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古詩詞是承載我國歷史人文價值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語文教育中的教學重點,其不僅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也對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價值觀念有著重要導向作用,所以,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如今,由于初中語文教師受到應試化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過程應試化和程序化特征明顯,阻礙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提高,所以以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為目標,對教學新路徑進行探索也顯得尤為必要。
(一)應試化特征明顯
由于根深蒂固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中學教育系統(tǒng)中教育模式主體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更偏向應試化。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關注考試中的古詩詞題型,所以以“拿分”為目標,一味地組織學生背誦古詩詞,理解古詩詞,甚至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將古詩詞教學淪為“古詩詞答題課”“古詩詞翻譯課”等,忽略了古詩詞中豐富的情感價值與文學價值。除此之外,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應試化教育缺少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缺少文化內涵的延伸,與素質教育目標相悖,無法有效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二)程序化特征明顯
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通常采取“五步走”的教學“套路”,所謂“五步走”即“朗讀-講解-翻譯-背誦-答題”,這種教學模式基于應試教育模式下前人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成,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質量,但是一味地照搬套路難免固化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思路,導致古詩詞無法發(fā)揮自身的教育功能。另外,照搬套路的初中語文古詩詞無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空間,最終無法完成素質教育背景下古詩詞教學任務。
(一)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方式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標轉變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基于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眾多優(yōu)秀教學工作者集思廣益,推出諸多更具教學實效的教學辦法,其中情境教學法就是代表之一。由于古詩詞與學生有著較遠的距離,無論是行文方式還是創(chuàng)作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學生學習古詩詞有著一定的難度,而借助情境教學法能夠幫助轉變課堂中師生的教學角色,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
以《過故人莊》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自行分組,以《過故人莊》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或者創(chuàng)作主線,撰寫話劇劇本,并安排小組成員進行演繹。表演時,借助《苗嶺的早晨》等背景音樂,同學們扮演著老友相聚、喝茶談論、相約賞菊的情境。在情境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以古詩詞為主線自發(fā)收集資料,提升了參與古詩詞情境扮演活動的積極性,活躍了古詩詞課堂教學氛圍,提升了古詩詞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拓“古今融合”教學方式
初中學生一般有活潑、好動、表演欲望強烈的性格特征,所以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能力,初中古詩詞教學可以此作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教學路徑。
以《木蘭詩》教學為例,這首古詩詞通過對木蘭從軍、沙場征戰(zhàn)的敘述,塑造了木蘭這一深明大義、不慕名利的巾幗英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質品質。所以根據(jù)這一點,在教學中開篇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動畫片《花木蘭》,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勾勒有關花木蘭的英雄形象,然后組織學生對比動畫片和古詩詞中花木蘭形象的差異,鼓勵學生解讀不同文化之間的人物形象差異。現(xiàn)代元素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的“古今融合”教學方式,能夠拓寬信息傳遞,幫助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跨越古今,引起共鳴。
(三)重視古詩詞吟誦教學
吟誦是改良和優(yōu)化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手段。初中語文通過吟誦進行古詩詞的教學能夠帶領學生感受中國古詩詞的語言韻律之美,掌握音律之美,同時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以《歸園田居》教學為例,在吟誦教學前,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五言詩的吟誦節(jié)奏,鼓勵學生對比“二二一”的吟誦方式與常規(guī)朗讀方式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意境,然后配合背景音樂,引導學生進行吟誦。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吟誦大賽,鼓勵學生扮演詩人角色,吟誦時搭配肢體語言,從而在吟誦中深入古詩詞情境,升華情感。
古詩詞作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數(shù)千年來對促進文化交流、提升教育水平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育系統(tǒng)中古詩詞教學的應試化和程序化特征仍過于明顯,影響了初中生的古詩詞學習質量,所以,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情境教學方式、“古今融合”教學方式、吟誦教學方式等新路徑,為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個人的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