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杏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哈爾濱 150080)
馮延巳是詞體發(fā)展初期一位重要詞人,他的詞作不僅影響了南唐中、后二主,更對宋初詞壇影響深遠,誠如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所言:“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盵1]除劉氏所論,對馮詞的評價,最為人熟知的當數(shù)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盵2]這一評論隨著《人間詞話》的一步步經(jīng)典化而成為對馮詞的經(jīng)典評論。1949 年之前的《人間詞話》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幾乎未涉及對馮詞“堂廡特大”的探討。1949—1979 年,《人間詞話》研究呈現(xiàn)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對文本的解讀極為粗疏,當然鮮有涉及對“堂廡特大”的討論。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推進,《人間詞話》研究重回純粹學術(shù)研究本位。沈文凡在《王國維〈人間詞話〉百年研究史綜論》一文指出此期“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者已經(jīng)開始把王氏在詞話中提到的對某些詞人的評論看成是定論,并以此為標準來反觀詞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很顯然在有些研究者心中,《人間詞話》已經(jīng)成為不易的經(jīng)典之作”。就馮延巳詞來看,引用“堂廡特大”作為定評,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此后涉及馮詞的所有研究幾乎都無法避開這一評價。對“堂廡”二字的含義,王國維沒有具體說明,而近40 年來,研究此問題的成果頗多,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不僅可對王國維本意有準確把握,對更準確、科學地把握馮詞風格特色及詞史地位,乃至南唐詞整體風貌、詞史地位意義重大,同時,對理解詞學理論特別是晚清近代詞學理論的發(fā)展亦有意義??v觀這些研究成果,探索的側(cè)重點多數(shù)在于內(nèi)容的思想深度或憂患意識以及美學效果的意境或境界,進入21 世紀后則出現(xiàn)了從空間維度進行探討的新路徑,呈現(xiàn)研究漸深、視角漸新的趨勢。
對于“堂廡特大”的內(nèi)涵,論者首先指出詞作內(nèi)容層面的豐富、深刻。1985 年,楊海明的《論馮延巳詞》[3]一文提出“堂廡特大”主要指馮詞在反映生活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楊海明認為“堂廡特大”并非指馮詞在題材方面突破了“花間”的樊籬,而是馮詞寫出了比一般的艷情內(nèi)容更為深刻的思想感觸,比如馮詞中無法擺脫的愁情從深度和廣度而言,皆非單純的艷情所能概括。此后,楊海明在《唐宋詞史》[4]一書中又指出:“它(馮詞)在抒寫艷情的同時,‘注入’了相當深廣的憂患意識?!币浴皯n患意識”作為對“堂廡特大”的理解,明顯是對“思想深度”的進一步具化和細化。此論一出,和者甚眾。2000—2009 年,有五六篇論文談及此問題時,明確表明馮詞的“堂廡特大”根源于“憂患意識”,如2007 年張福慶《讀馮延巳詞隨筆》[5]言:“王國維說馮詞‘堂廡特大’,應(yīng)謂因其憂患意識的不確指而產(chǎn)生的巨大涵括性。”近10年,仍有文章沿襲了此觀點,如2012 年王璇的《馮延巳詞的悲劇風格及其成因》[6]著重研究馮詞的悲劇風格,認為悲劇色彩是馮詞的鮮明旗幟,并且是“堂廡特大”、深美閎約特質(zhì)的根源,并引用了楊海明提出的憂患意識作為支撐。2019年何慧的《馮延巳詞的江南地理空間建構(gòu)》[7]以文學、地理學為研究方法,視角敏銳、新穎,但她仍認為“堂廡特大”是指馮延巳詞在意蘊上表達了一種深廣的人生哲理和憂患意識。
此外,2009 年萬燚、歐陽俊杰的《從憂患意識到哲理意蘊——論馮延巳詞抒情的哲理化傾向》[8]認為王國維所謂的“堂廡特大”和劉揚忠所謂的“思想深度”之說①1999 年劉揚忠在《唐宋詞流派史》一書中指出:“他(馮延巳)在外貌與‘花間’派無大異的艷體小詞中,寄寓了士大夫憂生憂世的思想情感,比起‘花間’派寫‘歡’之詞,他更多地表現(xiàn)了士大夫意識中的另一面。這樣就在同樣的題材范圍中開掘了思想深度,開拓了新的意境。”因劉氏最終落腳于“意境”,故將此論在第二部分進行引述。,都看到了馮詞具有哲理意蘊這一點,只是沒有點明而已。而“哲理意蘊”實際正是“思想深度”的表現(xiàn)。2007 年黎烈南的《〈人間詞話〉推崇五代北宋詞的一個重要原因》[9]一文認為“堂廡”與“氣象”在《人間詞話》中彼此相通,這種相通的核心是道出人類生活的共同或類似的感受,也即人類生命之共感。2009 年歐陽俊杰的《論馮延巳對詞的雅化》[10]從馮延巳以獨特表達將詞進一步雅化角度出發(fā),認為馮延巳詞有別于花間詞而顯得“堂廡特大”,是因為馮詞開始將詞由單純敘寫男女相思引向抒寫士大夫的真切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的方向,涉及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這兩篇文中的“人類生命之共感”或者“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顯然是人類共通的內(nèi)在思想、精神層面的感受,亦可歸入“思想深度”層面。再如,2001 年卓?;莸摹稄摹慈碎g詞話〉看王國維對五代詞的評價》[11]一文所言“濃郁的悲情苦恨”,2005 年劉立杰、趙雪沛在《論正中詞對溫韋詞的繼承》[12]中提出的“人生思致”,2006 年范曉燕在《試論唐五代詞雅俗流變的軌跡》[13]提及的“在發(fā)掘人物心境上表現(xiàn)出深度和廣度”,2007 年鮑鵬山在《五代詞中“花”意象內(nèi)涵之變遷及其啟示》[14]提到的“無力、無奈、無助的心態(tài)”以及“孤獨感與憂患意識”都可歸入此類。
可以說,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楊海明先生提出的思想深度、憂患意識兩個方面已然成為對“堂廡特大”的權(quán)威解讀,影響了很多后續(xù)研究者。之后的研究,無論從哲理意蘊、悲劇風格、人生感受還是人類生命之共感等不同表述入手,都未能突破這兩個層面,只是在這兩個層面進一步做較為深入的探索與解讀。
在“思想深度”“憂患意識”之外,20 世紀80 年代始,以葉嘉瑩為代表的一部分學者以意境(或境界)作為對馮詞“堂廡特大”的理解。
1982 年葉嘉瑩在《論馮延巳詞》[15]一文指出:“(馮詞)惟其不可確指,故其所寫者,乃但為一種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種感情之事件。此馮延巳詞與韋莊詞之一大差別,亦為詞之境界在發(fā)展中之一大進展?!?987 年葉氏在《唐宋詞十七講》一書中更明確認為:“馮延巳所寫的是一種感情的意境,韋莊所寫的是感情的事件?!盵16]葉氏從“境界”“意境”層面給了“堂廡特大”以合理的闡釋,并指出“感情之境界”是不可確指的,與“感情之事件”不同。這實際也是“境界”與“思想深度”的差異,“思想深度”是確指的,由詞作內(nèi)容直接體現(xiàn),“境界”可感但不能確指,強調(diào)文本之外的審美想象空間。1989 年張自文的《馮延巳詞的審美價值》[17]一文亦指出馮詞“仿佛使人感觸到一片宏深的情感境界”,且是一種“感傷境界”,這種境界一方面“拓展了詞的意境”,另一個方面“具有升華感知者的情感,幫助感知者超越痛苦的審美價值”。這亦是從“境界”或“意境”層面給了“堂廡特大”合理的闡釋。此后,認同此說者亦不乏其人。1997 年張毅的《馮延巳詞對花間詞的發(fā)展》[18]和2002 年曹章慶的《論馮延巳詞的感情境界及其建構(gòu)方式》[19]都認為馮詞對韋莊詞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意境方面。而2004 年趙雪沛、劉立杰的《正中詞的寫境與寫情——兼談其“堂廡特大”》[20]一文更言王國維認為馮詞在思想深度、意境拓展方面卓立于其他五代詞人之上,而近人多著眼于思想深度,忽視意境,因此她重點論述了正中詞在詞境上的新拓展。2005 年李建國的《論馮延巳詞“深美閎約”藝術(shù)風格的構(gòu)成》[21]一文及嚴雷的碩士論文《尋聲律以定墨 窺意象而運斤——馮延巳詞意象特質(zhì)及組合方式》[22]都指出馮詞大量使用自然景物意象從而擴大了詞的意境,引發(fā)人的深廣聯(lián)想。2007 年謝桃坊的《試評王國維關(guān)于唐五代詞的研究》[23]雖對王國維的這一評價頗有微詞,但也表明“堂廡特大”指境界的闊大。此外,2002 年陳福升的《南唐詞之感傷與時代之衰亡》[24]、2006 年楊文娟的《馮延巳研究述評》[25]、2007 年戴文婧的《馮延巳研究》[26]、2015 年張永文和孫艷紅的《論馮延巳詞柔婉清雅的詞體特征》[27]以及2019 年徐錫萍的《淺析馮延巳詞之意境》[28]也都認為“堂廡特大”指“意境”或“境界”。
由此,產(chǎn)生于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思想深度”或“憂患意識”以及“意境”或“境界”可謂構(gòu)成了對“堂廡特大”解讀的“一體兩翼”。兩種解讀看似并列,實則血肉相連。前者側(cè)重內(nèi)容,后者側(cè)重美學效果,前者是后者的構(gòu)成要素,一篇詞作如果在“思想深度”層面有了較大提升,便往往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拓展詞境,構(gòu)成意境,故“意境”(“境界”)相對“思想深度”(“憂患意識”)實際是更進一步的理解。不少論者遂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起于“憂患”落于“意境”地對“堂廡特大”進行了解讀。如1997 年郭素霞的《論馮延巳詞的歷史地位》[29]一文指出:“馮延巳憂世憂生詞之境界遠非花間企及,其‘詣微造極,得未曾有’,故王國維稱其為‘堂廡特大’之境界,也應(yīng)該是開風氣之先的士大夫詞之境界?!?999 年劉揚忠在《唐宋詞流派史》[30]一書中指出馮延巳詞開掘了思想深度,開拓了新的意境。2004 年周建華的《囿于花間又出于花間的馮延巳詞》[31]、2015 年張美琪的《淺析馮延巳詞的“憂生”主題》[32]、2017 年秦君妍的《馮延巳及其〈陽春集〉考論》、2018 年郝瀚的《論馮延巳詞中的生命本體意志》[33]及2022 年甘婷的《論馮延巳詞的“堂廡特大”風格》[34]都從馮詞內(nèi)容上具有更高的思想深度從而開拓了詞境角度進行探討。
近10 年,有學者從葉嘉瑩提出的感發(fā)說入手,側(cè)重從讀者接受的角度指出“堂廡特大”特指詞作的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大,代表學者為彭玉平。2011 年彭玉平的《〈人間詞話〉手稿結(jié)構(gòu)論》[35]一文從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順序進行分析考量,爭取最大限度地還原王國維本意。他認為第6 則的“堂廡特大”是呼應(yīng)第4 則王國維引用張惠言“深美閎約”之論移論馮延巳,而處于兩者之間的第5 則分析李璟詞句中的感發(fā)與聯(lián)想空間,故而此三則是互為關(guān)聯(lián)的。彭玉平指出:“若非作者先有深美閎約之創(chuàng)作理念,豈能有特大之堂廡?而若無特大之堂廡,則讀者的感發(fā)與聯(lián)想其實無由發(fā)生。而所謂韻味也正是從這種感發(fā)和聯(lián)想中才能煥發(fā)出來?!边@表明他是從詞作所引發(fā)的感發(fā)與聯(lián)想的力量大小角度看待“堂廡特大”。2016 年彭氏又在他譯注的《人間詞話》[36]一書中指出:“馮延巳的詞比較多地突破傳統(tǒng)題材,側(cè)重寫自我的心境,而且其所寫的感情往往并不具體,只是描述一種感情的意境而已”,并以《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為例言:“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也很大,‘堂廡’云云,正是針對這一特點而言的?!倍?021 年發(fā)表的《詞品與人品:從溫庭筠、韋莊到馮延巳》[37]一文中又指出:“‘堂廡特大’則是其詞的表現(xiàn)力更強,聯(lián)想空間更大?!迸c之持論相似的是謝鳳英,她在2013 年發(fā)表的《詞之“大”“小”與“深”“淺”》[38]一文中認為:“但是‘小’詞也能大,如王國維評價馮延巳:‘馮正中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馮詞容易引起憂患之聯(lián)想,以幽微之辭,能見宏大、深遠之意?!边@一評價明顯側(cè)重于聯(lián)想空間。富有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是“意境”的必然結(jié)果,故此說側(cè)重于讀者接受角度,但未脫離“意境”“境界”層面。
總之,以葉嘉瑩的“感情意境”、張自文的“情感境界”為代表,都是論述馮詞較之花間詞多了自我情懷的抒寫,并且不是單純對人、事、物做具體細致的描繪,也非局限于具體的情事,而是對感情或情感本身進行敘寫,從而形成了一種“感情意境”或“情感境界”,增強了引發(fā)人產(chǎn)生感想、感動與共鳴的力量。此后的研究者或從意象類型,或從詞的雅化,或從“感情意境”的建構(gòu)方式乃至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等多個角度進行探討,但仍舊是以“感情意境”或“情感境界”為基礎(chǔ)和前提。對現(xiàn)有成果定量分析可發(fā)現(xiàn),認同“意境”“境界”說者在2000—2009 年,與認同思想深度、憂患意識說者幾乎平分秋色。而2010 年至今,持意境、境界論者明顯增多,占比達70%。眾所周知,王國維的詞學批評倡導(dǎo)“境界說”,故意境、境界層面的理解應(yīng)當更合王國維的本意,顯然這也逐漸得到論者的普遍認可。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空間問題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理論的一大熱點,學術(shù)界發(fā)生了所謂的“空間轉(zhuǎn)向”。在此種背景下,從空間維度對文學活動進行重新詮釋成為文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進入21 世紀以后,除了在上述兩個層面繼續(xù)對馮詞“堂廡特大”深入探討外,部分論者便回歸“堂廡”二字天然蘊含的空間本意,由此入手進行探討。此類成果大體可概括為現(xiàn)實空間、心理空間、文本空間幾種角度,彰顯了新時代學術(shù)思維的開闊性和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了當代學術(shù)研究的“堂廡特大”趨向。
現(xiàn)實空間角度對“堂廡特大”的理解,就是從詞作所描繪的場所、場景、景物方面展開分析。2006 年張吉琳《從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看晚唐五代詞的意境生成與流變》[39]一文分析馮詞時指出:“出現(xiàn)在詞中的自然景物為河堤上的青青楊柳、人所佇立的小橋,一彎新月照耀下的樹林,這就比西蜀詞人作品中的閨樓綺戶等人造建筑空間顯得廣闊許多,隨著詞中的自然場景的擴大,詞所營造的意境、內(nèi)涵開闊明朗了許多,王國維曾認為‘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帶風氣。’”此說從馮詞的自然場景進行分析,落腳點則在于“意境”。2009 年彭飛在《南唐文學研究》[40]中論述南唐詞時以“堂廡特大的正中詞”為一節(jié)標題,并指出:“馮延巳詞氣象十分開闊,后人評他詞作‘堂廡始(當為“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馮詞中開闊的氣象是借助于景物的選擇以及抒情的外化來實現(xiàn)的。馮延巳的筆觸不囿于眼前的所見,他總能從眼前之景蕩開去,讓闊遠的景物來烘托氣氛?!贝苏f側(cè)重于“闊遠的景物”所形成的開闊氣象。2010 年李瑩、連國義的《馮延巳與晏殊的“閑情”詞》[41]一文認為:“其(馮延巳)詞境在某種程度上融合了詩境,較之花間詞境既闊且深。部分實景取景從小閣深院轉(zhuǎn)向戶外,虛景從二維進行時空擴展?!蛾柎杭分性~人的視野往往起于紅樓、后庭,終于小院、欄桿??梢姡T延巳的“堂廡特大”只是相對于‘花間詞’的一種進步?!贝苏f現(xiàn)實空間的角度十分明顯。2017 年閆慶剛的《南唐詞空間意象研究》[42]明確表示因“堂廡”本意指屋宇這一空間,“眼界”本意指目力所及的空間范圍,受此啟發(fā)選取空間意象這一角度,從分隔性空間意象(屏、簾、門、窗、闌)、建筑空間意象(廳堂、樓閣、庭院)、宏觀自然空間意象(山、水)3 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2017 年謝健的《五代江南山水畫空間意識與南唐“士大夫之詞”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43]一文從五代江南山水畫所營造的建筑空間與南唐詞的關(guān)聯(lián)角度指出馮詞中“反復(fù)迭加的空間,使得詞境格外深厚蘊藉,故王國維曾說,馮延巳詞‘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2019 年何慧的《馮延巳詞的江南地理空間建構(gòu)》[5]則以文學地理學為研究方法,分析馮延巳詞中所反映的江南地理風物(如江南繁花、江南煙雨、江南氣溫)的特征,以及馮詞所建構(gòu)的江南地理空間對于江南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2019 年梁思詩的《論馮延巳詞的“南唐范式”》[44]一文在“走出閨閣的多重空間”一節(jié)中認為在一些閨怨類馮詞中詞人往往能走出閨閣,將筆觸延伸到山河甚至夢與想象中,創(chuàng)造出開闊的詞境,王國維稱之為“堂廡特大”,并指出:“馮詞中的閨房往往是情感的起點或終點,女子在室內(nèi)發(fā)愁,其目光和思緒向外延伸,從身邊事物到房間外,再到遠處的山河,有時甚至延伸到離人遠行之所?!贝苏f亦是從現(xiàn)實空間角度切入,并延伸至夢與想象的非現(xiàn)實空間。
此外,2012 年李茜茜的《論馮延巳詞之“堂廡特大”》[45]一文認為馮詞在情感表達和心理空間拓展方面突出地表現(xiàn)出“堂廡特大”這一特質(zhì),情感表達的“堂廡特大”側(cè)重說明馮詞所表現(xiàn)的人生意義的深刻內(nèi)蘊,仍屬于“思想深度”大層面的分析,而“心理空間拓展”角度新穎,分析到位,提出“馮詞利用情感發(fā)展的時間性,將情緒囿于封閉的空間之中,但是又于封閉的空間之中尋求情緒的釋放口,并利用時間的綿延性令這一情緒達到綿長釋放的效果”。2017 年宋學達的《論馮延巳“歡樂之外”文本空間的建構(gòu)》[46]則提出“‘歡樂之外’文本空間”的概念,認為“歡樂之外”的文本空間使得馮詞具備了遠大于“花間詞”的堂廡,具有一種既深且廣的美學特質(zhì)。
縱觀王評馮詞“堂廡特大”這一問題40 年來的研究成果,20 世紀80 年代形成了思想深度、憂患意識,境界、意境兩種經(jīng)典闡釋,在20 世紀90 年代被完全承襲,并出現(xiàn)了將兩種闡釋結(jié)合起來探討的觀點。21世紀的前10 年對此問題的研究成果最多,約占6 成,多數(shù)研究仍延續(xù)上述兩種思路,同時出現(xiàn)了現(xiàn)實空間視角的解讀。近10 年成果數(shù)量明顯減少,但出現(xiàn)了“心理空間”和“文本空間”兩種新視角,而持“境界”“意境”論者以壓倒性優(yōu)勢占據(jù)了對“堂廡特大”詮釋的至高之地??梢哉f“堂廡特大”基本內(nèi)涵是馮詞在描寫場景上邁出閨房,走向庭院、樓閣乃至自然山水,抒情上融入憂患情懷后體現(xiàn)出哲理意蘊,形成更大的聯(lián)想空間,從而造就了更為廣闊的詞之境界。這不僅是馮詞的特色,亦是南唐詞的整體風貌,顯示了對西蜀詞醉生夢死風貌的突破,使得詞亦能承載無限深意,對宋詞高峰期的形成意義重大。在對此問題研究不斷深入、視角不斷拓寬的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只有極少數(shù)論者(如彭玉平)從王國維《人間詞話》本身出發(fā)對此問題做出詮釋,其結(jié)論落腳于馮詞聯(lián)想空間的擴大?;貧w王氏詞話本身,是否還可探索出其他內(nèi)涵?馮詞的“堂廡特大”與王國維之“境界說”有何具體關(guān)系?這些問題仍值得繼續(xù)探討。另一方面,晚清近代諸如劉熙載、陳廷焯、況周頤、蔡嵩云等詞學家都對馮詞做出過不少評價,若將他們與王國維觀點統(tǒng)觀比較又可對“堂廡特大”內(nèi)涵有何發(fā)掘?王國維之評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近代詞學理論怎樣的發(fā)展軌跡?這些問題也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