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南昌師范學院,南昌 330032]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江西在禪宗的中國化歷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皷|晉之際,釋慧遠駐錫廬山,肇東林而興凈土宗風,創(chuàng)中國佛教開宗立派之先河,廬山遂成為當時的全國佛教文化中心。”由隋、唐至宋,禪宗在江西徹底完成了中國化進程,“一花開五葉”、五家七宗競相發(fā)展?!岸U宗以直覺觀照、沉思默想為特征的參禪方式,以活參、頓悟為特征的領悟方式,及以自然、凝練、含蓄為特征的表達方式”對我國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思維、意境、手法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推動了以詩畫、書法等來詮釋禪理、禪境的藝術創(chuàng)作。
近年來,隨著影視藝術的日益成熟,出現了很多以禪宗文化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就有禪宗紀錄片。紀錄片區(qū)別于其他影視創(chuàng)作,突出地表現為非虛構性、以紀實性敘事進行具有人文內涵的審美傳達,對真實性和藝術性的融合使得紀錄片成為傳達禪宗文化的重要手段。江西禪宗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禪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禪宗進行藝術化呈現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也涌現出大量以江西禪宗文化為表現題材的紀錄片,如《江西云居山真如禪寺紀錄片》 《禪境宜春》 《曹山映相》 《參見小師父》 《曹山寶積寺——參訪中國唯一女方丈》《禪的精神》《一誠長老生平紀錄片》,等等。這些紀錄片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如由中央新影集團和宜春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在2014年正式出品的《禪境宜春》,是我國第一部講述禪宗文化的紀錄電影。同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jié)上,《禪境宜春》榮獲金天使獎年度最佳中國紀錄片。2015年,該片又在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yè)紀錄片節(jié)——“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上獲得最佳國際傳播中國紀錄片獎。2016年,由曹山寶積寺出品、華榮道傳媒制作的VR紀錄片《參見小師父》制作完成,在網絡平臺一經推出立刻圈粉無數,榮獲2016年 CHINA VR新影像獎“最佳人文紀錄片獎”。另外,CGTN以“曹山寺尋禪”為主題拍攝的紀錄片《禪的精神》(The Spirit of Zen
,原名How to
Ben Zen
)也獲得了2020年度亞洲新聞大獎“生活類最佳專題節(jié)目”獎。這些紀錄片不僅促進了江西禪宗文化在現代的傳承,而且也很好地實現了禪宗和世界的交流對話。從藝術表現角度來看,江西禪宗紀錄片以敘事為基本手段,再現了禪宗歷史和知識,引導人們在情境化氛圍中理解體悟禪宗精神,在敘事內容、敘事手法等敘事形態(tài)上都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整體性特征。
江西禪宗紀錄片的敘事內容多樣化,從不同側面呈現出江西禪宗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和現狀,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云居山真如禪寺、曹山寶積寺等禪宗祖庭都在自建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了很多記錄佛寺活動的微型紀錄片,更是為普通大眾和莊嚴佛寺構建了一個即時化溝通平臺,敘事內容相較傳統(tǒng)媒體紀錄片來說也更加靈活生動。從總體上來看,已有的江西禪宗紀錄片的敘事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敘述高僧大師生平歷程。
在江西禪宗紀錄片中,有著重展現高僧大師人生經歷和參禪心路的,代表作品有《一代高僧一誠長老生平紀錄片》《曹山寶積寺——參訪中國唯一女方丈》等?!兑淮呱徽\長老生平紀錄片》在回溯性敘事中展現了一誠長老致力于發(fā)展現代佛教的人生歷程,以人物作為敘事焦點輻射出佛教變革之路,《曹山寶積寺——參訪中國唯一女方丈》則是以解說詞穿插對話訪談的形式敘述了養(yǎng)立法師的佛法心路和復興曹山寶積寺的過程。
其次,敘述禪宗祖庭歷史和佛寺日常。
五家七宗,大多直接或間接根植于江西,禪宗祖庭遍布江西,有洪州禪祖庭南昌佑民寺、臨濟宗祖庭宜春黃檗禪寺、曹洞宗祖庭云居山真如禪寺、曹山寶積寺,等等。江西禪宗紀錄片中著力表現了江西禪宗祖庭文化,代表作品有呈現曹山寶積寺佛境禪韻的《曹山映相》等;也有表現祖庭修行日常生活的,如《江西云居山真如禪寺紀錄片》《參見小師父》等。
第三,敘述禪宗古城名山歷史與現狀。
禪宗在江西實現了精神內核的成形與繁榮,也和江西的山水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江西禪宗紀錄片中有以歷史悠久的禪宗古城名山作為表現對象的,代表作品如圍繞禪都宜春展開敘事的《禪境宜春》和以禪宗為角度聚焦于永修縣云居山的“文化共鳴、禪意江西”系列節(jié)目等,通過與當地山水、人事跨越時空的對話,展現了禪宗文化對城、對人的影響。
禪宗作為一種文化,有其完善的知識系統(tǒng),但禪宗的最終目標并不僅僅是知識傳遞,而是要導引人們“明心見性”,實現自在審美化的現實生存?;谶@種特殊性,江西禪宗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中有對知識的講解,也有對禪境的營造,并針對不同的敘述內容采用了不同的敘述手法,形成了或平實或意境化的敘事形態(tài)。
江西禪宗紀錄片一個重要的敘事目標就是為人們解說禪宗文化知識理念。在高僧大師傳記訪談類紀錄片和表現祖庭修行日常生活的紀錄片中多用長鏡頭進行實錄,側重知識傳達,敘事樸實。比如《江西云居山真如禪寺》紀錄片就是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對高僧大師的人生經歷、祖庭日常生活進行了客觀呈現,在平實敘述中講解佛教文化知識和歷史史實,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
同時,江西禪宗紀錄片還特別注重在平實化敘述中設置精巧的藝術結構以提高作品的藝術吸引力。紀錄片《禪的精神》以采訪者為線索人物,在設疑——觀察——體驗——求解的敘述結構中展現了采訪者在江西曹山寶積寺探尋“禪的精神”的過程。全片在曹山的清澈溪流、蒼翠樹木、斜斜細雨和悠遠的誦經聲中展開,先是采訪者對曹山寶積寺的法脈曹洞宗做了知識性講解,然后在與養(yǎng)立法師的對話中點明中國禪宗“美好生活”的終極目標,再到采訪者參訪曹山寺本寂禪師之墓,親歷行香、打坐參禪、大寮做飯、用餐、田地勞作、學習中醫(yī)針灸、美術寫生、行腳、出坡等寺院生活中的一個個日常片段,以具體細節(jié)演繹“美好生活”,詮釋出中國禪之精神。禪正在于覺察覺悟,修行就是修心;禪是專注凝神,是回歸本來自我;禪即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于有切實的社會擔當。
除了傳統(tǒng)的表達手法以外,江西禪宗紀錄片也主動運用了新興傳播手段進行敘事。比如說紀錄片《參見小師父》就引入了計算機VR 虛擬技術,為觀眾營造沉浸式體驗空間。VR“指用計算機技術產生‘虛擬’的世界,讓體驗者能夠無限制自由化地觀看,以獲得體驗的沉浸感”。這一技術的運用實現了讓觀眾通過影像親歷曹山寺的仿真效果。同時,為了提升觀眾體驗的真實感,全片采用第一人稱敘事,由寺中小沙彌尼的演藝小師父直接面對觀眾講述其在寺中的日常生活和主要事務,從早起到打掃衛(wèi)生、出坡勞作、嬉戲玩鬧再到上課學習、打坐至晚間休息,將觀眾帶入一個個體驗情境中,儼然跟隨著小師父行走在曹山寺一般。全片配樂輕松活潑,既與小沙彌尼的天然本真之心相應和,同時又點染出禪的盎然生機。
禪宗以禪悟為基本的修持方式,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四祖道信說:“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绷婊勰苷f:“世人性本自凈,萬法在自性。”在自悟中照徹自我本心,返歸“父母未生時”的本來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引發(fā)觀眾進行自身體悟,江西禪宗紀錄片充分運用了視聽語言進行意境化傳達,以境中之意觸動觀眾內心。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主要可以分為全景或遠景表現的風景鏡頭和近景特寫的細節(jié)描寫鏡頭,對情節(jié)敘述常常能起到襯托環(huán)境背景、營造意境的功能。
萬物在禪宗文化看來是佛性的外在顯現之體。“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禪宗主張“對境觀心”,在自然萬物的映照之下澄明本心。憑借山水之景來體悟佛性本心,江西禪宗紀錄片中出現了大量的景物鏡頭,如《曹山映相》中蒼翠的曹山、潺潺流動的水流、山水掩映下的曹山寺、繁茂的千年銀杏、盆中掛著水滴的嫩芽兒和雨珠自然滾動其上的荷葉,共同組合出了渾然天成的禪寺景象,令人體會到禪寺千年靜謐中的靈動生機。另外,該片也有很多細節(jié)特寫鏡頭,比如香火在空中裊裊消散的煙、檐下綿延的滴雨、石階上徐徐掃落的枯葉等,這都是以事物和外在之動顯現其內在靜之本性,營造出寧靜空明的禪境氛圍,啟發(fā)觀眾專注凝神地感受著身邊這些常見的生活現象。
空鏡頭是景或者物的鏡頭,沒有語言文字和人物,也就沒有意義的直接表達,卻往往能在看似純粹客觀化鏡頭的剪輯組合之間給予觀眾更大的體悟時空,令觀眾自我探尋出“象外之意”,而這正是與禪宗的“心悟”相通的。如紀錄片《叢林的故事》,第一個鏡頭中夜間燈光閃爍,曹山寺周邊大小汽車行駛。第二個鏡頭是晨曦微亮,還是大小汽車在曹山寺周邊行駛。從夜到日,靜立的曹山寺始終被繁忙奔波環(huán)繞。鏡頭切換之間體現出的正是“在塵出塵”的禪宗意味:禪是于各種聲色現象間的“在塵”,但不管世事如何流轉,正如佛性自是“出塵”之巋然不動。
可見,江西禪宗紀錄片中的空鏡頭不只是一種鏡頭技術的運用,與禪宗內在文化精神的契合使得鏡頭有了極強的表現功能,以無人之景導引觀眾體悟禪意禪境。
聲音在紀錄片中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因素,是情節(jié)敘述的背景,也是“有聲有形、神形兼?zhèn)涞耐暾蜗?,聲音不僅可以增強畫面空間的真實感和親近感,而且還大大豐富了紀錄片的層次,從側面展示片中的情緒和情感”。聲音能強化畫面的質感和真實感,還能以更加內傾的聽覺來表現畫面不易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增強紀錄片的感染力。
關于聲音,江西禪宗紀錄片中的聲音從性質上主要可以分為自然類聲音和加工類聲音。自然類聲音所指的是生活常態(tài)中出現的聲音,如紀錄片《叢林的禮物》貫穿著都市街道的汽車聲、菜市場的喧鬧聲、廚房的炒菜聲和親人的談笑聲,這些聲音不僅再現了真實的生活氛圍,營造了生活現場感,并且在藝術表現產生的距離感中使這些平時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場景成了人們的特定審美對象,引導人們在專注的審美體驗中感悟到禪并不是抽象的哲學理念,而正是這活潑躍動的日常煙火。正所謂“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么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加工類聲音指的是有意識、有組織、有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聲音,在禪宗紀錄片中,加工類聲音主要指的是佛教音樂、古典音樂、輕音樂和流行音樂等。紀錄片中的音樂具有很強的表情功能,相較畫面更加有一種突出的情境帶入作用,在以旋律、節(jié)奏和起伏等豐富的音響效果激起觀眾情感共鳴的同時,促進觀眾對作品主題內容的理解?!抖U境宜春》以古典音樂作為解說和畫面背景,曲調或開闊或弘深,快慢起落隨著內容和畫面發(fā)生變化,令觀眾領會到當中蘊含的精神意旨?!秴擦值亩Y物》在靈動跳躍的音樂中演繹了養(yǎng)立法師“回家”和小侄女“尋找安靜”的故事,一種人間煙火、現世安好的悠然在音符之間撲面而來。
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一己體悟,紀錄片中聲音與畫面的配合更易于留白,激發(fā)觀眾自我體驗。如《曹山映相》片首以誦經聲、水流聲與鳥叫聲起,將人帶進了既莊嚴又自然的氛圍。全片以悠遠古雅的輕音樂為底色,其間穿插倒茶、下雨的畫面與聲音,以動襯靜,在對這些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突出表達中凸顯內心之寧靜,又以木魚誦經聲和劈柴聲的兩相應和傳達出農禪旨趣。全片最后在鐘聲中止,輔之以雨后碧綠的荷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共同呈現出充滿盎然情趣的生活面貌。
禪宗的終極關懷是明心見性,獲得澄明自在的審美襟懷。江西禪宗紀錄片塑造了富有禪境意味的畫面形象和聲音形象,以直觀化的藝術手段營造了寧靜和諧的禪悟氛圍,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體驗。
上文論述的紀錄片以聲像形式來表現禪宗文化,符合當前圖像化時代人們的文化接受習慣,既有效地擴大了禪宗文化的影響范圍,又促進了傳統(tǒng)禪宗文化的現代化發(fā)展。同時,江西禪宗紀錄片也為提升江西禪宗文化的現代影響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以藝術形式紀實性地展現江西悠久深厚的禪宗文化歷史和發(fā)展現狀,是表現江西精神、增強贛鄱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江西禪宗紀錄片不但能夠引起學界和社會對江西禪宗文化的關注,而且還有利于宣傳江西、更好地打造文化江西,對促進江西經濟,尤其是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①歐陽鎮(zhèn):《江西佛教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鄱陽湖學刊》2018年第2期,第45頁。
②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頁。
③孫略:《VR、AR與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第14頁。
④ 李飛雪:《試析紀錄片的聲音藝術特色及作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8期,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