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語文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據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目標,不斷優(yōu)化與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同時,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更加傾向于個性化發(fā)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個性化發(fā)展,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閱讀教學,轉變傳統單一化教學方式,保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高效有序進行。文本互涉理論應用于高中閱讀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文本互涉的概念
文本互涉理論最早出現于上世紀50年代,且在90年代末逐漸發(fā)展到了巔峰,其具有互文性,有助于文本間理解,此閱讀方式有效彌補單獨文本閱讀所存在的缺陷,實現不同文本之間交互式理解。學習者可以通過多個文本去理解某個概念,并深入了解某個知識領域,拓寬自身思維寬度,該模式下對于文本的樣式是不限制的,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視頻片段、圖片,甚至是藝術品等。
二、運用文本互涉理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深層次互動
文本互涉主要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交涉與映射,其注重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當前教材的閱讀內容,還應當適當引入其它文本內容,并將其融入進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融合與參照。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互涉理論的應用不僅能夠極大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符合當前新課改教學要求,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逐步實現不同文本間的深入交流。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與閱讀內容及作者開展深入對話與交流,切實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學會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將多種文本進行有效融合,為學生閱讀與學習構建良好的情境,和單一化教學模式相比較,該教學模式可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與探究,讓學生對文本閱讀有著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有利于構建完整的文學體系
高中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文本互涉理論時,應當注重回歸文本,同時圍繞著作品本身,引導學生深入交流與解讀文本,拓寬知識眼界。只有學生的眼界更加寬闊,才會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不斷提升自身語文綜合能力。
文本互涉理論應用中,閱讀教學的主體不再是單一化的文本內容,而是豐富多樣化的文本鏈。而其對高中生也有著良好的指導作用,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也會躍上新的臺階。
(三)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符合
文本互涉理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并且有一定知識積累,基礎良好,高中學生也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可見文本互涉理論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間相符合。高中學生隨著之前的學習與積累,其自身知識也在不斷增長,認知程度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從具象思維逐漸轉變?yōu)槌橄笏季S。
其次,高中階段也正是學生快速成長的重要時期,此時運用文本互涉理論,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維與認知能力,也能夠更加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學有所獲[2]。
三、文本互涉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學科對于學生而言,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也會邁向新的階段,同時也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社會、對于世界的理解,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高中生自身的生活閱歷并不足,且知識儲備也相對有限,不能很好地把控文本,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掌握文本內容。
通過文本互涉理論的應用,通過多種文本的相互融合,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吸納知識點。多個不同文本之間交流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其深入挖掘與研究閱讀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從而不斷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二)便于構建共情心理,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在對文章脈絡進行深入了解之后,結合文本主題及內容,對文本內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幫助學生產生共情心理。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深層次含義,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更好理解文本思想與意蘊,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文本互涉理論更多的強調不同文本之間的融合連接,同時構建良好的閱讀語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小說《邊城》(節(jié)選)篇目時,可以引入與沈從文寫法相近的汪曾祺的小說,讓學生在相同語境中做到互涉,這樣的教學效果好,閱讀理解也會深化。
(三)構建多元化閱讀視野,優(yōu)化學生閱讀
對于高中生而言,在理解作品整體思維的基礎上,有助于更好把握文學知識內容,并構建自身文學體系,文本互涉更加注重回歸文本本身,在基礎閱讀上進一步升華,注重文學作品整體性思維架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文本互涉閱讀也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任務進行整體把控,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圍繞著作品主題的同時,也要對文本內容進一步拓寬延伸。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作品的內涵,拓寬思維視野,使其思想得到升華。
文本和文本之間的連接,有助于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作品,學生的抽象思維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閱讀教學中文本互涉的策略
(一)仔細閱讀,探索相關文本
在高中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自由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對文本的內容、段落等熟悉和掌握,理解詞句的大意和聯系,并嘗試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挖掘文本內容的內在涵義與價值。
在閱讀的同時,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記錄,并提出問題,尋求教師的幫助,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探索與之相關的文本,并與所學文本內容進行對比,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使得文本之間有效融合,幫助自身更好理解所學文本內容,同時也有利于拓寬自身知識層面,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和閱讀《風雪山神廟》過程中,被林沖的情緒變化所感染,最后林沖忍無可忍,手刃仇人,整個過程高潮迭起,讀者也切身體會到林沖的憤怒,同時文章中有大量的景物和動作描寫,也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們對林沖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而這一章節(jié)是名著《水滸傳》中的經典章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探索其它英雄好漢的故事,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更加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身的知識層面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也更加豐富,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閱讀學習過程中,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強化情感體驗,建立情感共鳴
在長期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不能很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想法,很多根據教師所教的方法和模板,去撰寫或記錄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想法,但是這樣也只是為了掌握知識點,應付考試,顯然這樣的方法并不合理。
閱讀學習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達到一定效果,讀者在閱讀時應當全身心投入其中,在閱讀的同時,記錄自身感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提問時,也能夠發(fā)現,很多學生都是根據模板答案念出來的,這樣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作用并不大。學生也不能很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其一是傳統教育模式弊端的影響;其二是教師自身教學方法不合理,導致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高中時期的學生通過后天的學習,逐漸積累了一定經驗,已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但是這些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異。不同學生的個性也存在一定差異,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這樣在解讀文本時,便會形成不同的理念與觀點。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以教材為基礎的前提下,還應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以及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引起情感共鳴。
如在進行詩詞閱讀學習過程中,游子思鄉(xiāng)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受到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教師在講解中,把相同題材的詩歌放在一起,讓學生從不同詩歌中去領會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情況,并回想自己的家鄉(xiāng),感受思鄉(xiāng)之情,可以由住校生談談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情感體驗,也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文本內容。還可以引入與之相關的古詩內容,讓學生朗誦學習,體會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共性,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
再如閱讀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文章中作者對故都的秋天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述,在作者筆下,秋天美輪美奐,秋味很濃,秋日的生活也十分愜意,這樣的秋讓人情不自禁的喜愛,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秋天有關的視頻,引入其它寫秋的散文,學生們邊聽著課文,邊看著視頻和圖片,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筆下的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和思考自己的故鄉(xiāng)秋天是什么樣子,可以自由發(fā)言,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同時也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切實體會到故都秋天的魅力,再將其與自己故鄉(xiāng)的秋天對比,學生的思鄉(xiāng)之情油然升起,用心閱讀、用心體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三)縱橫兼顧,與文本多重對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且經過歲月長河的洗禮,逐漸煥發(fā)新的光彩,縱向而言,所有文化都是在前人文化基礎上逐漸演變產生的,所以,在進行文本研究與閱讀學習過程中,應當聯系古今知識文本的共性,并對其進行全面解讀。橫向而言,作者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都會與特定的時期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與分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視野,更加深入理解與掌握文本知識點。
在進行《風箏》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金庸筆下郭靖這個人物,其在《射雕英雄傳》當中雖然呆板憨厚,但是和《神雕俠侶》中的郭靖相比,更加有趣,通過對兩個不同文本的論證,引導學生逐漸明白,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年齡越來越大,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會逐漸發(fā)生變化,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索與之相關的閱讀,并深度思考,效果自然立竿見影。
高中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科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而閱讀也是我們獲取知識,認知新事物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與方法,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充分認識到文本互涉理論的重要性,將其合理運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自身作用和價值,在拓寬學生知識層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高中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志平.試析基于文本互涉理論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9).11-12.
[2]惠婧,申紅梅.文本互涉視野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010):3-6.
[3]張睿.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9.(005)22-23.
[4]鄧文娟,楊向奎.文本互涉理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9,000(005):97-99.
[5]張海英.文本互涉理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9,000(008):P.4-4,51.
[6]孫燕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促進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9(10):150.
劉軍,安徽省廣德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