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是誰渴望永久的夢幻
——史前“玉”文化蘊含的生命美學

2022-03-17 19:29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7期
關鍵詞:玉石生命

范 藻

(成都錦城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從“離宮別窟,游息之處”的西天王母到“摶土造人,化生萬物”的創(chuàng)世女媧,再到“開辟鴻蒙,誰為情鐘”的紅樓一夢,它們共有的文化符號就是古老而流傳至今、晶瑩而光耀千古、神奇而萬人崇奉的天下奇石、世上珍寶——玉。從距今9000多年前的黑龍江饒河小南山文化,一直到4000多年前的甘肅齊家文化等,這些史前文化遺址均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從零散的玉珠到規(guī)整的玉飾,從實用的玉斧到祭祀的玉龜,從小巧的玉佩環(huán)到碩大的玉人像,從樸拙的玉龍豬到精美的玉璇璣等;再加上瓊樓玉宇的想象、金玉良緣的傳說和金風玉露的美景,還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化干戈為玉帛的說法。對此,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葉舒憲教授名之曰“玉教”或“玉石神話”“玉教倫理”和“玉石里的中國”。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玉代表神靈,代表神秘變化,也代表不死的生命。這三者,足以構成支配玉文化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觀念?!盵1]玉,不但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而且被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更蘊含著史前審美意識的發(fā)生并昭示著中國生命美學的起源。

在中華民族美學的歷史進程中,如果說有文字表述的“美”是以孔子的“里人為美”、荀子的“充實為美”和許慎《說文解字》揭示的“羊大為美”為代表,它們屬于文明時代人們理解美的思維成果。那么,無文字的實物敘事就是以大量出土的史前玉器為代表,形象地展示了遠古人類有關生命意義的美學思考。如黑龍江小南山遺址發(fā)掘出土200多件包括玉玦、玉環(huán)、玉管、玉珠、玉斧、扁珠、璧飾、錛形墜飾等玉器,表明遠在石器時代的人們就用既不能果腹也不能蔽體的玉作為精神追求的審美對象來裝飾日常生活又寄托來世人生。這充分說明了9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不但開創(chuàng)了較為發(fā)達的物質文明,而且開始了十分豐富的精神生活,及至其后4000年左右,東到山東大汶口的玉璇璣禮器,西至四川三星堆的魚嘴形玉璋,南到嶺南澳門的玉石作坊,北至河西走廊的齊家文化的魚形玉刀,這些幾乎覆蓋了整個華夏的玉文化現(xiàn)象,不但是“‘玉’見中華”,而且是“‘玉’成中國”,從而將我們民族追求美和思考美的歷史由文字記載的“小傳統(tǒng)”推進到了玉器敘事的“大傳統(tǒng)”。從時間上看,將中華民族的審美歷史至少提前了五千年,當然也是生命美學盛開在遠古的一束玉樹瓊花。

眾所周知,文字敘事的美學由于受造字觀念、行文規(guī)范和表意要求等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而將原本鮮活而充滿力量、靈動而富有激情的美嚴重地遮蔽了。如《毛詩序》開篇就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睂⑽拿鞒跏肌吧ig濮上”男歡女愛呈現(xiàn)的火熱生命置若罔聞而蕩然無存。因此,要真正探尋民族審美的源頭活水,還必須回到生命的本身情態(tài),必須返歸生命的原初狀態(tài)。對此,當代中國生命美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和領軍人潘知常教授認為,中國美學“傳統(tǒng)的真正源頭應該回溯至《山海經(jīng)》”,因為“《山海經(jīng)》里的人物,乃是最為本真的中國人?!赵隆聂撕?、‘化萬物’的女媧是中國的開辟女神;舞干戚的刑天、觸不周的共工是中國的血性男兒;銜木堙海的精衛(wèi)、布土堙水的鯀禹父子是反抗命運的悲劇英雄。《山海經(jīng)》寫了生命的激情和拼搏,歡欣和渴慕,反抗和追求,它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血性之源。”[2]由此啟發(fā)我們,史前玉器就是一部漸次展開的形象光燦、魅力四射和意蘊深遠的鮮活而生動的生命美學“史書”,更是我們民族在鐘情于玉和寄情于玉的審美活動中,讓樸拙的生命盡顯精致、讓粗獷的生命變得精巧、讓愚鈍的生命獲得精靈——因審美而生命!這是潘知常一直思考的“審美活動為什么能夠生成生命”的生命美學的核心問題,他緊扣人的生命感覺說道:“關于審美活動,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為簡單的表述來把它講清楚:凡是人類樂于接受的、樂于接近的、樂于欣賞的,就是人類的審美活動所肯定的;凡是人類不樂于接受的、不樂于接近的、不樂于欣賞的,就是人類的審美活動所否定的?!盵3]的確,有著本能性的愛美讓蒙昧生命完成了向文明生命華麗的轉身!

由物及人,由表至里,由形而神,璀璨而溫潤、純凈而堅密的遠古之玉,究竟蘊含和承載了哪些生命的美學和美學的生命,即生命美學的遠古奧秘呢?

一、質色光盈:晶瑩炫目的視覺美感

視覺反應是所有生命接觸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這種趨光性甚至還是植物重要的本能特性,所謂生長的光合作用。在人類使用的木器和石器工具里,無疑石器比木器在砍砸、切削、擊打等方面的功用和效能更勝一籌。而在漫長的石器時代,原始人在使用和加工石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有一種石頭不但非常堅硬,而且十分閃亮,在一大堆頑石中顯得與眾不同,這就是玉石。中國首屆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說道:“人類在長期制造使用工具的活動中,比較、選擇、保留了一批可做母工具之材料,從而有意無意地完成了一次從原始人類進化到人類的跨越。而從石頭中分離出來的這一部分,較其他石頭更堅硬,重量更大,顏色肌理更美麗,紋理更清晰。人們更珍愛的那一小批石頭,后來西方人稱之為寶石,而形成了寶石文化;東方則稱之為玉石,從而東方則形成了玉文化?!盵4]這種獨特的石頭,不但尖利無比,是很好的勞動工具,而且純潔無瑕,是很美的觀賞物品。這也印證了普列漢若夫在《沒有地址的信》著作里通過對南太平洋島國土著居民原始文化考察得出的結論:實用先于審美。但這二者也不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而是利于、便于和優(yōu)于實用工具的必然最先走向審美,即溢出實用的精神性要素為審美打下了基礎和做好了預設。德國藝術學家格羅塞在論證原始藝術的起源時說過:“物品固然要實用,但也要有快感。我們已經(jīng)說過,最簡單的用具裝潢,在每個民族中都是有的?!盵5]由此可見,玉的光亮或打磨得更加光亮,既是一種可觀的視覺效果,也是一種可用的工具效果。

由于玉首先在視覺上迥異于周圍的石,故能引起人們的關注,相應地,做成的工具必定要突出它的色彩效果。在新疆羅布泊地區(qū)的樓蘭遺址,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玉斧,是用和田羊脂白玉制成,玉質細潤光滑。還有紅山文化玉器,不但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而且色澤均勻,光亮晶瑩,這些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張鳳祥偶然發(fā)現(xiàn)的一件“玉雕龍”,在陽光下還能發(fā)出碧綠的光澤。對這些顏色比較鮮艷、光澤比較明亮、紋理比較細致的石頭就會油然產(chǎn)生喜好的情感。對此姚士奇先生在《中國的玉文化》一書開篇就說道:“這種感覺開始還是出于人的本能,后來便上升為一種原始的審美形式。久而久之,這些漂亮的石頭就被歸為一類,稱之為玉。這就是中國上古時代玉石的起源。”[6]《說文解字》釋之曰:“玉,石之美?!?/p>

還有相較于史前文明的文字時代的后人在陳述玉時多半要加上一個色彩詞。《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曾記載:“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饑。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其中多白玉。”《山海經(jīng)》還對“碧”情有獨鐘?!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云:“又北三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蔽幕祟悓W家楊驪女士指出“《山海經(jīng)》還認知了玉的各種形態(tài),如玉膏、玉榮?!獭獭幈獭啾獭逃瘛叹G’都指稱的是綠色軟玉,全書共提及32 次,可見這是當時人們認知最明晰的玉石種類。”[7]《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薄稘h書·西域傳》載:“莎車國有鐵山,出青玉。”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也把和田玉譽為“白玉之精”。《續(xù)漢書志·輿服志上》:“卿大夫五旒,黑玉為珠?!币灾劣趯ι实膹娬{成了中國玉石文化的重要特征,僅在命名上就可見一斑:瑪瑙、瓊瑤、青金、珊瑚、琥珀、水晶和綠松石等。

這種對玉由色澤而質地的喜好和崇拜,一直延續(xù)到文明時代詩人創(chuàng)作對玉的情有獨鐘。在歷代文學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有關玉的形式美和以玉喻人的佳辭麗句?!对娊?jīng)·卷阿》:“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聞令望?!边@是寫君子儀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壯美。屈原在《大司命》中有“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這里詩人寫出了玉飾品七彩雜沓、“光怪陸離”的審美感受。陸機《西北有高樓》“玉容誰能顧。傾城在一彈”一句寫出了女孩嬌艷粉嫩的面容。唐代王維的《洛陽女兒行》有“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等。詩人還喜歡在詩詞中以“玉人”指代美女。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而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多首詞都提及“玉人”:“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玉人好把新妝樣,淡畫眉兒淺注唇”“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見頻將翠枕移”“玉人還佇立,綠窗生怨泣”。在中國古代詩文里,還有用“玉顏”“玉容”“玉貌”形容美女。

二、質體細膩:溫潤可人的觸覺美感

玉在視覺上晶瑩透徹,剔透玲瓏,而握之在手則溫潤細膩。這首先體現(xiàn)在遠古時代將玉打磨制作成為刀斧、棒槌或符章等實用工具時的手感上。盡管這時的玉器還沒有開始承擔祭祀亡靈、崇拜先人和禱告蒼天的通神功能,還屬于形而下的物質意義上的玉。但是,玉石經(jīng)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加工就會成為玉器。的確,同樣是狩獵或勞作的工具,玉器握在手上的舒適感是石頭和木棒不可同日而語的。而舒適感是一種從身體到心理的快慰感。盡管這還帶有生理性的、自然的和本能的因素,但已經(jīng)是“人”的感覺了,開始趨近于審美感覺了。而一旦當玉器的工具性逐漸消失后,伴隨社會性作用的增多和精神性價值的增值,就上升為純粹心情舒暢和精神愉悅的審美感受和美學價值。因此,玉所具有的溫潤而溫和、細致而細膩、舒服而舒暢的觸覺美感,使得原始人特別熱衷于玉與身體的密切接觸,進而產(chǎn)生由表及里、由外而內,甚至是由物理而至心理、由此岸而及彼岸的神奇效應。

遠古的人們熱衷將玉作為佩飾。距今9000年前的小南山遺址就出土了能夠環(huán)繞在手腕的玉環(huán)、佩戴于脖子的玉管和配飾在胸前的玉珠、懸垂于耳朵的玉玦等。雖然這些飾物有著種種復雜的含義和神奇的象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玉器符合人體工程學,能夠給人帶來舒適感,這演變?yōu)楹髞淼摹坝耩B(yǎng)人”的說法。一是它能入藥養(yǎng)身。東晉葛洪在《抱樸子》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都分別論述過玉石入藥養(yǎng)身。如李時珍就說:“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極?!倍撬鼙I斫◇w?,F(xiàn)代科學表明,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鉻、錳等。古人的嘴含玉,是借助唾液的營養(yǎng)成分與溶菌酶協(xié)同作用,具有生津止渴,除胃腸熱,平煩懣氣的功效。宋朝醫(yī)學文獻《對濟錄》中記載:“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三是它能美容養(yǎng)顏。我國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jīng)》就曾記敘過商朝時用天然礦物白玉石制作粉黛,以后的如《劉渭子思遺方》《肘后備遺方》《拾遺記》等都有用朱砂、琥珀、白玉等礦物制作美容原料的記載。清代慈禧太后也每日用特種白玉石做成的玉輥子在面部搓擦,惹得宮中嬪妃競相效仿。其實慈溪的養(yǎng)顏就是穴位按摩,亦等同于現(xiàn)在一些老人如經(jīng)常把玩玉器,以增加其手部靈活性,帶動周身血液循環(huán)。清代的玉學大家劉大同就說過:“佩玉無論冬夏皆相宜?!裰赖?,溫潤而澤,足以和人之氣血,養(yǎng)人之心性,是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也?!盵8]

人在玉與身體的親密接觸中不但獲得了身體的快感,而且得到了心理的滿足和精神的愉悅,進而期望這樣的感覺能夠永久保留并延續(xù)下去,于是就有了用玉來陪葬的做法。很多史前文明遺址的墓穴里都有用玉作為陪葬的。在6300年至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也出土了大量的直接附著于身體的指環(huán)、臂環(huán)、玉鐲、玉管和玉珠、玉佩、玉墜等。例如,其中10號墓出土的玉環(huán)佩在死者右臂上,玉鏟放在股骨上;35號男女合葬墓,玉管戴在女性頸部。膠縣三里河墓葬,璿璣放在胸部,玉琀出于口中。景芝鎮(zhèn)2號墓,玉鐲戴在左腕;7號墓,玉鐲戴在右腕;2號墓玉璧放在胸間,與江蘇新沂縣花廳村墓所放位置一致。2號墓玉墜放在胸間;1號墓玉珠放在頷下,與西夏侯墓出土位置一致。《周禮·春宮·典瑞》說道:“組圭璋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 ,以斂尸?!弊钪氖?968年在河北滿城發(fā)掘出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妻子的金縷玉衣。這是一件由2498塊顏色基本一致的玉片,用金線縫制而成的華麗而華貴的衣服。甚至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還記載了殷紂王著玉衣而自焚:“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辈还芷渲杏卸嗌偕羁潭衩氐暮x,玉和肌膚天然的親密感是毋庸置疑的。這又是后來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

不論是原始人還是現(xiàn)代人,玉對它們而言,都是由視覺的愉悅感到觸覺的舒適感,進而產(chǎn)生其他更深刻和深遠的生命意義。換言之,史前文明的玉崇拜最先是由身體引發(fā)的,因為人類的感覺就是身體的感覺,是身體在和世界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感覺和意識,這也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里闡述的“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chǎn)物” 。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層開的豐富性,主體的、人的感性的豐富性,如有音樂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才一部分發(fā)展起來,一部分產(chǎn)生出來?!盵9]由此說明,具有美學意義的“玉”由于外表的感性特質,因此能成為遠古人類確證自我、認知世界和寄托意義的中介,當然更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最佳首選物品。

三、質料純凈:高潔忠貞的直覺美感

所謂白璧無瑕,瑕不掩瑜,說的是玉質料因純潔無雜質而顯得冰清玉潔,進而給人以忠貞高潔和潔凈高尚的美感。以中國玉文化的代表和田玉為例,由于它形成的時間是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凝聚成的結晶體是指玉石結構基元在空間固定而時間變遷過程中,通過有規(guī)則、高密度的三維周期排列而形成的纖維交織結構。加上青藏高原的地殼運動而引起的地質變化產(chǎn)生的應力和其他有機物的浸入,它就不像普通石頭那樣易碎而多裂紋,而是變得密實堅韌,還具有晶瑩明亮和溫潤細膩的感性特征,更有天然的質料純凈。直觀看上去,尤其是把玩在手,一種高潔忠貞的直覺美感油然而生。盡管也許它是一塊頑石但是可打磨成玉石的,就像《石頭記》里青梗峰下的石頭變成了“寶玉”。這種直覺不僅僅是當下性的形式美感受,還應該是歷史性的意蘊美感悟,即在它的背后一定蘊含著深厚而悠久的有關玉文化的神話傳說,只不過它已經(jīng)通過集體無意識的方式沉淀在了時間的河床深處,而人們能感受到的是浮在時間表層的純粹潔凈。

被神話后的昆侖山就是中華民族信奉的“宇宙山”?!妒酚洝ご笸鹆袀鳌芬灿涊d:“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痹凇渡胶=?jīng)》里,“玉”出現(xiàn)過137處,其中127處與山結合,昆侖山孕育了兩大與玉文化有關的西王母神話和女媧神話。尤其是在記載西王母的《海內北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都說西王母在“昆侖虛北”或“昆侖之丘”。還有《西三經(jīng)》稱西王母所居為“玉山”,她還“蓬發(fā)頭戴玉勝” 。“玉勝”就是美玉做成的發(fā)飾。昆侖神山以產(chǎn)玉著名,因此也叫“玉山”。西王母是母系氏族部落首領,居住在昆侖山。由于昆侖山出產(chǎn)優(yōu)質美玉,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當然會發(fā)現(xiàn)它和使用它。所以,“西王母蓬發(fā)頭戴玉勝”,以玉顯示自己的高貴?!赌绿熳觽鳌防镎f道:“昆山為天下之良山,瑤玉之所在?!爆幱窬褪莾?yōu)質的白玉,為所有玉石中的上品。以至于白玉成了最尊貴的專用之玉,如表示皇上尊崇的冕琉,象征皇權意志的玉璽,顯示帝王身份的玉帶,宮廷專用的玉幾等,都是用上等的白玉精制而成的。

在先秦“以玉比德”的理念影響下,玉石已然被人們認為“吸收了天地之精華,孕天地之萬物”。凡是那些美好而幸福、純潔而堅貞的東西,都跟“玉”沾邊。比如說冰清玉潔友誼、瓊漿玉液的美酒、金風玉露的愛情、瓊樓玉宇的建筑、金玉滿堂的財富、守身如玉的貞潔、朱唇玉面的容顏等。從古至今民間男女婚戀的定情物,也是用玉做成的手鐲、發(fā)簪、耳環(huán)、戒指、佩飾,《詩經(jīng)》里就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說法,梁朝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故事。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玉因其色澤雅正、肌理清澈、質地堅密而象征愛情的純真與無邪、忠誠與執(zhí)著、永遠與誠信,所謂以玉定情,歷久彌堅。

遠古的人類喜歡玉,能從它質料的純凈里感悟到高潔忠貞的意蘊,這種直覺的美感是感性直觀與理性頓悟結合后,在與玉接觸的審美活動中,達到超越性的神奇效果。以直覺思維為基礎的原始思維,首先是對大自然經(jīng)驗材料的大量占有,在這個基礎上再運用非邏輯的“互滲”和“類比”,在奇特的想象中使得現(xiàn)實世界和神靈世界合二為一。就如列維-布留爾說的“互滲”,原始人的所見所聞, 都變成了“以‘神靈的形式’出現(xiàn)的并被感覺的”東西了[10]。在直觀中和直覺中將玉人格化,賦予有限的作為能指的“玉”以無限的具有所指的“人”的意義,以至于進入文明時代后,形成了玉所具有的堅貞品格。

還有,以玉來比喻為人的堅毅正直,如春秋齊國國相管仲曰玉有“九德”。其中能揭示玉的純正高潔的就有“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等優(yōu)秀的品德?!冻o·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痹娙饲兄邼嵉娜烁窈蛣C然的正氣,在這里把自己的外表和內心都與玉媲美。用玉隱喻節(jié)操的堅定不變,《后漢書·王龔傳》:“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唐韋應物《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還有玉象征品質的堅硬純正,經(jīng)久不變?!稌x書·王祥傳》:“西芒上土自堅貞,勿用甓石,勿起墳隴?!碧坡櫼闹小犊陀凶穱@后時者作詩勉之》:“荊山產(chǎn)美玉,石石皆堅貞?!闭婵芍^“玉汝于成”。

四、質地堅硬:永世恒久的幻覺美感

玉之所以能成為從遠古到今天人們的至愛,它的審美感覺除了前面說的亮度、溫度、密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硬度。作為玉石之王的新疆和田玉的硬度甚至可達到摩氏7.5,而岫玉只有5.5。硬度高則抵抗外界打擊的抗壓度也強。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是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鉆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度,像和田玉這樣韌性極好的玉石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人們可以做成各種形狀并雕刻很多圖案在上面。在新石器中后期,如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出土的造型精美的玉珠、玉錛、玉玦和逼肖真人的玉面飾、夸張變形的玉龍豬,具有了相當高的工藝水平。為了讓這種堅硬度而產(chǎn)生的永久感在國家象征上發(fā)揮作用,秦始皇登上王位后,命李斯制作了一枚傳國玉璽,上面有五龍交匯的圖案,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tǒng)合法”的信物。

記載遠古玉最多的典籍是《山海經(jīng)》。其中昆侖和田玉堪稱“以玉為美”的代表,體現(xiàn)的是前歷史時期生命崇拜之大美。許慎也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象三玉之連其貫也”。為什么“三玉之連”能貫通天地人三界,其中蘊藏遠古人類困惑于生命的有限。如何能在“被褐懷玉”時,在“仰觀俯察”中領會宇宙的奧秘,進而企及生命的無限。遺憾的是,許慎語焉不詳。然而,被譽為“上古奇書”的《山海經(jīng)》卻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信息。如書中“玉”字出現(xiàn)248次,是所有礦物質中出現(xiàn)最多的字。還有黃帝食玉的記載:“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吃了含玉的食物,就可以逢兇化吉,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在《九章》演繹成了:“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長生不老的觀念。還有掌管生育長命百歲的西王母居住瑤池的神話、夏啟操環(huán)佩璜乘龍升仙不死的神話等。

我們再以長生女神西王母為例,她為何被賦予了生命不死的意義。葉舒憲指出:“要揭開西王母的神秘面紗,除了要參悟她所在的地點‘瑤池’和她頭戴的‘玉勝’之文化底蘊以外,最關鍵的是領會昆侖神山的秘密。……傳統(tǒng)中國的神話地理學卻一直堅信一個飲水思源的信條:河出昆侖。這個信仰的實質,是要把哺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之源,追溯到現(xiàn)實中出產(chǎn)和田美玉的那一座新疆南疆的高山。”[11]與玉有關的“瑤池”為西王母長生不老之地,玉做成的發(fā)飾“玉勝”,“西王母之‘戴勝’特征,莫非是出自仿生學的聯(lián)想:模仿象征生命萌生的戴任鳥?……戴勝象征春天來臨和生命萌生”[12]。

還有女媧補天為何要用五色的“玉石”?葉舒憲在《玉石神話信仰與華夏精神》一書中解釋為“以玉為天的信仰”,因為“天是永生之神靈的居所,象征天體的玉石,不僅能夠代表神明,也代表一切美好的價值和生命的永恒?!盵13]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偷吃了不死藥的嫦娥,飛升到了月亮里,和吳剛相會,月宮里有一株永遠也砍不斷的桂樹,還有一個搗藥的玉兔。不也是寓意著生命的永恒嗎?李商隱有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表現(xiàn)的還是生命不死的觀念。的確,在死亡率極高的洪荒時代,有什么能比活著更有價值呢?可是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命是總有一死的,于是遠古人類就渴望像堅硬的玉一樣生命不朽,生前“錦衣玉食”,死后“金縷玉衣”。他們堅信玉是通神的,承擔巫師職責的宮中貴人和民間高人,乃至傳說中具有神奇力量的英雄和神魔作用的女王、仙女就是神的代言人,他們要么衣錦玉身,要么披褐懷玉;因此被神化了的玉,是那個時期至高無上的神器和通天達地之圣物。如紅山文化最著名的通神之器勾云形玉佩,它就是神權與王權的象征及通神的靈物。

同為質地堅硬的寶物,西方是鉆石,中國是玉石,它們的廣告詞分別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姻緣億萬年,翡翠一線牽”。相比于鉆石的人工合成,玉石則是自然天成。因此,玉就更具備了天長地久的意義。其實這種觀念并不是當今商業(yè)營銷的炒作,而是有著史前文明的久遠傳統(tǒng)的。這是因為玉的質地堅硬而引發(fā)出初民渴望有限的生命像玉一樣能夠無限地延長和永久地存在。為什么遠古西王母、女媧和嫦娥三位華夏女神都和玉,尤其是和昆侖之玉有關。這種原始思維的特性就是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泰勒所揭示的“萬物有靈”觀念,也是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互滲律”的體現(xiàn)。原始人用“以己度物”的思維方式把自然界的事物和力量予人格化,賦予它們以人的靈魂、生命和意志。這種精神意念和神靈想象的幻覺美感,實質上是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所謂的原始人類“生命一體化”觀念作祟的結果。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逐漸形成了人類史前文化史上獨特的玉審美文化,遠古的原始生命已經(jīng)不再是茹毛飲血的動物狀態(tài),而是在“玉”所具有的隱秘而持久的導航和鼓勵、熏陶和感染的神性作用下,塑造并成就了華夏民族迥異于西方民族“金枝”崇拜的愛美的中華生命,由此表現(xiàn)出的“中國特色”,可視為我們先民對人類審美歷史的偉大貢獻。這就是“玉”崇拜在完成了因審美而生命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因生命而審美”的偉大歷程,并由此而開啟了“自然的人化”,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把江河湖海攬入胸懷,“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將動物人格化,“侶魚蝦而友麋鹿”;把清風情緒化,“托遺響于悲風”。正如潘知常所言:“審美活動成為人類生命的最高存在方式,這也就是:因生命而審美。從而,以文化為手段的審美優(yōu)化方式取代了以本能適應的生物進化方式,人的優(yōu)化‘應對’取代了動物的進化‘反應’。于是,審美優(yōu)化提升著人,也造就著人。”[14]這也是本文努力表達的意思,借助生命美學理論,從一個更獨特而幽深的“審美”和“美感”的角度,重新揭示史前文明原始人為何對玉情有獨鐘的巨大的生命與文化的奧秘,從而走進人類審美的史前歷史和思考原始文明的美學內容。

此時的“因生命而審美”的生命和審美,或曰生命中的審美和審美時的生命,對于遠古生命美學意識的揭示,有著這樣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超越實用而欣賞形式。在原始人使用的工具中,石頭比樹枝更方便而原初,它可就地取材而信手拈來、隨手而用,近可砍砸樹木,遠可投擲野獸。而同屬于石頭的玉石,和一般的石頭相比,它既有堅硬和鋒利的工具性價值,也有明亮和溫潤的審美性價值。然而,它最初一定是作為工具而具有實用性價值的。但由于它比一般的石器更耐用好用,加之又特別的稀少,因此它逐漸從工具的價值范疇中脫穎而出而具有了獨立的價值。著名學者劉驍純教授在《從動物快感到人的美感》書里認為:“對貴重材料的崇尚和對質地美的狂熱追求,它使越難找到、越難加工的材料越有超凡價值。它促使人們不辭千辛萬苦找礦、不惜消耗巨大的勞動去采石和加工極為堅硬的石料,并最終導致玉石工藝的產(chǎn)生。”[15]如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器,多達300多件,除了一百余件玉鉞、玉斧、玉戈等,裝飾性的玉環(huán)、玉瑗、玉璜、玉珠等占了多數(shù)。時間更早的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的玉器,也是如此。專家們認為那些玉質的鉞、斧、戈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勞動工具了,而成了禮儀用器。工具性的玉鉞、玉錛,以及玉環(huán)、玉瑗、玉璜、玉珠都被打磨得外形工整、線條流暢和表面平滑,加上玉本身的色澤鮮亮,原始人已經(jīng)超越實用而開始欣賞它的形式美了。試想,沒有經(jīng)年累月積聚起來的“因審美”而成就的人類“生命”,能有此情此景一代又一代積淀下來的愛美本能的“因生命”而“審美”嗎?

二是超越快感而進入美感。通常的審美心理活動是一個由快感到美感的遞進過程,美感揭示的文明生命意義毋庸置疑,而快感蘊含的自然生命意義也是毋庸諱言,但是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玉成”后的生命,已經(jīng)成了能夠審美的生命,進而具有超生物意義的快感,即有了對玉表面的凹凸、粗細、冷暖、輕重和滑澀等與觸覺有關的前美感;這體現(xiàn)在玉在同人的接觸過程中,能帶來并產(chǎn)生舒適的手感和溫潤的體感、醒目的光感和密實的質感、便捷的好感和沉穩(wěn)的實感,這種感覺所折射出的人性,就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里論述的“人的感覺與感覺的人性”。其實,這明顯地已經(jīng)超越快感而進入了美感,我國當代著名珠寶美學專家沈理達女士在論述“寶石肌理的觸覺美”時,科學地闡述了這種包含快感的美感,“翡翠、和田玉等多晶礦物寶石,由于晶體是由很多具有相同排列方式但位相不同的小晶體組成,一般透明度較低;玻璃光澤到油脂光澤,拋光后光滑感相對較高;又帶有一種與膚質相近的溫潤感,盤玩愈久,表面肌理也會更光亮平滑,似乎沾染了人的溫度與氣息,更令人喜愛?!盵16]這種美感對于遠古的人而言,是包含并超越快感的美感,正如墨子說的那樣:“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背綄嵱枚鴮徝赖纳f明能夠欣賞玉的原始人在一定意義上,已經(jīng)成為文明人了。

三是,超越死亡而走向信仰。盡管文明時代玉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諸如吉祥、富貴、和美、平安等意義,但是,早期玉崇拜所承擔的最偉大而神圣的意義卻是長生不老的祈盼和生命不死的祈禱,寄托著人生永恒的信仰,這也是葉舒憲在《玉石里的中國》和《玉石信仰與華夏精神》等著述里多次論及的“玉代表永生不死”。不論是上海崧澤遺址,還是安徽凌家灘遺址,也還是山東大汶口遺址,墓葬主人公口中都含有玉石。漢代曾侯乙墓中的人居然含了21枚各種動物造型的玉器,借助動物的生命來延伸人的生命,渴望能夠永遠像生前那樣衣錦食玉。還有,為什么玉與昆侖山有著不解之緣,并且遠古中國兩大女神西王母和女媧都和玉及昆侖山有關?在《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里有43處寫到了玉。及至今日,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愛用玉來形容,如“玉葉”“玉體”“玉人”“玉面”等。葉舒憲解釋道:“作為生物體的生命之始源,都可以被華夏神話思維追溯到承載著神力和正能量的玉石。換言之,文化符號的編碼是分層級展開的:先有昆侖山和田玉的實物,催生出昆侖瑤池的仙界想象,再有人格化的掌握不死秘方的西王母想象,最后才有西王母蟠桃會的想象。總之都指向一個神話理想:生命的永生不死?!盵17]以至于美麗的死亡叫“玉殞”,崇高的犧牲叫“玉碎”,埋葬死人的地方叫“玉山”,亡靈回歸的故鄉(xiāng)叫“玉里”。當把這種永生信仰賦予神靈的意義后,就是《說文解字》“靈,靈巫也,以玉事神?!备凶罱l(fā)掘的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都同祭祀活動有關,是玉死亡崇拜或玉文化信仰的證明。

玉,遠古的精靈,華夏的瑰寶,從雪山走來,從域中走來,從中國的東南西北走來,帶著晶瑩的光芒,帶來遠古的呼喚,回蕩清澈的聲音,訴說著古老的信仰,祈盼著生命的永遠,更寄托著人生的超越。其中所蘊藏的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徐德明先生在為沈達理撰寫的、地質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珠寶美學》一書的“代序”里說道:“玉,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珠寶的核心文化價值,那就是:永恒的財富,永遠的紀念,永久的珍藏,永生的安寧。也就是說,珠寶雖屬萬物,與人執(zhí)念成‘一’,但使‘物我合一’,超然‘心外無物’,力圖從瞬息萬變的宇宙中,體悟到亙古如一的‘真相’,繼而獲得適意與安慰,最終實現(xiàn)生命的超越?!?/p>

毛澤東有詩云:“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闭沁@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磋磨的玉石——集天地之精華、凝日月之精粹、寓萬物之精英,渴望生命永久的夢幻,不但開啟了生命美學史前時代的溫柔實踐,而且留下了中華民族生命美感的遠古記錄。

猜你喜歡
玉石生命
生命之樹
從地里冒出來的生命
忠義千秋
點贊首屆絲綢之路玉石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二石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審人之美
玉石和鋪路石
江达县| 绩溪县| 连江县| 祁门县| 根河市| 壤塘县| 含山县| 阿拉善盟| 攀枝花市| 鹤峰县| 新竹市| 昌乐县| 毕节市| 万荣县| 萍乡市| 深圳市| 东源县| 博湖县| 辽源市| 卓资县| 肃北| 台北县| 施秉县| 甘洛县| 炎陵县| 百色市| 湖北省| 远安县| 芜湖县| 商洛市| 南城县| 安徽省| 图片| 阳西县| 东光县| 建水县| 崇礼县| 额济纳旗| 教育| 加查县| 大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