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華
(河南理工大學 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1]。而親和力不僅是一個理論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層面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從受教育者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受教育者的親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親和力”在2004年版本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解釋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泛指能使關系親密融洽的作用力?!盵2]因此,本文中的親和力是指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言語或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
為此,本文所研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就可以解釋為: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努力,能夠使受教育者產生親切感,產生真正的交流與意義共享的認同感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不僅與思想政治教育者有關,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形式有關。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就需要提升教育者的感召力、教育內容的感染力、教育載體的滲透力以及教育方式的吸引力,從而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親近感與認同感,進而形成獲得感。
圍繞本研究,課題組科學設計了共有18道題目的調研問卷,并利用網(wǎng)絡問卷調研平臺——問卷網(wǎng)展開調研。調研對象為來自不同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研究生,其中包含了文、理、工、農、藝五大專業(yè)類別。本次調研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55份。
1.大學生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重要性的認識分析。調查結果顯示,71.69%的大學生認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很有必要;26.75%的大學生認為通過適當?shù)男问胶头绞娇梢越邮?詳見圖1。由此不難看出,大學生還是非常希望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即親和力。
圖1 大學生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重要性的認識調查結果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分析。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新時期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主要有老師線下教學、主題班會、使用學習通等學習軟件、社團活動、查閱相關書籍等,詳見表1。由此可看出,高校很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通過不同的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對此筆者認為,高校如果在受教育者的親切感、認同感、獲得感上下更多功夫,將會極大地提高教育實效。
表1 新時期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分析。
(1)在話語主體的親和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及“您認為您的老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具備哪些素質會更有親和力”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識淵博(74.55%)、人格高尚(69.87%)、工作認真負責(69.87%),詳見圖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3]。由此可見,話語的親和力、影響力與話語主體的人格魅力有直接關系?!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作為話語主體,需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學生面前身體力行地做好示范,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才能更有利于理論知識深入傳達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得到提升。
圖2 “您認為您的老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具備哪些素質會更有親和力”調查結果
(2)在教育方法的親和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樂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有主題班會、使用學習強國等學習軟件、老師線下教學等,詳見表2。從目前的教學方法來看,主要有理論灌輸法、實踐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法及疏導教育法等。而大多數(shù)高校采用的是理論灌輸法,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課本理論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展現(xiàn)的魅力,因而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高。尤其是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下課轉戰(zhàn)線上課,教師和學生隔空相見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面對挑戰(zhàn),改變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表2 大學生樂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調查結果
(3)在教育環(huán)境的親和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只有32.73%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好,信息全面;50.91%的大學生認為比較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5.06%的大學生認為一般,信息良莠不齊;1.30%的人認為不好,信息真實性有待商榷,詳見表3。對于“在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方面,你認為最好的選擇是……?”這一問題,有32.47%的人認為應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體系;有42.08%的人認為應在網(wǎng)絡中強化法制觀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23.9%的人認為應通過校園媒體和各類新媒體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等,詳見表4。由此可見,海量的網(wǎng)絡信息沖擊著大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價值取向、道德認知等。利用新媒體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適應新形勢的必然之舉。
表3 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調查結果
表4 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方面的調查結果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1)校園育人環(huán)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影響因素中排在前四名的分別為:硬件設施不完備(50.39%)、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薄弱(45.19%)、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水平不高(39.74%)、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科學(35.58%)。除此之外,有少部分人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影響因素中還有校風學風的世俗化(34.29%)以及制度建設不完備(30.91%)等,詳見表5。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并需要營造讓學生親近且易于接受的校園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表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影響因素調查結果
(2)社會育人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目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主要因素有四個:網(wǎng)絡文化的負面沖擊(57.40%)、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思想的盛行(55.06%)、社會中不良道德風氣的影響(50.65%)、社會輿論的非理性引導(44.16%),詳見表6。與此同時,由于西方文化的滲透與侵蝕,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化,加之社會各類矛盾與沖突的凸顯,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難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就要努力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打造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金課”。
表6 社會育人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
從上述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可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仍然面臨著較大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在以下方面存在問題:一是教育主體在研究學生思想、教學內容、資源、話語風格等方面的缺位問題;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單一、生硬問題;三是教育環(huán)境的合宜度問題、育人合力的構建問題等。
我國古代教育專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信其道?!碑攲W生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態(tài)度出現(xiàn)問題時,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首先要從關注受教育群體的需求出發(fā)。
1.理論要親。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盵4]也就是說,教育者的政治站位、理論深度、情感溫度、人格魅力關系著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認同度、理解力、接受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夯實專業(yè)知識,深入學生群體,在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反思教訓,以飽滿的教育熱情、熟練的教學技能、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幽默的語言為理論的親近性培養(yǎng)提供堅實的基礎。
2.話語要親。當前,學生上課抬頭率低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較常出現(xiàn)的狀況,究其原因是課堂的吸引力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任課老師在話語親和力上能下點功夫,相信他風趣幽默的言語必能調動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教育者要轉變話語方式,巧用詩詞、善引典故、講好中國故事,要運用鮮活的生活化話語、大眾化話語、學術化話語闡釋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理論性強的政治內容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話”,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共情度。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度是指能有效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親和”屬性的程度。因此,為了避免出現(xiàn)“教材內容千篇一律”的狀況,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守正的基礎上要及時更新。而教育者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從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身邊故事、講出真理的味道等方面入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體現(xiàn)教育內容的說服力。
1.豐富內涵是關鍵。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緊貼時代發(fā)展主題、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需求和社會生活遵循的規(guī)律。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度,就需要在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時代化、大眾化上下功夫?,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人都比較關心時事政治,大學生群體同樣也不例外。比如,華為孟晚舟事件、新冠疫情的發(fā)展情況、中美兩國現(xiàn)階段的關系等,都是大學生所關注的焦點。通過對熱點問題、前沿問題、切身問題的闡釋與回應,找到教育內容與受教育者需求之間的“共鳴點”。這樣既增加了受教育群體的參與感,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親和且有力”。
2.生動敘事是方法。歷史即故事,聽故事是每個人都樂于接受的形式。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教育題材和經典故事,只要符合所要表達的思想都可以放到課堂上討論與分享。在敘事中,教育者可引導受教育者觀其形、知其源;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體現(xiàn)教育內容的說服力;用生活中的榜樣的力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生活感”,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距離感”。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之一就是過度重視“灌輸”,輕于“疏導”,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為此,教育者要根據(jù)受教育群體的新特點、新需求來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適合度。
1.因事而化?!拔镉斜灸?,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因事而化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規(guī)律,圍繞學生思想的關切點,以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為著眼點,以受眾群體的獲得感為落腳點,通過講好“中國故事”、闡述“歷史事實”、平等交流等方法,旗幟鮮明地引導大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進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2.因時而進。“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绷暯娇倳浽v過:“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盵5]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進路,牢牢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捕捉符合學生思想認識和需求的時機,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應時而動,在方法選擇上堅持以時代化的標準把拉近與受教育者的距離為目標,這樣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親和力。
3.因勢利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6]。這就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解決落地見效的問題。而落地的關鍵在知行合一。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積極創(chuàng)設教育情景、選擇受教育群體易于接受的時機和場合,采用與內容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情景中伴隨教育過程,讓受教育者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外化為行動,使其思想覺悟得到提高。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盵7]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還要在營造“親”的教育氛圍、“和”的活動感受上下功夫。這就需要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開發(fā)網(wǎng)絡環(huán)境,構建環(huán)境育人的合力。
1.豐富課余生活,加強學校環(huán)境親和力?,F(xiàn)階段,最重要的事是要解決學生思想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態(tài)度的問題。高??梢酝ㄟ^舉辦更多的辯論賽、主題班會、主題演講等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接受它的同時豐富課余生活?;顒訉W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放松方式,在緊張的課業(yè)壓力之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無疑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更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理論結合實踐當然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理解,真正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真正體會到親和力,才能對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2.搭建有益平臺,提高學校管理親和力。學校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多的時候,因此,學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這既可以提高老師的積極性,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其次,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臋C會和平臺讓他們感受社會,走入生活。例如,走進社區(qū)街道,了解民意;走入工廠企業(yè),體悟工匠精神。最后,要制定科學民主的管理辦法,通過系列舉措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塑造有親和力的校園環(huán)境。
3.優(yōu)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營造健康氛圍。在信息技術時代,新媒體的數(shù)量和形式逐漸增加,而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網(wǎng)絡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于是網(wǎng)絡就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一起營造健康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采取有效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特性,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是從滿足受教育群體情感心理需要的角度出發(fā),關注了人的價值,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溫度,因而容易抓住受教育群體的心,從而打動受教育者,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