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紅,楊文宇
(寧德師范學院 數(shù)理學院,福建 寧德 352100)
“力學”這門專業(yè)基礎課,選擇教材是趙凱華先生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1],參考舒幼生的“力學”[2]、漆安慎先生的“力學”[3],以及鄭永令先生的“力學”[4].一方面是傳統(tǒng)教學,另一方面是線上教學,選哪一個效果更好,還是取長補短,融合在一起[5]?答案是融合.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都在一個教室中,容易監(jiān)督,而且可以在黑板上演算公式,學生印象深刻,但是學生不能反復觀看這個過程,且這個過程是枯燥的,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MOOC 的線上教學可以在下課后,反復觀看沒有聽懂的部分,而且通過精美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但是線上教學缺少在黑板的嚴謹推導,學生印象不深刻.所以融合是必要的.
傳統(tǒng)教學是在一個教室中,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課,教師一目了然,可以很好地掌控整個班級的學習情況,學習效率要好.而且“力學”是一門概念多、推導多和公式多的課程,單純靠教師的口頭講授效果不好,要帶領學生一起從最開始一步一步的演算.比如講到用動量守恒來解釋火箭升空原理的問題,為什么要用動量守恒(火箭的內部作用力遠大于火箭本身的重力)、哪一步用到動量守恒(火箭升空時,火箭燃燒的燃料和火箭剩余部分)、微積分是怎么運用到公式里面的和如何計算(分離變量法,把質量和速率分別放在等式兩邊,然后兩邊同時積分)都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來,而且每一步都有依有據(jù),學生哪一步不懂,可以提出來,教師和學生互動,那么這個火箭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講明白,比單純用PPT講效果要好得多.再比如,勢能這個概念是在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單純的把概念給學生,學生是不理解的.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先給出恒力的功,再講一般變力的功,功與積分路徑有關,然后講三個特殊力(重力、彈力和萬有引力)的作功,特點是做功與路徑無關,只取決于初末位置,最后引入勢能,每一步推導清晰明了,學生邏輯思維上可以接受.還有一個講解作業(yè)問題,如果教師用PPT 把作業(yè)的解答展示出來,學生的理解不到位,印象不深刻,如果在黑板上演算,學生可以看到每一步的詳細推演,而且可以從這些痕跡中領悟到教師解題的思維過程.
MOOC 是慕課的英文縮寫,是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 的線上教學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比如,上課結束,但學生對某一知識點還沒有理解透徹,怎么辦?學生可以打開視頻,找到講授知識點的位置,重新觀看,而且可以反復進行.如果是在課堂上,教師只講了一遍,不懂的,學生只能請教教師和同學.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只能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知識點的講解,至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則很難在課堂上進行.可以選取漂亮的圖片、優(yōu)美的動畫和豐富的語言來制作一個激發(fā)學生興趣的MOOC視頻,發(fā)給學生觀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而且把課堂上要講的內容制作成MOOC 視頻,讓學生觀看,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來講,來討論,這樣課堂就變成翻轉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幅度提高.例如,在引入牛頓第一定律之前要講到伽利略實驗,因為愛因斯坦對他的評價非常高,稱物理學的真正開端始于伽利略.伽利略制作兩個相對的斜面,小球在一個斜面下落,在另一個斜面上升,如果非常光滑,沒有摩檫力,上升的高度和下落的高度應該一致;如果把其中一個斜面放平,小球下落后在平面上應該怎樣?是運動一段距離后停止,還是一直運動下去?答案是一直運動下去.如果把這個實驗做成一個動畫,或者甚至直接做這樣一個實驗,選擇光滑度不同的斜面,得出小球在平面上運動的距離與平面粗糙度的關系,最后拍成視頻,這個效果是良好的.
線上教學還有許多優(yōu)點,其中之一是在課堂上可以隨機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筆者用的軟件是學習通,因為每次點名都是系統(tǒng)隨機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避免教師點名的片面性,這樣學生注意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可以在每一個知識點講完之后,對學生進行測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多少學生會,有多少學生不會,在學習通上一目了然.布置了題目,學生可以在線回答,系統(tǒng)給出正確結果判斷對錯,教師不用把學生的作答收起來,逐個批改,這樣可以節(jié)約時間,而且教師還可以給出問答題,學生在紙上答完后,拍照上傳,既方便又省時.
不管是傳統(tǒng)教學還是線上教學,各有利弊.比如傳統(tǒng)教學,不能在課后反復觀看上課內容,上課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線上教學由于不能很好地監(jiān)督學生學習,學習效率要低.怎么辦?融合,可以把“力學”做成一門MOOC,里面包括思政元素[6-7]、物理學史和人文情懷,把在課堂上不易講到的內容放到MOOC中去講,可以上課放,或者讓學生在課下觀看,并給出問題在課上回答,比如,講到火箭原理問題,可以講到航天技術對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和軍事等方面的重要影響,世界各國的航天技術的發(fā)展水平以及中國航天在世界的排名,中國在發(fā)射衛(wèi)星上排名第五,在載人航天上排名第三,在月球探測上排名第四,并向學生宣傳當下中國航天時事,2020 年11—12 月,嫦娥五號發(fā)射和返回成功,收獲月球采樣,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在講到火箭原理時,遇到公式推導,在黑板上詳細地寫出,學生也能夠有興趣認真聆聽,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也會變得更加積極.
在講到剛體這一章時,比較難理解的是角動量和力矩這兩個概念,因為它們太抽象了,如果僅僅在黑板上推導它們的公式,會顯得很枯燥,但是不講過程,只講最后結果,會顯得不夠嚴謹.可以制作一個動畫,把這兩個概念形象化.一個物體在平面上受到一個力,力和位置矢量都可以用帶箭頭的線來表示,物體還有一個初速度,也用帶箭頭線來表示,在力的作用下,物體在平面上做曲線運動,可以把物體的運動軌跡畫出來,根據(jù)力矩和角動量的定義,用帶箭頭的線把它們表示出來,這樣的一個動畫,就可以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后在黑板上推導公式,效果就比較好.再給出一個例子,在非慣性系中有一個力叫科里奧利力,這個非慣性系是轉動的,并且物體在非慣性系中是運動的,它的推導要用到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即速度和加速度的定義以及牛頓第二定律,這個推導有難度,從筆者講授的經(jīng)驗來看,學生往往會沉浸在公式推導中,因為提問的比較多,經(jīng)過詳細多次講解,應該能夠聽懂,但是學生最后對這個力沒有像重力和摩檫力等有直觀的印象,重力豎直向下,摩檫力與運動趨勢相反.科里奧利力取決于物體速度和非慣性系轉動角速度的叉乘,對于這個問題,選擇地球這個非慣性系,研究北半球河流的運動,科里奧利力的方向總是指向河流運動方向的右側,可以給出這個問題的圖片,也可以制作一個動畫,這樣科里奧利力在學生頭腦中會形成一個直觀的印象,和數(shù)學推導一起加深對它的理解.在講到勢能的概念時,學生對公式推導很理解,但是沒有直觀的印象,可以放一個瀑布水流的視頻,水從高處落下,到底部有很大的動能,而能量不可能憑空產(chǎn)生,動能從哪里來?原因是最開始有一個相對的高度,會產(chǎn)生重力勢能,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就有一個勢能圖像.
線下結合線上實驗視頻是一種融合.轉動慣量這個概念是在推導轉動定律的過程中被定義的,它是抽象的.力學中有一個實驗,名稱是三線擺測物體的轉動慣量.這個實驗是測量圓環(huán)和圓柱的轉動慣量,實驗不僅推導出了轉動慣量的實驗表達式,而且給出了理論表達式.實驗結果是驗證實驗和理論在誤差范圍內相等.實驗需要測出表達式中的每一個參量,在觀看這個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轉動慣量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可以幫助理解推導過程中轉動慣量這個物理量.在簡諧運動實驗中,把彈簧小車安放到氣墊導軌上,使小車運動,測出小車在不同位置時的速度,計算彈性勢能和小車動能,驗證機械能守恒.觀看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對機械能守恒有一個感性認識,學生也感興趣,在推導機械能守恒表達式的過程中也就感到不枯燥.
線下結合線上歷史圖片和視頻也是一種融合.以共振為例,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這樣一幅圖片,1840年,法國里昂市一座大橋上有一隊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經(jīng)過,橋梁忽然斷裂.也可以找到這樣一個視頻,1940 年,一陣風吹垮了美國的塔科馬海峽大橋.這樣一幅圖片和一個視頻自然而然地會引起學生們的疑問,橋為什么會斷?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生們會仔細地聆聽教師的講解.這個問題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列出微分方程,任何物體都有固有頻率,當外界給它一個振動時,如果外界振動頻率與固有頻率相近時,振幅達到最大值,物體會發(fā)生共振.當共振振幅超過橋梁的抗壓力時,橋梁就會斷裂.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當頭腦中的疑問得到解決時,他們會有一種收獲感,教學也達到了目的.
課前準備包括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兩部分.教師準備的內容包括ppt課件和視頻,ppt課件的內容包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推導以及例題,然后把ppt上課內容制成視頻,每一個知識點的錄制時間控制在5~10 min.每一個知識點講完,布置一道選擇題,可以監(jiān)督學生的預習情況.當然視頻還要包括引起學生興趣和思政的內容,比如,可以在視頻中放入煙花爆竹爆炸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漂亮的,然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爆炸的碎片形成的圖形是一個球?如果以自由落體的物體為參考系,看到的是什么?當然也是一個球.再比如,思政內容,可以在視頻中放入火箭升空的畫面,對比美國、歐洲和日本,中國航天發(fā)展現(xiàn)狀等等.學生準備內容是觀看視頻,完成題目.
課上講解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做題的反饋以及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來上課,在這里,不是滿堂灌,是針對學生疑難來講,上課就有效率,課上有公式推導和例題講解,要用到黑板,一步一步推導和解題.教師講解的時間占整堂課的三分之二,剩下時間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思考問題討論,或者學生提出問題,最后問題匯總,提交給教師.
課后鞏固是教師制作視頻,對思考題和學生的疑問回答,學生觀看;然后教師根據(jù)每個知識點布置計算題,發(fā)放給學生;最后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來解答,制成視頻,對于學生錯誤較多的題目,教師要在下一次上課黑板上解答.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對錯情況以及觀看視頻的進度可以算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以上是MOOC 的力學課程的在線與傳統(tǒng)教學的融合研究,筆者做成了ppt和視頻,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教學,課堂上積極性比較高,學習興趣變得比以前濃厚,理解講授內容也比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