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華
去年春天,受疫情影響,學校開學延期,根據(jù)安排來校值班。昔日書聲瑯瑯的校園,不見一名學生,顯得空曠寂靜。和三五同事漫步,信步來到校園之東南隅,走近一片隙地,面積不大,約一畝左右。因偏遠僻靜之故,閑置多年,雜草叢生,荒蕪不堪。如此一塊空地,棄之不用,甚覺可惜。我忽發(fā)奇想:何不自己動手,墾荒種菜?
主意一出,校長極為支持。周末及閑暇之余,鏟除雜草,平整土地,將學校棄之不用的廢磚于園內(nèi)鋪一小徑。只需幾天,原本破敗不堪之荒蕪景象消失,整潔菜園之貌初露端倪。天氣預報夜間有雨,遂趕緊播種:小蔥、辣椒、茄子、洋姜、花生、玉米、青豆、向日葵、絲瓜、南瓜等各種農(nóng)作物,依次種于園中。伴一場及時春雨,只幾日功夫,小小菜園,便碧綠一片,生機盎然,引來其他教師駐足,嘖嘖稱贊之聲不斷。一番勞作,為校園添一風景。勞作雖苦,但苦中作樂,不求功利,只為收獲園丁勞作耕耘之樂。雖收獲時節(jié)未到,但內(nèi)心已懷興奮憧憬之情。且等豐收之日,與眾同仁一道分享勞動成果,共享無公害、純天然之菜蔬,不亦快哉!
春日和風送暖,陽光溫煦柔和,風中彌漫著青菜的氣息。小菜園一片油綠,泛著柔和的光芒,就像綠色綢緞一樣。輕風吹過,微微顫動。小菜園里的蔬菜猶如活潑可愛的小孩子,你追我趕,長勢旺盛,生機勃勃,甚為喜人。出生在鄉(xiāng)下的我,從小就幫著大人干農(nóng)活,對農(nóng)作物有一種天生的喜好之情。閑來無事,與三五同事走進這片小菜地,澆澆水,松松土,施施肥,內(nèi)心的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在外人眼里自己是在種菜,對我而言,是通過種菜,在侍弄一份心情。在一份怡然自得的心境里,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陰影。
自小生活在農(nóng)村,故鄉(xiāng)給了我綠色的胃口,因此便對綠色的蔬菜有一種天然的喜好。對生菜、黃瓜、大蔥、蘿卜、香菜等可以生食的蔬菜尤為喜歡。一走進小菜園,看見眼前誘人的新鮮蔬菜,便想大快朵頤一番。只可惜蔬菜還在生長初期,距離收獲還有一段時間,自己的口福只能先等一等。古人云“人勤春來早”,鼓勵人們多參加勞動,只要愛勞動,就會有收獲。一看到菜園里那蓬勃生長的菜苗,內(nèi)心便升騰著一份希望,對未來便也充滿著期待。自打有了這片菜園,我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更加強烈了。早晨一覺醒來,便馬上起床,簡單洗漱之后,匆忙吃罷早飯,差不多第一個來到學校。除了到學校操場散步鍛煉之外,便是來到小菜園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那一片泛著生命之光的綠色??傊?,小菜園成了自己的一份牽掛,走近它,就會心生快樂。
青青園中菜,在朝露的潤澤下非常鮮美,在晨光熹微里顯得生機勃勃。有時候我經(jīng)常在想,幸福就這么簡單。不需要花大氣力去刻意追尋,去執(zhí)意營造。不期然間,一個簡單的尋常念頭,就會讓你在返璞歸真的心境里得到幸福的感覺。由此我想起了陶淵明那句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鄙詾⒚摰奶瘴淌且粋€失意的文人,并非專職的農(nóng)民,卻也學著農(nóng)民的樣子種起地來。雖然他窮困潦倒,有時連酒也買不起,可詩人的天性使他沒有失去生命的本真。窮也要怡情,正是這份灑脫,讓他擁有了一種本真的生命態(tài)度。作為教師的我,似乎在開荒種菜的過程中也找到了陶翁的那份生命情趣。
如今,人們的生命中已經(jīng)少了許多自然的氣息和味道。似乎手中有了錢,便擁有了一切。但細想一下,其實不然。在金錢的包裝下,許多人的生活越來越富足,甚至越來越奢華,可精神卻變得焦慮不堪。種菜這個不經(jīng)意間的想法,使我在教書之余有了放松心情的一片天地。在這片狹小的天地里,感受一份生活的快樂與美好,讓心沉下來,靜靜與自然相融,在一種云淡風輕的生命狀態(tài)里,捕捉生活的詩意,生命的情趣,總有意想不到的快樂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