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 陳擷芬(1883-1923年):中國女報人、近代新聞事業(yè)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p>
陳擷芬出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陳懷庭、父親陳范皆有從仕經歷。陳范曾在詩作中稱這個女兒“是我擎中寶”“期為第一流”,對她期望頗高。
陳擷芬自幼聰慧,隨家人遷居上海后,就讀于美國傳教士創(chuàng)辦的中西女塾。該女塾實行雙語教學,讓她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戊戌維新運動興起之際,陳擷芬在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上發(fā)表《戊戌變法感賦》,對維新不成的結局深表惋惜。陳范接手《蘇報》后,陳擷芬自告奮勇成為父親報館里的“詩詞主筆”,才情與抱負初現鋒芒。
1899年冬,16歲的陳擷芳創(chuàng)辦《女報》,隨《蘇報》發(fā)行,旨在為廣大女性發(fā)聲,但礙于經費等諸多桎梏,《女報》在出版四期后休刊。時隔一年半,她將續(xù)辦的《女報》以月刊形式發(fā)行,后改名為《女學報》。該報立足女性視角,設有論說、史料、詞翰等欄目,刊發(fā)了不少提倡女權、女學的時事新聞。陳擷芬在譯介欄目引入《女子教育論》《斯氏女德新說》等西方論著,將國外知名女性傳記、演說等刊出與女同胞共勉。她給自己賦名“楚南女子”,所執(zhí)筆的《女權與文學》《婚姻自由記》等文章視點新穎,文風潑辣。陳擷芬尤其倡導女性思想獨立與民族獨立相融合,反復呼吁女性當強健體魄、主動學習,以承攬救國救民的重任——這種由小及大的氣節(jié)在其作《獨立篇》中可見一斑:“所謂獨立者,脫壓力、抗阻撓、猶淺也,其要在不受男子之維持與干預……”
辦報的同時,陳擷芬飽讀詩書,更有意幫扶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在女學報館開辦“自立女學塾”,親自教授“女子啟智類”課程。1902年3月,蔡元培、章炳麟等組建中國教育會,陳擷芬同父親一起參與其中。第二年4月,他們又在上海創(chuàng)辦愛國女校,陳擷芬應邀出任校長。
1903年5月,《蘇報》因發(fā)表倡言革命的系列文章遭到清政府鎮(zhèn)壓,陳范攜家人逃亡日本。身處異國的陳擷芬一邊艱苦求學,一邊密切聯(lián)系國內女界,將《女學報》交由國內《國民日報》代為發(fā)行。正是從那時起,陳擷芬與秋瑾相識并成為至交。她們一起加入中國同盟會,一起前往橫濱的制造彈藥機關練習,籌備武裝起義,一起發(fā)起成立中國第一個婦女革命團體“共愛會”……陳擷芬被選為共愛會會長后,制定出嚴格、系統(tǒng)的女性行動綱領。
在日本完成學業(yè)后,陳擷芬與來自重慶的楊希仲結婚?;楹?,夫妻倆一起前往美國留學。1912年回國后,陳擷芬活躍在上海、北京等地,先后發(fā)起和參與了女界共和協(xié)濟社、女子參政同盟會等組織。她提出的一些觀點不僅有助于提高女性覺悟,對后來的婦女解放運動也產生積極的指導意義。楊希仲創(chuàng)辦銀行經營生意,陳擷芬鼎力相助。此外,楊氏依仁小學、圖書館以及收容失學兒童的平兒院等皆由二人共同創(chuàng)辦。生活中,陳擷芬總是身著布衣、粗茶淡飯,如“苦學生”那般勤勉養(yǎng)性。
1923年夏天的某個清晨,陳擷芬因病離世?;疾∑陂g,她將部分譯作交給好友張默君,后來刊登在《時報》的“婦女周刊”以及《中華新報》的“婦女與家庭”欄目。
歲月徐徐,陳擷芬當日聲聲吶喊而出的關乎平等、自由、獨立的話語,恰如夏花怒放,愈久愈醇。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
35645019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