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以《英語語言學》課程為例

2022-03-21 07:52:50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英語語言學育人思政

鞠 晶

(大慶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首次以政策制度的形式為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做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兩個文件的出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提供了具體的政策支持。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教學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雙一流”建設和新文科背景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圍繞教育的根本問題,即“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課程思政就是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課程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育如何落實課程思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聚力研究。外語教育要落實課程思政,必須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外語知識傳授和外語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語課堂教學是推進外語課程思政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外語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等內容融入教學中,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相結合,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從以能力為導向到以價值觀為導向”是當今世界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新動向,其實質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對待社會、國家和世界。(1)參見文旭、文衛(wèi)平、胡強等:《外語教育的新理念與新路徑》,《外語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1期,第18頁。課程思政要求人才培養(yǎng)要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升轉向更高的目標即“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升+品格塑造(價值引領) ”,以品格塑造統(tǒng)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素質提升,四者有機結合,扎實樹立“三全育人”(全人教育) 目標。(2)參見劉正光、岳曼曼:《轉變理念、重構內容,落實外語課程思政》,《外國語》2020年第9期,第22頁。

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在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下,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協(xié)同育人、同向同行。課程結構應該將知識、價值和能力多元統(tǒng)一。通過多方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知識、技能有機融合,實現(xiàn)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分析問題,把學習、觀察、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養(yǎng)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思政 =“思”+“政”,其中“思”為思辨能力,“政”為政治素養(yǎng)。外語思政的核心是育人,通過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具有中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

二、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實施——以《英語語言學》課程為例

作為介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學科,語言學的跨學科性使得《英語語言學》課程思政的開展更具優(yōu)勢:其人文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民族性格,其社會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其自然科學屬性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精神。同時,英語語言的特殊性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外語人才。

(一)總體實施思路

根據(jù)2020年發(fā)布的《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指南》(簡稱《指南》)精神,《英語語言學》課程思政的總體實施思路為:從大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將課程思政融入每一次授課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具體而言即宏觀層定目標、中觀層定內容、微觀層定細節(jié)。

宏觀層定目標:根據(jù)課程性質、大綱、學情及現(xiàn)實需求,在課程宏觀層面,梳理整門課的知識、能力、素質和價值觀目標。具體如下:

1.知識要求:《英語語言學》課程旨在介紹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培養(yǎng)學生對人類語言主要特性和基本元素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能進行英漢對比,了解語言的歷史演變及語言與社會的關系;突出英語文化知識和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并重,揭示語言的共同規(guī)律。這些知識包含諸多課程思政元素。2.能力要求:使學生逐步形成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觀察、思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閱讀和嫻熟運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3.素質要求:要求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寬厚包容的人生態(tài)度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與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合作精神、人文與科學素養(yǎng),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信息化素養(yǎng)。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4.在價值觀層面,實踐課程思政隱性育人模式,實現(xiàn)三大育人目標,即家國情懷、職業(yè)素養(yǎng)和國際意識,培養(yǎng)出具有中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觀層定內容:關于課程思政的內容,教育部《綱要》明確了一個主線、五個重點和一系列核心內容。這些核心內容劃分為五大板塊,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深入開展憲法法制教育,深化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

李國娟認為,教師應每日“三省吾課”:知識傳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實否,育德功能實現(xiàn)否。(3)參見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第Z3期,第 28頁。教師應在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中融入重點思政元素,每一章要有一個明確的思政主題統(tǒng)領,一冊書要有一條思政主線貫穿。整本教材、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思政內容之間要有層次性又彼此貫通。同時,思政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中觀層的要旨所在是在課程的宏觀目標指導下,設計好每章的思政主題和與之對應的各次課的思政關鍵點。課程內容的設計要解決以下問題:各章的思政主題、各次課的思政關鍵點、各次課思政關鍵點之間的有機關聯(lián)、各章之間思政內容的呼應共振等。

語言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形塑、引領、增益和積累人類以往經(jīng)驗,形成今日生活?!队⒄Z語言學》課程暗含的思政主線是“人生是一趟穿越語言這面透鏡的迷人之旅”,從咿呀學語到步入社會生活,人類通過考察所使用的語言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進而學會處理自己與世界、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塑造三觀。人類學習和習得語言的過程也是精神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因此,在挖掘課程思政點時,可將人的成長歷程和語言的各個層次相結合。

微觀層定細節(jié):在實施思政教學時要思考和解決以下問題:在每一次授課中,如何在知識點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升華思政點?如何啟發(fā)學生運用思政點反觀現(xiàn)實生活?《英語語言學》課程思政實施細節(jié)見表1:

表1 《英語語言學》課程思政實施方案

(二)主要舉措

1.定目標:審慎選擇課程思政的“四個切入點”

結合地方高?!皫煼缎浴薄暗胤叫浴薄皯眯汀比齻€辦學特色,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如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這類重大問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時代內涵之一,具有價值引領功能。

(2)中國優(yōu)秀文化

劉正光等認為,就外語課程思政而言,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先秦思想與哲學家們“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理想;管仲的“樹人”教育思想;老子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德”思想等。(4)參見劉正光、岳曼曼:《轉變理念、重構內容,落實外語課程思政》,《外國語》2020年第9期,第22頁。課程思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5)參見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4年3月28日,第1版。利用課程教學這一“文化土壤”,將中國文化元素之“鹽”融入英語教學之“湯”,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深刻認識中國優(yōu)秀文化,增強其文化自信。

(3)社會責任感

地方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培養(yǎng)滿足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地方需求的基礎教育師資力量。因此,在專業(yè)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更要倡導地方情懷、家國情懷,弘揚地方精神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鐵人精神的特質是“老實做人、勤奮做事、勇于擔當、樂于奉獻”,其豐富的內涵充分闡釋了做人的態(tài)度、做事的品格、為人的素養(yǎng)和人生的境界,是鮮活的、具有時代特征的課程思政素材。社會責任感這一切入點的選擇體現(xiàn)了學校發(fā)展的“地方性”特色。

(4)師德師能

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師范性”和“應用型”的特點,師德師能培養(yǎng)是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思政課程。因此,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學生的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教育學生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事業(yè)而不是職業(yè),堅持實踐導向,著力強化“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素質養(yǎng)成和基礎教育教學能力的積累。

2.抓實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五大步驟”

在《英語語言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查、講、論、研、評”五大步驟,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是“查”,即課前查資料。在課前,教師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教材的相關內容,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思政要點。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資料,為討論環(huán)節(jié)做準備。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種途徑查找和收集形式多樣的素材并進行整理和歸類,以備課堂使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步是“講”,即課堂講授?!爸v”涉及“誰來講”和“講什么”兩個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講授的主體,學生往往被動吸收?,F(xiàn)代的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教師講,學生也要講,分享自己收集的素材,講身邊事、身邊人、身邊的案例,講自己、講人生、講社會、講世界,發(fā)表并分享個人的觀點。授課內容不僅限于專業(yè)知識,還要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育人又育才。

第三步是“論”,即課堂討論。教師完成基本教學內容后,結合課前所收集的案例素材,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參與討論。采用圓桌教學法,鼓勵每一位學生提出疑問,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分享觀點。通過這種雙向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可以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還能在課堂討論中和同伴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觀點進行拓展和升華,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想境界。

第四步是“研”,即專題研討。專題研討以課外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生自愿組合成若干小組,團隊合作選題,圍繞選題進行探討,并在課堂上運用PPT進行展示。選題的范圍可以是和語言或語言學相關的任一話題,選題必須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展示結束后,教師對演示內容進行補充和擴展,引發(fā)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訓練其辯證思維。通過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小組評價等靈活多樣的評價手段,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師生共同剖析總結話題所蘊含的德育價值,增強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同時,這一步驟能極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

第五步是“評”,即教學評價。利用評價環(huán)節(jié)滲透思政教育。教師對學生的觀點、課堂表現(xiàn)、學習表現(xiàn)、案例分析等不失時機地給予評價,視具體情況給予肯定、糾正、強化等反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激發(fā)其向上的斗志和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3. 思方法:積極倡導“五度教育”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課程。在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倡導“五個融入”,做好“五度教育”。(6)參見韓曉娟:《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一三四五五”機制研究》,《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12期,第18頁。

(1)將社會熱點融入課程,彰顯教育的高度

思政教育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不斷為課程思政引入源頭活水。教師應追蹤熱點問題、國內外形勢、社會現(xiàn)實問題并加以整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聚焦和分享身邊的時事新聞,引發(fā)其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例如,可以以“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為例,結合孟晚舟平安回國事件講解詞的內涵意義,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一事件的意義: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每位中國公民的堅強后盾。中國共產(chǎn)黨和政府具有堅定的意志、強大的能力,堅決維護中國公民、中國企業(yè)的正當合法權益,堅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何其有幸,生于華夏。這樣鮮活的素材于無聲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油然而生。

(2)將學生需求融入課程,體現(xiàn)教育的溫度

課程思政的改革和探索應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趣味性和實效性。在一日千里、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各種思潮不斷涌現(xiàn),大學生的思想極易受到?jīng)_擊。針對當今社會存在的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現(xiàn)象,教師可結合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教授將自己科研所得的1億元人民幣捐獻給華西醫(yī)院,設立規(guī)范化培訓發(fā)展專項基金。他認為,將科研成果轉化獲得的獎勵資金捐贈給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事業(yè),更具社會意義,更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通過這樣杰出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深刻反思。

(3)將地方精神融入課程,展示教育的厚度

一種價值觀必須融入社會,讓人們在實踐中領悟和感知它,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不同的地域打造了不同的地方精神,學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課程思政水到渠成。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時代精神,激勵人們不斷奮進。愛國、創(chuàng)業(yè)、求實、奉獻是大慶精神的內涵,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寶貴財富。課程思政的實施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一種形式,還可以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和多種實踐活動,與專業(yè)課程教學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如可以利用地域優(yōu)勢,帶領學生參觀鐵人紀念館,走近鐵人、了解鐵人,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鐵人精神的洗禮,獲得靈魂的凈化。通過這種方式,將優(yōu)秀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賦予鐵人精神以現(xiàn)實意義。

(4)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加強教育的效度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拓展了課程思政的時間和空間維度,為課程思政的實施開拓了第三空間(第三課堂)。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感染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網(wǎng)絡媒體將課程思政延伸到課下,拓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課程思政生活化。互聯(lián)網(wǎng)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主要場域之一,地方高校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虛擬空間,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大思政”課程思政模式,將網(wǎng)絡平臺轉化為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形成線上線下教育合力。聚焦社會熱點、關注網(wǎng)絡輿情,在虛擬空間中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氛圍。建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平臺,關注并引導學生的網(wǎng)絡生活,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5)將專業(yè)精神融入課程,挖掘教育的深度

教師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關鍵。因此,既要加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意識,又要提高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據(jù)此,英語專業(yè)教師需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一是強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二是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理論素養(yǎng);三是提高中國文化素養(yǎng),增強中外語言文化對比能力;四是緊跟時代主題,加強課程思政材料的編選。(7)參見肖開容:《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探索》,文旭、徐天虹編:《外語教育中的課程思政探索》,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年,第156—157頁。同時,由于地方高校師范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職業(yè)認知,培養(yǎng)學生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結合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4. 重評價:不斷完善課程評價的“三個維度”

課程思政評價是課程思政實施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應努力構建具有多重評價目標、多維評價內容、多樣評價方法的發(fā)展性課程思政閉環(huán)評價體系,即以目標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評價、以過程為中心的課程實施評價和以結果為中心的課程效果評價,以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的客觀性和合理性。評價目標應適當降低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考核比例,增加思政考核要素。除檢測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外,還應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 “德”“能”“勤”“績”等表現(xiàn)進行多方考量。當代大學生應具備廣博的人文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評價內容除了課程教學內容外,相關思政內容也應納入其中。評價內容應涵蓋相關教材內容、相關文化知識、基礎能力、政治思想素養(yǎng)等模塊,既要注重對相關教學知識的考核,也要注重思政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思想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是循序漸進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評價不應僅注重結果同時也應關注過程,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

三、關于英語課程思政的思考

(一)生活教育——思政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做學教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命題涵義如下:從生活的角度說,“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8)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202頁。從教育的角度說,“教育以生活為中心”,通過生活來進行,以求得生活的向前向上與提高。(9)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03頁。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說,“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兩者相互推促,共同前進。(10)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04頁。陶行知先生將“整個生活的教育”歸結為“全面教育”,即“心、腦、手并用”,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文化相結合。健康、科學、勞動、藝術及民主將構成和諧的生活。(11)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05頁?!吧鐣磳W校”的涵義大抵有三:首先,從社會的角度說,“社會含有學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薄?12)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22頁。其次,從學校的角度說,“學校含有社會的意味”,即學校要了解社會的需求,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為社會改造和發(fā)展服務。(13)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24頁最后,從社會與學校的關系說,“運用社會的力量,使學校進步,動員學校的力量,幫助社會進步”。兩者相互影響,共同進步。(14)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225—226頁。“做學教合一”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的涵義,即“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15)參見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第234頁。

《英語語言學》的思政教學于無聲處踐行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和“全面教育”的思想。該課程思政教學材料的選擇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并非板起面孔形而上,而是娓娓道來接地氣。思政教學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課堂和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將社會熱點問題、時事要聞等與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與時俱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厚植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思政教學以三個課堂為載體,課堂教育、實踐教育、網(wǎng)絡教育三者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做學教合一”,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生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獲得終身成長的能力,使其“在云端里愛詩,在云泥里生活”。

教育源自生活,最終也應回歸生活。課程思政生活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生活化教學貫穿于思政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堂講授、課外實踐、網(wǎng)絡拓展等;二是參照生活實際,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使學生對思政內容有感性的認知和理性的思考,全面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16)參見梁燕輝:《生活化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價值發(fā)揮》,《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第 25頁。生活化教育將教育過程與日常生活有機融合,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強調“課堂小社會,生活大課堂”,從而使教育過程更具實踐基礎。

(二)專業(yè)成長的三重境界——“守”“破”“離”

“守”“破”“離”源自日本劍道學習方法,后延伸到其他武術與行業(yè)。跟著老師修業(yè)謂之“守”,在傳承中突破原有規(guī)范謂之“破”,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境界謂之“離”?!笆亍薄捌啤薄半x”代表著專業(yè)技能發(fā)展的三個境界,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價值塑造“三位一體”有異曲同工之妙。知識傳授為“守”(尊其師信其道)、能力培養(yǎng)為“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價值塑造為“離”(志于道,依于仁,據(jù)于德,游于藝),三者融為一體,協(xié)調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采用動態(tài)課堂的形式,充分體現(xiàn)第一課堂的主渠道角色,發(fā)揮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作用,拓展第三課堂的網(wǎng)絡育人功能,寓思政教育于多樣化的課程教學中。第一課堂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守)為主要目的,通過第二課堂的實習、見習、職業(yè)技能訓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學科競賽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發(fā)展(破),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云端育人。三個課堂協(xié)同互動,學生耳濡目染加上親身實踐,不斷反思頓悟,逐步突破自我,到達新境界,實現(xiàn)終身成長(離)。以理想為基(守),以思考為底(破),以創(chuàng)新為核(離),久久為功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此乃匠心之道,專業(yè)成長之道,全人發(fā)展之道。

結 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審慎選擇課程思政的“四個切入點”,有效實施課堂教學“五大步驟”,積極倡導“五度教育”,不斷完善課程評價的“三個維度”,定目標、抓實施、思方法、重評價,目標、實施、方法(手段)、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循環(huán)往復,構成閉環(huán)系統(tǒng),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外語教育課程思政是一個宏偉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外語學人攜手共進、共同努力。唯有如此,外語教育才能真正“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捍衛(wèi)者、中華文明的傳承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這是新時代賦予每一個外語學人的全新使命。

猜你喜歡
英語語言學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淺析項目學習在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的應用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12:29
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與構建探討
亞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13:14
基于建構主義的英語語言學課堂教學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15:16:26
淺析英語語言學發(fā)展的因素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15:12:10
得荣县| 永兴县| 科技| 鄂托克前旗| 伊春市| 弥渡县| 陆丰市| 溧水县| 临夏市| 西充县| 宝清县| 阿坝县| 长治县| 陈巴尔虎旗| 天峨县| 札达县| 玛纳斯县| 和顺县| 论坛| 宁夏| 五寨县| 新密市| 灵璧县| 宿松县| 久治县| 新丰县| 平定县| 祁东县| 乌鲁木齐县| 西平县| 阿尔山市| 乐至县| 从化市| 平罗县| 微山县| 深州市| 浠水县| 赤水市| 通山县| 淮滨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