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濤
新疆是一片神奇的熱土,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里從來不缺傳奇和故事。湖南與新疆,相隔千里,近代以來,卻有著說不盡、割不斷的情緣。
抬棺出征,左宗棠收復新疆
說起近代湖南人與新疆的情緣,左宗棠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位。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 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清同治四年(1865),在沙俄和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自立哲德沙爾汗國;清同治十年(1871),沙俄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機,派兵侵占伊犁,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整個新疆被阿古柏和沙俄占領;與此同時,英國也虎視耽耽,意圖瓜分西北。經(jīng)過幾年時間“海防”與“塞防”之爭后,左宗棠的“塞防”主張得到朝廷認可。清光緒二年(1876),左宗棠屯兵肅州,開始西征,用三年時間平定阿古柏勢力,盤踞新疆長達12年的阿古柏軍事集團覆滅。
在消滅阿古柏后,68歲的左宗棠于清光緒六年(1880)離開肅州大本營,率軍向伊犁進軍,決心與沙俄決一死戰(zhàn)。在出征前,左宗棠讓人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出征那天,他命手下將士抬著棺材跟在自己身后,表明戰(zhàn)死沙場的決心。正是在左宗棠軍事壓力和曾紀澤據(jù)理力爭下,沙俄最終才與大清簽署《中俄改訂條約》,伊犁成功收回。至此,整個新疆被收復。
左宗棠西進時,見沿途“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遂下令:“凡大軍經(jīng)過之處,必以植樹迎候。否則,無論巡撫、縣令,提頭來見?!睅娃k甘肅、新疆善后事宜的楊昌濬對左宗棠的這一明智之舉大加贊賞,賦詩云:“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碑斈晗孳娧赝颈橹驳牧鴺洌舸嬷两裾咭廊痪G意盎然,人們親切地稱為“左公柳”。
收回伊犁,曾紀澤有膽有識
曾紀澤(1839—1890),字劼剛,號夢瞻,湖南湘鄉(xiāng)荷葉塘人(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zhèn))。湘軍統(tǒng)帥、大學士曾國藩的次子(國藩長子紀第早殤)。作為晚清官二代佼佼者的曾紀澤,是繼郭嵩燾之后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二位駐外公使,其與新疆的淵源,要從那個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說起。
清光緒四年(1878),清廷派戶部右侍郎署盛京將軍崇厚為特命全權大臣,赴俄談判,以便索回伊犁失地。而崇厚在清廷不知情的情況下,居然厚顏無恥地擅自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除割去霍爾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大片富饒的領土外,還賠款500萬盧布(合白銀二百八十萬兩),俄商在蒙古、新疆貿易免稅。此消息一出,清廷震怒,朝野震驚,舉國嘩然!
光緒六年(1880),清廷命曾紀澤兼任出使俄國欽差大臣,與沙俄談判,修改崇厚先前所擅訂的條約。臨危受命后,曾紀澤前往圣彼得堡,踏上了從虎口奪食的艱難征程。
談判歷時半年,雙方正式會談辯論51次,反復爭辯達數(shù)十萬言,可謂異常艱辛。與此同時,國內的左宗棠也做好了充分的軍事斗爭準備。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雙方終于達成《中俄改訂條約》,規(guī)定將俄國之前侵占的“伊犁地方交還大清國管屬”,成為第一個因中國反對而推翻前約并收回部分主權的條約。
新疆和平解放,
莫忘湘人陶峙岳
陶峙岳(1892─1988),湖南寧鄉(xiāng)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先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箲?zhàn)勝利后,出任國民政府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警備總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他在新疆率部起義,領導過新疆軍墾。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覆滅。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凱歌,先后解放華北、東北,達到陜甘境內,而后直指新疆。
此時的新疆境內,形勢動蕩混亂。頑固不化的國民黨殘余,企圖抵抗新疆解放,美國人則聯(lián)系著新疆的反動頭目,妄圖分裂新疆。面對彭德懷十萬大軍壓境,歷史將陶峙岳推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
9月25日,以國家安全、民族團結、新疆人民生命財產為重的陶峙岳、包爾漢等,率駐新疆的10萬國民黨軍官兵通電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為和平解放新疆、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軍沒用一槍一炮,和平解放了新疆,400萬新疆各族百姓也因此免受戰(zhàn)火之苦。
10月,王震指揮部隊進疆,陶峙岳萬分激動,揮毫寫下了《七絕·迎王震將軍入疆》:“將軍談笑指天山,便引春風度玉關。絕漠紅旗招展處,壺漿相迓盡開顏?!?/p>
新疆解放后,陶峙岳擔任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王震任政治委員。陶峙岳配合王震將新疆治理得有聲有色,領導部隊屯墾戈壁、建造城市,使新疆逐漸走出貧困,成為全國聞名的農業(yè)示范區(qū)。新疆的解放和建設,湖南寧鄉(xiāng)人陶峙岳功不可沒。
兵團建設半邊天,
八千湘女進天山
王震(1908—1993),湖南瀏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在新疆的歷史長河中,王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治理新疆的事跡,不勝枚舉,足以用一篇單獨的文章大書特書。其中有一樁事,很有意思,對新疆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便是發(fā)起了新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給軍人找媳婦”運動。
“八千湘女”是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女性傳奇。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為祖國大西北貢獻青春”口號的感召下,一批批湘女高唱著著名的蘇聯(lián)歌曲《共青團之歌》,趕往長沙招兵地點。其中有中學生,有大學生,也有國民黨將軍的女兒……有的徒步走到長沙,有的瞞著父母家人,身高不夠的就把鞋跟墊高了,體重不夠就在口袋里裝石頭、秤砣,年齡不夠的謊報年齡……
在新疆屯田墾荒,是一場更為艱巨、更加漫長的戰(zhàn)斗。面對望不到邊的沙漠戈壁、堿灘沼澤,數(shù)千年來,幾乎沒人夢想過能從那些地方長出糧食。八千湘女和其他援疆女性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荒涼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跡。
當荒原中的新城拔地而起,湘女們的腰身已不再挺拔;當沙漠變成綠洲,八千湘女已是滿頭白發(fā)。如果沒有她們,中國的六分之一又將會是怎樣?
多事之秋赴新疆,
楊勇不辱使命
楊勇(1913—1983),湖南瀏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新疆自治區(qū)黨委和軍區(qū)黨委第二書記、軍區(qū)司令員、自治區(qū)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這一切的任命,卻是突然來之。
1973年5月下旬,時任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楊勇奉命去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會議結束之前,周恩來總理突然把他找過去,并對他說:“中央決定派你去新疆工作。”就這樣,楊勇便乘坐上去往新疆的飛機。
楊勇來新疆以后,不顧“四人幫”的壓力,團結黨委一班人,大膽解放使用干部,帶領各族干部和群眾,批判派性,增強團結,大刀闊斧進行整頓和建設,為消除混亂局面,促進安定團結,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做了大量工作。
在職期間,楊勇組織修建南疆鐵路和天山公路,雖未能親眼見“兩路”完工,但“兩路”對新疆經(jīng)濟發(fā)展和天山開發(fā)的巨大推動作用卻是有目共睹,足以載入史冊。
湖南桃源楓樹鄉(xiāng),
維吾爾族第二故鄉(xiāng)
前面所說淵源都是湖南人在新疆的事跡,其實新疆人在湖南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50年前。
明洪武四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平定南方叛亂,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起用了哈勒的后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后改為哈勒·八士)為大都督,命其率領一支以維吾爾族和回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軍隊,進入湘楚之地。
后來,哈勒·八士與其子拜著在征討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斗中相繼陣亡,明太祖為此非常痛惜,遂命在桃源楓樹鄉(xiāng)一帶修建了“忠勇坊”“薦德樓”“鎮(zhèn)南堂”等多處建筑,用來紀念哈勒父子的功德,并命其部眾“翦旗營”之官兵屯田于常德、桃源、辰州一帶,戍守武陵。從此,維吾爾族翦旗營的將士便在江南扎下根來。600多年時光荏苒,這里的維吾爾族、回族與漢族世代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氛圍。1986年,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xiāng)正式成立。1995年,該鄉(xiāng)“維吾爾族第二故鄉(xiāng)”的稱號被外界認可。
在湖南桃源楓樹鄉(xiāng)一帶生活的維吾爾族,如今依舊保持自己民族的飲食、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習俗。他們世世代代與當?shù)馗髯迦嗣袼榻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幫助,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他們說:“不管是新疆還是湖南,中國都是我們的故鄉(xiāng)?!?/p>
三湘大地與天山南北雖相距千里,但淵源深厚,從古至今,湖南與新疆掰不開,湖南人的血性,在新疆更加張揚;新疆人的豪邁,在湖南更添風采。
編輯/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