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佰新 李芳芳
隴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南 746000
胃石癥是指因進食大量柿子或黑棗、山楂等鞣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在胃內積聚而形成固體性的團塊。胃石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可因胃石的大小、形態(tài)、性質及對人體消化、運動功能影響程度而表現(xiàn)不同,并且與酸相關疾病密切相關。因胃石大小、硬度、出現(xiàn)部位及患者本身耐受性等因素的差異,臨床表現(xiàn)各異,少數(shù)患者無任何癥狀,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一些與其他胃腸道疾病相似的非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例如上腹部不適、反酸、燒心、噯氣、厭食、全身乏力、體重減輕等。胃石癥一般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及內鏡下治療,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大多數(shù)患者及家屬都不接受。胃鏡是診斷胃石的一種最常用的檢查手段,而且可以行內鏡下治療,以往內鏡下碎石所用時間長,內鏡下碎石不成功,部分患者因崩解后的胃石排入小腸容易導致腸梗阻,增加患者痛苦。我院采用圈套器聯(lián)合α-糜蛋白酶、5%碳酸氫鈉治療胃石癥58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治療體會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6月至2020年6月年我院共收治58例胃石癥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7.6歲。58例患者起病前均有食柿子或黑棗、山楂史,5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適、腹痛及腹脹;10例患者有反酸、燒心,7例患者有惡心、嘔吐,其中3例患者有黑便,2例患者為術后常規(guī)復查時發(fā)現(xiàn)胃石;58例患者中5例為食管癌術后,3例為胃大部切除術后,治療前均已行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石癥。
1.2 治療方法
1.2.1 器械。奧林巴斯GIF-H260或Q260,圈套器。
1.2.2 藥物。α-糜蛋白酶(長春天誠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112,4000單位),5%碳酸氫鈉(安陽九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1021050,10mL:0.5g)。
1.2.3 具體方法。所有患者均禁食,給予α-糜蛋白酶8000Ubid、5%碳酸氫鈉60mLbid早空腹、晚飯后口服,口服后左側臥位半小時,其余給予抑酸、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3~5天后復查電子胃鏡,若胃石直徑大于2cm,再將圈套器經內鏡活檢孔送入胃內,連接并固定圈套器于手柄部,抽吸盡黏液,用圈套器將胃石套牢,在外力下對胃石分次切割,使胃石直徑逐漸縮小,直至碎石的最大直徑在1cm以下,胃石的碎塊可隨著大便排出,24小時后再次復查電子胃鏡。
1.3 觀察指標 患者癥狀,胃石個數(shù),胃石大小,圈套器治療后預后情況。
2.1 治療效果 圈套器聯(lián)合α-糜蛋白酶、5%碳酸氫鈉治療,58例患者中57例復查胃鏡胃石消失,均無賁門黏膜撕裂、胃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發(fā)生。24小時后復查胃鏡未再出現(xiàn)胃石癥。1例小腸梗阻轉外科手術治療,無死亡病例。
2.2 具體情況 58例患者中單枚結石44例,2枚結石11例,3枚結石以上者3例。結石最大約5cm×4cm×4cm,最小約1.0cm×0.8cm×0.8cm,類圓形,個別形態(tài)不規(guī)則,表面呈褐色或灰色,表面光滑或粗糙。所有患者胃黏膜均伴有不同程度充血、糜爛,其中8例患者胃黏膜潰瘍形成。見表1。
表1 胃石癥患者狀況
隴南地區(qū)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氣候溫和,盛產柿子、黑棗、山楂,因此胃石癥病例較多。胃石癥是指不消化的團塊狀物質在胃內的潴留,發(fā)病率為0.07%~0.4%,屬于少見病[1]。胃石形成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進食方式、飲食因素、易患人群、服用藥物、機體狀況、精神心理因素、潛在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均與胃石的形成有關[1-2]。植物性胃石是最常見的一種胃石癥[3],一般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多見于水果及植物纖維,如山楂、柿子、黑棗、芹菜、韭菜等。柿石是植物性胃石癥的一種形式,一般是由于進食未成熟的、帶皮的柿子或大量吃柿子或柿子制品而形成的胃石。
柿子中含有多量的果酸、樹膠、紅鞣質、矢布醇等物質[4],遇胃酸及蛋白質發(fā)生凝結時易形成胃柿石。特別是沒有成熟的柿子富含的鞣質具有較強的蛋白結合能力和收斂作用,若空腹狀態(tài)下過量進食柿子,柿子中多量的果膠及紅鞣酸質,在胃酸作用下胃黏液蛋白和食物中的纖維素等結合形成稠厚的凝聚物,即為胃石。老年人、食管或胃術后、解剖結構異常、胃輕癱(糖尿病胃輕癱、術后胃輕癱及自發(fā)性胃輕癱等)的患者,胃腸蠕動不佳,胃內容物滯留時間增加,胃酸分泌過多,在胃石的形成過長中也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形成胃石癥后如未積極治療,結石會逐漸增大、變硬,會導致黏膜充血、糜爛,甚至胃潰瘍形成[5],嚴重者可出現(xiàn)穿孔,進入腸道后會發(fā)生腸梗阻[6]。目前對于胃石癥治療報道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內鏡下治療[7]。單純行藥物治療療效不確切。手術治療包括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治療,一般創(chuàng)傷大,風險較高,費用費高,術后并發(fā)癥多[8],手術治療一般用于并發(fā)出血、腸梗阻、穿孔、腹腔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者及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以內鏡下治療為首選,常用藥物碎石,高頻電碎石術[9],微波碎石,熱探頭碎石,電力液壓碎石,機械切碎胃石術等,對于體積較大,表面較硬的胃石,就給操作帶來不可操控性。
α-糜蛋白酶是一種絲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脂解酶作用,與5%碳酸氫鈉共同服用,改變胃腸道高酸環(huán)境,可促進聚積物的松散,胃石變軟、變松,使圈套器容易套住胃石,且軟化的胃石更容易切割,碳酸氫鈉溶于水后為弱堿性,可有效中和胃酸,降低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3~5天后復查電子胃鏡,若胃石大于2cm,用圈套器分次切割,最后崩解成小塊,可經口取出或通過幽門經腸道排出。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黏膜誤切、出血、賁門黏膜撕裂、碎石不完全及腸梗阻甚至穿孔等并發(fā)癥,所以一定要仔細觀察,套取胃石前盡量胃腔充分注氣使胃腔充盈良好,以免套住位于視野盲區(qū)的胃石背面胃黏膜,套住胃石后將胃石移動位置再切割,進一步確定沒有套住胃石背面的胃黏膜。另外,胃石表面軟化內部堅硬的不可強取,術后建議繼續(xù)禁食,24h后復查胃鏡。僅給藥物軟化治療再未行胃鏡下治療前,一般不建議早期使用胃腸道動力藥,以防排入空回腸引起腸梗阻可能。58例患者中1例小腸梗阻轉外科手術治療,無死亡病例。
近些年臨床中逐漸興起圈套器切除胃腸道息肉,對于胃石癥的治療,圈套器分次對軟化后的胃石切割,是一種有效的工具。本院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所在地盛產柿子、黑棗、山楂,所見胃石以植物性胃石尤其是胃柿石為主,本方法通過藥物聯(lián)合圈套器碎石,對于毛發(fā)性碎石療效限制,因毛發(fā)性結石較易導致幽門梗阻或高位腸梗阻,誘發(fā)穿孔及腹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治療毛發(fā)性胃石多需要同時使用內鏡剪刀、異物鉗等其他工具,若內鏡取出困難,需外科手術取出[10]。
總之,圈套器聯(lián)合α-糜蛋白酶、碳酸氫鈉治療胃石癥有效率高,痛苦小,費用低,患者易接受,可取得滿意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術中應仔細操作,盡力避免胃黏膜的損傷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做好宣教工作,囑患者不要空腹大量進食柿子、山楂或黑棗等,吃,或吃沒有成熟的柿子、連皮一起吃柿子這些都會提高發(fā)生胃石癥的風險性。對于平時胃腸功能差以及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群及胃動力差的老年人及兒童更應該注意,以達到預防胃石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