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士艷
一、“同理心寫作”提出的背景
情境任務型作文自提出至今,仍然讓部分一線教師感到茫然與困惑。情境任務型寫作的提出,就是對“套作”的一種“反套路”。
從對教育教學引導的角度看,情境化的試題設計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的語文課程性質相呼應,能夠積極促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從作文的角度看情境式試題設計,情境任務型作文情境真實、問題具體,寫作主體突顯,讀者對象明確,寫作文體也更實用。在作文反套路的同時,情境任務型作文讓學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圍繞什么寫。
二、“同理心寫作”的兩個關鍵意識:對話意識、讀者意識
“同理心寫作”即是在寫作者的“對話意識”“讀者意識”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寫作方式。
從2015年開始,每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題幾乎都采用了情境任務寫作的命題方式。情境任務寫作的宗旨是讓學生明白,寫作不是自顧自的“自我表達”,而是一個“與人交流”的過程。
三、“同理心寫作”的三個落腳點:“寫作者”“文中人”“閱讀者”
“同理心”寫作,就是從“換位”角度出發(fā)的一種寫作嘗試。它提醒我們,在寫作時,心中要有三個人:寫作者、文中人、閱讀者。若能真正將寫作看成是與自己的對話、與文中人的對話、與讀者的對話,我們在寫作時就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做到時時反躬自問:我所寫的內容我自己喜歡讀嗎?被我寫進文中的人會喜歡我這樣寫他(她)嗎?閱讀我文字的人會認同并喜歡我寫的內容嗎?
帶著這樣的思考與警醒進入寫作,就會在寫作中生出許多內化要求。
1.從“寫作者”出發(fā),追尋思考上的不同、表述上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化”,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提法。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chuàng)造、革新,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蒼白枯燥的口水文、說教文,從根子里找原因,最終都能找到“寫作者”這里來。
2.從“文中人”出發(fā),以細節(jié)描寫追求敘寫的畫面感
藝術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覺到事物”,而不僅僅是“知道事物”。情境任務型作文往往需要學生引用大量的事例作為論據(jù)。每一個事例都可以作為一個情境;每一篇文章里,都可能存在不止一個“文中人”。站在“文中人”的角度,他(她)被寫入文中的時候也會希望自己在文章中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不是一些干巴巴的定論性詞語。
3.從“閱讀者”出發(fā),追尋交流的平等、真誠、深入
寫作主體和讀者對象是構成“真實性”情境交際的要素,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情境任務型寫作的具體情境,讓閱讀者不再僅僅是閱卷老師,它常常還對讀者對象作出具體規(guī)定。
在實際的寫作中,同學們往往會受傳統(tǒng)寫作思維影響,習慣于自說自話,只管寫作主體,完全拋棄讀者對象;或者只在行文開頭結尾進行簡單、形式化的對話。針對這一問題,在寫作指導中,我們可以嘗試想象閱讀者就坐在你的對面,想象你倆可能會有的互動。
四、寫在最后的思考
“同理心寫作”的概念核心是“換位思考”,涉及的外延卻可以和選材、結構、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的寫作技巧相融相生。不論采用什么方法,我們最需要做到的是加強對情境任務型作文的了解與認同。
【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情境任務型作文“同理心寫作”的實踐研究 )階段性成果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