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王苗苗
“學選分離”是指浙江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選考科目測試從同用一張試卷改革為分卷測試。綜觀“學選分離”后的高考選考試卷命題,較以往在試題數(shù)量、分值設定和試題難度方面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整體保持穩(wěn)定。“學選分離”的背景下,首考時間由原高三上學期11月改為次年1月,二考時間則由高三下學期4月推遲到6月。許多學校在高二下學期初就完成了新課教學的任務,準備展開復習工作。在相對充足的復習時間里,如何讓選考復習的效率進一步提升,值得教師深入研究。
將“學選分離”前、后浙江高考選考試卷進行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試題從結構到難度均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從試卷結構上來看,選擇題數(shù)量由原來的28題縮減為25題,主觀題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6~8個空格。其次,選修模塊內容的考查原來只出現(xiàn)在非選擇題第32題中,而現(xiàn)在在選擇題中也開始出現(xiàn),且選修內容的分值也由原來的14分提高至20分左右,這一改變凸顯了選修內容在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價值,考查考生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社會實踐中生物學問題的能力,也使必修內容、選修內容的分值比例更加合理。同時,也提示教師在“學選分離”背景下應當更加重視選修模塊內容的復習。從試題難度上來看,學考選考合一的試卷因為要承擔“一考兩用”的職能,既要考慮學考的學科基本水平檢測功能,又要考慮選考的為高等院校招生選拔功能,試題難度往往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狀況。而現(xiàn)在的選考試卷則增加了中等難度試題的占比,摒棄了超高難度試題(如加試題中的遺傳題),從而優(yōu)化了試卷的整體難度和區(qū)分度。這就提醒教師在復習備考過程中應注意訓練題難度的把控,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與具體學情相對應的難度類型題的訓練上,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因此,對于浙江省而言,2022屆高考是最后一次依據(jù)《考試大綱》(即《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暨高考選考科目考試說明》)而命題的高考?!犊荚嚧缶V》框定了考試的知識范圍,明確了相應知識點的命題難度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復習教學明確方向,教師必須深刻領悟,據(jù)此設計復習教學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不要被經驗主義誤導,應思考自己眼中的“綱”和高考命題老師眼中的“綱”是否一致。比如,2018年4月選考卷第31題考查了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等位基因的遺傳問題,許多教師認為“超綱”。但是其實無論是《考試說明》還是《教學指導意見》,都沒有任何明確信息指出這一知識點是不作要求的。因此,筆者認為研究《考試大綱》必須要清晰以下三個方向:(1)《考試大綱》明確說明不作要求的,肯定不考。比如碳原子結構、碳鏈的形成與結構、各種糖類與脂質的分子結構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細胞體積的關系等;(2)教材中涉及但《考試大綱》中沒有明確說明是否要求的,可能會考。比如,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搔扒反射等;(3)不同模塊或章節(jié)對同一內容要求不同的,以高要求為準。比如,基因治療在必修2模塊不作要求,但選修3模塊屬于考查范圍。類似的還有NADH、干細胞等知識點。
如果說《考試大綱》為復習指明了方向,告訴了高考“考什么”,那么研究高考真題則能更加具體地了解高考“怎么考”,以及能夠考到什么程度的問題。研究高考,可以從歷年高考的考點分布和真題的命題特點兩個方面進行。
2.2.1考點研究
統(tǒng)計“學選分離”以來的各套高考真題,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高頻考點,針對這些內容,在復習教學中要重點突破。比如,以必修2模塊為例,筆者統(tǒng)計了“學選分離”以來的各套高考真題考點分布(如下表),發(fā)現(xiàn)有些考點每年必考,如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等;而有些考點為高頻考點,如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基因表達、自然選擇等;還有一些考點則考查頻率較低或暫未考查,如遺傳的染色體學說、遺傳病與人類未來等。這樣的考點統(tǒng)計,對于教師在制訂復習規(guī)劃時如何設置復習中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學選分離”后浙江選考真題中必修2模塊考點分布表
2.2.2考題研究
許多教師對高考真題不夠重視,認為考過的題目不可能再考一遍。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qū),高考題固然不會重復使用,但類似的情境和考查方式則可能會再次出現(xiàn)。筆者將歷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試卷中同一考點的試題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試題的考查內容都能夠從往年高考真題中找到線索,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從題干中找到答案。
比如,2017年11月選考卷第31題以“果蠅的紅眼、白眼和有眼、無眼性狀的遺傳”為背景考查自由組合定律應用,而2018年4月選考卷第31題又以“某昆蟲的紅眼、朱紅眼和有眼、無眼性狀的遺傳”為背景考查自由組合定律應用??此朴兴鶇^(qū)別,其實分析思路完全相同:紅眼和白眼(朱紅眼)看作一對相對性狀、有眼和無眼看作一對相對性狀分別分析。
深入研究浙江高考真題,會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非常多。因此,筆者建議在復習備考過程中教師應當用好真題,除了關注真題考查的知識點外,更應當關注題干中出現(xiàn)但卻未作為考查內容的信息,可以基于這類信息對真題進行二次開發(fā)使用,相信會有較大的備考價值。
天道酬勤亦酬術,科學、合理的復習策略勢必會讓備考成效事半功倍。筆者任教的上一屆高三選考班級最終高考均分達95.6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相信復習策略還是有成功之處的。本屆高三復習教學中,筆者在延續(xù)了既往的許多做法的基礎上又針對性地進行了一些優(yōu)化,在此簡單介紹,以期能夠為教師提供參考。
2.3.1明晰學情,因材施教
維果斯基提出,教學應當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因此,明晰學情應該是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在復習教學中,了解學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作業(yè)前置。在每個章節(jié)或專題內容正式復習之前,教師先精編檢測講義,交由學生課前完成。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答題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再基于學情進行復習課的教學設計。(2)機器輔助數(shù)據(jù)分析。機器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的能力遠大于教師,能夠在每次作業(yè)、訓練和測試后及時提供全方位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情。(3)編制量規(guī)表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每次考試之后可以編制相應的量規(guī)表交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分析知識、技能和心態(tài)等不同維度的水平。
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高考復習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諸如知識體系碎片化,無法遷移運用;懼怕復雜情境、新情境;教材中的“邊邊角角”知識遺漏太多;解決難題的技巧和信心不足;審答不仔細、不規(guī)范等等。針對這些共性問題,教師在復習教學中需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逐項突破。
2.3.2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研究高考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考點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在教材中找到依據(jù)。因此,回歸教材,夯實基礎,絕對是高考復習中舉足輕重的工作。相信每位教師都會跟學生反復強調閱讀教材的重要性,然而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對閱讀教材的方法給予有效的指導。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本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1)編制教材填空,檢測基礎知識
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采用填空的方式編制成講義,然后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內容的教材閱讀之后,利用講義進行閱讀效果檢測。以檢測任務來驅動學生的閱讀,使其更加仔細、認真地對待教材閱讀這一工作。
(2)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專項梳理
在整個復習教學階段,教師不斷指導并要求學生采用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根據(jù)復習的進度和需要,梳理的可以是一節(jié)、一章的知識,也可以是跨模塊的專題內容,比如筆者引導學生對五本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出現(xiàn)的“水”“酶”“疾病”“顏色”“酒精”(圖1)等相關的知識分別進行了梳理,通過這樣的梳理,既讓學生重新鞏固了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又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
圖1 高中生物教材中與“酒精”相關的知識梳理
(3)學生自主命題,促進查漏掃盲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教材的積極性,筆者提議學生展開命題競賽,哪位同學能夠挖掘到教材中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盲點并命制成試題,將進行一定的獎勵。通過實踐,學生閱讀教材的熱情和態(tài)度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比如,有些學生關注到教材中不少疾病都會導致人癡呆,于是編制了如下試題:
【例1】以下情況通常不會引起人的智力低下的是
( )
A.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B.苯丙氨酸無法正常代謝而過量積累
C.五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貓叫綜合征
D.X染色體攜帶致病基因引起紅綠色盲
【答案】D
還有些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甚至連教師平時都較少關注和思考的信息,比如選修3教材第4頁圖1-3中“控制質粒DNA轉移的基因”具體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4)指定糾錯動作,尋找教材依據(jù)
每次的訓練和測試結束后,筆者都要求學生在試題講評之前完成糾錯工作。而糾錯的一個指定動作就是除少數(shù)信息題之外每個選擇題的選項、每個主觀題的填空,都要翻閱教材尋找依據(jù),并把相應的頁碼和文字標注在試卷相應位置。以此引導學生回歸教材,重視教材。
2.3.3巧設情境,串珠成線
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基于情境提出相應的生物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概念、提升能力和發(fā)展素養(yǎng),是新課標對生物學教學提出的要求。在復習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至少有以下兩方面的價值:其一,在高考復習階段學生已經學完高中生物學所有課程,教師如果采用就教材講教材、就知識講知識的方式進行復習教學,無疑就是“炒冷飯”,肯定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創(chuàng)設真實的、有趣的情境則可以給學生全新的刺激和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二,合適的大情境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聚焦重要概念形成整體,有利于學生頭腦中完整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對概念的理解,比如,筆者在進行“基因工程”復習教學時,以“如何解決番茄凍害”為大情境,引導學生攻克“如何利用美洲擬鰈細胞中的AFP基因培育抗凍番茄”這一主任務,然后一步步地將“基因工程”中相關的知識整合在各個子任務中逐一突破,較好地達成了復習目標。具體設計思路如圖2。
圖2 基因工程復習教學設計
2.3.4利用專題,突破疑難
高中生物學中有部分類型的試題,或因知識的綜合性較強,或因思維含量較高,導致難度較大,對于每一屆學生而言總是錯誤率較高。針對這類在高考中容易出現(xiàn)而學生解決起來普遍存在困難的問題,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針對性地設計小專題,對其進行重點突破。比如,“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DNA標記問題”是高考中??嫉膬热?,高考中學生正確率均不到三成,說明多數(shù)同學在分析此類問題時還存在思維障礙。究其原因,一是這種類型的題目考查的概念較多,涉及必修1、必修2兩個模塊多個章節(jié)的內容,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要求較高;二是DNA和染色體的變化均屬于微觀層面的變化,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學生需要建構模型,并針對具體情境進行遷移運用,根據(jù)相應問題進行演繹推理,對于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基于以上原因,筆者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了小專題復習,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借助模型建構、不同類型模型的轉換、模型的優(yōu)化等過程,突破思維障礙,解決疑難問題,發(fā)展科學思維能力,主要設計思路如圖3。
圖3 “細胞分裂中的DNA標記問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2.3.5方法指導,技巧提煉
研究高考真題不難發(fā)現(xiàn),歷年真題的題型基本維持穩(wěn)定,尤其是每一道主觀題考查的核心知識幾乎是不變的,比如“學選分離”后選考卷第28題肯定是遺傳大題,考查的形式和知識點也大致穩(wěn)定,筆者對2015年至今的遺傳大題考查內容進行了梳理(圖4),遺傳大題怎么考便一目了然。然后,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各種考查形式進行針對性的方法指導和技巧提煉。比如,在遺傳題分析中,遺傳方式的推斷是關鍵,教師可以從思維和操作兩個層面進行方法指導:思維上——推理是基本思路;操作上——先用遺傳圖解梳理題中信息,再根據(jù)親子代表現(xiàn)型、子代雌雄表現(xiàn)型進行判斷。再比如,遺傳概率的計算是難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拆分法、配子法,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概率計算問題;還比如,遺傳圖解的書寫是學生容易因書寫不規(guī)范而失分的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書寫完畢后采用“五五檢驗法”——對表現(xiàn)型、基因型、配子、比例和符號五種要素,P、F、雜交符號、箭頭和雌雄五種符號進行核查,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失分。
圖4 選考遺傳大題考查形式分析
2.3.6習題講評,學生主導
習題講評是復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建立知識體系、靈活遷移運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習題講評的針對性,多數(shù)教師一般會在作業(yè)或試卷批改后統(tǒng)計學生每道題目的錯誤率,分析錯因,然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和講評。但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操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全覆蓋式的講評太耗時,因此教師講解的通常是錯誤率較高的習題,這樣就無法保證每位同學的問題都得以解決;另一方面,總是由教師來講評,很容易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不愿自主對錯題進行深入研究,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非常不利。
另外,傳統(tǒng)的習題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解,學生以聽為主,此過程中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者。根據(jù)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主動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學習。其中,被動學習中又以單純“聽講”效果最差,這種方式習得的學習內容兩周后平均留存率僅有5%,而主動學習的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教授別人學習”,學習內容兩周后平均留存率可達90%。“費曼技巧”便是一種倡導通過“教授別人學習”而習得或鞏固知識的學習方法?;凇百M曼技巧”的習題課教學旨在通過轉換學生角色,寓教于學,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而提升習題課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費曼技巧”的生物習題課教學模式試圖在習題講評中盡可能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問題統(tǒng)計、任務認領、輪流教授、組間互助、集中點撥等環(huán)節(jié),讓每位學生都體驗教會同伴、獲得成就感的同時自身也取得進步。筆者近年來不斷進行教學實踐與反思,對基于“費曼技巧”的生物習題課教學進行數(shù)次完善,總結的基本操作模式如圖5所示。
圖5 基于“費曼技巧”的生物習題課教學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