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丁超,董莎
濟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濟寧 272000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為雙鏈DNA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γ 皰疹病毒,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全球約90%以上人群曾感染過EB 病毒[1]。EB病毒感染多見于兒童,主要表現(xiàn)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大量的單個核細胞增生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主要特征[2-3]。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多易反復,嚴重患兒還可出現(xiàn)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準確的診斷和有效干預較為重要。
既往文獻提示T 細胞在EB 病毒感染患兒機體中具有異常變化并提示EBV DNA 載量可能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4-5]。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EB 病毒感染與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存在相關性,EB 感染患兒的病情進展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6]。故而,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4 月濟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EBV-IM 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EB 病毒感染所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EBV-IM)患兒EBV-DNA 拷貝數(shù)與淋巴細胞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60 例EBV-IM 患兒納入觀察組,同時選取健康兒童50 名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及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①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EBV-DNA 陽性;②IM 診斷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標準;③初次治療患兒。排除標準:①近1 個月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服用史者;②合并有心肌炎、免疫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障礙等其他疾病者。
①所有待檢兒童均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血球儀(日本希森美康)和細胞鏡檢檢測外周血淋巴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
②采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儀(德國西門子),應用免疫比濁法檢測IgG、IgM 和IgA 水平,相關檢測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③采用實時定量PCR 儀(中國天?。z測EBVDNA 拷貝數(shù),將全血標本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處理和提取DNA,并取20 μl 加入DNA 檢測體系樣品反應槽中擴增和檢測:2 min 50℃預反應,5 min 94℃預變性,10 s 94℃,40 s 60℃為一個循環(huán),共進行50個循環(huán)后檢測EBV-DNA 拷貝數(shù),檢測極限為5×102copies/μl,檢測的數(shù)值≥5×102copies/μl 為陽性。
觀察比較兩組外周血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IgM 和lgA 差異。觀察比較觀察組不同性別、年齡兒童外周血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和特異性免疫蛋白水平。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an 秩 相 關 分 析,P<0.05 為 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意義。
觀察組外周血淋巴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淋巴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水平對比[M(P25,P75),%]
觀察組外周血IgG、IgM 和IgA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特異性免疫蛋白水平對比[M(P25,P75),g/L]
觀察組不同性別、年齡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和特異性免疫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不同性別、年齡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水平對比[M(P25,P75),%]
觀 察 組EBV-DNA 拷 貝 數(shù) 為0.30(0.10,0.61)copies/mL,將EBV-DNA 拷貝數(shù)與外周血淋巴細胞、特異性免疫蛋白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EBVDNA 拷貝數(shù)與淋巴細胞呈正相關(rs=0.332,P<0.05),與異型淋巴細胞、IgG、IgM、IgA 未見明顯相關性(rs=0.102、0.084、0.043、0.022,P>0.05)。
續(xù)表4 觀察組不同性別、年齡兒童特異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較 [(M(P25,P75),g/L]
EB 病毒歸屬于皰疹病毒,是一種嗜淋巴細胞的DNA 病毒,具有轉化和潛伏特性,已證實是兒科多種疾病特別是發(fā)熱性疾病的主要病原體[7]。EB病毒感染后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部分患兒常因無法有效控制病情而導致遷延不愈并繼發(fā)其他惡性疾病。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外周血淋巴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提示EBV-IM 患兒T 細胞亞群紊亂,具體發(fā)病機制可能是EB 病毒感染機體后并在細胞內(nèi)大量復制,細胞發(fā)生溶解后EB 病毒逐漸釋放進入血液,導致T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8-10]。故而,EB 感染患兒存在淋巴細胞紊亂現(xiàn)象。既往文獻提示IM 的發(fā)病及病情進展過程中存在異常的細胞免疫情況,這也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11-13]。
本研究中兩組特異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外周血IgG、IgM 和IgA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說明EBV-IM 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亂,這可能是因為機體由EB病毒入侵形成抗原,進而刺激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促進補體激活免疫細胞形成強效免疫效應導致外周血IgG、IgM 和IgA 免疫蛋白水平相對較高。
臨床中將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逐漸用來檢測EBV-DNA,且可以反映機體EBV-DNA 水平和EB 病毒感染和病毒的復制情況,臨床上可以根據(jù)EBV-DNA 拷貝數(shù)判斷病情嚴重程度[14-18]。本研究結果顯示,EBV-DNA 拷貝數(shù)與淋巴細胞呈正相關(P<0.05),其余未見相關性。該結果說明EBV-IM患兒的EBV-DNA 拷貝數(shù)與淋巴細胞有一定相關性。相關文獻顯示IM 患兒外周血EBC-DNA 載量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這也與本研究結果一致,EB 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缺乏和不足是誘發(fā)腫瘤的主要原因[19]。臨床上PCR 技術逐漸廣泛應用于EB 病毒載量的檢測,感染EBV 導致細胞缺乏免疫功能而繼發(fā)淋巴瘤及惡性組織增生癥等重癥疾病。但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由于機體器官及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完善,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及尚未形成抗原特異性靶點等,更易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病變而導致噬血細胞綜合征等惡性疾病,因而EBV-DNA 拷貝數(shù)較高,這提示臨床上需要注意IM 的個體差異性[20]。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系統(tǒng)分析了EBV-IM 患兒經(jīng)EB 病毒感染后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從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隨著EBV-DNA 水平的升高,免疫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更加紊亂,機體也無法有效維持抗病毒的平衡,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導致患兒臨床表現(xiàn)更加典型,因此EBV-DNA 的檢測可以考慮作為診斷IM 和判斷IM 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并在臨床范圍內(nèi)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EBV-IM 患兒T 細胞亞群紊亂,其中EBV-DNA 拷貝數(shù)與淋巴細胞有一定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