勃勃生機。因此,《頂牛爺百歲史》不僅是頂牛爺個人頑強、忠厚的百年人生,也是桂西北地域乃至整個中國發(fā)展的百年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