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名偵探”包拯二三事

2022-03-23 16:26張瑋
同舟共進 2022年1期
關鍵詞:宋仁宗包拯

張瑋

包拯是合肥人。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身上有兩個著名的形象特征:黑臉,以及額頭的月牙。

包拯在民間最廣為流傳的形象,就是一張如同被墨噴過的臉,他因而被稱為“包黑子”。但事實上,真實的包拯長得一點都不黑。試想,如果一個人要長成那副“黑樣”,肯定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史書上也會記上兩筆。但《宋史·包拯傳》中沒有一個字提及包拯的膚色。

有人可能反駁,史書上不寫,也不能證明包拯真的就不黑。按“壹讀百科”在《包拯是如何被“黑”的?》一文中的考證,包公的家譜《包公書院記》中有那么一句:“今睹遺像,乃清雋古雅,殊無異于人。”這說明包拯的膚色并無驚人之處。與之佐證的,是包拯的真人畫像。在一幅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南熏殿、距今960年的包拯畫像中,可以看到,60歲時的包拯不僅不黑,長得還挺白。

關鍵是,他的額頭也沒有一個傳說中的“月牙”。關于包拯額頭的“月牙”,民間有不少傳說,有說這是包拯幼兒時被馬蹄踩過留下的痕跡——試問,被馬蹄踩腦門而不死,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呢?

所以,無論“黑”還是“月牙”,都不是包拯的真實形象。那么,這兩個要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加到包拯身上的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民間的傳說、文學,加上戲曲的功勞。

在包拯去世后沒多久,民間就開始流傳他的各種故事。故事里,包拯鐵面無私,不茍言笑,故《宋史·包拯傳》里有“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這句話,意思是“如果包拯笑一笑,黃河的水都會變清”。還有一句話是“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指包拯鐵面無私。

可能是順著這兩句話,民間的傳說和故事開始慢慢發(fā)揮,包拯的“黑臉不笑”慢慢變成了“膚色變黑”;而“閻羅包老”成了包拯白天判人間案,晚上去陰曹判閻羅案,那個“月牙”成了他往來人間和陰曹的“通行證”。

及至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的出現(xiàn),大大傳播了包公鐵面無私的形象,也留下了一句關于包拯出生的描述:“黑漆漆,亮油油,赤條條”。與此同時,戲曲中臉譜對于包拯特征的進一步明確,也鞏固了“包黑子”的形象,最終讓包拯的“黑化”板上釘釘,深入人心。

在民間,包拯之所以被稱為“包青天”而受百姓愛戴,主要是因為他秉公執(zhí)法,巧妙斷案,如那句著名歌詞所唱:“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痹凇瓣愔莘偶Z”“鍘美案”“貍貓換太子”這些懸疑案件里,包拯都堪稱“名偵探”。但事實上,包拯擔任開封府尹前后一共只有一年半時間而已,那些有名的案件絕大多數(shù)都是出自民間移花接木或想象,而且都和包拯沒有任何關系,甚至連包拯的兩大“護法”——展昭和公孫策,也均不見于正史。

真正見于《宋史·包拯傳》的包拯斷案故事只有一個,那就是“割牛舌案”:一個農(nóng)民家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頭,事情告到了當時擔任縣令的包拯那里。包拯認為,把牛舌割掉是件無利可圖的事,肯定是有人想報復這家農(nóng)民。于是,包拯讓這個農(nóng)民回家把這頭牛給宰了——在宋代,私自宰殺耕牛是犯法的。結(jié)果,農(nóng)民家前腳殺牛,他的鄰居后腳就來報官告密,包拯就此認定,就是這個鄰居結(jié)怨割的牛舌,最后果然如此,案情告破。在這個案子里,包拯還是展現(xiàn)了一些辦案手段和智慧的。

然而,在一些筆記、方志和野史中,也斷斷續(xù)續(xù)記錄有一些包拯斷案的故事,不過在那些故事里,包拯就沒那么“神”了。北宋的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專門記錄了包拯的一個斷案故事:包拯在擔任開封府尹期間,碰到一個犯人,要處以“杖脊”,就是挨板子。這個人花重金賄賂了負責杖責犯人的一個小吏,想免挨板子。小吏教了他一招:“包大人鐵面無私,肯定是要我當庭打你的。在我開打之前,你就拼命喊冤,我就拼命罵你,這樣事情可能就會有轉(zhuǎn)機?!苯Y(jié)果到了官堂之上,包拯果然宣布要打板子,犯人鳴冤,小吏立刻高聲斥責,且極力表現(xiàn)仗勢欺人的樣子。包拯頂著“包青天”大名,看不過去,立刻就主持公道,責備小吏口出狂言,結(jié)果小吏挨了板子,那個犯人倒是從輕判決了。

沈括是帶著揶揄的口吻來寫這個故事的,堂堂包大人被小吏與犯人合謀耍得團團轉(zhuǎn)。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包拯的“人性”,而不是“神性”。

那么,如果包拯靠的不是“斷案如神”,他又為何能名垂青史呢?

這就要說到包拯真正的過人之處:清廉、公正和敢于彈劾進諫。

包拯素以清廉聞名。早在他23歲還沒當官時,他在家鄉(xiāng)廬州就已小有名氣。當時廬州有一個富豪請他去家里吃飯結(jié)交,包拯拒絕了,理由是:“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xiāng)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保ā吨熳诱Z類》)

包拯曾在端州(今肇慶)做過長官。端州以產(chǎn)硯臺聞名,每年還會將硯臺上貢。在包拯到任前,他的前任每年都以朝貢為名,加征數(shù)十倍的端硯,用來中飽私囊和送人行賄。包拯到任后,嚴格規(guī)定上貢多少就征收多少,不許超支一塊。在包拯離任時,一塊端硯也沒帶走。1973年,合肥清理包拯墓時,從他本人和子孫的墓中,只發(fā)現(xiàn)了一塊普通的硯臺。

包拯的公正,其實并不是指他的斷案,而是指他整體上秉公執(zhí)法、不畏強權(quán)。包拯剛在家鄉(xiāng)廬州當長官時,他的親朋故舊覺得可以依仗他的照顧,開始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包拯得知后,當即令人抓來他一個犯法的舅舅,當庭杖責示眾,從此,親朋故舊大大收斂。

在做開封府尹時,包拯決定疏?;菝窈印Kl(fā)現(xiàn)惠民河河道擁堵的原因,是很多權(quán)貴官僚家的花園修建亭臺樓榭,入侵了河道。包拯下令仔細測量和留下證據(jù),然后將權(quán)貴們所有跨河修建的樓臺、花園和亭橋全部拆毀。在這個過程中,包拯遭遇了很大阻力,有的權(quán)貴甚至拿假地契來打官司。包拯識破了他們的伎倆,直接向朝廷匯報,要求嚴懲。

在做監(jiān)察御史時,包拯了解到楊邠、王鼎、王綽三人被貶官,因為他們都是范仲淹提拔的人才——范仲淹因“慶歷黨爭”被貶,殃及池魚。包拯其實是范仲淹等新政黨人的死對頭“守舊派”提拔的,但當他了解到楊邠等三人業(yè)務能力很強且公正廉明時,他極力主張重用三人,結(jié)果三人都被重新提拔。

在自身行得正的前提下,包拯當然敢大膽彈劾和進諫了。包拯在擔任監(jiān)察御史、御史中丞期間,從淮南轉(zhuǎn)運按察使張可久到宰相宋庠(此彈劾后人存在爭議),從皇帝寵臣王逵到皇叔趙元佑的女婿郭承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只要有貪贓枉法品行不端,包拯全都一律彈劾。以至于民間后來有了“包彈”這一俗語——被包拯彈劾過的官員叫“有包彈”,沒被包拯彈劾過的官員叫“無包彈”。

而且包拯一旦彈劾起來,連皇帝宋仁宗的面子都不給。宋仁宗當時寵幸張貴妃,張貴妃不斷為自己的伯父張堯佐求官。結(jié)果這位能力一般的伯父一年內(nèi)晉升4次,權(quán)傾朝野。朝中無人敢言,你看我,我看你,看來看去,還是都把目光落在了包拯身上。

包拯果然不負眾望,第一個站出來彈劾。結(jié)果彈劾后,張堯佐反而又升了一個官,這背后傳出的信號就是:皇帝在力挺他。如果換作一般人,早就知難而退了,但包拯寸步不讓,一道道接著彈劾,最終發(fā)展到當廷辯論。包拯站到仁宗面前,歷數(shù)任人唯親的弊端,滔滔不絕。宋仁宗面色不悅,忍到包拯說完,拂袖而去。到了后宮,仁宗直接找到張貴妃發(fā)脾氣:“包拯的唾沫都噴到我臉上了!你一天到晚就為你伯父要官,你知道有包拯這個人嗎?”最終是張堯佐看到眾怒難犯,輿情洶涌,自己辭去了職務。

古代犯顏直諫的大臣不少都沒好下場,包拯為何能善終呢?

這就必須要說到包拯的頂頭上司——宋仁宗了。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個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2年?!叭首凇笔勤w禎的廟號,但后世之所以起這個廟號,自然是有道理的——他確實性情仁厚,寬以待人。

就拿包拯彈劾張堯佐一事來說,大庭廣眾之下,包拯面對面直諫宋仁宗,不說唾沫星子噴到臉上,就這個態(tài)勢,換做其他皇帝,早就震怒了,但仁宗只是用袖子遮住臉面,任由包拯繼續(xù)說,最后也就是“拂袖而去”。

換個角度看,宋仁宗也需要包拯這樣的人。宋仁宗廣開言路,開明寬松,確實讓北宋在他執(zhí)政時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甚至有“仁宗盛治”的說法。但與此同時,北宋開朝后積留下來的一些嚴重問題,也在仁宗一朝開始顯現(xiàn),比如“三冗”問題。

“三冗”,一是“冗兵”,仁宗時期士兵數(shù)量最高達150萬人,但戰(zhàn)斗力低下;二是“冗官”,北宋在馬背上開國,但重視知識分子,結(jié)果造成文官數(shù)量大增,互相牽制,機構(gòu)重疊。仁宗一朝,官員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1.7萬人;三是“冗費”,因為前兩者惡性循環(huán),造成北宋財政吃緊,再加上還要給遼和西夏歲幣,國庫已經(jīng)空虛。

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拯的存在,不僅可以讓仁宗用來展現(xiàn)自己廣開言路的形象,還可以作為榜樣樹立起來,以遏制日益嚴重的機構(gòu)冗余和官員貪腐現(xiàn)象。

當然,以包拯這么生猛的勁頭,光宋仁宗一個人還不夠,還要看到包拯的“朋友圈”。翻看包拯的仕途歷史,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方面,包拯步入仕途很晚。他28歲中舉,擔任縣令后不久,就因父母離世回家守喪。守喪期滿后又不忍離去,直到38歲才正式回歸仕途,去天長縣當了縣令。另一方面,包拯升官速度又極快。包拯出仕的26年里,升遷次數(shù)達25次,基本上一年就要升一次官,最終做到了御史中丞和樞密副使。

按宋代慣例,一般官員是三年一升,包拯憑什么那么突出?這自然離不開宋仁宗對包拯的厚愛,但另一方面,可能和包拯的“同年”群體也有關系?!巴辍?,在中國古代的官場體系里,不是指“年齡相同”,而是指科舉時同一年考中或同一榜中舉。作為“同年”,也有點“校友”或“同窗”的意思,大家一般約定俗成會在今后的官場上相互照應。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中的進士甲科,按楊高凡在《包拯及其與同年關系論略》中的考證,大概排名在前三十左右。而這前三十個“同年”中,后來做官做到“同平章事”(宰相)或接近級別(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御史中丞)的多達7人,除了包拯,還有王堯臣、韓琦、吳育、趙概、文彥博、吳奎,且因為包拯出仕晚,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先包拯而居高官的。

值得關注的是,包拯和這批人的私交都非常好,特別是文彥博和韓琦。文彥博曾3次出任北宋宰相,深受皇帝信任。而包拯的父親和文彥博的父親本來就認識,算是“世交”。在這基礎上,包拯的兒子又娶了文彥博的女兒,結(jié)成了姻親,兩人的關系可見一斑。

韓琦歷經(jīng)北宋三朝,做過十年宰相,被后世稱為“一代賢相”。在現(xiàn)發(fā)掘到的包拯遺物中,只發(fā)現(xiàn)兩個帖子,一個是給文彥博的,一個是給韓琦的,可見與他們私交甚篤。韓琦在拜相21天后,包拯就得到了升遷。正是在韓琦任職的4年里,包拯從一個開封的地方長官,被提拔到了樞密副使這樣的中央高官。

那么,包拯是否有“結(jié)黨”嫌疑?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沒有任何有力證據(jù)可以證明這一點。事實上,包拯和這些人相處甚密,也不排除雙方政治觀點一致的原因。但至少可以證明,包拯盡管剛正不阿,卻也并非完全沒有政治情商,他在某些彈劾上還是比較懂得把握分寸的。這也為包拯仕途基本沒有遭受過什么排擠和陷害提供了側(cè)面注腳。

嘉祐七年(1062),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忽然得病,同年五月廿四日病逝,享年64歲。宋仁宗親自前往吊唁,并宣布停止上朝一日。包拯去世后,被追贈“禮部尚書”,并賜謚號“孝肅”。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猜你喜歡
宋仁宗包拯
包拯 “不持一硯歸”
以民為本,千古一帝
以民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包拯智擒偷鍋賊
包拯:我的好名聲多虧了歐陽修
包拯:我的好名聲多虧了歐陽修
鐵面無私
——包拯
宋仁宗的菩薩心腸
宋仁宗:我只想做一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