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敏 馬驍
編者按:1703年,避暑山莊、白金漢宮、圣彼得堡三個皇家宮殿同時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后兩座宮殿都在繁華之地,而避暑山莊卻在崇山峻嶺之間?;厮輾v史,我們知道康熙在熱河建設避暑山莊,有著極為重要的政治意義。三百多年后,炎炎夏日,我們誠邀諸位專家引領我們在避暑山莊湖上泛舟,觀園林美景千尺雪,看帝王如何消夏養(yǎng)生。
一 引言
泛舟游湖是中國古代宮廷具有代表性的一項娛樂活動。秦漢以來,隨著皇家園林景觀構成中水景營造比例的逐漸提升,泛舟也成為帝王后妃閑居生活的常態(tài)。
水上游線將分散的景點予以串聯(lián),帝王后妃可借此享受人工和自然景色帶來的輕松閑適,對封閉沉悶的宮禁生活進行調節(jié)。
早在漢代,離宮別苑中就有各種宏大的河湖之景。例如,漢武帝在長安城附近興修的建章宮,內有太液池,帝王后妃常泛舟其間,所造船只亦各有名目。《三輔黃圖》卷四引《廟記》載:“建章宮北池名‘太液,周回十頃,有采蓮女、鳴鶴之舟?!睎|晉葛洪輯抄,傳為漢劉歆所撰的《西京雜記》也稱:“太液池中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采菱舟、越女舟。”
武帝還在長安和甘泉開辟了兩處昆明池,游湖活動長盛不衰:“池中后作豫章大船,可載萬人,上起宮室?!薄俺刂杏旋埵状?,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帝御豫章觀臨觀焉?!保ā度o黃圖》卷四引《廟記》)這么大的御舟在后代反而不多見(圖1)。
唐代,中宗皇帝李顯一度“幸隆慶池……宴侍臣,泛舟戲樂”(《舊唐書·本紀第七》)。鐘情書畫的宋徽宗更是酷愛游湖,時常乘船在皇家園林和大臣府邸之間來回。據(jù)記載,他多次“自景龍江泛舟由天波溪(蔡京宅)至鳴鑾堂”(莊綽撰《雞肋編》卷中),并召集寵臣“泛舟經景龍江,游擷芳園、靈沼”(王明清撰《揮麈錄·馀話》卷一)。明熹宗在天啟年間攜乳母客氏、太監(jiān)魏忠賢至西苑乘船游湖,“飲酒歡甚,上獨與宦豎二人泛小舟蕩漾”(《明史紀事本末》卷七一),不料風起舟覆,熹宗意外落水,染病而亡,釀成一出悲劇。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宮廷中游湖泛舟活動(圖2)仍然十分興盛,不減前代。乾隆帝和嘉慶帝作為清朝最愛泛舟的兩位皇帝,他們一年內大部分時間是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兩座御園內度過的。當時,位于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和承德地區(qū)的避暑山莊都發(fā)展至鼎盛階段。兩座御苑內都分布有大面積的河湖,水系結構復雜。圓明園為平地造園,水景觀的營造最為生動,實現(xiàn)了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避暑山莊以真山真水為脈絡,景色天成,兼具水鄉(xiāng)的秀麗婉約。
龐大的水系不僅解決了園林用水問題,而且將各處景點密切聯(lián)系,形成了天然的游覽路線。造園者沿水構筑土山,以障景的形式引導視線收放,山起伏有致,水與山環(huán)繞相接,空間趣味層出不窮,觀賞效果富有變化。園居中,水路游覽是皇帝游園最常用的方式。
二 圓明園內的游湖活動
清代皇帝都對悠閑雅致的湖上活動情有獨鐘,每當“幾務值閑”“視事清暇”之際,總會命侍從備上小舟,輕裝簡從,一探水木煙云之勝。
御制詩顯示,圓明園內游湖活動有“晴泛”“午泛”“雨泛”“雪泛”和“夜泛”五種。前四類都是白日泛舟,其中,晴泛和午泛又多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特別是初春時節(jié),桃紅柳綠,萬物復蘇,湖岸生機勃勃的景象能帶給人心理上的慰藉,乾隆皇帝《御園晴泛》詩曰:“柳邊絲意垂馀潤,桃處花光逐漸繁。新水載舟澄見底,十思疏里憶徵言。”(《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卷四,以下出此詩集者,皆不注出處)
雨泛指雨中泛舟,煙雨迷蒙,頗顯詩情畫意。乾隆多次在下雨時乘坐“臥游書室”出行,在船上令侍從焚香煮茶,打造出一個清雅的空間。
雪泛,顧名思義是雪天泛舟。圓明園水面結冰時,御舟就難以行駛了,只有初冬剛下雪的時候,或冬末春初冰雪融化之時,皇帝才有可能雪泛。乾隆四十年二月中旬,北京下了一場春雪,乾隆坐船游園,題寫了《雪泛四首》:
冰開一舸暢沿流,雪落漫天卒未休。
幾暇今朝心值喜,玉曼陀界試清游。
斜撲橫排勢配藜,煙堤咫尺渺如迷。
米家黑與曹家白,合撰拈來作一題。
飛空原自有形看,落水渾成無色觀。
空色有無齊置卻,泛清凈境破輕寒。
高柯低干花為綴,水榭山亭玉作裝。
無定光中有聲畫,打篷淅淅罨蘭航。
圓明園游湖活動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當數(shù)“夜泛”。夜泛在夜間進行,乘舟游湖時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夏天的御園雖比京內氣候涼爽一些,但也有炎熱之感,室內環(huán)境更顯得燥熱而煩悶,相比之下,戶外的園林空間舒適宜人。所以清朝皇帝都愛在夏夜泛舟,納涼待月,在室外的停留時間也比其他季節(jié)更長。
夜泛時間可以持續(xù)到很晚?!娥B(yǎng)吉齋叢錄》稱:“御園湖中泛月,最稱清賞。曩時夜游,至戌末亥初即罷?!保▍钦駰ё?,童正倫點?!娥B(yǎng)吉齋叢錄》,中華書局,2005,232頁)戌末亥初即晚上九點左右,對于早晨三四點就起床的清朝皇帝來說,算是很晚了。
乾隆是最熱衷于游湖賞月的皇帝,圓明園和長春園的河道湖泊都有他御舟駛過的蹤影,他一生寫過許多泛月詩,描繪自己月夜游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乾隆十四年《泛月》詩曰:
雨凈天光云斂空,御湖初遞芰荷風。
琉璃世界虛明景,只擬銀河路可通。
扁舟又泛今宵月,一夢還思舊歲人。
正待尋歡期適興,無端即景更傷神。
空靈的月色下,人最容易坦露心跡。本來游興高漲的乾隆突然想到新亡故的孝賢皇后,留下了“無端即景更傷神”的感慨。
為了能在泛舟時登臨賞月,乾隆在長春園含經堂專門修建了一座待月樓。據(jù)樣式雷圖,待月樓在三友軒之西,西側臨湖,面闊三間,上下二層,乾隆《待月樓》詩注中說:“向年夏夜,每于御園湖中泛月,望后或登樓待之?!笨梢娺@里是游湖賞月的重要地點。
乾隆七十歲以后,雖然身體依舊康健,但畢竟年事已高,抵抗力減弱,深諳養(yǎng)生之道的他“以水風夜寒,究非高年調攝所宜,遂弗待月”(《待月樓》詩注),從此也停止夜間泛月,圓明園游湖都改在白天進行。
嘉慶皇帝即位后“宵旰憂勤”,很少在夜間泛舟,所作游湖詩都以“晴泛”“午泛”居多。例如,嘉慶二十年(1815)《南湖初秋午泛至鑒碧亭》(《清仁宗御制詩三集》卷三一,以下出此詩集者,皆不注出處):
長天秋水澈晴空,試放蘭舟碧鑒中。
荷沼蒸霞紅灼爍,柳汀漾綺翠玲瓏。
光懸遠浦九霄旭,爽挹虛亭四面風。
坐攬澄輝延灝景,心欣處處兆登豐。
嘉慶泛舟游湖時還對民間的農事收成牽掛于懷,與乾隆那種沉醉、忘我的精神世界及抒情的行文風格迥然不同。御制詩的差異反映了兩代皇帝截然不同的個性。
北遠山村、蓬島瑤臺、獅子林等處作為皇帝舟行的“熱門景點”,詠詩不勝枚舉。游湖并非只是起點到終點的簡單移動,重要的是沿途賞景的過程,“滄池疊霽浪,不必問津涯”“著個虛舟任去住,光明鏡里泛清涼”(《御湖晴泛》),乾隆還特地讓船只在圓明園的湖上任意漂流,不必刻意追求目的地,以此享受水景帶來的動靜相宜的效果。
清朝皇帝雖愛游湖,但不圖一味享樂,對于因泛舟而顯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問題也有冷靜的思考。乾隆時期,每年初春,圓明園河道開始化冰時,太監(jiān)和園役們便爭相在各處開鑿加速冰解,以打通泛舟的水路。這樣做的目的是討好皇帝,爭取一些微薄的賞銀,乾隆帝對此并不贊許,在《鑿冰》一詩的注解中,他表示:“予實厭之,雖曾禁之弗能止?!闭驹诰髁?,乾隆認為自己要慎賞,不應鼓勵這些媚上行為:“若輩每于此等處用心,設使遂加稱獎,則其獻諂將有過于此者,不可不防其漸?!?/p>
圓明園內的泛舟游湖活動主要以皇帝個人為中心進行,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清帝也樂于讓后妃和王公大臣參與進來,將泛舟游湖上升為皇室內部以及君臣之間的社交活動。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圓明園例于福海表演龍舟競渡,帝后在湖西的望瀛洲亭內(圖3)觀賞,“重五日例于御園陳龍舟以應節(jié)事”“端陽日于福海西岸望瀛洲亭子觀龍舟”(《端陽日作》詩注)。賽龍舟有時接連數(shù)日,乾隆、嘉慶均曾率王大臣同觀,洵為樂事。但福海的龍舟競渡并不是歲歲舉辦,乾隆時期“若值望雨之歲,率弗舉行……從前屢有以望雨而罷承歡宴賞”(《端陽日罷龍舟作》詩注)。龍舟競渡觀賞性極強,可視為一種特殊的游湖活動。
三 避暑山莊內的游湖活動
避暑山莊湖區(qū)集中在園內東南一帶,水域面積雖然沒有圓明園大,但各湖面通過島嶼、長堤、橋梁的分割,層次分明,妙趣天成,富有變化,觀賞趣味反而不減。
避暑山莊的游湖活動亦有早晚之分。白日泛舟多欣賞盛開的荷花及沿岸風景,乾隆是個很關心生活細節(jié)的人,政務之馀,甚至會專門去觀看園吏捕魚和割菱的活動。
夜間行舟,則往往泛月,與圓明園相仿佛。乾隆中年以后,避暑山莊的游湖活動以“夜泛”為主,歷年均有詩詠。山莊夜泛有一定路線,乾隆在《塞湖泛月》詩“知魚磯畔放舟時”句后自注“每年泛月率從此登舟”,可知臨芳墅前的知魚磯是皇帝泛月的起點。他還有《泛月》五律一首:
泛月宜何處,山莊景最新。
夏宵含颯爽,塞水漾明淪。
鶴唳孤松頂,鹿尋曲澗濱。
錘峰玉臺迥,溫嶠早癡人。
避暑山莊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湖區(qū)夜晚的觀賞元素豐富。乾隆三十七年,弘歷作《載月十詠》對月天、月星、月峰、月林、月湖、月閣、月舟、月橋、月岸、月坡十個主題進行描寫。兩年后又作《載月八首》分別寫月宇、月峰、月樹、月荷、月鹿、月螢、月湖、月堤。兩次共題詠了十八個景觀元素,僅月湖重復,其馀十七個元素均不相同,這足以說明避暑山莊泛月所見的景觀是何等的引人入勝。
乾隆所乘御舟名“青雀舫”,此船建于康熙年間,乾隆時經重新維修,舟上有平臺可供登臨,適宜觀景望月,乾隆皇帝歷年泛月所作詩文有一部分就被制成掛屏或貼落陳設在船艙內。乾隆四十七年,七十二歲的弘歷最后一次在避暑山莊泛月,“嗣以夜間水面氣寒,非老人調攝所宜,遂不行”(《知魚磯》詩注)。
嘉慶帝的游湖活動遠遜于其父,既縮減了時間,又少了文人雅趣。他在避暑山莊甚少“泛月”,所寫詩文內容都是“晴泛”“午泛”。例如,嘉慶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經過一周的長途跋涉,到達避暑山莊當日,他便迫不及待地泛舟賞景,為此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塞湖午泛》:
七日吉行皆暢霽,山莊晨蒞駐鳴珂。
試尋莎坂探佳勝,更棹蘭舟泛錦波。
碧重黃輕林際葉,綠濃紅淡浦中荷。
天成境界契真賞,到此吟思益覺多。
嘉慶游湖的路線和乾隆一樣,也常在臨芳墅前登舟,御制詩中的“臨芳墅畔放輕航”(《塞湖晴泛》),“秋湖放棹臨芳墅”(《煙雨樓》)等詩句都可以證實這一點。不同的是,嘉慶十二年他命人重新打造了一艘御舟“鏡水廬”,作為自己在避暑山莊游湖的專用船只。鏡水廬有聯(lián):“載書煙浦闊,入畫月堤灣?!保ü蕦m博物院藏,嘉慶十二年陳設檔案《再有詩時往后續(xù)寫,丁卯正月上賬》)所形容的依舊是月夜之景,只是我們不能知道,政務繁忙的嘉慶是否會像他父親一樣屢屢欣賞避暑山莊那煙浦月堤的迷人景象。
四 圓明園和避暑山莊的御舟
清帝經常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中游湖賞月,船只作為游湖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園林中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清代統(tǒng)治者傾心漢文化,曾為許多御船定下雅致的名稱,并懸掛匾聯(lián)。例如,圓明園內的載月舫、鏡中游、臥游書室、平安月鏡居,長春園里的青雀舫、蘋香泛,綺春園中的般若觀、浮漢槎,避暑山莊中的青雀舫、畫舫、鏡水廬等游船都是皇帝喜愛的御舟,據(jù)筆者統(tǒng)計,這類船只在圓明三園約有二十五艘,避暑山莊有五艘(表1、表2),它們的建造過程也凝聚著歷代皇帝的審美趣味。
五 結語
清朝皇帝雖生于北方,但對南方的水韻湖光格外向往,各處皇家園林均有對江南名園的寫仿之作。水是園林的靈魂,游湖不僅可以安放他們心中的江南情結,還能讓皇帝們從枯燥的政務中暫時解脫,放松心情,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乾隆曾說:“漾舟非求仙,愛此滄浪清?!保ā洞核褐邸罚┧戏褐圻€寄托了他對人格、品德的追求。
乾嘉兩朝的宮廷游湖活動,因皇帝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喜好有所區(qū)別。乾隆愛夜泛,嘉慶則多在白天出游。圓明園湖域廣闊,洲島錯落,水系復雜,皇帝泛舟無固定路線,能應時節(jié)和場合展開變化,每次游湖能產生新穎的感覺;避暑山莊水面略小,層次簡明,泛舟活動遵循一定的游覽方向,且均由臨芳墅知魚磯開始,路線不夠靈活,調整空間也有限。
圓明園泛舟活動形式更豐富,御制詩中可以看到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下的舟行場景?;实垴v蹕熱河多在夏、秋二季,因此避暑山莊很少有“雪泛”。
圓明園湖景的人工痕跡較重,由于缺乏地勢的變化,游湖時足以借景的園林要素不多,觀賞效果未免受限。乾隆在《塞湖載月之作》中將在避暑山莊泛月的體驗和圓明園進行了對比:“湖則同御園,山實勝百籌。”(《塞湖載月之作》)他認為,山莊湖景與圓明園不相上下,但可供娛目的山景則遠遠過之。對于心耽山水之樂的乾隆來說,避暑山莊泛舟游湖的感受確實更好一些。
整體而言,乾嘉二帝在御苑中的泛舟活動與前代相比不事鋪張,淡化了享樂的性質,卻更具游園之趣,使這項活動始終保持著純粹的本色。
本文所屬課題系北京圓明園遺址保護基金會資助項目。
(作者單位: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