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皓
重疊是西夏語重要的語法手段之一,名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都能夠重疊。西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本文對西夏語動詞重疊進行分析,并從類型學角度分析西夏語動詞重疊與其他藏緬語動詞重疊存在的共性。
史金波認為西夏語“動詞詞根重復表示周全、互動或強調”[1]146。西夏語中的動詞重疊除了表示周全、互動、強調的語法意義外,還存在話題化,下面逐一論述。
戴慶廈認為“話題的作用主要是突出、強調主題。景頗語的重疊式的作用之一是表示強調,因而表強調的重疊式若在句首當主語用時常加話題助詞ko31”[7]。與之相比,當具有強調意義的西夏語動詞重疊在句首做主語時,同樣常加上話題助詞“”,也就是說,當話題是動詞重疊式時,西夏語與景頗語的話題句具有類型上的相似性。
戴宗杰依據(jù)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將漢藏語分為“多量義優(yōu)勢型語言”和“少量義優(yōu)勢型語言”。動詞重疊“多量義”的語法意義有:反復/頻繁、持續(xù)、經(jīng)常/慣常、加強、周遍、互動、話題化。[8]很明顯,西夏語屬于“多量義優(yōu)勢型語言”。西夏語動詞重疊的周全、互動、強調、話題化的語法意義是相通的,這些語法意義的共性是表示“量的增加”,西夏語動詞重疊具有調量功能。正如戴慶廈、傅愛蘭認為“藏緬語動詞重疊最主要的共性特征是表‘量’,并且主要是表‘多量/多數(shù)’。這一特征也許是藏緬語(甚或是漢藏語)動詞重疊的共性特征”[5]17。
有些動詞重疊前加已行體或將行體前綴,與不加前綴的動詞重疊對比發(fā)現(xiàn),加體前綴的動詞重疊對譯的漢文大多是“所有、諸所、凡所”,帶有多數(shù)意義?!绑w前綴+動詞重疊”結構強調了范圍的周全,具有調量功能,不僅表示動量的增加,還表示動作施事或受事的多量,如:
傅愛蘭指出,普米語“及物動詞重疊表示賓語是多數(shù)時,只能區(qū)分‘已行’和‘將行’這兩種體,且需要與表示已完成或將完成的前綴共現(xiàn)”。如:
西夏語的“體前綴+動詞重疊”不僅在結構上和普米語類似,而且在“表示賓語是多數(shù)”的用法上也有相似處,以上例句動詞重疊支配的受事賓語“”等帶有多數(shù)意義。
以往研究并沒有關注動詞重疊的人稱呼應與音韻轉換,以下例子表明,動詞重疊后在人稱呼應上仍保持原動詞相應的特征。
動詞重疊按照語法功能可分為名詞性和動詞性,前者在句中做主語、定語,后者做謂語。人稱呼應現(xiàn)象只出現(xiàn)在動詞重疊做謂語時,動詞重疊做定語時沒有人稱呼應,使用基本式。
我們檢索到的動詞變韻重疊,按主要元音的轉換分如下類型。
以上大多數(shù)的變韻重疊詞存在第一音節(jié)弱化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主要元音央化,介音、韻尾的脫落。相比之下,羌語支其他語言動詞重疊時也存在類似現(xiàn)象:“羌語麻窩話動詞重疊不管詞根主要元音是什么,前一音節(jié)韻母的主要元音一律變?yōu)檠朐??!保?]“羌語桃坪話若動詞重疊韻母主元音為е、а、ɑ、?,重疊后第一個音節(jié)的主元音一律變?yōu)??!保?1]86“普米語動詞重疊時,前一音節(jié)的韻母變?yōu)棣?,如帶有介音i、u、у或韻尾u的,整個韻母(包括介音)一律用ε交替?!保?]“木雅語疊音動詞的前一音節(jié)韻母要發(fā)生異化?!保?]拉塢戎語“重疊后的動詞前后音節(jié)的語音形式一般要發(fā)生變化,若動詞有韻尾,重疊后一般前一音節(jié)動詞的韻尾丟失,在第二個音節(jié)中的動詞的韻尾仍保留”[12]。羌語支外的其他藏緬語中也存在類似現(xiàn)象,戴慶廈認為“在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景頗語、阿昌語、載瓦語、浪速話和緬語等一些語言中,一部分雙音節(jié)的詞和詞組前一個音節(jié)出現(xiàn)弱化現(xiàn)象”[13]。
注釋:
①除特別說明,文中西夏文例詞(句)來自于西夏文《大寶積經(jīng)》(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21—22,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以卷、折、行標明。
③為說明“央、后元音”轉換類型的存在,引用例詞未區(qū)分詞性,其中“一詞來源于段玉泉《西夏藏傳〈尊勝經(jīng)〉的夏漢藏對勘研究》,《西夏學》(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