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新的嘗試和調整,以此來適應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德育的培養(yǎng)。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將社會責任感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根基上進行個人發(fā)展。當今時代的教學要求更注重學生人格的建立,而不是成績的好壞。文章從分析教學中忽略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原因入手,進而闡述了在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并就這一教學任務提出幾點思考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7-0115-04
高中的生物課堂需要教師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yǎng),比如尊重生命和承擔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初期就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教師在將生活與生物相互關聯(lián)時,需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知識認識到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肩負起的社會責任。教師也需要認識到在教學中所教授的不僅僅是生物知識,也承擔著育人的教學責任。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都需要做出改變,這樣的調整并不是像以往那樣,教師結合教學經驗直接做出改變,而是充分了解學生的狀況,根據(jù)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來設計教學內容。將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理念融入生物知識中,讓生物課堂也具備傳遞價值觀念的作用。
一、 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
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時并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教師自行摸索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指示,來幫助教師在培養(yǎng)工作上有指導思想進行參考。不同于傳統(tǒng)生物教學活動,當今的生物教學注重教師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活動中,成為教學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在高中生物的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首先得到改善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生活行為,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在認識到某些疾病或者人呈現(xiàn)的某種非正常狀態(tài)是由遺傳因子引起的,學生就不會對這類人群存在不解而存在異樣的眼光。這樣的轉變讓學生自然流露出對生命和社會的尊重,教師再加以指點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意義,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生物教學目標。
二、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物課堂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的要求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培養(yǎng)要求,在培養(yǎng)的要求下提高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質量,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生物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時,依然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使他們的主體地位被顯明出來。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能夠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敢于在進行知識實踐,對自己的學習和社會負責,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這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要求在培養(yǎng)中注重實踐
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時,需要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在實踐中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同時也認識到生物學科所肩負的社會重任,促進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社會責任,并在過程中促進思想意識上的深化,使社會責任感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通過言行一致表現(xiàn)出來,為建立學生社會責任感鋪好道路。
(三)要求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生活化
在生物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需要注重生活化。在生活化的要求下,能夠使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生物學知識的學習質量起到促進作用。借助生活化的內容,將生物知識呈現(xiàn)出來,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三、 高中生物教學中忽視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的原因
(一)整體的教學觀念存在問題
高中生物是高考的一部分內容,教師的教學重點和學校的考核重點依然放在分數(shù)上,在這樣注重生物學科知識的教學中,學生也就只能吸收到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在應對考試上更加熟練,而沒有認識到生物中所包含的社會知識。學校在平時的考核中也是以高考作為參考,評價全憑一紙試卷,對教師的考核都是向提高教學成績方向推動,在教學管理上也更注重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指標,在教學設備的配備上也更加注重輔助生物知識的傳遞,沒有在生物學科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上做出引導,即使有倡導也是流于表面,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二)教師在認識上存在不足
高中的各門學科都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教學任務,但教師團隊在認識上的不足限制了各學科在培養(yǎng)時的教育工作。部分教師會認為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傳授就可以了,自己就將更多的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科知識上,或者認為這一部分的培養(yǎng)工作是政治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屬于生物課堂的授課范圍。教師在觀念上存在的這些偏差,導致高中的生物教學缺乏社會責任的滲透。
(三)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的欠缺
在高強度的高中教學中,教師也就不注重深挖生物課本中的社會責任素材。教學經驗較豐富的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穿插一些德育內容,但是對年輕的新教師就會出現(xiàn)經驗上的不足,難以將課本知識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到一起。再加上有部分教師存在認知上的偏差,沒有認識到生物科目中存在獨特的責任內涵,也就更談不上去挖掘高中生物課本的相關知識,進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擴展。在整體的教學觀念和教師教學能力的雙重作用下,導致學生在學習生物時無法認識到社會責任的存在。
四、 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課堂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策略
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能夠幫助其在學習上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中也有比較堅實的根基作為基礎。這就可以看出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并不是一項徒勞無功的活動。筆者從以下幾個實踐策略進行闡述:
(一)專題式教學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涉及生命的意義,在高中課本中出現(xiàn)一些遺傳疾病、人體免疫調節(jié)和生命的形成過程,這些對人類來說都是對生命進行的解碼,讓人類能更清楚地認識到生命的真正狀態(tài)。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需要生物教師借助這些內容來加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教師可以將高中生物課本中涉及人類健康的內容作為一個主體或作為一場專題進行教學,一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二是對這部分內容的新、老知識進行一次整合。
比如,在遺傳疾病上,筆者與學生一起整理了哪些遺傳疾病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可以通過人工干預避免不良基因繼續(xù)傳遞的。在人體免疫部分,學生認識到紅斑狼瘡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出了問題導致的,也就對這個疾病有了了解,對患有這類疾病的人群也就多了一些了解。再有,有的學生表示,當認識到21三體綜合征的形成是由于染色體的原因造成的,對身邊患有這類疾病的人也就多了幾分認識,雖然不能和他們進行言語和情感上的交流,但是內心多了幾分理解。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像是上了一堂生動的醫(yī)學知識課,能夠用生物學的角度對周圍進行理解,從而變得更加友善地去接納和關愛他人,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二)有效激勵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個人狀態(tài),這一階段的學生容易被其他事物分心,對學習產生倦怠感,在快節(jié)奏的高中學習中,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及時針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有效激勵,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是受益終生的。將沉迷于網絡、小說和不良情緒中的學生,通過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再重回生物課堂,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選擇。
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可以通過教導學生進行感恩開始,在高中生物課本中有不少關于人體的知識,比如受精的作用,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延伸,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生命體是如何形成的。在受精卵進行分裂時會有多種可能導致畸形胎兒的形成,甚至導致分裂不成功不能形成生命體,以及在懷孕過程中母體在肉體上所承受的變化,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險因子等,都可以作為激勵素材。這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比如正常的視力、聽力和腦力等是值得感恩的一件事。在父母的精心養(yǎng)育下能夠坐在高中的課堂中聆聽知識,不是一件隨意就能得來的幸福。讓學生意識到通過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做出正確且有價值的選擇,來報答父母和回饋社會,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學生也就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引誘,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生物教師在課堂中添加社會責任教學內容時,需要改變以往在教學上注重成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自身所擔負的社會責任。
比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學生不僅要認識生態(tài)系統(tǒng),還要知道人類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因,尤其在當下自然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的大背景下,加強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責任重大。筆者在進行這方面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了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實驗,就是有人花費大量資金在自認為理想的狀態(tài)下打造的實驗基地,被稱為最接近地球生態(tài)圈的人造2號生態(tài)圈。有眾多科學研究者在這個模擬生態(tài)圈內進行兩年的生活,科學家們在里面完全是自給自足的生活,在費盡心思對生態(tài)圈進行維護后,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宣布該實驗失敗,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人類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圈,來維持各種生命體的需求。而且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旦被破壞,人類和動物將失去維持生命的養(yǎng)分,想要地球恢復正常狀態(tài)需要漫長的時間,尤其現(xiàn)在一些有害物質對地表更是存在不可逆的破壞。同時科學實驗所花費的巨資也只能讓幾名科學家維持一年多的生活,那么要想用金錢來換取全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所要花費的金額將是無法想象的,由此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受到大自然多么大的一份恩惠,需要對自然心存感恩,在進行生產生活時要將保護生態(tài)放在首位,才能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
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意識到地球生態(tài)圈的復雜性,一旦受到破壞人類想要憑借發(fā)達的科技和有限的大腦對生態(tài)圈進行復制是不可能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接下來要進行的生物教學意義重大,能夠讓學生對保護地球生態(tài)圈形成初步概念,在環(huán)境保護上能夠從自身做起,看到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也能夠知道為什么要對這樣的行為進行指正。
(四)任務分配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任務分配的形式來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需要教師在教學安排上更多地注重學生進行生活實踐。通過社會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可以將理論教學落實到生活中,比如學習完第六章的生態(tài)保護內容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時下流行的新時尚生活,讓學生意識到這一活動是近在身邊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可以先從校園開始,對校內的垃圾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校內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會帶動其他年級的學生,在行為上影響身邊的人。學生在進行這樣的教學任務時,筆者也教育學生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讓學生認識到肩負起社會責任就是通過這樣的小事情來實現(xiàn)的。
(五)梳理教材內容,挖掘社會責任內涵
在生物學課本中,所有內容都與生命有關,生物本質上就是探究地球生命的學科。這就形成了高中生物學科的獨特特點,使其承載著豐富的社會責任感內容,成為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例如,教材中的遺傳知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等,無不透露著該學科傳遞的社會責任。因此,高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時,可以通過梳理高中生物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會責任元素,在實際的教學中借助生物學知識點的傳授輸送給學生,使他們在不自覺中形成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
例如,在學習細胞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運動中細胞呼吸的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意識,讓他們明白運動過程中的身體變化,從而在參與社會實踐時,能夠給別人講解這一科學知識,參與到宣傳全民健身的工作。同時,教師可以對內容進行拓展,比如運動結束之后通過怎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細胞無氧呼吸造成的肌肉酸痛,并讓學生了解這一方法的原理。
五、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物課堂落實社會責任感的思考
(一)對生物課程的思考
在落實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挖掘與時俱進的教學素材,保證其與教材知識吻合度較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物學科的實際性。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究中。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進而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借助生物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是簡單的一兩節(jié)課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在長久的滲透中,潛移默化地建立學生的責任感,將其作為隱藏的教學內容時刻伴隨學生的學習活動。
(二)對學生地位的思考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學生是任何一門學科教學的主體。因此,在生物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也需要凸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在培養(yǎng)過程中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展現(xiàn)自己的內在狀態(tài)。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愿意在學習中表達自己,鼓勵他們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大膽參與實踐活動中,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為責任感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對教師作用的思考
學生任何一項能力的培養(yǎng),都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息息相關,其作為學生前進路上的引導者,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推動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調整觀念。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都非常渴望學生在自己的教導下,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引導,但由于教師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再加上高中階段過重的教學壓力、課時限制等問題,社會責任感的落實依然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學校應該給生物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而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培訓學習中,并對學習活動做出準確的評價,以便進行調整,使自己獲得更好的培訓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之前,先提升自身對這一品質的認識。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yǎng)上會成為每位生物教師的重要教學內容。要想實現(xiàn)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態(tài)度上做出改變。在教學態(tài)度上生物教師主動承擔起培養(yǎng)責任,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在生物課堂上更多地輸出社會責任感的教育。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能夠關注到最新的社會動態(tài)和科學研究,從而將生物的學習與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輔助社會責任在生物教學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黎小玲.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5):160.
[2]烏瑤.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涂裕坤.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觀[J].文淵(高中版),2019(3):227.
[4]袁琴.論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研究[J].長江叢刊,2020(7):187-188.
[5]梁永林.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生物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方法[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12).
[6]劉俊行.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初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14):71.
作者簡介:楊小亮(1982~),男,漢族,甘肅涇川人,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三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