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常迎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逐步得到落實,在“雙減”的背景下,“減負增效”已成為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對小學教師來說,如何在減輕學生的負擔的前提下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這是目前主要的研討內容。文章就這一問題做了簡要的論述,并基于現階段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所面臨的各種負擔和壓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為推進教育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雙減”政策概述及解讀
(一)“雙減”政策的概述
“雙減”政策的提出,要在總體上壓縮作業(yè)的數量和時間,減少學生超負荷的課業(yè),提高學校后服務的質量,以適應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要,同時嚴格管理規(guī)范校外培訓?!半p減”的目標是讓教育回歸“本源”,構建以家庭、學校、社會為一體的教育生態(tài)體系,使之更好地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二)“雙減”政策的解讀
長期以來,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從“成績論”中解脫出來,而“雙減”政策更是對這種思想的最好詮釋,要使學生從繁重學業(yè)及輔導班中得到解放,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引導教育回歸本真。同時,“雙減”可以使教育回歸到學生本體。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課余時間,釋放天性,多活動多思考,不再整天埋頭在作業(yè)堆里,從而不再局限于學業(yè),而是在大自然、科學、創(chuàng)造等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指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實現“人人都可通過教育成為有用之才”。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學優(yōu)化改革的整體規(guī)劃
首先,“雙減”政策要求減負不減質,減的是無謂的課業(yè)負擔,增的是教學質量,有效利用教學實現減負提質,有以下幾種路徑:①生活即教育,將課堂回歸本真生活,增加課堂趣味性。②以自主探究為主旋律,通過小組合作,形成合力,確保人人參與,提高效率?!皽p負和增效是兩條平行線”,為了讓“雙減”落地,數學教師應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抓手,從備課、上課、聽課、作業(yè)設計等方面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向有限的課堂時間要質量,做到減負不減質。其次,針對學生作業(yè)多、作業(yè)時間長的問題,雙減政策提出作業(yè)管理的十條要求。這推動了作業(yè)設計和作業(yè)布置的改革,能使廣大師生從考試命題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積極探索科學可行的作業(yè)管理模式,進而摒棄“題型+套路+大量重復練習”這種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優(yōu)化教學策略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實現“減負、提質、增效”
1.運用信息技術,使教學更富趣味性。數學是一門展現自然法則的學科,要把這門課程學好,必須要有很強的邏輯性,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掌握不扎實,往往會對該方面的知識系統(tǒng)產生認知偏差,尤其是學生,他們會感到數學無趣,產生倦怠心理。要改善以上情況,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內在的發(fā)展需要,小學生雖然年齡小,卻對一些生動形象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新奇心,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聲像、色彩等多種手段,營造富有生機的氛圍,激活整個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例如,以“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一課為例,針對學生常犯的錯誤及學習困難,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了“小蝌蚪”的FLASH學習情境。在顯示課件時,學生的眼球被緊緊地固定在多媒體圖像上,猶如小蝌蚪般的小數點向孩子示意招手,可愛的小數點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找到錯誤,再加以糾正。在此糾正過程中,學生的心始終在課件上,他們積極投入,增強了學習效率,同時使過去死板枯燥的課堂學習生動活潑,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2.將課堂回歸生活,化解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往往是一串晦澀抽象的數字和符號,由于運算原理復雜,運算原理煩瑣,學生學習有一定困難,不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會認為數學學習沒有太大意義。鑒于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將數學緊密聯系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生活化的意識,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為現實生活服務的價值,以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會逐漸改變學生對數學錯誤的認識,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自覺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面對晦澀難懂的數理知識,能積極地從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新知,體悟數學的生活化應用,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興趣,還能輕松地解決數學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化解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學習“認識負數”知識點時,筆者為學生精心設計了生活小案例,如針對校園小超市的盈利和虧損現象,為學生進行了詳細講解。當收入-成本=3000時,那么說明本月超市是并未虧損,利潤為3000元;當收入-成本=-300時,那么說明本月小超市并未賺錢,反倒虧了300元。像這樣列舉生意上的虧損小例子,能使學生輕松地理解負數的概念及其應用,增強學生的生活化意識,有效促進他們學以致用,從而顯著提升了教學的成效。
3.教學兼顧效率與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高效的教學應兼顧效率和體驗,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能更好地體驗到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開展具有趣味性、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和學習心理。通過這種方式,數學課堂上不再單調,反而充滿了學習的樂趣,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教”與“學”協調發(fā)展。例如,學完“因數與倍數”的內容后,為了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開展如下數字分類的小游戲:每個學生人手一份號碼牌,讓其寫下個人座位號,待所有人寫好后,教師可以正式進入游戲,如“請座位號是2的倍數的學生示意,如有做錯,罰其為出個謎語”“請座位號為5的倍數的學生舉手,做錯的,罰其唱首歌”“請座位號是75的因數的學生起立”“請座位號是90的因數的學生拍手”通過課堂上游戲活動,使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使學生感受到樂趣,還促使其扎實掌握倍數、因數的概念與特性,達到深入理解的學習目的,增強了學習實效。
4.巧妙滲透數形結合思想,通過數形轉化,化難為易。在小學初級階段學習相關圖形概念和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感,空間感通常需要精確地在腦海中進行建構,而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有限,他們往往感到困難。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一種易于理解的形式,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例如,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在“認識1/4”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數形”結合思想融入課堂中,在“以形助數”的思想指導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分數這一知識點。對此,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不同形狀、大小的圖形,引導學生通過折—折、涂一涂,創(chuàng)造1/4,讓學生明確形狀、大小的不同,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在經歷觀察、探索數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晦澀難懂的數理在圖形的輔助下變得形象生動,抽象的知識也更加具體化,這樣一來,“數形”結合的教學思想貫穿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能更好地輔助學生直觀生動地學習數學新知,深入透徹地梳理數量關系,逐漸在探索學習中深化分數的理解與認識。
(二)優(yōu)化作業(yè)管理,提高作業(yè)完成質量
1.生活型的拓展作業(yè)的設計。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設計拓展性作業(yè)時必須立足于教學內容,立足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內容,通過實際問題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充分認識到數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并將其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設計出這種擴展作業(yè)來指導學生的思維和探索,如一座梯形的果園,其上底110米,下底160米,高80米,一株果樹所需的土地為9平方米,這一片果園可以種幾株果樹?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直觀化的呈現方式來展示教學內容,以提高情境的真實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相關問題的探究和解答中,很快得出:[110+160×80÷2÷9=270×80÷2÷9=21600÷2÷9=1200]。
2.調查型探究作業(yè)的設計。調查型探究作業(yè)是指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實物、現象等進行調查分析和推理判斷,去探索和處理實際問題,通過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將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以及興趣的激發(fā)相結合,還可以使抽象知識內化到學生的認知體系中,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時,學生學習完后,筆者為學生安排走進生活去測量、分析、探究、統(tǒng)一的實際任務,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調查統(tǒng)計明天一天的氣溫變化,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要求小組成員每三小時測量一次,深入探究有何發(fā)現。這樣,各組就展開了合作學習,組成中密切配合,用溫度計仔細測量,并把數學記錄下來,最后用自己分析的數據作統(tǒng)計圖。學生從統(tǒng)計學上發(fā)現的結論,令人驚訝,有些出乎意料,他們表示:沒想到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段不是12點,竟是14點。避免在之后的這段時間外出,即使是外出也要擦上防曬霜,避免曬傷。學生在認識折線統(tǒng)計學習的現實意義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進一步加深了知識印象。
3.分層型作業(yè)的設計。設計數學作業(yè)時,教師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差異性特點的作業(yè)設計方案,并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優(yōu)化數學作業(yè)設計,以達到有針對性的作業(yè)教學目的。特別是要求教師綜合每一名學生的客觀情況,通過分層建組教學等方式,既要滿足優(yōu)勢互補的要求,又要使學生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能有所側重的鞏固學習中,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
例如,我們可以采用分層作業(yè)模式,改變“一刀切”的作業(yè)方式,豐富作業(yè)形式。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兩做三層”的作業(yè)設計方法,其中“兩做”是把習題劃分為“必做”與“選做”兩種;“三層”則是根據訓練的基礎、變式及綜合訓練層級來劃分的。第一層基礎訓練,一般指所有的學生都要做的功課,使學生們牢固鞏固基礎知識;第二層的變式訓練,主要是為中級水平的學生設置的,練習題目難度中等偏上,意圖是通過練習發(fā)掘中等生的學習潛能,促使他們邁向更高層級。至于綜合訓練,則是針對學優(yōu)層級的,這些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且學習能力較強,為此,該層次的練習題具有較高的難度,能拓寬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視野,使其得到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這樣,開展分層訓練,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作業(yè)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作業(yè)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的問題。
(三)習慣培養(yǎng),提升效率
1.預習復習的習慣。有些學生在課堂學明白了,但是課后又會茫然,主要因為他們不及時復習鞏固。這就需要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習實現質的飛躍。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每天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同時及時督促檢查其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的前半節(jié)復習,要指定記憶理解消化的內容,課后復習要求做到章節(jié)檢查,解釋反思總結,一周一歸納。自習課的后半節(jié)預習,了解下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并提出疑惑。
2.讓學生“手、腦、口、眼”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勤動眼。還常對學生說“學習數學,不僅要掌握理解,還要會做題,會講題”。課上教師不要怕“浪費”時間,限定時間展寫、展講,說做題思路和所考查的知識點,講不全的教師補充完善。這樣教師也減輕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概括能力也能得以培養(yǎng)。
3. 良好的計算習慣。(1)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讀懂題中的數字和符號;二是在草稿上寫下先后計算的步驟;三是弄清何時用口算,何時用筆算;四是動筆計算。(2)自我檢查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三步檢查工作。一是在抄寫完之后,核對是否與原題的數字和符號一字不差;二是在列好豎式之后,核對豎式和橫式中的數字和符號,做到準確無誤;三是抄錄得數后,檢查橫式和豎式上的得數,以保證萬無一失。使學生在每個步驟中形成一個良好的校驗習慣,及時核對和糾錯,提高運算的準確度,從而使計算錯誤大大降低。
四、結語
總而言之,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知識教學為主,過分強調考試成績,注重升學率,忽視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學習能力。教師要認真研究“雙減”政策精神,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升教學效率。在以往教學方式下,單純依靠教師自身的經驗來把握課程的節(jié)奏與重點,顯然不能滿足當前教育質量的要求。為此,學校應積極開展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注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探究式教學,探索學科課程的綜合教學,開展項目研究、合作學習;注重因材施教,客觀分析學情,正視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化,實行分層教學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師的主導性轉變?yōu)閷W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全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