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斌,胡 娟,張家永
(吉林大學 物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Kesterite結構的Cu2ZnSn(S,Se)4(CZTSSe)半導體薄膜,由于其吸收系數(shù)高(>104cm-1)、可調節(jié)帶隙范圍寬(1.0~1.5 eV)且組成元素在地球上含量豐富、安全無毒,被認為是制備薄膜太陽電池的理想吸收層材料,受到廣泛深入的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雖然通過各種制備方法使CZTSSe太陽電池的研究取得較大的進展,但目前最高認證光電轉換效率(PCE)僅為13.0%[1],明顯小于CuInGaSe2(CIGS)太陽電池的22.6%[2].與CIGS器件相比,CZTSSe太陽電池面臨的最大瓶頸是開路電壓(Voc)小[3-6].導致Voc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是CZTSSe薄膜晶體質量差,如:存在大量的點缺陷和晶界缺陷,尤其是表面缺陷等,導致載流子復合幾率大[7].因此,提高CZTSSe薄膜的晶體質量,減少或鈍化表面、體內和晶界缺陷是CZTSSe太陽電池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許多研究表明,利用離子摻雜可減少或鈍化晶格和晶界中的缺陷,提高晶體質量,調整帶隙,從而減小載流子復合,進而提高CZTSSe太陽電池Voc和PCE.如:利用鋰摻雜可促進晶粒的生長,提高CZTSSe薄膜質量,調節(jié)其禁帶寬度[8-10];利用鈉摻雜可增大晶粒尺寸,鈍化晶界[11-13];利用鉀摻雜可增加空穴濃度,鈍化前界面和晶界缺陷,促進晶粒生長[14-15].研究表明,利用堿金屬摻雜可以減少載流子在晶體內、晶界和界面復合,提高Voc和PCE.也有研究人員開展了利用Ag[16-19]、Cd[20]和Ge[21-22]摻雜提高CZTSSe電池Voc和PCE的研究.如:利用Ag摻雜減少缺陷形成,調節(jié)帶隙,從而提高少數(shù)載流子壽命;利用Cd摻雜減少CuZn和ZnCu反位缺陷,減小載流子復合;利用Ge摻雜調整元素的深度分布,增大晶粒尺寸,從而提高CZTSSe太陽電池Voc和PCE.此外,過渡金屬也被用于CZTSSe的摻雜研究中.如: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Fe摻雜量的增加,CZTS實現(xiàn)了從kesterite結構向stannite結構的轉變,帶隙增加[23],從而Voc增大.以上這些摻雜方法,雖然通過提高Voc很大程度上改善了CZTSSe電池的光電性能,但總體光電轉換效率仍小于目前的最高效率13.0%,更遠低于理論效率.
有文獻指出,CZTSSe薄膜中的四價Sn4+如果被三價離子替代可以增加空穴濃度,從而提高太陽電池的Voc[24].釔(Y)是穩(wěn)定的三價元素,按照文獻報道,如果Y替代Sn,應該可以提高CZTSSe的空穴濃度.但是,D.Liu等[25]在對NaYF4(NYF)納米顆粒在CZTSSe摻雜對電池性能影響的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腘YF摻雜可導致CZTSSe空穴濃度下降,載流子復合減小,從而提高Voc和PCE.利用第一原理計算發(fā)現(xiàn),Y難以摻雜到CZTSSe晶格中替代金屬離子,而是存在CZTSSe晶界和表面.空穴濃度下降和復合幾率的減小歸因于Y對晶界和表面缺陷的鈍化.然而,在NYF中,不僅有Y元素,還有Na和F元素.所以,NYF對CZTSSe太陽電池Voc和PCE的影響尚不能肯定來自Y的影響.因此,Y在CZTSSe摻雜行為及其對CZTSSe電池光伏性能和轉換效率的影響仍然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開展研究.
以二水合醋酸銅(Cu(CH3COO)2·2H2O)(分析純)為銅源、二水合氯化鋅(ZnCl2·2H2O)(分析純)為鋅源、三氟醋酸釔(C6F9OY)(99.999%)為釔源、二水合氯化亞錫(SnCl2·2H2O)(分析純)為錫源、硫脲((NH2)2S)(分析純)為配體和硫源、二甲基亞砜(DMSO)為溶劑,制備Cu2ZnSnS4(CZTS)前驅體溶液.在實驗中,按照Cu/(Zn+Sn)原子比為0.75,Zn/Sn原子比為1.2,Y/(Y+Sn)原子比分別為0、0.01、0.03、0.05、0.07,稱取各種金屬鹽,組成5組Y/(Y+Sn)原子比不同的金屬鹽原料.對于每組金屬鹽原料,先將醋酸銅和氯化亞錫以及三氟醋酸釔加到裝有DMSO的血清瓶中,然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常溫下攪拌,攪拌均勻后,向溶液中添加氯化鋅,最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硫脲.經(jīng)充分攪拌,待溶質完全反應至透明澄清為止.按著此工藝分別對每組金屬鹽原料進行操作,便可以獲得5種Y/(Y+Sn)原子比不同的Y摻雜CZTS前驅體溶液.以上所有前驅體溶液的配制過程都在空氣中進行.
在以氮氣為保護氣體、水和氧含量都小于1 mg/L的手套箱中,利用勻膠機將前驅體溶液旋涂在鍍鉬(Mo)的鈉鈣玻璃(SLG)片上(記為Mo/SLG)(襯底體積為2 cm×2 cm×1.1 mm).勻膠機先以800 r/min轉速旋轉3 s,然后再以3 000 r/min旋轉30 s.旋轉停止后,用鑷子將樣品轉移到300 ℃的加熱板上加熱3 min,得到一層前驅體薄膜,然后將樣品從加熱板轉移到清潔的錫箔紙上自然冷卻至室溫.將冷卻的樣品放在均膠機上,再進行旋涂和熱處理.如此旋涂和熱處理過程重復10次,制備出Y摻雜CZTS預制膜.
將Y摻雜CZTS預制膜的膜面朝上放置于密封石墨盒中,在石墨盒中添加有150 mg硒粒(99.999%).之后將石墨盒放置于快速退火爐中,在氣體流速為120 mL/min的N2保護下,將快速退火爐快速升溫到550 ℃,保溫15 min,然后自然降溫至室溫.從而在Mo/SLG襯底上生長出Y摻雜的Cu2ZnSn(S,Se)4(CZTSSe)薄膜,記做CZTSSe:Y-x/Mo/SLG (x=0、0.01、0.03、0.05、0.07).
1.3.1 CdS緩沖層的制備
利用水浴法在CZTSSe:Y-x/Mo/SLG上生長50 nm的CdS.首先,準確稱取0.076 8 g硫酸鎘(CdSO4·8/3H2O)倒入盛有200 mL去離子水和一個大攪拌子的燒杯中,在磁力攪拌臺上攪拌直至將硫酸鎘完全溶解.然后將12.5 mL氨水快速加入燒杯中再用保鮮膜密封燒杯口,攪拌15 min.將裝有CZTSSe:Y-x/Mo/SLG的水浴架子放置于燒杯中(薄膜必須完全浸泡于溶液中),倒入0.11 g的硫脲,用保鮮膜密封燒杯口,放置于60 ℃的水浴鍋中.開啟攪拌,注意攪拌過程中不要讓攪拌磁子轉速太快,避免燒杯搖晃影響CdS薄膜的生長.攪拌16 min后,迅速將水浴架取出,用去離子水輕輕沖洗樣品表面,這樣,就在CZTSSe:Y-x上生長一層50 nm的CdS,樣品記做CdS/CZTSSe:Y-x/Mo/SLG.最后將生長了CdS的CZTSSe:Y-x薄膜樣品放置于40 ℃的烘箱中烘干備用.
1.3.2 ZnO和ITO窗口層的制備
將CdS/CZTSSe:Y-x/Mo/SLG樣品轉移到磁控濺射儀中,利用Ar氣為濺射氣體,在1.0 Pa,射頻濺射功率為75 W濺射ZnO靶材(99.99%)5 min,在CdS上生長約為50 nm厚的ZnO薄膜.接著在0.4 Pa,濺射功率為60 W濺射ITO靶(99.999%)8 min,在ZnO薄膜上生長約250 nm厚的ITO薄膜.樣品記做ITO/ZnO/CdS/CZTSSe:Y-x/Mo/SLG.
1.3.3 Al柵格電極的制備
用美工刀在ITO/ZnO/CdS/CZTSSe:Y-x/Mo/SLG樣品上刮出2 cm×3 mm的長方形區(qū)域,漏出Mo背電極.然后把樣品放置于掩膜板上.將60 mg的Al絲放置于鎢舟上,用100 A的熱蒸發(fā)電流,蒸鍍Al 5 min,制備出Al柵格電極.這樣便制備出結構為Al/ITO/ZnO/CdS/CZTSSe:Y/Mo/SLG太陽電池.為敘述方便,以Y摻雜量x為0、0.01、0.03、0.05、0.07的CZTSSe:Y為吸收層制備的太陽電池分別記做C0、C1、C3、C5、C7.最后按照模板的設計圖案,用美工刀把一整塊電池刻劃為9個獨立的、活性面積約為0.19 cm2小電池.
利用X射線衍射儀(中國丹東浩元,DX-2700型,CuKα射線,波長λ=0.154 06 nm)表征CZTSSe:Y薄膜的結構和晶體質量;利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Hitachi S-4800)對CZTSSe:Y薄膜表面和斷面形貌進行觀測,結合能譜議(EDAX Genesis 2000)測量薄膜成分.利用吉時利2400數(shù)字源表和太陽模擬器(Abet Sun 2000,AM 1.5 G)搭建的太陽電池測試系統(tǒng),對CZTSSe:Y太陽電池PCE進行測試.測試前使用Newport認證的晶體硅標準電池對光強進行校準.利用Zolix SCS100 QE系統(tǒng)測量CZTSSe:Y太陽電池的外量子效率(EQE),測試波長范圍為300~1 400 nm.
為了研究Y摻雜量對CZTSSe太陽電池性能的影響,對Y摻雜量不同的太陽電池(C0、C1、C3、C5、C7)進行J-V測試.圖1給出其J-V曲線.由這些J-V曲線計算出這些電池的PCE、Voc、短路電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串聯(lián)電阻(Rs)、并聯(lián)電導(Gsh)、反向飽和電流密度(J0)和二極管理想系數(shù)(A),如表1所示.
圖1 CZTSSe:Y太陽電池在AM 1.5 G光照下的J-V曲線
表1 不同Y摻雜量CZTSSe:Y太陽電池的光伏和電學參數(shù)
從表1中可以看到,隨著Y摻雜量的增加,PCE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當Y摻雜量為0.05時,太陽電池(C5)PCE最高,為5.67%.Voc、Jsc和FF隨著Y摻雜量的變化展示出和PCE相同的趨勢,可以看出PCE的增加或減小來源于Voc、Jsc和FF的增加或減小.
PCE的定義為
(1)
式中P是入射光的功率密度.為了定量理解Voc、Jsc和FF對PCE的影響程度,利用(1)式對PCE全微分得到Voc、Jsc和FF的變化(ΔVoc、ΔJsc、ΔFF)導致PCE改變(ΔPCE)的表達式:
(2)
顯然,Voc、Jsc和FF單獨變化引起的PCE的改變量為
(3)
定義Voc、Jsc和FF單獨變化對PCE改變的貢獻程度為
(4)
利用式(2)—(4)及表1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Y摻雜量x從0增加到0.05時,Voc、Jsc和FF的增加對PCE增加的貢獻程度分別為45.72%、23.65%和30.63%.Y摻雜量從0.05增加到0.07時,Voc、Jsc和FF的減小對PCE減小的貢獻程度分別為-57.44%、-8.14%和-34.42%.由此可見,無論PCE增加還是減小,Voc的貢獻都是主要的,其次是FF,最后是Jsc.
為了闡明Y摻雜對CZTSSe:Y太陽電池PCE的影響機制,對Y摻雜對Voc、Jsc和FF的影響機制進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Y摻雜對Voc的影響機制.眾所周知,Voc與太陽電池吸收層的帶隙有關.為求出帶隙,對CZTSSe:Y太陽電池進行了EQE測量,其EQE響應譜圖如圖2(A)所示.為了計算CZTSSe:Y太陽電池吸收層的帶隙,利用圖2(A)數(shù)據(jù)繪出[hν×ln(1-EQE)]2隨光子能量(hν)變化曲線,如圖2(B)所示.由圖2(B)計算出Y摻雜量為0、0.01、0.03、0.05、0.07的CZTSSe:Y太陽電池(C0、C1、C3、C5、C7)中吸收層的帶隙分別為1.057、1.049、1.039、1.034、1.053 eV.根據(jù)太陽電池理論,一個太陽電池的Voc與其吸收層的帶隙成正比.然而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Y摻雜量的升高,帶隙并沒有展現(xiàn)出和Voc相同的變化趨勢.例如:C5的帶隙(1.034 eV)小于C0 (1.057 eV),但C5的Voc(410.3 mV)卻大于C0 (268 mV);C7的帶隙(1.053 eV)大于C5,但其Voc(278.9 mV)卻小于C5.這表明CZTSSe:Y太陽電池Voc的增加或減小并不主要來自Eg的貢獻.
圖2 CZTSSe:Y太陽電池EQE響應譜(A)和[hν× ln(1-EQE)]2~hν (B)曲線圖
根據(jù)太陽電池理論,除了Eg以外,影響Voc的因素還包括Jsc、Gsh和J0,它們與Voc的關系可表達為
(5)
其中:q為電子電荷,A為二極管的理想因子,k玻爾茲曼常數(shù)和T溫度.利用表1中的數(shù)據(jù),繪制出未摻雜和不同Y摻雜量CZTSSe:Y太陽電池的Voc隨Jsc、Gsh和J0的變化,如圖3,圖中每個點的數(shù)字為電池的標號.由圖3可見,Voc隨Jsc的增加、Gsh和J0的減小而增加,變化規(guī)律與式(1)一致.這說明Y摻雜對Voc的影響主要來自于Y摻雜對Jsc、Gsh和J0的影響.從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當Y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CZTSSe:Y太陽電池的Jsc增加,Gsh和J0減少,導致VOC增加.但當Y摻雜量從0.05增加到0.07時,Jsc減小,Gsh和J0增加,導致Voc減小.這說明適當?shù)腨摻雜可以提高Voc.
圖3 不同Y摻雜量的CZTSSe:Y太陽電池的Voc隨Jsc、Gsh和J0的變化
為了給出Jsc、Gsh和J0的變化對Voc變化的影響程度,利用文獻[26]報道的方法計算出Y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所對應的太陽電池C0到C5Jsc的增加及Gsh和J0減少對Voc增加貢獻程度分別為4.62%、11.51%和83.87%.Y摻雜量從0.05增加到0.07時,所對應的太陽電池(C5到C7)Jsc的減小及Gsh和J0的增加對Voc減小的貢獻程度分別為-2.58%、-3.16%和-94.26%.由此可以得出,Y摻雜對Voc的影響主要來自其對J0,也就是對載流子復合的影響.
其次,研究了影響Jsc的因素和機制.根據(jù)太陽電池理論,Jsc與JL、Rs、Gsh、J0的關系為
(6)
一般來說,Rs與Gsh的乘積遠遠小于1,因此,Jsc主要受JL、Rs和J0影響,隨JL增加、Rs和J0的減小而增加.為了闡明JL、Rs和J0的變化對Jsc的影響程度,利用式(6)分別對Rs和J0求偏導數(shù):
(7)
(8)
利用式(6)—(8)和表1中的參數(shù),估算出從C0到C5,J0和Rs的減小、及JL的增加引起Jsc的增加值分別是0.7、0.1、4.8 mA/cm2,對Jsc增加的貢獻程度分別為12%、2%和86%.說明從C0到C5,Jsc的增加主要來自JL的增加,其次是J0的減小,Rs的減小對Jsc增加的貢獻很小.從C5到C7,J0和Rs的增加和JL的減小引起Jsc的減小值分別是-0.7、-0.1、-0.4 mA/cm2,對Jsc減小的貢獻程度分別-58%、-8%和-34%.與C0到C5不同,C5到C7Jsc的減小主要來自J0的增加,其次是JL的減小,Rs增加對Jsc減小的貢獻很小.
最后研究了影響FF的因素和機制.根據(jù)太陽電池理論和文獻報道,一般認為FF主要受Rs和Gsh的影響,隨Rs和Gsh的減小而增加.由表1可見當Y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F(xiàn)F隨Rs和Gsh減小而單調增加,當Y摻雜量從0.05增加到0.07時,Rs和Gsh大幅度增加,F(xiàn)F大幅度減小.但從太陽電池J-V方程可以推斷,F(xiàn)F不僅與Rs和Gsh,還應該與JL和J0有關.
為了研究影響FF的因素及其對FF變化的貢獻程度,從FF的定義式(9)和太陽電池的J-V方程式(10)尋找FF與電學參數(shù)和JL的關系:
(9)
(10)
式(9)中Vm和Jm為太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Pm)對應的最大輸出電壓和電流.
令U=V+JRS,將輸出功率P=JV改寫成W=JU,W是U的函數(shù).當J=Jm,V=Vm,P有最大值時,近似認為,W在U=Um=Vm+JmRS,也有最大值.則有
(11)
利用式(9)—(11),得到:
(12)
(13)
Vm=Um-JmRs.
(14)
式(12)—(14)證明FF不僅與Rs和Rsh,還與JL和J0有關.利用式(9)、(12)—(14)以及表1中的電學參數(shù),對JL和每個電學參數(shù)單獨變化引起的FF變化大小及其對FF變化的貢獻程度進行了估算.由于JL近似等于Jsc,所以估算時JL的影響時,用Jsc代替JL.估算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中F(δ)(=Rs、Gsh、J0和JL)為這4個參數(shù)中有一個變化而其他參數(shù)不變時(或稱單獨變化)引起的FF的變化值,PF(δ)(=F(δ)/|FFcal|)為每個參數(shù)單獨變化引起的FF的變化(F(x))占FF總變化的百分比,即貢獻程度.從表2可見,當Y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太陽電池(C0到C5)FF的增加主要來自J0的減小,其次是Rs和Gsh的減小.JL的增加并沒有使FF增加,反而使其減小,但影響很小.當Y含量從0.05增加到0.07時,太陽電池C5到C7FF的減小主要來自J0的增加,其次是Rs和Gsh的增加.JL減小使FF增加,但影響遠小于電學參數(shù)的影響.然而,比較C0和C7可見,F(xiàn)F的增加主要來自Rs和Gsh的減小.雖然JL的增加仍然使FF有較大的減小,但仍然小于Rs、Rsh和J0對FF增加的正貢獻,所以,C7的FF大于C0.
表2 JL和每個電學參數(shù)單獨變化引起的FF變化及其對FF變化的貢獻程度
綜合以上關于JL和電學參數(shù)對Voc、Jsc和FF的貢獻程度的研究結果,得到:對于從C0到C5,JL、Gsh、Rs和J0對PCE增加的貢獻程度分別為20.61%、9.86%、5.68%和63.85%,從C5到C7,JL、Gsh、Rs和J0對PCE減小的貢獻程度分別為-3.56%、-4.22%、-5.13%和-87.09%.這說明PCE的增加主要來自JL增加和J0的減小,而PCE的減小幾乎都來自J0的增加.
在2.1節(jié)得出Y摻雜對電池轉換效率和光伏性能的影響來自其對電池的JL和電學參量J0、Gsh和Rs的影響.這些參量隨Y摻雜量的變化與CZTSSe薄膜晶體結構、晶體質量和光電性能隨Y摻雜量的變化有關.因此,將根據(jù)Y摻雜對CZTSSe薄膜晶體結構、晶體質量和電學性能的影響,研究Y摻雜對CZTSSe太陽電池光伏性能和轉換效率的影響機制.
首先,研究了Y在CZTSSe的摻雜量和摻雜狀態(tài).為此,利用EDS對CZTSSe:Y-x薄膜成份進行了測量,如表3所示.由表3可見,隨Y名義摻雜量x從0增加到0.07,薄膜中實際摻雜量從0增加到0.025,這意味著Y確實摻入到CZTSSe薄膜中.
表3 不同Y摻雜量的CZTSSe:Y-x薄膜的成份
為了確定CZTSSe:Y中Y的摻雜行為,對CZTSSe:Y薄膜進行了X射線衍射測量,如圖4所示.可以看到,對于所有的薄膜,除了金屬Mo(110)的衍射峰外,還觀察到與鋅黃錫礦(kesterite)結構的CZTSSe的(112)、(204)、(312)和(316)衍射峰位相同的衍射峰,所有薄膜的(112)峰的峰強最高.這表明CZTSSe:Y-x薄膜均由鋅黃錫礦結構的晶粒組成,且晶粒沿著(112)晶面擇優(yōu)生長.D.Liu等[25]對Y摻雜CZTSSe的摻雜行為進行了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由于Y替代CZTSSe晶格中金屬元素的形成能都遠大于零,很難自發(fā)替代摻雜到CZTSSe晶格中,更難以間隙摻雜到CZTSSe晶格中.所以,推測大部分Y以Y2Se3的形式存在于晶界中.
圖4 不同Y摻雜量的CZTSSe:Y-x薄膜的X射線衍射圖
研究表明吸收層的質量,包括表面和體內的晶粒尺寸和堆積致密度等,對太陽電池JL、Rs、Rsh和J0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探究Y摻雜對吸收層晶體質量的影響,對CZTSSe:Y-x薄膜進行了SEM測試.圖5是不同Y摻雜量CZTSSe:Y-x薄膜表面和斷面形貌SEM照片.如圖5(A)和(F)所示.未摻雜時薄膜表面的晶粒尺寸較小并且不連續(xù),體內晶粒尺寸較小有少量的孔洞.當Y摻雜時,由圖5(B)—(E)可見,表面呈現(xiàn)熔融再結晶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可能歸因于Y摻雜CZTS在Se化過程中有Y2Se3形成.這些Y2Se3作為助溶劑使CZTSSe熔融再結晶,導致晶粒長大,堆積致密.由圖5(A)—(E)和(F)—(J)可見,隨著Y摻雜量由0增加到0.05時,晶粒尺寸越來越大,堆積越來越致密.但當Y繼續(xù)增加到0.07時,雖然晶粒尺寸進一步增大,但表面和體內,尤其是表面,都出現(xiàn)孔洞,如圖5(E)和(J)所示.這不利于提高電池性能[27-28].以上結果說明,當Y名義摻雜量在0~0.05時,CZTSSe的晶體質量隨Y摻雜量的增加而變好.當Y名義摻雜量為0.05時,CZTSSe晶體質量達到最佳.繼續(xù)增加Y摻雜量,CZTSSe的晶體質量變差.眾所周知,太陽電池的電學參量Gsh、Rs和J0與晶體質量有關.晶體質量,尤其是表面質量越好,Gsh、Rs和J0越小.根據(jù)上面關于Y摻雜對CZTSSe薄膜晶體質量的影響規(guī)律可以推論:隨著Y名義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晶體質量變好,所以Gsh、Rs和J0減小,當Y摻雜量為0.05時達到最小.繼續(xù)增加Y摻雜量,晶體質量尤其是表面質量變差,導致Gsh、Rs和J0增大.這與表1的結果定性一致.
圖5 Y名義摻雜量為0 (A)(F)、0.01(B)(G)、0.03(C)(H)、0.05(D)(I)和0.07(E)(J) CZTSSe:Y-x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斷面形貌SEM圖
為了闡述Y摻雜對JL的影響機制,對不同Y摻雜量的CZTSSe:Y-x薄膜樣品進行了Hall效應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所有薄膜均表現(xiàn)為p型導電.隨著Y摻雜量的增加電阻率先減小后增加,與表1中Rs隨Y摻雜量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說明Y摻雜對電池串聯(lián)電阻的影響主要來自于由于Y摻雜對CZTSSe:Y-x薄膜電阻率的影響.根據(jù)太陽電池理論,JL與太陽電池的載流子分離能力和吸收層帶隙有關,隨分離能力增加和帶隙的減小而增加.從表4可見空穴濃度隨Y摻雜量的增加而減小,這意味著CZTSSe:Y太陽電池的耗盡區(qū)寬度(Wd)隨Y摻雜量的增加而變寬,空穴-電子對的分離能力增強,光生電流密度JL升高.另一方面,從圖2(B)已經(jīng)得到:隨著Y摻雜量從0增加到0.05時,CZTSSe:Y帶隙減小,這也使JL增大.由此推論,當Y摻雜從0增加到0.05時,JL的增加來自空穴濃度和帶隙的減小.當Y摻雜量從0.05增加0.07時,雖然空穴濃度減小,但帶隙也增加.前者雖然使JL增加,但后者使吸收光子的波段減小,JL減小.由此推論,Y摻雜從0.05增加到0.07時,JL的減小主要是由于帶隙的增加.
表4 不同Y摻雜量CZTSSe:Y-x薄膜的電學參數(shù)
(1)利用溶膠-凝膠法制備出Y名義摻雜量x為0~0.07(實際摻雜量為0~0.025)的單一kesterite結構的CZTSSe:Y-x薄膜,發(fā)現(xiàn)在x=0~0.05范圍,隨著Y摻雜量的增加,CZTSSe:Y-x薄膜的晶粒尺寸和致密度增加;在0.05~0.07范圍,雖然晶粒尺寸增大,但致密度下降,出現(xiàn)孔洞.CZTSSe:Y晶粒尺寸和致密度增加可歸因于Y2Se3的助溶劑作用使CZTS:Y在硒化過程中熔融再結晶.
(2)以不同Y摻雜量的CZTSSe:Y-x薄膜為吸收層制備出傳統(tǒng)結構的CZTSSe:Y太陽電池,發(fā)現(xiàn)隨著x從0增加到0.05,PCE從2.26%增加到5.68%,其中45.72%來自Voc,23.65%來自Jsc,30.63%來自FF的增加.當x從5%增加7%時,PCE從5.68%降低到2.90%,其中-57.44%來自Voc,-8.14%來自Jsc,-34.42%來自FF的減小.
(3)在x=0~0.05,Voc的增加主要來自J0的減小,其次是Gsh的減小,最后是JL的增加;Jsc的增加主要來自JL的增加,其次是J0的減小,Rs對Jsc的影響很??;FF的增加主要來自J0的減小,其次是Rs和Gsh的減小.在x=0.05~0.07,Voc的減小幾乎全部來自J0的增加,F(xiàn)F的減小主要來自J0的增加,其次是Rs和Gsh的增加;Jsc的減小主要來自J0的增加,其次是JL的減小,Rs增加對Jsc減小的貢獻很小.
(4)JL隨Y摻雜量的增加而增加可歸因于CZTSSe:Y空穴濃度和帶隙的減小.JL隨Y摻雜量的減小主要歸因于帶隙的增加;Gsh、Rs和J0的減小可歸因于CZTSSe:Y體內和表面(尤其是表面)晶粒尺寸和致密度增加,導致界面漏電減少、體電阻變小和界面復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