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經濟學

2022-03-27 05:37周紹東,張毓穎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研究對象特殊性

周紹東,張毓穎

關鍵詞:中國經濟學;一般性;特殊性;研究對象;學科體系

摘 要:在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探索后,中國經濟學在歷史與現實的打磨中逐漸成形。本文從中國經濟學發(fā)展歷程入手,梳理了中國經濟學由萌芽到徘徊再轉向正軌的道路,明晰了當前中國經濟學建設工作所處的歷史方位與現實條件。中國經濟學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之上,但同時又表現出鮮明的階級特殊性、國別特殊性和歷史特殊性,中國經濟學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理論立場、基本框架和核心內容。本文的研究結論是:中國經濟學是一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為研究對象,以商品經濟為立足點的經濟學。中國經濟學樹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基本框架,其主要內容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中形成的。進一步而言,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經濟學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2435(2022)02-0103-11

What Kind of Chinese Economics do We Need?

ZHOU Shao-dong,ZHANG Yu-ying(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Key words:Chinese economics;generality;particularity;research object;discipline system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exploration,Chinese economics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in the polishing of history and reality.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economics,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road of Chinese economics from germination to wandering and then turning to the right track,and clarifies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work of Chinese economics. Chinese economics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commodity economy,but at the same time shows distinct class particularity,national particularity and historical particularity,so Chinese economics has formed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tand,basic framework and core conten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Chinese economics is an economics that takes the soci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its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ommodity economy as its foothold. Chinese economics has established the basic stand of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taking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the basic frame,and its main content is form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reality a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urthermore,in a certain sense,Chinese economics refer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近代以來,各種流派的西方經濟思想傳入中國,傳統(tǒng)中國經濟思想由此遭到了強烈沖擊,隨即引發(fā)了對是否存在中國經濟學這一問題的爭論。新中國成立以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主流經濟學先后占據了經濟學研究的主導地位,并對經濟決策產生了巨大影響。進入21世紀,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國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向理論界提出了總結和概括經濟發(fā)展道路的重大課題,建立中國經濟學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一大批經濟學者就此話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圍繞著中國經濟學的概念、屬性和內容等問題展開了探討。1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話語和理論話語,特別是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特定學科范疇。因此,系統(tǒng)地總結和概括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歷程,厘清什么是中國經濟學,如何構建中國經濟學等重大問題,就成為擺在經濟理論界面前的迫切任務。在這個工作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是否存在適用于各個社會形態(tài)和各個歷史階段的一般經濟學?如何理解經濟學是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結合?就此,本文擬就中國經濟學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進行分析,在明確中國經濟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基礎之上提出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想。

一、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經濟學是在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實踐中創(chuàng)立形成的,經歷了萌芽、探索到進一步發(fā)展并走向成熟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前,在各種外來學說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學概念開始萌發(fā)。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我國在經濟發(fā)展中長期處于一個追趕者的角色,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把相對發(fā)達經濟體的經濟學說奉為圭臬的傾向。這在前三十年主要表現為對蘇聯政治經濟學的教條式借鑒,在改革開放后主要表現為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盲目崇拜。

(一)中國經濟學的萌芽

中國經濟學的萌芽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初入國門。在沖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求索階段,諸多有志之士為探尋強國之路力圖突破傳統(tǒng)重農思想的禁錮,一方面倡導創(chuàng)立中國經濟學,另一方面也注重學習借鑒外來經濟理論。正因為如此,中國經濟學自創(chuàng)立伊始,便存在著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方交相影響的局面,可以說,這一時期的中國,“在同一空間同一時間競兼容了各國和各時代各派的思想,以致從封建觀念到共產主義,無所不有,內容紛歧龐雜達于極度”2。

20世紀30年代,隨中國經濟發(fā)展而覺醒的中國經濟思想與中國經濟文化開始向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發(fā)展,并隨之提出了“中國經濟學”這一概念。唐慶增先生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中明確了創(chuàng)立中國經濟學的重要原則,強調經濟知識之重要已為國人所公認,在“國勢貧弱刺激”“歐風美雨之沾染”“經濟制度之變化”的背景下,“欲創(chuàng)造適合我國之經濟科學”,需從兩方面出發(fā):一是“必以不背乎國情為尚”,二是“審度本國思想上之背景”。如此,才能符合我國特殊環(huán)境,建設系統(tǒng)的經濟科學。31946年,《中國經濟原論》出版,王亞南明確提出了“中國經濟學”這一概念,并強調要以中國人的資格來研究政治經濟學。4

20世紀20、30年代,隨著馬克思主義影響力的提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漸入研究視野。新文化運動成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進一步擴大影響的有利契機。在這一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及其經濟思想,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指導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中占據一席之地。40年代末,許滌新著《廣義政治經濟學》,力圖將其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經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讀本”1,有力推動了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進程。

西方經濟學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其標志性事件為1902年嚴復所譯的《原富》出版。五四運動后,一批留學歸國的經濟學家翻譯了大量西方經濟學著作,尤其“以1930年為最高峰,1年出版了63本譯著”2。遺憾的是,囿于經濟實踐經驗不足,即使經濟學家多強調立足國本,自行創(chuàng)造,但中國經濟學中仍多見西方經濟學痕跡,未能走出“述而不作”的階段。

(二)中國經濟學的探索

20世紀中后期,中國經濟學進入探索階段。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轉變?yōu)榛謴蛧窠洕l(fā)展、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經濟理論體系雛形漸現,但也表現出了兩種絕對化的傾向性。一是20世紀50—60年代,中國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絕對重心,且受蘇聯影響較大。二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經濟學大量涌入,一時間成為經濟學主流,尤其在90年代初期,經濟學全盤西化論調甚囂塵上。

1.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蘇聯為范本的研究傾向

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頭羊,其經濟發(fā)展模式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效仿的模板。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同樣在經濟實踐中多以蘇聯為參照。與之相應,在理論研究層面,我國經濟學界掀起了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蘇聯政治經濟學的熱潮。但囿于實踐經驗不足,毛澤東談到,“講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除了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這本《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成系統(tǒng)的東西還沒有”3。這一時期,經濟學研究尤以蘇聯為重要參照,這在該時期經濟學類期刊論文中也有所體現。1955年《經濟研究》創(chuàng)刊,在發(fā)刊詞中明確提出應將學習借鑒蘇聯理論成果,研究政治經濟學與部門經濟學,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整合近代經濟資料等作為該時期經濟研究的主要任務。1960年創(chuàng)刊的《經濟學動態(tài)》也大量刊登了蘇聯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著重探討蘇聯、波蘭、匈牙利等國的經濟實踐。僅就中國知網數據庫中《經濟學動態(tài)》于1961年的刊文情況來看,當年出版文獻總量為79篇,其中與蘇聯相關文章數量就達46篇,而對我國經濟問題進行探討的文獻相對較少。

2. 改革開放后奉西方經濟學為圭臬的研究傾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學研究呈現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由于西方經濟學有關市場經濟運行的研究較為成熟,一時間,大批經濟學家開始嘗試從西方經濟學范式出發(fā),以其理論概念闡釋中國經濟現象。在這樣一種研究熱潮中,西方經濟學的概念、方法、術語滲入中國的經濟學界。甚至有部分學者提出,應以西方現代經濟學范式取代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即借鑒西方模式來構建中國經濟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學研究雖表現出蘇化或西化的研究傾向,但是,從總體研究趨勢來看,構建以我為主的中國經濟學的努力從未停止。1956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中強調:要“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4。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學西化浪潮中,我國依然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要求下,形成了“政治經濟學的初稿”——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尤其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西方主流經濟學受到質疑,全盤西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轉,中國經濟學界提出了重建中國經濟學的研究任務。

(三)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為中國經濟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實踐基礎。實踐表明,我國既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經濟學原理以闡釋中國問題,也無法直接在西方經濟學范式中創(chuàng)造中國經濟理論。在這一認識下,學術界糾正了一段時間以來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忽視,重申了其在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指導地位。正如劉國光所言,應“用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教學的主體、經濟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經濟政策的導向”1。同一時期,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啟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推動下取得了很大進展。21世紀初的正軌之路,進一步厘清了各種經濟學思潮之間的關系,明確了“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世情為鑒,國情為據,綜合創(chuàng)新”2的中國經濟學創(chuàng)建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學建設方向更為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初具成效。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題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中明確指出,于“馬”而言,要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大講特講,不能被邊緣化;于“西”而言,我們并不排斥其中的合理成分,但也應明確經濟學雖然是研究經濟問題,但不可能脫離社會政治,純而又純。因此,對國外特別是西方經濟學,我們要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沿著糾偏的道路,中國經濟學突破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范式和話語體系,嘗試在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進行學理性闡述的基礎上塑造創(chuàng)新性理論體系。在這一階段,學術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通過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進行主題詞檢索,從2015年12月到2021年7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主題的學術文獻已經多達1650篇。

由此可見,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經歷了曲折的道路,也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從最初“中國經濟學”概念的提出,到新中國成立后以蘇聯政治經濟學為范本,再到改革開放后引入和借鑒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學研究中始終存在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方交互影響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過單純倚重某一種經濟學思想的絕對化傾向,而這一傾向實則與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不足密切相關。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創(chuàng)立或重構中國經濟學的呼聲漸漲?!艾F在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恢宏、最為波瀾壯闊的時刻,也是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最好的時代。因此中國經濟學建設時機已經成熟”。4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經濟學的建設必須“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5。

二、經濟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構建中國經濟學,首先要回答的是,經濟學是一門一般性的科學還是具有特殊性的科學?經濟學作為隨歷史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科學,其理論認識在本質上是相對的。這一相對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經濟學理論始終都存在著歷史局限性,并不存在永恒適用的經濟學原理?!八幌抻诹私庵淮嬖谟谝欢〞r代和一定民族中的、而且按其本性來說是暫時的一定社會形式和國家形式的聯系和結果。”1因而,經濟學實則是具有特殊性的經濟學。另一方面,在社會經濟形態(tài)演進的一定階段上,往往存在一些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經濟學原理,因而經濟學也是具有一般性的科學,當然,這種一般也是相對意義上的一般。

(一)經濟學的一般性

從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視角來看,可將商品經濟作為現階段各種經濟學門類的立足點。這集中表現在,各類經濟學研究都無法繞開商品經濟這一現實。不論是薩繆爾森所定義的“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2,還是馬克思所強調的“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3,其中都包含著商品這一基本因素。并且,這些理論學說都圍繞著商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這一全過程展開。因而,圍繞商品開始研究成為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共通之處,商品經濟也因此成為經濟學一般性存在的重要條件。

1.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立足于商品經濟

考察資本主義生產和發(fā)展的歷史能夠發(fā)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法脫離商品經濟而存在。第一,從資本主義的產生來看,馬克思強調,“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商品生產和發(fā)達的商品流通,即貿易,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4從這個意義上講,商品經濟的產生要先于資本主義。按照學術界主流觀點,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統(tǒng)一。這意味著,在脫離原始社會以后,當勞動產品不再是由生產者直接消費,而是通過交換方式以滿足其他需要時,商品經濟已開始產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場不斷擴大,需求不斷增加,由于不同商品之間交換便利的需要,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產生。作為商品流通過程的最后產品,貨幣同時也是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當貨幣用于雇傭勞動時,它完成了向資本的轉化,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由此展開。在這一生產過程中,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資本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了價值增殖。由此,純粹為了滿足生存需求的商品交換活動,走上了買為了賣、賣為了買的道路。因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在商品經濟充分發(fā)展條件下的產物。第二,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到壟斷的轉變,也依托于商品經濟。商品經濟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是價值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在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競爭等市場機制,生產者之間通過競爭奪得更大的獲利空間。因此,在競爭機制作用下,生產和資本愈發(fā)向少數人集中,進而產生了帝國主義存在的經濟基礎——壟斷。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未能消滅競爭,也就無法根本改變商品交換關系存在的核心機制。所以,壟斷資本主義依然受商品經濟基本規(guī)律的支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商品經濟及其基本規(guī)律貫穿于資本主義從產生、發(fā)展到成熟的整個過程,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存在的基礎。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處于商品經濟階段

馬克思將共產主義分為第一階段與高級階段。列寧進一步提出,“在第一階段,共產主義在經濟上還不可能完全成熟,完全擺脫資本主義的傳統(tǒng)或痕跡”。5這意味著,共產主義兩個階段中的經濟學研究存在一定差異。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私有制已被消滅,商品、貨幣等范疇隨之消失。部分蘇聯經濟學家由于對這一設想的片面理解而陷入誤區(qū)。布哈林認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商品經濟,因而“資本主義商品社會的末日也就是政治經濟學的告終”。6對此,列寧指出,在純粹的共產主義社會里,也還有第Ⅰ部類和Ⅱ部類的關系問題,也還有積累問題。這也就是說還有生產關系,因而也還有政治經濟學。1斯大林也就該問題對雅羅申柯所堅持的“取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批判。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經濟學研究的立足點從商品經濟轉向產品經濟,經濟學也就隨之從一種一般性轉向另一種一般性。

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想的共產主義不同,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尚未突破商品經濟發(fā)展階段,其經濟學理論同樣與商品經濟密不可分。從現實條件來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物質基礎尚未達到共產主義所需的極度豐裕狀態(tài)。因此,現實中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得不繼續(xù)利用商品、貨幣等杠桿,以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這意味著,社會主義經濟學同樣需要以商品經濟為立足點。蘇聯經濟學家就曾指出:“將來蘇聯過渡到共產主義以后的一定時期內仍然可能保留商品貨幣關系,因為那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國家還存在社會主義所有制。另外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也需要通過商品貨幣關系來實現?!?在經濟學研究中,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商品經濟這一立足點也將是長期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主義與過渡階段的社會主義同處于商品經濟發(fā)展階段,資本主義經濟學與社會主義經濟學都需要對商品經濟做出闡釋,由此構成了經濟學一般性存在的基礎。

(二)經濟學的特殊性

肯定經濟學一般性原理的存在并不是抹殺其特殊性?,F代經濟學雖然采用了一些自然科學的方法和工具,但總體上仍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而凡屬人文社會科學,必然體現著一定的特殊性。在具體的經濟學研究中,不論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都是基于一定的階級立場和現實背景而形成的。正如馬克思所強調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3。由此出發(fā),在實際中所呈現的經濟學理論都并非經濟學一般,而是經濟學的特殊性體現,這主要表現為階級特殊性、歷史特殊性和國別特殊性三方面。

1. 階級特殊性

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都包含著階級特殊性。第一,就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來看,它始終以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目的,并伴之以辯護性特征。自古典經濟學以來,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都試圖回避資產階級剝削問題,將商品、市場、私有產權作為客觀存在,并“有意識地忽視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歷史演變規(guī)律”4,以打造資本主義制度永恒的神話。甚至諸多西方經濟學家也并不避諱其階級立場。凱恩斯提出,“如果我當真要追求階級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屬于我自己那個階級的利益……在階級斗爭中會發(fā)現,我是站在有教養(yǎng)的資產階級一邊的”。5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經濟學中所包含的鮮明的階級性與辯護性。第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同樣有其階級立場和理論特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批判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資本論》中所明確的研究對象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從這個研究對象出發(fā),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揭露了資本剝削勞動的實質,批判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并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站定了無產階級立場,體現出了該理論所包含的鮮明階級性。

2. 歷史特殊性

經濟學的特殊性還表現在歷史性上。毫無疑問,“政治經濟學在本質上是歷史科學,它所研究的是一定社會歷史階段上的社會生產方式,它的概念范疇不過是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反映”。6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代表,馬克思、恩格斯極為強調經濟學的唯物史觀基礎,注重從歷史發(fā)展進程出發(fā)研究經濟現實問題,即將經濟發(fā)展作為一個“自然史”的過程。以此為基礎,經濟學理論也必然有著應時與過時之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版跋中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準確定位。他指出,以1830年為節(jié)點,資產階級在法國和英國取得了政權,“敲響了科學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喪鐘”。1為鞏固資產階級政權,維護階級利益,資產階級經濟學在1830年后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里,成為了馬克思筆下的庸俗經濟學。恩格斯同樣強調經濟學中所包含的歷史性因素。從歷史性出發(fā),恩格斯劃分了廣義政治經濟學與狹義政治經濟學。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強調,“人們在生產和交換時所處的條件,各個國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個國家里,各個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對一切國家和一切歷史時代都是一樣的”。2因而,基于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中的社會生產方式特殊性,必然產生不同的狹義政治經濟學。

3. 國別特殊性

經濟學的特殊性還體現為國別特殊性。經濟學理論生于現實,通常都與某個特定經濟體系的現實問題相關聯,不可避免地帶有國家的烙印。從歷史考察來看,自經濟學誕生以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主流經濟學一般是以某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國家為典型對象,如《資本論》是以英國為典型而展開。馬克思在序言中強調,“到現在為止,這種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是英國。因此,我在理論闡述上主要用英國作為例證”。3其原因在于,以《資本論》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出發(fā),英國在當時是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相對完備,因而以英國為典型對象是解剖整個資本主義的“鑰匙”。伴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浪潮,德國等作為后發(fā)國家興起,以德國為典型的經濟學誕生。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李斯特更加強調經濟學的國家性質,他曾強調,“我要說明一點,作為我的學說體系中一個主要特征的是國家”。4為此,李斯特便將德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后發(fā)國家如何保護本土產業(yè)。

隨著資本主義危機的爆發(fā)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起,經濟學研究的典型對象再次發(fā)生轉移。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應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而生,其典型對象是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采取政府干預經濟的國家。十月革命后,蘇聯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也得到長足發(fā)展。以蘇聯經濟建設為藍本,《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出版成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二戰(zhàn)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經濟學理論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薩繆爾森、曼昆等人編寫的經濟學教材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通過對其著作的考察,同樣能夠發(fā)現其中包含著美國社會制度烙印。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運用了大量案例,尤其是在微觀經濟學分冊中,探討具體經濟運行問題時所舉案例多為美國經濟現象??偠灾鱾€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經濟學理論雖未提及國別與地區(qū),但其中所體現的均為經濟學的國別特殊性,都是從典型國家出發(fā)進行的理論研究。

三、中國經濟學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經濟學的一般性以商品經濟為立足點,其特殊性是在一般性基礎上增加了制度屬性。中國經濟學既體現了“以商品經濟為立足點”這個一般性,也包含著階級特殊性、歷史特殊性與國別特殊性,由此構成了中國經濟學的理論立場、基本框架與核心內容。進一步而言,在國家這個個別層面,中國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具有同一性的,它“是一個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般化、規(guī)律化的理論總結和系統(tǒng)化學說”5。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肩負著提煉和總結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規(guī)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tǒng)化經濟學說的時代使命”。1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對中國經濟學的理論性質進行判定。

(一)中國經濟學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學

經濟學不是純而又純的科學理論,它包含著社會烙印和階級屬性。中國經濟學的實踐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么,主張什么,都會打下社會烙印”。2從這一邏輯出發(fā),中國經濟學作為思想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深刻體現著政治上層建筑特別是國家的本質屬性。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這一前提下產生的中國經濟學,肩負著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的重要使命。

基于所負使命,應在堅定階級立場的前提下創(chuàng)建中國經濟學。一方面,繼續(xù)推動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從經濟學一般規(guī)定來看,中國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都是以研究商品經濟為立足點,而從經濟學特殊性出發(fā),中國經濟學包含著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研究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對于新古典經濟學所強調的自由放任和個人理性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與馬克思的經濟思想一脈相承,都突出了人民性。3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多地從集體利益出發(fā),賦予了生產活動以更為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并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4。這不僅成為我們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根本立場,也深刻體現了中國經濟學的階級特殊性,明確了中國經濟學的價值取向“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根本立場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人民服務的經濟學”5。另一方面,必須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西方經濟學。在借鑒西方經濟學有關市場經濟一般規(guī)律時,不應照搬照抄其體現資本主義制度屬性和價值觀念的內容,以避免西方經濟學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滲入中國經濟學。

(二)中國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問題的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以我國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作為研究背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想的未來社會建立在物質產品極大豐?;A之上,是消滅私有制、消滅商品貨幣關系并實行按需分配的社會。蘇聯依照這一思路,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公有制和計劃調節(jié)占絕對主體地位的經濟體制。但這一生產關系的變革并未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未與當時的歷史階段相適應,因而在經濟運行中暴露出較大弊端??梢姡K聯雖承認共產主義要經歷“兩個階段”,但并未在實踐中遵循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吸取蘇聯經驗教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現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客觀國情出發(fā),承認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復雜性,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的判斷。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的階段”6,這一判定并非泛指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需經歷的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必經的階段。結合這樣一種現實背景,鄧小平提出,“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7明確的歷史方位為實踐發(fā)展提供了目標指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確定為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诖?,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得以明晰。因而,中國經濟學將商品經濟而不是產品經濟作為研究立足點,著重探究推動生產力發(fā)展和生產關系變革的中國道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并完善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經濟學由此搭建起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

(三)中國經濟學在“兩個結合”的基礎上彰顯中國特色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一方面,中國經濟學的國別特殊性體現在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上。中國經濟建設成就是在解決中國經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取得的,對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經驗總結是中國經濟學理論區(qū)別于他國理論所在。就中國經濟學研究歷程來看,這種國別特殊性在三個歷史階段各有不同的表現。一是與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別差異性。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一定時期內發(fā)揮了指導其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也為我國經濟發(fā)展提供經驗借鑒。但是,蘇聯對于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問題的判斷存在不足,急于向共產主義階段過渡,表現為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產生了否定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的傾向。正是因為這樣,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明確指出其存在缺陷,認為需要聯系中國問題,主張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形成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成果。如,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從我國生產力發(fā)展實際出發(fā),圍繞如何正確處理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和農業(yè)的發(fā)展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等做了豐富闡述。這一系列經濟思想都體現出區(qū)別于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殊之處。二是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國別差異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實現了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軌,經濟學研究也隨之發(fā)生轉向。與西方主流經濟學所研究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不同,中國經濟學所提及的市場經濟被置于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不僅清晰劃分了中國經濟學研究中市場經濟與西方經濟學的界限,也成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成果。三是與西方發(fā)展經濟學的國別差異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世紀下半葉,西方經濟學界出現了以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發(fā)展經濟學”,但這些發(fā)展理論多適用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十分落后、尚未實現經濟騰飛的經濟體。針對整體上處于中上等收入水平的“大國經濟”尚缺乏分析框架。因此,中國經濟學研究秉承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1這一原則。以此構建起來的中國經濟學,是借鑒西方發(fā)展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充分考慮中國現實經濟發(fā)展狀況的經濟學,它充分體現了中國立場、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學的國別特殊性還體現在它延續(xù)著中華文明的精神血脈。經濟理論承載著文化基因。可以說,中國經濟學是在中華優(yōu)秀文化指引下產生的,同時推動著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譬如,較之西方文明思維中的“非此即彼”,中華文明有著與之不同的思維方式,即“亦此亦彼”,由此所產生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也有較大區(qū)別。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認為政府與市場是二元對立的,要么是“大政府、小市場”,要么是“小政府、大市場”。中國經濟學既不將市場看做是“萬能之手”,也不將政府作為唯一權威,而是提出二者都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市場和政府的資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機結合,雙方的合理分工可以保證經濟的健康運行。既要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實現“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合理利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彰顯了中國經濟學的國別性,也成為中國經濟學的核心研究內容之一。

四、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構建

構建中國經濟學,不僅僅是建設一門課程、編寫一部教材,而是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經濟學學科體系。目前,我國經濟學學科門類包括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由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以及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六個二級學科組成。應用經濟學由國民經濟學、區(qū)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yè)經濟學、國際貿易、勞動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九個二級學科組成。這一學科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理論經濟學學科中的核心地位難以得到體現,其對應用經濟學學科的指導作用非常薄弱。反映在課程設置上,在現有經濟學學科體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核心課程的位置不明顯,不突出。在不少高校,這門課程還沒有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qū)分開來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更遑論獨立的學科。

在明確中國經濟學一般性與特殊性的基礎上,可以準確地界定中國經濟學研究對象,并重新設計經濟學門類的總體構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在生產活動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成為生產方式,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各種經濟關系。因此,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可以被界定為生產方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關系。進一步來看,生產方式可以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內容,從宏觀上來看,經濟學要研究政府與市場在配置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以及兩者由此形成的經濟關系。從中觀上來看,經濟學要研究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區(qū)域之間、產業(yè)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和國內外的結合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區(qū)域經濟關系、產業(yè)經濟關系、城鄉(xiāng)經濟關系和對外經濟關系。從微觀上來看,經濟學要研究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企業(yè)內部的結合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經濟關系。1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可從四個方面著手設計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

第一,在經濟學門類中設置政治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明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經濟學門類中的指導地位,并在學科設置中突出體現其指導地位。將政治經濟學獨立出來,單獨設置為一級學科,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四個二級學科。政治經濟學一級學科與“一論二史”的系統(tǒng)化經濟學學術體系相對應,側重于從宏觀層面刻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政治經濟學的四個二級學科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二級學科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對政治經濟學其他二級學科,也對應用經濟學發(fā)揮著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二級學科以中國特色市場與政府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中國經濟學的任務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與總結。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最顯著特征,而兩者的有機結合突出地表現為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市場與政府關系。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核心的研究內容就是中國特色政府與市場關系。不論是亞當·斯密對“看不見的手”的神化,還是凱恩斯主義所主張的國家干預,都將政府與市場看作是對立的兩個方面,且政府被矮化為實施宏觀調控的工具或手段。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市場功能與政府職能的有機結合,正是在于它超越了西方經濟學市場與政府關系的“二元對立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與政府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國家觀賦予了政府新的角色。政府職能得以上升至國家層面,在發(fā)揮經濟調控作用的同時,也代表著國家與人民的整體利益,發(fā)揮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區(qū)別于西方國家,它不僅僅是市場失靈之后的“亡羊補牢”者,還是市場巨輪的總舵手,引導著經濟發(fā)展的方向。

第三,調整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內部結構。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的設置要注意與政治經濟學一級學科進行對接,可考慮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微觀層面和中觀層面進行設置。在微觀層面,設立管理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等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在中觀層面,設立區(qū)域經濟學、產業(yè)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等二級學科。此外,設立部門經濟類學科,如金融學、財政學、國防經濟學等二級學科。

第四,根據理法融合、中西比較和史論結合等原則設置課程。課程體系不僅反映了學科發(fā)展的目標要求,同時也是學科研究對象的具體體現。首先,課程設置要體現理論體系本身與經濟學方法的融合,可考慮在各二級學科開設經濟學學科導論、廣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經濟思想史等專業(yè)基礎課。其次,在課程設置中開設中西比較課程,彰顯中國經濟學的鮮明特色。譬如,可在經濟思想史學科中開設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西方經濟學思想史等課程;在應用經濟學中,開設具有比較性質的專業(yè)課程,如中國特色管理經濟學與西方管理學比較、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理論與西方城市化理論比較、中國特色財政學與西方財政理論比較等等。最后,課程設置要體現史論結合的原則。譬如,除經濟史學科外,在應用經濟學各二級學科,都開設闡述學科發(fā)展歷史的課程,如管理思想史、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史、產業(yè)經濟思想史、金融史、財政史等等。

通過上述方式設計經濟學學科體系,將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缺乏對話和溝通的局面,可以打破政治經濟學與現實經濟問題之間的割裂狀態(tài)。將政治經濟學設置為經濟學一級學科,有助于增強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學學科體系中的指導地位。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按照微觀、中觀、宏觀的順序展開政治經濟學,并據此安排學科的主干課程,有利于增強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邏輯上貫通一致的學術體系和學科體系,將為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學話語體系、教材體系和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五、結 語

經濟科學的一般性、階級特殊性、歷史特殊性和國別特殊性共同決定了中國經濟學的本質屬性。在一般性上,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立足點仍然是商品經濟。在階級特殊性上,中國經濟學兼具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的雙重使命。其研究目的與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相一致,即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經濟學“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在歷史特殊性上,中國經濟學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現實背景,制定了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并完善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經濟學由此搭建起了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在國別特殊性上,中國經濟學與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以及發(fā)展經濟學都體現出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市場與政府關系的研究上,中國經濟學提出了鮮明的理論觀點,這也就構成了中國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進一步而言,中國經濟學還是一種個別的經濟學,其實質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偠灾?,中國經濟學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為研究對象的,以商品經濟為一般立足點的,具有階級性、歷史性和國別性的經濟學。中國經濟學的創(chuàng)建過程,也就是一個在經濟學研究中凸顯中國立場、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的過程。

責任編輯:蔡 敏

猜你喜歡
研究對象特殊性
代數中的從特殊到一般
中國管理思想史的回顧及研究
民俗活動對皮影戲演出的影響
代數中的從特殊到一般
廣譜哲學及其研究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其職業(yè)發(fā)展前景
計量器具政府采購漫談
代數中的從特殊到一般
拋體類問題解題方略大放送
論新建神佛造像在城市雕塑中的特殊性
榆林市| 闸北区| 莱阳市| 溆浦县| 防城港市| 辽阳市| 自治县| 故城县| 泰州市| 普宁市| 米泉市| 平陆县| 永安市| 松溪县| 丰都县| 衡阳县| 鄢陵县| 长兴县| 手游| 瓮安县| 英山县| 新乡县| 绥化市| 清涧县| 雷波县| 鹰潭市| 克拉玛依市| 行唐县| 淅川县| 凤山市| 西峡县| 宜君县| 云林县| 永和县| 烟台市| 耒阳市| 潮州市| 镇安县| 昌宁县| 年辖:市辖区|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