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吉 郭 政
(青島四方阿爾斯通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111)
軌道車輛底架框架組焊作為底架生產的初始工序,其長度、寬度、邊梁垂直度和直線度等關鍵尺寸具有決定意義,直接影響到側墻、車頂、端墻的組裝,同時又對車體涂裝、車體內裝產生間接影響,因此對底架框架組裝進行過程和質量控制意義重大[1-2]。某A型鋁合金城軌列車,采用新型設計理念,由邊梁和機加工后的摩擦焊地板組焊成底架框架結構,本文針對底架框架組焊的現存問題,對鋁合金城軌底架邊梁與摩擦焊地板組焊過程進行工藝研究,并進行工藝優(yōu)化,有效解決了底架框架難于組裝和調整的問題,保證了焊接工藝規(guī)范對焊縫間隙的要求,優(yōu)化了底架框架寬度尺寸的公差帶,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保證了后工序的順利進行。
某A型鋁合金城軌列車,采用新型設計理念,由邊梁和機加工后的摩擦焊地板組焊成底架框架結構,其邊梁與地板正反位的焊縫接頭形式均為插入式4V對接焊縫,即底架正位2條焊縫,底架反位2條焊縫,整個底架框架的長度約為22 000 mm,寬度為3 000 mm,摩擦焊地板組焊采用攪拌摩擦焊方法將5塊地板型材組焊成整體后進行機加工,摩擦焊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小了因焊接變形對地板尺寸的影響,底架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邊梁與地板組成的焊接過程分為底架反位焊接和正位焊接。
圖1 底架框架結構示意圖
底架反位和正位4V焊縫采用IGM進行自動化焊接,考慮到場地和工裝成本費用,現提出底架正位和反位組焊一體化工裝,即底架反位焊接完成后,再翻轉至正位進行焊接。工裝設有邊梁橫向拉緊裝置、邊梁豎直壓緊裝置、底架橫向中心定位裝置、底架正反位工裝轉換裝置、調整側邊梁的推進裝置,定位側邊梁的定位裝置,底架反位組焊工裝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底架反位組焊工裝示意圖
通常情況下,邊梁和地板作為長大型材,為保證組裝尺寸的一致性,均是在增加同等工藝放量尺寸后進行機加工,然后在公差范圍內進行組裝調整,然而實際組裝中經常會發(fā)生邊梁與地板端部錯邊,測量發(fā)現邊梁長度超出公差尺寸上限,為此需要對邊梁長度進行尺寸分析,打磨邊梁長度滿足公差要求,難于保證產品質量,且影響生產進度。
底架框架的組裝過程為:吊運定位側邊梁,并將其固定于工裝上,以此作為組焊定位基準,再吊運摩擦焊地板,最后吊運調整側邊梁,而摩擦焊底板是由地板型材拼焊而成,質量約1.5 t,因此面對重而大的地板組成,與邊梁組裝后的尺寸調整成為難題,直接影響生產進度。
地板兩側與邊梁的自動焊4V焊縫,為達到有效熔深,保證焊縫質量,焊接工藝要求至少需要保證1 mm的焊縫間隙尺寸,底架框架的自動焊順序為:先完成底架反位焊接,再完成底架正位的焊接。問題在于:底架反位焊接完成后,因受焊接收縮變形的影響,底架正位的焊縫間隙超出公差要求,較長距離的焊縫間隙為零,難于保證焊縫質量。
為使焊后底架框架在地板平面度、邊梁直線度、底架寬度方面滿足圖紙要求,需要對底架框架進行焊后調修處理,實際上調修操作過程中僅關注了圖紙對底架的技術要求,往往忽視了隱含的對下工序有影響的技術要求,即邊梁相對于地板的垂直度和邊梁下端的底架寬度,避免底架邊梁呈平行四邊形的傾斜。
底架框架組焊作為底架生產的前工序,其焊后尺寸直接影響到后工序前端底架組裝及附件定位焊接,因此對底架框架組裝進行過程和質量控制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底架型材機加工藝優(yōu)化,使邊梁來料尺寸在公差(-2,+2)mm內;通過對框架組焊過程的工藝優(yōu)化,規(guī)范了組裝步驟,保證了焊縫間隙,明確了調修關鍵控制尺寸,進而優(yōu)化了底架框架尺寸的公差帶,即將底架寬度公差(-5,+2)mm優(yōu)化為(-1,+2)mm,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保證了后工序的順利進行,底架框架組焊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同時將底架框架的組裝和焊后調修設置為關鍵工序而進行工藝優(yōu)化。
圖3 底架框架組焊工藝流程圖
鋁合金型材機加工后其長度尺寸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通常情況下,當溫度變化5 ℃時,20 m的型材整體長度變化1.5~2 mm,因此當受季節(jié)溫度變化、加工環(huán)境溫度的較大溫差影響時,測量尺寸偏差可達到4.5~6 mm,已經超過圖紙機加工公差(-2,+2)mm的要求,造成邊梁與地板組裝端部錯邊的產生。針對溫度變化對長大型材機加工的影響,對機加工編程進行工藝優(yōu)化,總的原則為:鋁型材因區(qū)域溫度不同產生熱脹冷縮,編程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機加工編程公差。例如:當車間溫度小于10 ℃時,按圖紙要求理論尺寸的下偏差進行編程加工;當車間溫度為10 ℃~30 ℃時,按圖紙要求的理論尺寸進行編程加工;當車間溫度大于30 ℃時,按圖紙要求理論尺寸的上偏差進行編程加工。型材機加工編程工藝優(yōu)化后,經過批次車輛的跟蹤,邊梁、地板來料均在公差范圍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摩擦焊地板重約1.5 t,質量大、體積大、組裝難于調整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邊梁與地板組裝的焊縫間隙調整是精細的操作過程,底架反位焊接完成后,底架正位焊縫間隙受底架反位焊接收縮變形的影響較大[3-4],如何使底架正位自動焊縫間隙滿足焊接工藝規(guī)范的要求,保證焊縫質量,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將邊梁地板組裝過程定義為關鍵工序,規(guī)范其組裝操作步驟,并對其組裝過程進行工藝優(yōu)化,如圖3所示。反位組裝底架框架操作步驟如下:吊運定位側邊梁至工裝上,使邊梁中心位置孔與底架橫向中心定位裝置對齊,中心定位后用邊梁橫向拉緊裝置拉緊固定;然后吊運地板,使地板縱向中心與邊梁中心對齊,放置的地板離定位側邊梁距離以能抽出吊帶為宜,分別在地板兩端部和中心3個位置的型材立面放置千斤頂,同時緩慢推動地板使其與邊梁焊縫型材搭接2~3 mm,停止推進并進行確認,注意:切勿推進過量,然后繼續(xù)二次推動地板至焊縫間隙滿足焊接工藝規(guī)范焊縫間隙(+2,+3)mm的要求,對定位側邊梁區(qū)域焊縫下方進行點焊固定;吊運調整側邊梁至工裝上保證邊梁型材中心對齊工裝定位中心,通過調整側邊梁推進裝置推進邊梁至已設定的地板寬度尺寸,然后用邊梁橫向拉緊裝置拉緊固定,最后將邊梁豎直壓緊裝置壓緊,測量底架框架預組尺寸;組裝尺寸檢測合格后,在豎直壓緊和側向拉緊狀態(tài)下對底架正反位4 V焊縫進行定位點焊和段焊。
工藝優(yōu)化前點焊和段焊順序為:底架反位焊縫點焊—底架反位焊縫段焊—底架正位焊縫點焊—底架正位焊縫段焊。組裝或焊接過程發(fā)現,隨著焊接的進行,正位焊縫局部焊縫間隙不均勻,表現為局部焊縫為零間隙,不滿足焊接工藝對焊縫間隙的要求。工藝優(yōu)化后點焊和段焊順序為:底架反位焊縫點焊—底架正位焊縫點焊—底架正位焊縫段焊—底架正反位焊縫段焊,段焊長度80~100 mm,點焊和段焊位置如圖4所示,段焊完成后,松開邊梁拉緊和壓緊裝置,完成底架反位IGM自動焊接。批次底架組裝過程表明,優(yōu)化后的工藝有效解決了底架框架難于組裝和調整的問題,滿足了焊接工藝規(guī)范對焊縫間隙的要求,優(yōu)化了底架框架寬度尺寸的公差帶,使底架寬度公差由(-5,+2)mm優(yōu)化為(-1,+2)mm。
圖4 點固焊和段焊位置示意圖
底架框架組焊步驟的規(guī)范及組裝過程的工藝優(yōu)化,使底架寬度公差達到工藝的預期要求,實現了對產品尺寸控制質的飛躍。然而生產中偶爾會出現調修后兩底架邊梁呈平行四邊形傾斜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底架附件的定位尺寸安裝及車體涂裝,其原因為:底架框架調修僅關注了圖紙對底架正位寬度、長度及平面度的技術要求,忽視了隱含的對下工序影響的技術要求,即邊梁外側相對于底架正位地板平面的垂直度要求,現對調修過程進行工藝優(yōu)化,邊梁外側相對于底架正位地板平面的垂直度不大于1 mm;邊梁相對于底架正位地板平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 mm,且邊梁禁止下?lián)?;邊梁外側下部的底架寬度公差?0,+2)mm,調修控制尺寸經過工藝優(yōu)化后,底架框架尺寸穩(wěn)定,極大地保障了后工序的順利進行。
針對底架框架組焊過程中的現存問題,制定了工藝流程圖,規(guī)范組裝操作步驟,將組裝過程和調修過程作為關鍵工序進行控制,對問題的分析與質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底架型材機加編程、框架組焊和調修過程的工藝優(yōu)化,有效解決了底架框架難于組裝和調整的問題,保證了焊接工藝規(guī)范對焊縫間隙的要求,優(yōu)化了底架框架寬度尺寸的公差帶,保證了產品質量,滿足了后工序的尺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