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潛夫論·勸將篇》軍事問題探論
——王符軍事思想研究之一

2022-04-06 15:33桂珍明
孫子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將領王氏中華書局

熊 艷 桂珍明

東漢政權處理羌族問題的記載,主要見之于《后漢書·西羌傳》中。成書早于此傳的《潛夫論》,其作者王符更是漢安帝時期“羌亂”的親歷者〔1〕。王符針對當時的危局,吸收兵家與法家的部分思想〔2〕,寫下了《勸將》《救邊》《邊議》《實邊》四篇與軍事相關的專論。這四篇專論,具有非同一般的價值。其中,王氏在《勸將篇》里,主張實施積極有為、賞罰分明、選賢任能的策略;同時,進行軍隊制度建設,選拔才德兼?zhèn)涞膶㈩I,以達平定邊患、鞏固邊防的目的。

一、戰(zhàn)爭起源問題與東漢中期面臨的軍事問題概況

王符論證問題,往往喜歡追根溯源,以便于引用歷史事例說明問題。在《勸將篇》中,王氏首先回溯上古歷史,從道德蛻變層面和社會演進的角度說明戰(zhàn)爭的起源及其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他說:

太古之民,淳厚敦樸,上圣撫之,恬澹無為,體道履德,簡刑薄威,不殺不誅,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薄,邪心孳生,次圣繼之,觀民設教,作為誅賞,以威勸之,既作五兵,又為之憲,以正厲之?!对姟吩疲骸靶逘栞涶R,弓矢戈兵,用戒作則,用逖蠻方。”故曰:“兵之設也久矣”。涉歷五代,以迄于今,國未嘗不以德昌而以兵強也?!?〕

在這段論說中,王符從“上圣”“次圣”兩個維度論述道德與戰(zhàn)爭的關系。從社會歷史觀來看,他無疑繼承了道家的退化歷史觀,即“社會愈發(fā)展則道德愈衰落”〔4〕的觀點。太古上圣之世,“恬澹無為……而民自化”,此語化用了《老子》第五十七章的“我無為而民自化”〔5〕,與《勸將篇》引文若合符契。等到道德敗壞、世風澆薄、邪辟之心滋生時,較“上圣”差一些的“次圣”,通過觀察民風民情來確定制度、實施教化,用刑罰和獎賞來威懾或規(guī)勸他們。非惟如此,統治者還制造各種兵器,制定法律條令,用來勸勉他們走正道。據上古典籍記載,大抵在神農、黃帝時代,戰(zhàn)爭即已產生。對此,《莊子》之《繕性篇》《盜跖篇》等,都有詳細記載。從文明形態(tài)上看,這個階段也即是“國家”產生的階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也曾論述過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和文明的產生過程中,戰(zhàn)爭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王氏還引《詩經·大雅·抑》的詩句來佐證“軍隊的設置由來已久”的觀點。同時,“用逖蠻方”的“逖”(今本《詩經》作“逷”,與《詩經·大雅·皇矣》“攘之剔之”之“剔”義同,鄭玄箋曰“逷當作剔。剔,治也”〔7〕),即用軍隊剪除蠻夷,與《勸將篇》意旨亦合。

自五帝時代,經夏、商、周以至漢代,戰(zhàn)爭在朝代鼎革中,起到的作用愈來愈突出,故王氏將道德教化、軍事武備視為國家昌盛強大的兩大支柱。正如先秦時期人們所倡導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樣,祭祀等活動有助于教化人心、培育道德,而軍事、戰(zhàn)爭則直接關乎族群、國家的存亡。戰(zhàn)爭不僅“產生于現實社會之發(fā)展,與精神文化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和廣泛性”〔8〕,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社會歷史的進程。當然,注重文德與武功兩個方面對國家的重要性,早在先秦時期孔子、吳起的著述中,以及《呂氏春秋》等典籍中,已有闡發(fā)〔9〕。可見,王氏的認識明顯是繼承先秦諸子而來的。

回顧歷史之后,王氏將視線轉向他自己所處的時代,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吊詭的現實,即:

今兵巧之械,盈乎府庫,孫、吳之言,聒乎將耳,然諸將用之,進戰(zhàn)則兵敗,退守則城亡。是何也哉?曰:彼此之情,不聞乎主上,勝負之數,不明乎將心,士卒進無利而自退無畏,此所以然也?!?0〕

意思是說:東漢中晚期兵器裝備充盈武庫,在軍事理論方面將領也修習了吳起、孫武的兵法,但在實際作戰(zhàn)中,將領們的指揮卻進退失據,進攻則兵敗,退守而城破??梢?,問題的癥結不在于物質條件和軍事理論方面。有鑒于此,王符進一步點明,君主不知道敵我雙方的情況,將領不明白戰(zhàn)爭勝負的道理,士卒沖鋒陷陣得不到任何獎賞,自行撤退也不擔心受到什么處罰,這才是招致戰(zhàn)局被動的原因。所以,在后文中,他主要從“賞罰制度”和“將領選任”兩個方面作了進一步的論證。

二、賞罰制度對戰(zhàn)爭的影響

賞罰問題是統軍作戰(zhàn)中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歷代將領治軍的基本措施和手段〔11〕。又由于戰(zhàn)爭和軍事團體的特殊性,必須“強調‘以治為勝’,注重整肅軍紀,令行禁止,嚴節(jié)制,信賞罰,以此內聚軍心、外攬民心,保證軍隊無往而不勝”〔12〕,“軍紀的維護則以賞罰為主要手段”〔13〕。所以,王符從人趨利避害的特性出發(fā),吸收先秦法家、兵家的思想,主張君主應當重視人的特性,以“崇利顯害”“高名厚賞”來激勵將士勇敢作戰(zhàn)。

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者,非為趨利,則因以避害也。無賢鄙愚智皆然,顧其所利害有異爾。不利顯名,則利厚賞也;不避恥辱,則避禍亂也。非此四者,雖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明主深知之,故崇利顯害以與下市,使親疏貴賤賢鄙愚智,皆必順我令乃得其欲,是以一旦軍鼓雷震,旌旗并發(fā),士皆奮激,競于死敵者,豈其情厭久生,而樂害死哉?乃義士且以徼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14〕

王符認為,人們勇于作戰(zhàn)的原因在于“趨利避害”。無論聰明還是愚蠢、高貴還是低賤,人們在戰(zhàn)爭面前的行為,不是為了獲得名利,就是為了避免禍害。不求彰顯名聲的,就是為了得到豐厚的賞賜;不為避免恥辱的,就是為了避免禍患。因此,君臣之間是以利害關系而維系的,除了名、利、恥辱、禍患四者外,君主對臣民的制約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在戰(zhàn)爭中要以適當的利害獎懲控馭將士。大致上,對節(jié)義之士要以“名”進行激勵,對貪婪之人要以賞賜加以刺激。當然,王氏此論主要是針對作戰(zhàn)來說的,并沒有明確強調“義”的成分。應該說,道義、責任和家國情懷,大抵也統屬在“名”的范圍內。這個“名”,應該作廣義看,而不單純是榮辱之類。

君主用賞罰的手段來與臣下作交易,這種思想已見諸《韓非子·難一》和《說苑·復恩篇》,汪繼培《潛夫論箋》已經引證,茲不贅述。清華簡(玖)《治政之道》簡9 即記載云:“古(故)夫君臣之相事,卑(譬)之猷(猶)市賈之交(易),則皆又(有)利焉”〔15〕,足見君臣以“利”相交的方式還是有較早思想來源的。而單純以獎懲的方式激勵將士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劉文英先生已有很好的論證。他指出:“無視這種利害關系,空談仁義,去棄賞罰,根本無法使國家得治和天下太平?!薄?6〕漢安帝時期對羌作戰(zhàn)過程中的種種弊端,正好佐證了王符的觀點。他認為:

今吏從軍敗沒死公事者,以十萬數,上不聞吊唁嗟嘆之榮名,下又無祿賞之厚實,節(jié)士無所勸慕,庸夫無所貪利。此其所以人懷沮解,不肯復死者也。軍起以來,暴師五年,典兵之吏,將以千數,大小之戰(zhàn),歲十百合,而希有功。歷察其敗,無他故焉,皆將不明于變勢,而士不勸于死敵也。其士之不能死也,乃其將不能效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士進有獨死之禍,退蒙眾生之福。此其所以臨陣亡戰(zhàn),而競思奔北者也。〔17〕

漢安帝永初、永寧年間,先零羌發(fā)動了長達十四年的叛亂,但東漢政權的作戰(zhàn)效果卻很不理想。王符分析認為,導致戰(zhàn)爭失利的因素有三點:一為賞罰制度不合理;二為將領自身才能不足;三為士兵和民眾貧困,疏于軍事操練。后兩點原因詳見下文分析,此處不贅。至于當時的“賞罰”問題,據《后漢書·西羌傳》記載:“軍營久出無功,有廢農桑……三州屯兵二十余萬人,棄農桑,??噌嬉?,而未有功効,勞費日滋。”〔18〕可見,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對社會的破壞是極為嚴重的:“自羌叛十余年間,兵連師老,不暫寧息。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余億,府帑空竭。延及內郡,邊民死者不可勝數,并涼二州遂至虛耗。”〔19〕

漢順帝時期的皇甫規(guī)對此亦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持久的戰(zhàn)爭加劇了國力的損耗:“擁眾四年,未有成功,懸?guī)熤M且百億計,出于平人,回入奸吏。江湖之人,群為盜賊,青、徐荒饑,襁負流散。夫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于綏御。乘常守安,則加侵暴,茍競小利,則致大害,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隱匿不言。軍士勞怨,困于猾吏,進不得快戰(zhàn)以徼功,退不得溫飽以全命,餓死溝渠,暴骨中原。徒見王師之出,不聞振旅之聲?!薄?0〕

在皇甫規(guī)看來,長期對羌作戰(zhàn),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致使民不聊生;邊地將官多貪圖私利,冒領軍功,欺壓士兵,沒有嚴格的賞罰制度,導致士卒疲敝貧窮,作戰(zhàn)效能低下,邊防守衛(wèi)空虛。

王符分別從君主、將領、賞罰制度方面總結了對羌作戰(zhàn)失敗的原因。從國家層面看,東漢政權對數十萬因戰(zhàn)爭而犧牲的將士沒有給予吊唁、贊揚及榮名,甚至也沒有豐厚的財物賞賜,此為當時統治層面賞賜制度的缺失所致。從將領層面看,為將者不能明察戰(zhàn)場變幻莫測的態(tài)勢,這也與上節(jié)所說的“勝負之數,不明乎將心”相合,而深層次的原因可能還在于“將不知兵”,即上下、內外溝通的渠道不暢。姜國柱先生指出:“王符主張用兵明勢、任勢、固勢而勝,這顯然是繼承和引申了孫子的‘任勢’思想……而且(王符)提出了‘明于變勢’的思想,這是對中國古代戰(zhàn)爭理論所作出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貢獻。”〔21〕由此可見,王氏是熟諳《孫子兵法》的。從制度層面看,國家不給予榮譽和賞賜,將領貪圖財利,對下層士卒而言失去了必要的激勵機制,致使軍心渙散,士卒不愿上陣殺敵。賞罰制度不完善,導致約定的獎勵賞賜兌現不了,申明的懲罰難以執(zhí)行,士兵沖鋒陷陣有獨自喪生的大禍,退縮不前卻可以和眾人一起享受活命的好處。這一點,應為對羌作戰(zhàn)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22〕。

三、將領選任與戰(zhàn)爭勝負

將領負責軍事行動的指揮,與戰(zhàn)爭的勝負密切相關。古人認為:“克敵在兵,而制兵在將。兵無節(jié)制則將不任,將非人則兵必敗。是以兩軍之間,決生死成敗之際,有精兵不如有良將?!薄?3〕王符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在軍事方面則很重視將領的選任。同時,王氏的思想中吸收了大量諸子學派的思想,而兵家也是其重要的來源之一。例如,《勸將篇》中,他多次稱引孫子之言,即為明證。在王氏看來,“將帥是鞏固邊疆、安定社稷的重要保證”〔24〕,選擇有才干的將領是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對此,王符先引用《孫子兵法·計篇》之論,再逐一分析為將者所需六種品格的特點,進而認為:只有“智、仁、敬、信、勇、嚴”六者具備,才能戰(zhàn)勝敵人,輔佐君主,安定百姓。

孫子曰:“將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嚴也?!笔枪手且哉蹟?,仁以附眾,敬以招賢,信以必賞,勇以益氣,嚴以一令。故折敵則能合變,眾附愛則思力戰(zhàn),賢智集則英謀得,賞罰必則士盡力,勇氣益則兵勢自倍,威令一則惟將所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沖擒敵,輔主安民?!?5〕

同今本《孫子兵法》相比,王符的引文多了一個“敬”字。彭鐸先生指出:“此益以‘敬’,蓋所見本異?!薄?6〕馬世年先生則進一步認為:“此又本書文獻價值之證?!薄?7〕曹操注本系現存最早《孫子兵法》,亦無“敬”字。西漢時期的銀雀山漢簡本《孫子兵法》,則在“知(智)”字后殘泐,惜乎未見后面部分的文字。此“敬”字,既可能出自《孫子兵法》的一個失傳本子,亦可能是王符添加的。這是因為,“敬以招賢”與王氏尚賢觀念頗為接近〔28〕。

上文介紹了為將者所應具備的素質,此處王氏則結合漢安帝時政府對羌作戰(zhàn)失敗的現實,探討將領素質及其對戰(zhàn)爭勝負的責任:

前羌始反時,將帥以定令之群,借富厚之蓄,據列城而氣利勢,權十萬之眾,將勇杰之士,以誅草創(chuàng)新叛散亂之弱虜,擊自至之小寇,不能擒滅,輒為所敗,令遂云烝起,合從連橫,掃滌并、涼,內犯司隸,東寇趙、魏,西鈔蜀、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跡。此非天之災,長吏過爾。〔29〕

據王符所述,漢安帝時期,東漢政權平定“羌亂”是處在有利態(tài)勢的,即文中所說將領能夠率領眾多的郡守縣令,憑借豐厚的儲備,據守眾多城池而處于有利之勢。他們甚至可以掌握十萬大軍,統領勇猛敢戰(zhàn)的豪杰之士。與此同時,羌族武裝團體的整體概況卻是“無復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負板案以為楯,或執(zhí)銅鏡以象兵”,而郡縣竟“畏懦不能制”〔30〕,遂致在剛剛組織起來的、較為弱小的叛亂羌人面前屢戰(zhàn)屢敗,影響非常惡劣。

據《后漢書·西羌傳》記載:“……滇零等自稱‘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雜種,眾遂大盛,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遂寇鈔三輔,斷隴道。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薄?1〕遂致羌族武裝逐漸壯大,在政治上僭號稱王,經濟上通過入寇內地郡縣劫掠錢糧。同時,戰(zhàn)亂亦導致百姓傷亡慘重,社會動蕩不安。東漢政府坐擁諸多有利條件,竟然招致戰(zhàn)敗,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在深入分析了各方面情況之后,王符指出:導致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不在上天降下的災禍,而在于統軍將帥指揮上的錯誤。然而,在王符看來,東漢政權對羌作戰(zhàn)失利的原因,還有其他更為具體的內容:

孫子曰:“將者,民之司命,而國家安危之主也?!笔枪手T有寇之郡,太守令長不可以不曉兵。今觀諸將,既無斷敵合變之奇,復無明賞必罰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貧困,器械不簡習,將恩不素結,卒然有急,則吏以暴發(fā)虐其士,士以所拙遇敵巧。此為將吏驅怨以御讎,士卒縛手以待寇也。

夫將不能勸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與無兵等。無士無兵,而欲合戰(zhàn),其敗負也,理數也然。故曰:其敗者,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2〕

王氏在引用《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所論將領的重要性后,還揭示了地方行政長官的軍事才能與戰(zhàn)爭勝負的問題,具體分析了地方長官在對羌作戰(zhàn)中的過失。

總之,當時的將領和地方長官,既無料敵制勝、隨機應變的奇謀,也無賞罰嚴明的信用,又加之貪鄙;士兵和百姓生活則十分貧困,對兵器軍械沒有熟悉掌握,將領的恩德也沒能施予到一般士卒身上,從而導致上下離心離德。吳起認為,需要處理好“和”的關系,才能贏得戰(zhàn)爭:“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和于陣,不可以進戰(zhàn);不和于戰(zhàn),不可以決勝。”〔33〕將領不愛惜士兵,此即“不和”。在這樣的形勢下,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官吏就會用暴力加害于他們,而士兵們卻只能以不熟悉的軍械應對靈巧的敵人。這樣,就好比是長官驅趕胸有積怨的士兵去抵抗仇敵,士兵們則捆縛著雙手等待敵人的到來。因此,這就和沒有軍隊幾乎等同,以至于戰(zhàn)爭的勝負早已注定。

那么,東漢政權應當怎樣處理“羌亂”等邊患呢?王符認為,其核心就是選拔才德優(yōu)異的人出任邊庭將領和地方長官。地方長官不僅應當文武兼?zhèn)?,而且應當根據特殊的局面,采取非常措施,選拔杰出的人才擔任將帥。

饒士處世,但患無典爾。故茍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茍有市列,商賈可來也;茍有士民,國家可強也;茍有法令,奸邪可禁也。夫國不可從外治,兵不可從中御??たh長吏,幸得兼此數者之斷已,而不能以稱明詔、安民氓哉,此亦陪克阘茸,無里之爾。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之事,必道非常之失,然后見。是故選諸有兵之長吏,宜踔躒豪厚,越取幽奇,材明權變,任將帥者。不可茍惟基序,或阿親戚,使典兵官。此所謂以其國與敵者也?!?4〕

王符為人為學頗有現實關懷,故在剖析了漢安帝時期對羌作戰(zhàn)的弊端后,能夠提出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王氏認為,才德出眾的人,只擔心沒有任事的機會,他們一旦處在恰當的位置上,必能在文治武功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為了說明才德兼?zhèn)渲四軌虬l(fā)揮作用,他還以土地可以使得百姓富足、市場可以招徠商人、士人百姓可以使國家強大、法令可以禁絕奸邪為例,作了進一步的論證。

他指出,國家不能從朝廷之外的地方進行治理,軍隊不可拋開將帥由朝廷直接指揮,大抵是要各安其位、各盡其才,讓人才在適當的位置上發(fā)揮聰明才智。然而,當時的郡縣長官雖有幸能兼掌上文所列權利,但卻不能和君主所委任的職責相稱,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yè)。這些人不過是只知道搜刮財物、盤剝百姓的庸碌無為之輩罷了。因此,只有選拔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擔任官員,才能勝任非同尋常的職務。面對羌族寇邊而缺乏良將的局面,應當選任才能卓絕、有勇有謀的人,破格提拔被埋沒的奇異之才,和那些資質聰明、深諳奇正變化、能夠勝任將帥的人,去擔任將領。另外,還需注意的是,選拔將領切不可只看出身背景,不可偏私重用親戚,致使真正的人才被埋沒。如果那樣做,無異于把自己的國家拱手送給敵人。

四、結語

東漢中晚期思想家王符,因身處邊地,且身處漢羌對陣的前線,對“羌亂”的危害感觸甚深。一介平民知識分子的他,希望能為國家安定有所貢獻,故而立足漢安帝時期漢羌戰(zhàn)爭的現實,對邊政進行了系統而深入地考察,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些,恰恰是其他東漢諸子“所完全缺乏的珍貴內容”〔35〕。

在《潛夫論·勸將篇》中,王氏從戰(zhàn)爭起源、東漢時期軍備和軍事理論修養(yǎng)、軍隊的賞罰制度、將領選任等方面進行考察,在吸收先秦兵家與法家思想成果的基礎上,指陳當時賞罰、選將方面的不足,并將之推衍到漢安帝時期對羌族作戰(zhàn)失敗重要原因。他希望東漢政權能夠真正重視將領的才能與德行,敢于破格提拔聲望并不顯著、地位和出身不高的人擔任領軍作戰(zhàn)的將領,不要被當時的門閥政治和個人親情左右。應該說,王符的分析和應對策略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然而,由于他是出身寒門的下層知識分子,其言論在亂世當中是沒有機會上達“天聽”的,所以不可能被朝廷認真對待并加以采用,自然也就難以發(fā)揮效用。

不過,作為儒家學者的王符,能夠深入思考實際問題,敢于吸收和融合其他學派思想,能夠提出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思想觀點和具體方案,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注釋】

〔1〕王符作為漢安帝時期“羌亂”的親歷者,“以親身經歷直敘事實,敘中夾議;以親眼所見的慘狀奮筆述理,理足服人”。參見王柏棟編譯《潛夫論讀本》,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 頁。

〔2〕王符的思想以儒家為本位,受荀子影響頗深,同時還受到漢代學術、現實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在解決現實問題時,能夠熔鑄百家,對舉凡道家、法家、兵家等思想均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因為,“要做到對社會黑暗現實批判的入木三分以及提出匡扶濟世治國方法,簡單地依靠先秦時期的孔孟之純德治學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故其思想呈現出“博雜”的特征,也是可以理解的(參見蔣澤楓《王符〈潛夫論〉 博雜思想的影響因素考證》,《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第5 期,第98 頁)。日本學者武內義雄認為,王符是“法家色彩很濃厚的儒家”([日]武內義雄著、汪馥泉譯《中國思想簡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145 頁)。

〔3〕(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18 頁。

〔4〕桂珍明,曹亞楠:《〈莊子〉 所載黃帝史跡述論》,《滄?!?014年第1 期,第35 頁。

〔5〕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50 頁。

〔6〕[德] 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167 頁。

〔7〕(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祥軍點校:《毛詩傳箋》,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413-414 頁。

〔8〕桂珍明:《〈黃帝伐赤帝〉 與先秦時期民族融合關系》,《華夏文化》2013年第4 期,第57 頁。

〔9〕姜國柱:《王符的軍事思想》,《甘肅社會科學》1991年第1 期,第52 頁。

〔10〕(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19 頁。

〔11〕仝晰綱:《歷代名將治軍方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 頁。又,仝晰綱先生全面地總結了古代軍隊“賞罰”問題的六個主要方面,即“賞者貴信,罰者貴必”,“賞以存勸,以勵士氣”,“罰以示懲,以正軍紀”,“法不阿貴,刑不避尊”,“賞不避親,罰不避怨”和“法制健全,賞罰有度”非常全面系統,讀者可進一步參閱。詳見仝晰綱:《歷代名將治軍方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 頁。

〔12〕邱劍敏:《略論中國歷代將帥治軍之道》,《孫子研究》2015年第3 期,第88 頁。

〔13〕仝晰綱:《歷代名將治軍方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 頁。

〔14〕(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1 頁。

〔15〕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版,第126 頁。

〔16〕劉文英:《王符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96 頁。

〔17〕(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4-325 頁。

〔18〕(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西羌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887-2890 頁。

〔19〕(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西羌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891 頁。

〔2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西羌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129 頁。

〔21〕姜國柱:《王符的軍事思想》,《甘肅社會科學》1991年第1 期,第54 頁。

〔22〕吳點明:《王符〈潛夫論〉 軍事思想解讀》,《軍事歷史研究》2010 第1 期,第168 頁。

〔23〕(明)朱元璋:《明太祖寶訓》,《明實錄》第96 冊附錄之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0年校印本,第420-421 頁。

〔24〕吳點明:《王符〈潛夫論〉 軍事思想解讀》,《軍事歷史研究》2010 第1 期,第167 頁。

〔25〕(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6 頁。

〔26〕(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6 頁。

〔27〕馬世年:《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潛夫論》,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80 頁。

〔28〕熊艷,桂珍明,夏保國:《東漢中晚期人才選拔困境析論——以王符〈潛夫論·賢難〉 為考察中心》,《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 期,第1 頁。

〔29〕(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7 頁。

〔3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西羌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886 頁。

〔31〕(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西羌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886 頁。

〔32〕(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9-331 頁。

〔33〕陳曦:《吳子集釋》,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22~23 頁。

〔34〕(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31-333 頁。

〔35〕黃盛雄:《王符思想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第252 頁。

猜你喜歡
將領王氏中華書局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關注王氏藥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養(yǎng)生好項目
現代營銷聯手王氏藥罐 共同開拓大健康項目市場
淺談中華書局企業(yè)文化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中醫(yī)按摩市場潛力大 王氏推拿讓你更賺錢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藥罐國醫(yī)文化 專業(yè)醫(yī)生深深贊嘆王氏藥罐的神奇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一部頗具特色的將領傳——《彭雪楓傳》評介
國民黨將領觀摩八路軍打伏擊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