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學生在學習各類知識的過程中都伴隨著語言文字的運用,語言文字源遠流長,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是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特別是新課改明確提出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要方針,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轉變思維,合理設計多元化的課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結合語言文字本身的科學性引導學生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學習和運用
引言:語言文字既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對象,也是其具體的呈現方式之一,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摒棄單一枯燥的教學思想,明確學生是一個獨立個體的理念,充分理解認識到每一個個體應該有完善自我的意識和行動,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習分析每一個學生心理想法和行為舉止,弱化“填鴨式”類略帶侵略性思維,采用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分析力,從而掌握知識點并達到在實際寫作中的靈活運用。
一、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符合當前階段學生的需求
雖然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和寫作量,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但是隨著學生身心發(fā)展,心理因素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習效果有很大影響,教師應該重視當前階段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將情感表達和文字語言相結合,靈活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去表達心中所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析其對語言文字掌握能力,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二、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策略
語言文學在基礎的教學層面是對詞、義、寫作不斷加深的過程,要想讓學生在語言文學中有“從量到質”的能力提升,教師在課堂中要結合學生情緒和注意力去適當的調整課堂氣氛,借助網絡資源展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
1.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力
培養(yǎng)學生將日常所學的語言文字運用到實際當中,需要先從學生對語言文字中的語義、語法等基本理論入手,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其中的規(guī)律,進而達到靈活掌握而非“死記硬背”,著重提升學生的領悟分析能力。
例如,《皇帝的新裝》中,作者運用簡短易懂的童話形象描述了統(tǒng)治階級的愚昧、自欺欺人的丑陋行為,突出了孩子天真爛漫,不失真心的可貴品質。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難道大人就愚笨到比不上一個孩子的認知嗎?對于現代的初中生來講,基本的性格、習慣已經初步養(yǎng)成,對社會的認識也開始慢慢形成,教師在設計這一課時,可以在講完之后增加一個讓學生相互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抒發(fā)自己在其中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看法。教師可以在旁邊加以引導,指出其中的關鍵點,凡事有因果關系,統(tǒng)治者太過在意自己的身份光環(huán)才會被騙子所利用,而大臣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對皇帝性格的了解,以及為了自己利益不愿得罪皇帝的心態(tài),才有了順水推舟的行為,而孩童則是因為沒有這些顧慮,可以純真地直述事物的客觀存在。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分析領悟能力是學習語文的基石,可以增強學生對其的運用能力。
2.借助閱讀感幫助學生學習
古人讀書時用抑揚頓挫的語氣,一方面是為了讀出正確的字音,強調讀音的規(guī)范性,跟隨讀音的起伏可以帶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節(jié)奏感;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呈現了語言文字的美,以及賞文時情感的抒發(fā),促進自身在閱讀的同時,走進文字所描繪的場景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
以《觀滄海》這篇詩歌為例,全文“四字一詞,八字成句”的特點,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語義簡明扼要,學生通過簡單的“拆字、組詞、替換”對內容很容易理解?!皷|”是東行,“臨”有登上之意思,“碣石”指碣石山,“以”是將,“觀”指欣賞,“滄?!狈褐复蠛!!八敝复K?,“何”是多么的意思,“澹?!毙稳輰掗熀剖?,“山島”是山石,“竦峙”指高高的挺立。全文描繪了建安年間,曹操掃滅袁紹回師的路上經過碣石山時,上山觀景后的有感而發(fā)“海水是多么寬闊浩蕩,周圍聳立著高大的山林石木”此句看似只寫實景,實則表達了自己心中那份勝利的喜悅心情也如這海水般滔滔不絕,心境如天地間的大海般寬闊,運用了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叭赵隆敝柑?、月亮,“之”是的,“行”是運行、行動的意思,“若”是好像,“出”是指出發(fā)、出自己,“其中”是指代眼前的海水。此處是虛景,以虛寫意,表達出曹操心里的情和景物相融合,走進一個全新的意境,面前的大海很是寬闊,像是把整個天地都包進去一樣,太陽和月亮的運行都似始于這里,這是作者運用了比喻的表現形式,表達了自身心情的升華狀態(tài)。
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可以先找尋相關多媒體資料,在課堂中播放帶有背景音樂的詩朗誦版《觀滄海》,讓學生對讀節(jié)奏和詩中情境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誦讀一遍,從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曹操當時的心態(tài),逐漸走入曹操的角色中與作者產生共鳴,不僅能加深對本課的學習,還能在今后寫作中適時借鑒詩句來表達自身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語錄的使用
教師在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可以引導學生適當的運用一些經典語錄,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專注語言的本質語義,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表達力。另一方面運用在日常的交流過程時能點明主題,圍繞中心思想描述,更能的對照情景增加感染力。
例如,《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就運用十分廣泛,表達了對朋友到來的歡快喜愛之情。“學而時習之”在教學活動中被教師經常提起,用來加強學生的復習意識?!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原文釋義是指代的沒有圣賢君,現今大多用來表達某人某事的突出成就無人可比。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設計課堂時要結合學生的接收能力,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循環(huán)漸進地帶領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學習,通過積極有效地分析理解,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掌握其特點,最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D].導師:宋秋前.浙江海洋大學,2021.
[2]李彩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知識教學研究[D].導師:倪素平.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2020.
[3]李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比較閱讀研究[D].導師:趙霞;王小紅.新疆師范大學,2020.
[4]李倩.余映潮語文閱讀教學藝術及其當代意義研究[D].導師:武永明.山西師范大學,2019.
31815019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