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祖華 楊家曄
摘要:對于新課標而言,語文課程必須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以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提升正確理解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積累語言文學知識、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基礎上,繼承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關鍵詞:節(jié)律美? 意境美? 色彩美
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早在先秦時期孔子就認識到詩、樂對心靈的感化作用,大力提倡“詩教”,以培育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現代特殊教育看,通過朗讀古詩文以體會其節(jié)律、講解古詩文的意蘊、理解其色彩,從而理解古詩文的意境美、節(jié)律美和色彩美,以提高學生感受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我們從以下這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節(jié)律美
由于中國古代詩歌的平仄規(guī)律和發(fā)端于原始吟誦、歌唱的特點,這正如葉嘉瑩所說:“吟誦重視的是聲調跟韻律,而講解所要注意的只是文法跟意義。”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根據古詩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大量的朗讀,可以有效地體味古詩文內涵,品味語言韻律的美妙。如:誦讀宋代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節(jié)律之美,感悟詩人在陽春三月所看到的鄉(xiāng)村迷人風物,表達了詩人閑適的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又如:誦讀唐代“詩佛”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節(jié)奏。在教學中我使用分隔符號把詩按節(jié)律分開,重點標記,要求讀出重音和節(jié)奏。通過輕重變化、字音延長等節(jié)奏控制,把詩中的“客、親、處、人”等重音誦讀出來,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從而理解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獨”和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真切,“佳節(jié)”和“倍增”思念的“背反”,作者的這種感受,已經成為世人的共同感受。
二、通過想象讓學生理解古詩文的意境美
理解古詩文的意境美,我們認為先要整體感受古詩,在感受節(jié)律美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詩作產生的背景,把握詩作的整體思想,再逐步領會詩作的意境美。如: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表現了詩作的自然之美,太陽依著山下落,黃河向東滾滾奔流,依山而“盡”與“入”海東流,雖可見山,但海是想象,雖為實景,卻是虛看,太陽依山而盡,黃河入海而流,是想象中的必然,不是太陽“真落”,河水也不是東流,想象中的“盡”與望不見的“海”給人以無限時空,既有可見的實景,也有想象中的虛幻。后兩句表現了哲學思辨,既是自然的哲理,也是社會的思辨,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能引起人們無盡的思緒。作為教學要求,通過誦讀,我們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有真切的落日余暉和想象入海奔流的壯闊,加之要想看得更遠,就要更上一層樓的奮發(fā)向上,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又如:唐朝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床灰姷摹按好摺薄疤澍B”實寫,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到處都聽到鳥的叫聲,實的“雨”“花”通過想象交代,昨晚風雨交加,不知花兒又被打落了多少?在虛虛實實中,既是想象中的理解,也是理解中的想象,表現了惜時惜春、愛花惜花的意境。情緒和欣賞結合,感受和想象融通,使學生在意境美的升華中珍惜時間、珍愛花草,能感悟到要保護眼前的校園環(huán)境之自然之美,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通過引導讓學生體會詩中的色彩美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真正發(fā)現美、欣賞美的眼光。中國古詩向來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畫一體,教學中引導學生讀詩看畫、看畫悟詩,尤其針對聾人學生的教學,更是我們的教學追求,他們聽不到,但看得仔細,引導讀詩看畫就更為重要,可以讓聾人學生體會詩中景色的秀美。例如教學《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蔽乙龑W生一邊讀詩,一邊觀察掛圖和課件中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岸”崇山的險峻,船在水中的飛奔,早上離開“彩云”飄渺的白帝城,一千多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小船的輕快,說明江水的急速,“猿猴聲不斷,已過萬重山,”體會詩中景色的壯美和作者李白心情的輕快。學生比出“快”的手勢,說明看懂了插圖的壯美和體會了詩人的喜悅心情及輕快感受。又如教學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讓學生觀察插圖,觀察黃鸝、翠柳,白鷺、晴天及雪景、遠山和水中之船,體會。兩個黃鸝在翠色的柳樹上不停的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高高的朗朗晴天,窗外是西嶺的千秋積雪,門外停著東吳的萬里行船。有小鳥的纖巧、晴空的曠達,有鳴叫的生機、西嶺的靜默,有近景、有遠影,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畫面疏密得當,留白適中,色彩斑斕多樣,構圖壯麗勻稱,對理解詩作的瑰麗起到了應有的橋梁作用和詩畫的“通感”之美,體會到了詩作的繪畫美和色彩美。
中國古典詩歌不如現代文那么直白,詩歌的文字精煉,很多字的意思需要仔細推敲,并且意境深遠,要帶領學生朗讀、背誦,體會詩的韻律、色彩、意境,讓學生自己感受古詩的語言魅力。既在詩的韻律中放飛,又在詩的寧靜中沉思,人生初見,秋風畫扇,對古詩的領悟各有風格不同,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想象比知識重要。通過想象,我們對學生進行古詩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認識到詩的韻律、色彩、意境之美,在語感中完成經典的有效傳承,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開發(fā)了學生智力,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又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季佩玉.聾啞學校語文教材教法.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1986.12.
2.劉喜梅.好課是怎樣煉成的.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