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衛(wèi)琴
有些錯誤是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資源,它能發(fā)揮獨特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課堂也會因“錯誤”而生成精彩。的確,在語文教學中多一點慧眼慧心,不掩蓋“錯誤”,不放過“錯誤 ”,用好“錯誤”,不但不是語文課的瑕疵,反而會讓語文課柳暗花明,波瀾起伏,從而讓學生領(lǐng)略到別樣的語文風景。
一、巧設(shè)破綻,讓學生行走在文本之中
故意留一點語言上的破綻,有機融入文本教學。全國小學特級教師薛發(fā)根老師曾經(jīng)執(zhí)教《“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一課,他板書課題 “你把這條魚放掉”!,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課題漏寫了“必須”和顛倒標點的錯誤,設(shè)錯點在教材的關(guān)鍵處,避免了單一的問答式,從而讓學生反復(fù)走進文本,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無獨有偶,有個老師執(zhí)教《明天不封陽臺》時,故意把課題寫成《明天封陽臺》,學生紛紛指錯,老師反問學生課文中作者有沒有要封陽臺,從而引導(dǎo)學生走進文本,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從要封到不封,最后回到思考“人與自然”的主題時,再次問“作者明天到底會不會封陽臺”,通過一字之錯,讓學生反復(fù)進入文本,品味到了文本中蘊涵的深沉意蘊和作者情感。
有心露一點理解上的偏差,順勢品味語句的含義。全國特級老師黃厚江在執(zhí)教《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讓學生選擇喜愛的詩句描繪畫面,學生選了幾句之后就無話可說,黃老師特意挑選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來描繪“連續(xù)幾夜的春風吹來,千千萬萬棵梨樹開出一朵朵梨花”“無邊的大海,也因為寒冷結(jié)上了厚厚的冰,陰云密布,因為寒冷也好像萬里凝結(jié)”。學生紛紛點頭,黃老師卻說學生上當了。學生回過神仔細一琢磨,才發(fā)現(xiàn)第一處寫的并非是春天的“梨花”,而是冬天的“雪花”,“忽如一夜”是為了表現(xiàn)寒冷來得迅疾。而第二處的“瀚?!币膊皇恰按蠛!?,而是“沙漠”。黃老師故意出錯,并非故弄玄虛,而是抓住學生理解上的易錯點順勢而錯,先和學生共錯,再做逆勢推翻,讓學生回到文本,加深了對文本語句含義的理解。
巧做一點朗讀情感上的背離,趁勢把握作品的風格。詩歌教學最難做的語言活動就是詩歌風格的教學。盛唐詩歌氣象開闊,即使邊塞詩也充滿了一種慷慨之氣?!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的詩歌風格如何設(shè)計教學活動,似乎也是一個難題。 黃厚江老師用朗讀比賽的方法,讓自己和學生比賽朗讀,學生讀得字正腔圓,慷慨激昂,老師讀得凄美生動,深情感人。不少學生竟然一時辨不出高下,在老師的步步引導(dǎo)下,學生細讀文本,結(jié)合背景知人論世,才發(fā)現(xiàn)老師的朗讀盡管動人,但并不符合作品的風格,從而體會到盛唐邊塞詩中的磅礴氣象。
二、共探錯因,讓課堂節(jié)奏波瀾有致
探學生之“錯”,來一點課堂上的變奏之音。于漪老師在執(zhí)教《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時候,本來是讓學生去探討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有個學生發(fā)現(xiàn)課中有不少“萬萬”的字眼,就問老師“萬萬”是多少,一旁有個學生插嘴說“萬萬就是億,有什么好問的”,貌似那個學生提了一個跟語文不沾邊的數(shù)學問題,是個不起眼的錯誤。于漪老師卻抓住時機,追問學生,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億”,而是用了那么多“萬萬”,學生也覺得疑惑,紛紛討論起來,最后才明白這是作者為了表現(xiàn)宇宙里星星等物質(zhì)之多,才用疊詞“萬萬”來強調(diào)這一點,從而巧妙引出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黃厚江老師曾說:“學生的錯誤中一定蘊涵著道理,蘊涵著一定的教學價值,單看你能不能挖掘到?!?/p>
除了探究學生課堂上出的“錯”,其實也可以究一究文本之“誤”。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說是散文名篇,不少教材都有插圖。有的老師就利用插圖去讀文章,去挑一挑圖片的問題,學生從讀文轉(zhuǎn)為讀圖,也更有了興趣。插圖是文字的輔助、再現(xiàn)或注解。其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意義是十分明顯的。針對《背影》這篇課文“望父買橘”這一環(huán)節(jié),文中用了“攀”“縮”“傾”等動詞來描繪父親買橘的艱難,說明月臺很高,父親爬月臺不容易。然而課文中的插圖卻不能體現(xiàn)“攀”“縮”“傾”這些動詞的作用。多數(shù)插圖不能體現(xiàn)“攀”這一動作,只能是“趴”,有的插圖太隨意,不能做到圖文并茂,對課文理解無意義。而學生在圖文比讀的過程中,圖文互證,不但使課堂節(jié)奏有了變化,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化“誤”為“悟”,讓學生思維充滿活力
在語文課堂中用好“錯誤”也需要有方法。一般來講,在分析比較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靈活。部編版教材新選入莫言的《賣白菜》,有位老師在設(shè)計語言品析時把這一處內(nèi)容進行改造:
原文:“這么大的漢子了,動不動就抹眼淚,像什么樣子?!”
改文:“這么大的漢子了,不要哭,不像樣子!”
原文:“我們種了一百零四棵白菜,賣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這三棵了……說好了留著過年的,說好了留著過年包餃子的……”我哽咽著說。
改文:“我們種了一百零四棵白菜,賣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這三棵了……說好了留著過年包餃子的……”我哽咽著說。
在不斷比較閱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原文母親對“我”的嗔怪中其實包含著疼愛,“我”的啰嗦重復(fù)中包含著委屈,也為下面“我”多算老婦人一毛錢做鋪墊。這位老師用了三處語言的改造,表面看來是錯讀了原文。但在對原文和改文的比讀中,學生不僅領(lǐng)會到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還品析出人物形象的復(fù)雜性和豐富性,從而進一步體會到那個時代的人的不幸,把小說揭示廣闊社會的特點都體會出來,這不能不說把“誤”化作了“悟”,讓學生在不斷的分析比較中思維活動越來越有張力。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矛盾爭論中,讓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加深入。黃厚江老師在執(zhí)教《我們家的男子漢》時有一個片段,文中有一個小標題是“他的眼淚”,有學生認為這部分有的內(nèi)容不是寫“眼淚”,比如這個孩子收到作者來信時并沒有流眼淚,也有學生認為有關(guān)。在矛盾爭論中,發(fā)現(xiàn)那個男孩看完信后跑進洗手間用毛巾捂住臉,是不想讓別人看見他的眼淚,這部分內(nèi)容也是跟眼淚有關(guān),同時也體會到男孩子的成長,“男兒有淚不輕彈”。學生的思維也從文本內(nèi)容深入到人物形象乃至文本的主題,對“男子漢”意義的理解也逐漸豐滿起來。
當課堂出現(xiàn)錯誤,不管是來自學生,還是來自老師或文本,抓住錯誤資源,讓學生進入思考,這些錯誤將不再是錯誤,而是“感悟”“明悟”“頓悟”的契機,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因真正貫穿思考而得以提高和生長。
語文課堂上有意無意間的錯誤,一經(jīng)教師巧加運用,就煥發(fā)出別樣的美麗。然而深入思考,這些精彩并非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無心插柳,更多的是教師的有意栽花,或者是對課堂教學情況的靈活駕馭和相機引導(dǎo)??梢?,要讓錯誤在語文課堂上變?yōu)榫?,需要教師對文本進行反復(fù)研讀,對學情有充分的了解,對課堂教學藝術(shù)有不斷的追求。惟其如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成就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長山中學78F11C7B-5226-4B6B-9A22-22053D4CDD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