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西民間藝術“蛙”意象的主題學研究

2022-05-20 08:14:14高尚學
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花山銅鼓巖畫

高尚學

(廣西藝術學院 人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廣西民間藝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大力傳承與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本文運用主題學的研究方法對廣西民間藝術背后隱藏的主題思想、主題特征、文化意象和精神范式展開系統(tǒng)研究,不僅為當代廣西民間藝術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學科構建方向,還將為當代廣西民間藝術在不同自然和文化生態(tài)下的保護傳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借鑒。

那么什么是主題學呢?“主題學在比較藝術學中是關于相同主題的變異研究,也就是研究相同主題在不同的時間(歷史)和空間(地域)所呈現(xiàn)的不同的方式和流變”[1]。研究方法主要有縱向研究即相同主題變異或流變的研究以及橫向研究即同一主題的比較研究。本文擬把這一研究方法引進對廣西民間藝術的研究,以期探尋出廣西民間藝術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

廣西有壯族、漢族和瑤族等12 個世居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同時,廣西屬于稻作農(nóng)耕文明區(qū)域,稻作農(nóng)耕文明孕育了典型的廣西民間藝術“蛙”意象主題,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蛙紋飾、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蹲式蛙舞和廣西民間藝術螞拐農(nóng)耕節(jié)慶等。學術界對這些較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研究頗多。

首先,關于廣西民間藝術銅鼓的研究。萬輔彬、韋丹芳認為,中國南方與東南亞銅鼓具有相同的文化圈,本身寄寓了豐富的稻作文化信息和大致相同的社會文化功能,自古以來便有著密切的文化與技術交流[2]。蔣廷瑜對左江巖畫中的銅鼓圖像、銅鼓出土文物和古代銅鼓習俗進行了專門研究,認為左江巖畫制作年代是戰(zhàn)國至東漢,巖畫流行時期也是銅鼓盛行時期,巖畫停止制作以后,銅鼓還在繼續(xù)使用,銅鼓文化一直傳承下來[3]。覃彩鑾研究了駱越銅鼓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和影響[4]。廖明君對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藝術文化的多樣性展開了專門研究[5]。

其次,關于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的研究。張利群用多篇論文論述了花山巖畫圖像敘事的功能、作用及價值意義[6]。梁庭望從主體形象揭秘、遠古神話的顯示、當代科學的證明和花山巖畫的社會內(nèi)涵四個方面,論證了花山巖畫的稻作文化內(nèi)涵[7]。陳遠璋從駱越是嶺南的世居族群、左江花山巖畫的文化習俗與青銅文化、駱越的社會及經(jīng)濟組織與花山巖畫內(nèi)容的一致性等幾個方面,論證了花山巖畫與駱越文化的密切關系[8]。張亞莎通過左江花山巖畫圖像語言符號的不斷遞增和變化,判斷出左江早期族群社會的身份差別和階級分層,并認為左江花山巖畫是左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圖像志[9]。黃亞琪通過對左江花山巖畫自然空間的研究,認為左江巖畫所在的自然空間是駱越先民與天地神祇交流情感的重要場所,它與左江蹲踞式人形巖畫一起巧妙地反映著駱越先民的信仰,并使其成為人們聚會與朝拜的精神圣地[10]。梁穆穆、陳鋒從種族、時代和環(huán)境三個方面,研究了左江花山巖畫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11]。

再次,關于廣西民間藝術螞拐節(jié)(蛙婆節(jié))的研究。螞拐是壯族人民對青蛙的俗稱。聶春麗從體育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研究了螞拐節(jié)中螞拐舞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生存困境與傳承措施等[12]。蘇水蓮、孫亮從教育人類學的角度,研究了螞拐節(jié)中螞拐舞的教育價值、功能,以及螞拐舞傳承教育功能的轉(zhuǎn)變[13]。韋文煥研究了天峨縣壯族螞拐文化節(jié)的人文特征,從天峨縣壯族螞拐文化節(jié)的成功舉辦,認為民俗旅游是當下少數(shù)民族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新思路,應科學、辯證地去接受和研究[14]。

最后,是對于上述代表性廣西民間藝術“蛙”崇拜主題之間關系的研究。一是對花山巖畫蛙舞和螞拐節(jié)二者關系的研究。何永艷認為螞拐節(jié)和花山巖畫分別以圖像形態(tài)和節(jié)慶儀式,表達了稻作文明中青蛙崇拜的文化表征,蘊含著豐富的稻作文化內(nèi)涵[15]。二是對銅鼓、花山巖畫和螞拐節(jié)蛙崇拜的研究。趙明龍研究得出駱越族群蛙圖騰崇拜具有形式的多樣性、時空的變化性、國際性和與時俱進性等[16]。

從以上研究可知,學術界對于廣西民間藝術蛙主題研究頗多,尤其是對于某個代表性廣西民間藝術類型的研究,但是對于廣西民間藝術“蛙”崇拜主題之間關系的研究不是很多,且還需拓寬和深化,更缺乏從主題學的角度對“蛙”意象主題之間復雜、密切關系的研究。為此,本文運用主題學的研究方法,采用橫向的同一主題的比較研究的方式,以期探尋出廣西民間藝術“蛙”意象主題之間復雜、親密的淵源和傳承關系,并指出這種關系就是廣西民間藝術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

一、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蛙”意象的主題

廣西民間藝術銅鼓的“蛙”意象,主要體現(xiàn)在廣西銅鼓的蛙飾及其所象征的豐饒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意義上。在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等八種銅鼓類型中,冷水沖型、北流型和靈山型銅鼓是以廣西地名命名的,其他幾種類型銅鼓雖不以廣西的地名命名,但在廣西均有出土,因此說,廣西是銅鼓類型出土最全的省區(qū)[17]28。在當?shù)厝诵哪恐?,銅鼓不僅象征著財富和權力,還具有祈雨、求豐年和生殖崇拜的功能,這應該和銅鼓上面的蛙飾有關。傳說青蛙是雷神的子女,又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冷水沖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銅鼓的鼓面上都有蛙飾,遵義型銅鼓上雖然沒有青蛙雕塑,但有些有青蛙的爪痕。冷水沖型銅鼓的鼓面上有4 只對稱的青蛙,空身扁腹,兩眼凸起,四足挺立,體型較大,制作非常精致(見圖1)。北流型銅鼓的蛙飾有兩種,一種鼓面上是四只青蛙,另一種鼓面上有六只青蛙,蛙身無紋瘦?。ㄒ妶D2)。靈山型銅鼓鼓面上是立體的三足青蛙和累蹲蛙,累蹲蛙就是一只大的雌蛙背著一只或幾只小的雄蛙。靈山型銅鼓鼓面上大多為六只青蛙,一般是三只單體蛙和三只累蹲蛙間隔環(huán)列,蛙背裝飾有旋渦紋(圖3)。西盟型銅鼓鼓面上通常是四組距離相等的立體蛙飾,但也有兩三只累蹲蛙在一起的情況。

圖1 冷水沖型銅鼓

圖2 北流型銅鼓

圖3 靈山型銅鼓

銅鼓上蛙飾的不斷出現(xiàn),必然有其深層的原因。遠古時期,生產(chǎn)力低下,當時的勞動人民還沒有先進的灌溉設施,也沒有掌握先進的灌溉方法,主要還是靠天吃飯。他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觀察到每次降雨前后,青蛙總是叫個不停。于是,便把蛙鳴和打雷降雨聯(lián)系起來,樸素地認為天上的“雷王”聽到蛙鳴就開始降雨。由于先民們不能科學地解釋這種自然現(xiàn)象,便將青蛙神化,相信它具有呼風喚雨的功能,把青蛙當作農(nóng)業(yè)興旺與豐收的圖騰和吉祥物鑄在銅鼓上。馬歇爾在《克倫銅鼓》中指出:“青蛙的出現(xiàn)是人們相信銅鼓能給人以雨的這種信仰所導致的。因為有些原始人相信,不是雨把青蛙從隱藏的地方引出來,而是青蛙的‘呱呱’叫聲,把雨水引了出來。他們也可以想到銅鼓的聲音正像一些巨大的牛蛙發(fā)出的聲響,它能誘使雨神給他們干旱的土地送來使人清爽的傾盆大雨?!盵17]104時至今日,廣西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打銅鼓求雨的風俗,其中在紅水河流域表現(xiàn)得最為典型。那里每年都舉辦螞拐節(jié),把青蛙、雨水和農(nóng)作物的豐收聯(lián)系起來。壯族至今仍在傳唱的《螞拐歌》里也有體現(xiàn):“螞拐是天女,雷婆是他媽。他到人間來,要和雷通話。不叫天就旱,一叫雨就下。送他回天去,感動雷婆心。求雷婆下雨,保五谷豐收?!盵18]

另外,廣西民間藝術銅鼓上鑄有大量蛙飾,與先民崇拜青蛙旺盛的繁殖能力有關,即對青蛙的一種生殖崇拜。原始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生產(chǎn)環(huán)境惡劣,人的壽命通常很短,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每個族群都迫切需要提高繁衍能力。銅鼓上蛙飾的這種生殖崇拜現(xiàn)象,在累蹲蛙上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累蹲蛙就是一只大的青蛙上面背著一只或幾只小青蛙,下面形體較大的青蛙為雌性,上面形體較小的為雄蛙,通常上面的雄蛙用前肢緊緊抱著下面的雌蛙(圖4)。銅鼓上的累蹲蛙,表達的正是先民對生殖繁衍的渴望,是生命旺盛的象征。銅鼓上鑄造蛙飾,在靈山型銅鼓上表現(xiàn)得更為獨特,因為靈山型銅鼓上的蛙飾表現(xiàn)均為三足,“靈山型銅鼓鼓面蛙的裝飾多為三只單蛙與三只累蹲蛙間隔排列。蛙的特征為三足,后足合為一足,代表著男性的生殖器官,代表著青蛙旺盛的繁殖能力,寓意著部落多子多孫的繁盛景象”[19]。(見圖3、圖4)

圖4 三足累蹲蛙

廣西民間藝術銅鼓上的蛙飾所體現(xiàn)的“蛙”意象,主要的文化內(nèi)涵是壯族先民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和生產(chǎn)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對農(nóng)作物豐收和種族繁衍的渴望。

二、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蛙”意象的主題

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的“蛙”意象,主要體現(xiàn)在花山巖畫的蛙式人形舞蹈巖畫上,象征著生活豐饒和生殖崇拜的文化意義。目前關于花山巖畫最早的文獻記載,據(jù)推測為南宋李石的《續(xù)博物志·卷八》的記錄:“二廣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畫。船人行,以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文中所言當時人們已經(jīng)將花山巖畫視為神秘的“鬼影”和“祖考”的化身,并隆重祭祀。明代張穆著的《異聞錄》記載:“廣西太平府有高崖數(shù)里,現(xiàn)兵馬持刀杖,或有無首者。舟人戒無指;有言之者,則患病?!鼻宕┠昃幾摹秾幟髦葜尽逢P于花山巖畫的記載有:“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體,或大或小,或執(zhí)干戈,或騎馬。未亂之先,色明亮;亂過之后,色稍暗淡。又按沿江一帶兩岸,巖壁如此類者多有?!币陨鲜鞘窌先幱嘘P花山巖畫的文獻記載。在當時物資還極端匱乏的時代,壯族先民為什么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到懸崖峭壁上去繪制這些巖畫呢?這絕不是為了藝術創(chuàng)作或藝術欣賞,這背后必然有其深層的社會文化原因?;ㄉ綆r畫大都繪制在左江及其支流河岸的臨江峭壁上,其中以寧明花山一帶最為密集,這應該與壯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和功利目的密切相關,是壯族先民祭祀水神、蛙神、雷神、銅鼓神和生育神的表現(xiàn),其目的在于祈求神靈的保佑,保佑自己和自己所屬的族群五谷豐登、人丁興旺。所以,巖畫越是繪制在險要的地方,就越能顯出自己的誠意,也就越能感動神靈,從而獲得更多的保佑和恩賜?!白蠼ㄉ綆r畫是駱越人舉行盛大祭祀活動的形象寫照,是人們在祭祀活動中,在祭司的率領下,踏著鼓樂的節(jié)奏,集體跳擬蛙舞(蛙神崇拜舞)的定格造型??梢哉f,擬蛙舞就是左江花山巖畫的主旋律。蛙與雨水有關,而左江花山巖畫集中分布于江河兩岸,同樣與水密切相關。駱越時期的稻作農(nóng)業(yè),主要是依賴天降雨水灌溉。因此,花山巖畫所表現(xiàn)的祭祀場景,是駱越人舉行祭祀儀式,以蛙舞諂媚神靈,祈求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豐收。而神靈又是人塑造出來的,神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投影。神靈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與探索,神靈信仰是人類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整合部族意志與團結(jié)的粘合劑,是面臨各種自然災害的鎮(zhèn)定劑和平衡心理的調(diào)節(jié)器。左江花山巖畫上以人物圖像為主,展示的是人的世界、人的舞臺,是對人的生存?zhèn)チΦ目隙ㄅc禮贊”[20]。

壯族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漁獵和采集的生存模式后,進入了以稻作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兼有漁獵經(jīng)濟的時代。廣西出土諸多遠古時期的大石鏟,這些大石鏟應當就是當時稻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工具,是生產(chǎn)方式和耕作技術獲得重大進步的標志,后來還逐漸演變成稻作祭祀的禮器。因此,廣西左江流域的稻作農(nóng)耕文化和花山巖畫上模擬蛙圖騰祭祀水神和祈求雨水的舞蹈場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應該是花山巖畫誕生的社會根源?;ㄉ綆r畫與廣西左江流域的稻作農(nóng)耕文化的關節(jié)點就在于“水稻—雨水—青蛙—祈雨—祭祀—舞蹈……根源正在于壯族人民的主要生計稻作以及稻作文明生發(fā)出的‘那文化’。模擬蛙人的統(tǒng)一的舞姿正是對稻作圖騰——青蛙的模擬和崇拜的表現(xiàn),造型豐富的人物頭飾正是駱越先民在稻作文化基礎之上的服飾文化的表現(xiàn)”[15]。這和當今廣西舉辦螞拐節(jié)民俗活動時,當?shù)鼐用袂勉~鼓跳螞拐舞祈雨求豐年的場景類似,都表達和寄托了壯族人民對農(nóng)作物豐收的渴望。

另外,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的“蛙”意象還表現(xiàn)在花山巖畫所繪制的蛙人交媾的圖像中,即壯族先民對生育和繁衍能力強盛的青蛙的生殖崇拜。在原始社會生產(chǎn)力還比較低的情況下,一個部落人口的多少往往直接關系到群體的興盛和存亡,因此,他們對本部落人口的生育和繁衍非常重視。原始人雖然也認識到男女交媾在人口生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他們僅認為那是輔助性的,只有靈魂附體才是人口生育的主要原因,即只有祖先的靈魂進入婦女體內(nèi),才能使婦女懷孕。因此,原始人不僅性交,而且還通過向繁殖能力強盛的蛙神祈禱,以獲得強大的繁殖能力?;ㄉ綆r畫有很多表現(xiàn)裸露著生殖器的蛙形男性側(cè)身人物像和挺著大肚子的蛙形孕婦的側(cè)身人物圖像,以及直接表現(xiàn)男女交媾的圖像,這些圖像應該是壯族先民祈求部落人丁興旺的反映。至今在廣西壯族群眾舉行的一些喪葬儀式中,仍有“土地神”手里拿著模擬生殖器的表演,演繹求子和繁衍后代的生殖崇拜,從而教育后人要重視種族繁衍?!霸谙让裱壑?,人的性行為引起天地的性行為(民間有天公地母之說),這是典型的模擬交感巫術。這種性交與求雨的文化母題在世界各地都有發(fā)展,如馬家窯彩陶群、陰山崖畫、賀蘭山崖畫、新疆呼圖壁巖畫,北美的印第安人和非洲剛果部落的雕刻藝術都有交媾求雨的巫術畫像”[21]。在現(xiàn)在人看來淫穢不堪的圖像,在壯族先民看來卻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廣西民間藝術花山巖畫的“蛙”意象,是壯族先民通過繪制在花山巖畫上的蛙人圖像,以期達到人丁興旺、種族繁衍和五谷豐登、生活豐饒的目的。

三、廣西民間藝術螞拐節(jié)“蛙”意象的主題

廣西民間藝術螞拐節(jié)的“蛙”意象文化內(nèi)涵,與銅鼓“蛙”意象和花山巖畫的“蛙”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類似,主要體現(xiàn)在螞拐節(jié)的儀式活動中所象征的生活豐饒和生殖崇拜的文化意義。與花山巖畫相比,螞拐節(jié)的“蛙”意象是當今廣西民間藝術蛙崇拜的活化石。螞拐節(jié)又叫蛙婆節(jié)或青蛙節(jié),是壯族先民祈求豐收和祈求生育的一種民間傳統(tǒng)宗教祭祀活動。如今在紅水河流域的廣西河池市的東蘭縣、天峨縣和南丹縣一帶,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三十,這種民間宗教祭祀和民俗節(jié)慶活動仍在大量舉辦。大多壯族同胞依“那”(水田)而居,雨水成為壯族人獲得豐收的保證,壯族先民認為螞拐是天上雷神的子女,具有呼風喚雨的功能,是專為人間降雨的神靈,因此受到膜拜。至今在壯族的民間仍流傳著很多關于青蛙溝通天地神人和保佑五谷豐登的民間傳說、歌謠和神話故事。如廣西天峨縣六排鎮(zhèn)有一則民間傳說:

古時候,有一個無兒無女的村民抓到一只螞拐后,就變?yōu)橐晃挥⒖『笊?。從此以后,這位后生及其所在的村寨年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這位后生要經(jīng)常披著螞拐皮,不是很美觀,影響到了村民的生活。在一個晚上,村民在后生睡熟后,便偷偷地把他的螞拐皮燒了。殊不知,就在螞拐皮被燒掉后不久,后生就死了,尸體還像是被燒焦的螞拐。

另外,還有東林郎的故事,這則故事流傳很廣,大意為:

古時候,壯族先民還處于蒙昧野蠻時期,食不果腹,有分食自己同類的行為。有個名字叫東林的青年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在其母親去世后,他一直守候在母親的身邊,防止別人分食。當時正值雨季,屋外的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心煩意亂的東林就用開水潑向青蛙,青蛙被開水潑得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因為青蛙是雷神的女兒,掌管著上天的雨水,能使大地風調(diào)雨順。東林的行為讓大地一片干旱,顆粒無收,民不聊生。東林就去咨詢始祖神,始祖神告訴了東林大地干旱的原因,并告訴東林要想人間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必須把死去的螞拐都撿起來,并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東林按照神的要求,把死去的螞拐都撿起來,并分發(fā)給紅水河兩岸的各個村寨,請求各村寨幫助他為螞拐舉行隆重的葬禮。果然,通過舉行隆重的孝螞拐和葬螞拐等葬禮儀式,第二年所有為螞拐舉行葬禮的村寨都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從此,葬螞拐成為一種節(jié)日儀式,代代相傳,最終形成螞拐節(jié)習俗。

螞拐節(jié)一般有找螞拐、孝螞拐和葬螞拐等環(huán)節(jié)和過程。

首先是找螞拐。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村民在螞拐節(jié)開場儀式后,就敲鑼打鼓三五成群地去田間找螞拐。第一個找到螞拐的人,通常被認為是當年最有福氣的人,這個人在接受大家的祝福后被稱為螞拐郎,得到村民的尊重。所以,大家都會爭搶著去找螞拐,一旦找到螞拐,便趕緊燃放鞭炮告知他人。找到第一個螞拐后,祭祀儀式就馬上開始了。這時,螞拐節(jié)儀式的主持人口中念念有詞,并把螞拐裝入一個用竹筒特制的棺材內(nèi),再將封口封好,然后人們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抬著螞拐棺走村串戶,最后把螞拐棺停放在村頭的螞拐亭中,燒香祭拜。

其次是孝螞拐。螞拐節(jié)儀式的主持人把螞拐棺放在螞拐亭中,人們開始打銅鼓和唱歌孝螞拐。在孝螞拐的環(huán)節(jié)里,為表示對螞拐的虔誠,村民把銅鼓集中到螞拐亭,大家輪流敲打銅鼓,舉行打銅鼓比賽,通過打銅鼓孝螞拐。同時,人們唱著《螞拐出世歌》《螞拐入世歌》《螞拐下凡歌》《螞拐顯靈歌》《螞拐功德歌》《螞拐祭祀歌》等,為螞拐守靈。青年男女不僅通過唱歌表達對螞拐神的崇拜,而且還通過在螞拐節(jié)上對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在孝螞拐的環(huán)節(jié)里,村民以打銅鼓和唱螞拐歌來虔誠地祭拜螞拐。廣西河池市天峨縣舉辦的螞拐節(jié),在孝螞拐環(huán)節(jié)中,除了打銅鼓和唱螞拐歌外,人們還演繹螞拐神來到人間和人們一起耕作的場景,如跳春耕舞、嬉戲耕牛等,象征著春耕的開始。

最后是葬螞拐。葬螞拐是螞拐節(jié)儀式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人們抬著螞拐棺、高舉著螞拐幡前往螞拐墓地,為螞拐舉行隆重的葬禮儀式。在下葬前,祭師誦讀麼經(jīng),說明來意,并把前一年葬下的螞拐骨取出,開始占卜。如果螞拐骨呈現(xiàn)黃色,則意味著會風調(diào)雨順;如果螞拐骨呈現(xiàn)白色,則說明將發(fā)生干旱,谷物歉收,人們要做好防備,但是棉花仍可獲得豐收;如果螞拐骨呈現(xiàn)黑色,則意味著將有災害發(fā)生,人們更加要注意防范。占卜結(jié)果如果是豐年,人們就一起歡呼慶賀;如果是災年,大家就一起祈福螞拐神消災保佑。在占卜結(jié)束后,祭師把新的螞拐棺放入螞拐墓中,并念誦祭詞,人們開始在螞拐墓前唱螞拐歌,祈禱螞拐降福人間,讓來年五谷豐登。至此螞拐節(jié)葬禮結(jié)束。

壯族先民對螞拐的崇拜,還體現(xiàn)在“蛙是水陸兩棲動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和山林濕地之中,具有生育能力強盛的特點。于是,壯族先民祭蛙祈求得到像蛙一樣的生育能力,期盼多生兒女,有更豐足的勞動力以適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17]258。這種對青蛙強盛生育能力的生殖崇拜,在孝螞拐活動環(huán)節(jié)中仍有體現(xiàn):頭戴面具跳“開春舞”的螞拐婆,就是云游人間專管“民間生育繁衍的神”。廣西民間藝術螞拐節(jié)通過對青蛙的崇拜,既有對農(nóng)作物豐收和家禽豐產(chǎn)的渴望,又有對增強繁殖能力、繁衍種族的訴求。

四、廣西民間藝術“蛙”意象的主題關系

“蛙”意象主題在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花山巖畫和螞拐節(jié)中的集中、反復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說明在這些意象之間,具有某種內(nèi)在的傳承性。這種內(nèi)在的傳承性及其共同具有的“蛙”意象主題,應該就是破譯千百年來隱藏在廣西民間藝術背后的密碼。

首先,花山巖畫中圍繞著銅鼓所跳的蛙式舞蹈,體現(xiàn)了花山巖畫和銅鼓之間有密切關系?;ㄉ綆r畫中有許多表現(xiàn)壯族先民膜拜銅鼓和圍繞銅鼓跳蛙式舞蹈的畫面,這些畫面雖然已經(jīng)存在幾千年了,但是在如今的許多銅鼓民俗活動中,仍以文化基因的方式存活著。如廣西都安縣直到今天還有敲銅鼓祈雨的民俗。在干旱季節(jié),都安縣的一些村民會集中到村外,聚眾敲銅鼓求雨,也有村民抬著銅鼓游村求雨[22]。這些現(xiàn)存的敲銅鼓求雨的場景,應該與遠古壯族先民所繪畫的圍繞著銅鼓跳蛙式舞蹈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其次,花山巖畫中圍繞著中心人物及銅鼓所跳的蛙式舞蹈,與當今螞拐節(jié)儀式活動中敲銅鼓所跳的螞拐舞,具有密切關系。當今廣西許多少數(shù)民族在舉辦本民族節(jié)日和宗教活動時,仍然保留有類似花山巖畫中壯族先民跳蹲式蛙舞的祭祀場景?!皦炎迕耖g的道公舞或師公舞與花山巖畫舞蹈有著密切的關系,應是駱越擬蛙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道公舞或師公舞應是從古代駱越人的祭祀舞蹈脫胎而來,是遠古時代祭祀舞蹈的‘活化石’?!盵23]457如今在螞拐節(jié)活動中跳的蹲式蛙舞及在招魂幡上繪制的蹲式蛙舞圖像,與花山巖畫中所繪制的蹲式蛙舞畫面具有密切的關系?!盁o論是節(jié)日性質(zhì)、祭拜對象和祭拜目的,還是舞蹈隊形、舞姿及伴奏的銅鼓,與花山巖畫上的舞人圖像和舞蹈動作及其組合何其相似,堪稱是花山巖畫擬蛙舞蹈情景的再現(xiàn)。因此,通過壯族螞拐節(jié),可以了解或破譯花山巖畫的文化內(nèi)涵與密碼,而通過花山巖畫的舞人圖像和舞蹈動作及其所反映的內(nèi)涵,可以追溯螞拐節(jié)的歷史淵源。”[23]455據(jù)此,可以推測現(xiàn)在壯族螞拐節(jié)儀式活動中所跳的螞拐舞,與幾千年前花山巖畫中壯族先民所跳的蹲式蛙形舞有淵源關系。

最后,銅鼓在當今壯族所舉行的螞拐節(jié)民俗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螞拐節(jié)活動中的找螞拐、孝螞拐和葬螞拐等儀式,每一步都離不開銅鼓。因為在螞拐節(jié)活動中,人們是通過敲銅鼓向天上的雷神傳遞人間訴求的。銅鼓還起到指揮和調(diào)節(jié)歌舞的作用:唱歌前敲打銅鼓可以醞釀情緒,唱歌中敲打銅鼓可以起到起止歌唱的作用;輕重緩急的銅鼓聲是為了調(diào)節(jié)螞拐舞的節(jié)奏。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銅鼓上類似螞拐節(jié)的裝飾畫面中,窺見銅鼓和螞拐節(jié)的密切關系。覃圣敏和喻如玉在解讀廣西東蘭縣蘭陽鄉(xiāng)的一面銅鼓裝飾畫面后指出:“這些圖像反映的內(nèi)容,應是青蛙節(jié)活動的一個片段。更準確的說,是在人們找到青蛙、游完村后向青蛙亭進發(fā)的情景。圖中占據(jù)突出位置的亭子,應即專門放置蛙棺的‘青蛙亭’。那里是整個青蛙節(jié)的活動中心。亭中手舞足蹈的人,應是‘麼公’。因為插于兩側(cè)亭柱的火焰狀‘拂穗’,就是民間道公常用的道具。隊列中前七人,應是青蛙游村時在前面開道的儀仗隊。儀仗隊后的騎馬人應是第一個找到青蛙的‘螞拐郎’。緊跟在‘螞拐郎’之后,有兩人抬著的小轎,應是置放蛙館的象征性小轎,轎中小人,應是象征性的人物‘螞拐娘’……緊跟在‘螞拐郎’轎后的兩個挑擔人,為青蛙游村中收受各戶饋贈禮品的人……最后一個騎馬人,應是青蛙節(jié)各種活動的主持人‘螞拐父’?!盵24]

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花山巖畫和螞拐節(jié)之間“蛙”意象的主題學關系研究表明:它們之間具有淵源和傳承關系,并且是探尋廣西民間藝術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的突破口。當然,廣西民間藝術的“蛙”意象崇拜,不僅體現(xiàn)在花山巖畫、銅鼓和螞拐節(jié)中,也體現(xiàn)在其他廣西民間藝術中。如廣西民間藝術蛙紋飾工藝品、蛙式剪紙、壯錦中的蛙形圖案和壯族干欄式建筑上的蛙形雕飾等,這說明“蛙”意象崇拜主題,在廣西民間藝術中具有普遍性。只是廣西民間藝術的“蛙”意象崇拜主題,在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花山巖畫和螞拐節(jié)中,體現(xiàn)得更為集中和典型,其關系表現(xiàn)的也更加復雜和密切,并且具有淵源和傳承性,這也是本文選擇這三種廣西民間藝術,運用主題學的方法集中分析和論證的原因。

五、結(jié)語

通過對廣西民間藝術銅鼓、花山巖畫和螞拐節(jié)“蛙”意象的主題分析及其之間的復雜、密切關系研究,可以知道千百年來壯族先民所追求的豐饒崇拜和生殖崇拜,就是其背后的主題思想,也是潛藏在廣西民間藝術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是廣西民間藝術中獨特的具有特定意義的文化藝術意象。

猜你喜歡
花山銅鼓巖畫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花山歡來啰
歌海(2023年4期)2023-11-01 23:55:04
一件被切割的漢代銅鼓是否應該焊接復原?
大眾考古(2017年6期)2017-11-09 00:42:47
我在花山等你來
歌海(2017年3期)2017-05-30 15:39:38
花山請你來
歌海(2017年3期)2017-05-30 15:39:38
花山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快樂的小銅鼓
黃河之聲(2016年15期)2016-12-17 14:59:54
銅鼓漸成收藏潛力股
藏天下(2016年6期)2016-08-10 09:52:52
孜孜榮巖畫
陰山巖畫
霍城县| 收藏| 灵璧县| 宿州市| 锦屏县| 开化县| 永福县| 西城区| 莲花县| 信丰县| 邵东县| 织金县| 两当县| 延吉市| 邹平县| 怀集县| 泰安市| 婺源县| 句容市| 盘锦市| 兴义市| 古丈县| 阿拉善右旗| 凉城县| 靖宇县| 宣恩县| 蛟河市| 镇安县| 饶河县| 美姑县| 西平县| 喀喇| 泰和县| 富民县| 延川县| 千阳县| 衡水市| 兴安盟| 镇沅| 岳普湖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