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飛速發(fā)展,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老年群體的數字化生存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文章從人口老齡化進程快速推進與數字信息化迅速發(fā)展這一雙重時代背景切入,對老年“數字鴻溝”的概念進行梳理,基于“數字鴻溝”和“知識溝”理論視角,以“接入溝”“使用溝”“知識溝”為框架,解析數字時代老年“數字鴻溝”的成因和具體表現。在此基礎上,探討老年“數字鴻溝”的彌合策略,即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動、社會聯動、家庭支持、老年人配合作為具體實施方針,助力老年人主動擁抱數字社會,享受時代紅利。
關鍵詞:數字時代;老年群體;數字鴻溝;表現形式;彌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1-0053-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大連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年學術論文寫作工坊成果
《中國發(fā)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和政策》指出,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在2020年底占到全國總人口數量的14%,我國將逐步從老齡化社會向老齡社會轉變。到2050年,老齡化將達到峰值,65歲以上人口數量將占到全國人口總數的38%,老年人口或將突破5億大關。也就是說從現在起至21世紀中葉,中國老齡人口比例將呈不斷攀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guī)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總體來看,我國中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比例呈現迅速上升態(tài)勢。中國人口老齡化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深入老年人的生活,中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進程快速推進與互聯網技術應用迅速發(fā)展的交匯期。雖然老年網民在網民總體中占比呈良好的上升態(tài)勢,但老年人接受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應用滲透進老年人生活的速度仍存在較大差距。
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興起以及數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智能化服務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醫(yī)療、交通、娛樂等各個領域,為我國建設“智慧社會”和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打下良好的基礎,社會中大多數人都享受到了數字技術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然而,當整個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老年人這個日漸龐大的社會群體卻正在被數字社會邊緣化,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使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淪為了“數字囚徒”,如“老人因掃不出健康碼被公交拒載”“94歲臥病老人被高高舉起做人臉識別”“商家強行要求老人掃碼支付”……這些社會新聞的背后是老年人因媒介技術與媒介素養(yǎng)滯后而與數字時代脫節(jié),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在惠及社會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拉開了一條橫亙在代際之間的老年“數字鴻溝”。
針對這一社會現狀,2020年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要全面提升、便捷性要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要保持高效協同,建立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
在數字信息化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時代背景下,幫助老年群體脫離“數字難民”困境,與作為“數字原住民”的年輕人和“數字移民”的中年人共同享受時代紅利,讓智能化、數字化的時代成果真正惠及、造福全社會,彌合老年“數字鴻溝”,構建老年友好型數字包容社會迫在眉睫。
“數字鴻溝”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被定義為“擁有互聯網的群體和缺少互聯網的群體之間的差距”。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鴻溝”的內涵得到進一步拓展,并催生出老年“數字鴻溝”。何銓等學者認為,老年“數字鴻溝”是指代與代之間在借助數字資源參與公共活動以及獲取、使用信息資源時的差距[1];楊一帆等學者則借鑒了社會學中“文化墮距”的概念,將其定義引申為在數字化進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物質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制度和觀念上的滯后導致的代際數字化應用能力的差距[2]。文章通過引入三道“數字鴻溝”的概念,即“接入溝”“使用溝”和“知識溝”,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老年“數字鴻溝”的表現形式及成因的分析。
(一)“接入溝”
“接入溝”是老年“數字鴻溝”的第一道溝,指老年群體相較于年輕群體,在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接入方面存在差距,獲取信息資源的機會匱乏。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突飛猛進,數字化政務服務快速推進,互聯網技術從少部分人的選擇性應用變?yōu)榱怂腥瞬坏貌挥玫奈ㄒ贿x擇,加上疫情防控大背景掀起了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人們更加傾向于依賴互聯網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社會經濟基礎薄弱、個人認知能力受限等因素,在接入數字技術方面處于劣勢,被迫淪為“數字難民”。
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為用戶提供了數字化平臺,是用戶接入互聯網的基礎門檻,但電子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市場價格呈現階梯式不斷上漲,電子產品價格的高昂以及使用互聯網的不菲費用使得一部分簡樸成性的老年人望而卻步。
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人群偏好,大部分互聯網技術的研發(fā)均以中青年群體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中青年群體的數字產品使用基礎作為基本門檻,數字產品的設計理念沒有考慮到老年群體的特殊性,老年用戶的技術能力無法與之匹配,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造成老年群體難以適應數字技術,出現“水土不服”,數字接入困難,無網可上。
(二)“使用溝”
“使用溝”也稱作“技能溝”,指老年群體相較于其他群體在互聯網技術的掌握和使用方面存在差異。老年人并不生于數字時代,數字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時代變革打亂了他們原本的生活節(jié)奏,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記憶力、學習能力均出現衰退,進一步阻礙了他們掌握互聯網技術。
老年群體的互聯網技術使用存在相當多的盲區(qū)。以微信為例,會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在微信功能的掌握上呈現如下現象:數據顯示,有85%的老年人會使用微信的社交功能,如發(fā)消息、語音、視頻通話;有65%的老年人會使用微信的信息獲取功能,如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推文;有50%的老年人會使用微信的移動支付功能,如紅包、轉賬、微信支付。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的數字媒介接觸依然停留在簡單的通信聯絡、獲取新聞資訊等方面,在社交、娛樂、消費、學習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盲區(qū)。
與此同時,現代社會公共服務的“數字偏好”加劇了老年群體數字“使用溝”的擴大,由于數字技術能夠大幅提高社會服務生產的效能,節(jié)約時間與人力資本,大到社會各個組織部門廣泛應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提升組織運營效率,例如“智慧醫(yī)院”“智慧城市”的建設與使用,小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共享單車以及幾乎實現全地域覆蓋的移動支付,數字技術可謂無孔不入,同時,在技術賦能的背景下,許多社會組織部門的線下人工服務窗口被忽略或取消,這進一步加劇了老年群體在數字化社會服務面前處處受限的尷尬局面。數字化社會為所有人的生活按下了“快捷鍵”,卻沒有意識到新興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正將老年群體置于一個無奈且無助的境地。
(三)“知識溝”
第三道溝即“知識溝”,指老年群體相較于年輕群體存在數字接入困難,數字化技術使用技能欠缺,導致其數字化知識獲取不足。數字技術的接入與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年群體“知識溝”的寬度,即老年群體媒介素養(yǎng)的差異。“接入溝”是起因,“使用溝”是過程,“知識溝”是結果。
老年群體作為互聯網的邊緣用戶,接觸到的往往是數字技術經過一定更新迭代后推出的最新技術,加上其難以接觸到數字化相關信息或者對數字化信息處理出現偏差,數字素養(yǎng)不足,老年用戶很難明辨網絡世界的是非對錯,大數據算法推薦帶來的“信息繭房”和“回音室”更容易使老年人被裹挾在偽科學和謠言之中[3]。2019上半年,騰訊110平臺接受處理中老年人受騙舉報案件超過2萬起,其中,有97%的受騙中老年人曾慘遭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的金錢損失。報告顯示,中老年網民最常遭遇的四種網絡風險分別為網絡謠言(67.3%)、虛假信息(52.7%)、網絡詐騙(38.4%)和低俗色情(30.4%);其最常遭遇的七類網絡詐騙,按頻次排序依次為保健藥品詐騙(31.5%)、返利紅包詐騙(24.9%)、彩票中獎詐騙(23.3%)、傳銷詐騙(18.7%)、投資理財詐騙(17.4%)、非法集資(14.8%)、假冒公檢法和網絡購物詐騙(15.8%)。
老年人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操作時往往小心謹慎、擔心上當受騙,遵循“完成操作、收到反饋”的固定模式,保守的思維和心態(tài)使得老年人不敢主動探索新的領域[4]。許多老年人表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仍想融入現代數字社會,希望能像年輕人一樣將數字設備操作得如行云流水,為生活帶來便利。但在網絡中,老人被騙的案例層出不窮,使得大部分老年人不得不為自己樹立防御機制,與其面臨被詐騙的風險,不如不接觸。對數字技術的擔憂與恐懼,在無形之中在老年人與他們的子代之間拉開了一條“知識溝”。
主觀來看,老年“數字鴻溝”的產生源于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認知能力降低;客觀來看,老年“數字鴻溝”的產生源于現代智能數字技術以及社會各個機構組織的智能化設計忽視了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從微觀上來說,彌合老年“數字鴻溝”要注重老年群體數字素養(yǎng)的提升,從主體根本上解決問題,解決老年人自身的“數字障礙”;從宏觀上來講,要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助老的、對老年群體友好的數字環(huán)境。助老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個人的全面參與,因為這不僅是簡單的資本營收問題,還是一個道德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消弭數字鴻溝,讓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成員共享數字經濟發(fā)展成果”,這也表明我國不僅要建設一個經濟發(fā)達的數字化強國,更要營造有溫度、人性化的社會氛圍。因此,要以適老數字化戰(zhàn)略為指導方針,大力發(fā)展助老產業(yè)為行動指南,呼吁社會多方共同參與“數字鴻溝”治理,加強以家庭為核心的“代際反哺”,為數字接入困難的老年群體保留部分線下服務窗口,“線上+線下”兩手抓,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積極應對老齡化。
(一)政府引導
針對老年群體的特殊性,政府應發(fā)揮引導作用,明確自身在彌合老年“數字鴻溝”中應當承擔的責任,需要有更加精細化、定制化的政策和措施來幫助老年群體解決數字接入難題,給予資金支持和項目投入,積極帶動社會各界參與助老。例如我國已有部分地區(qū)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推行老年人購機補貼、以舊換新、低價購機等公益項目,幫助更多有經濟困難的老年人,降低數字接觸門檻。為促進智慧養(yǎng)老產業(yè)發(fā)展,2017年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發(fā)布《智慧健康養(yǎng)老產業(yè)發(fā)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針對智慧助老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兩則計劃與方案均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推出了相應的智慧技術解決辦法,使智能技術的時代紅利真正惠及老年群體,開啟智慧養(yǎng)老新紀元[5]。
(二)市場主動
市場上的大多數互聯網企業(yè)在研發(fā)新的數字技術時習慣將中青年人作為主要市場考察對象,平臺的功能設計、內容信息更加貼合中青年人的喜好,專門為老年人設計打造的平臺或APP少之又少,帶來的后果就是老年群體越發(fā)邊緣化。放棄老齡市場,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講,都是一種莫大的損失,應鼓勵市場企業(yè)針對老年人需求,將產品設計研發(fā)朝適老化和無障礙方向發(fā)展,發(fā)掘“銀發(fā)市場”這片藍海。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視聽覺均會削弱,對此,許多產品的適老方針就是采用大字號、強音量的模式來彌補老年人視聽覺的欠缺。實際上,設計適老化產品并不只是放大字號那么簡單。研究表明:60歲老人視網膜的光線射入量只有20歲年輕人的30%,在70歲以后就只剩下12%,因此強化視覺對比度在數字化產品的適老化改造中顯得更為重要。例如改善界面配色,用鮮艷的顏色強調界面重點,微信小程序的微信點餐可切換到老年人使用的關懷模式,其中重要的按鍵會用鮮艷的紅色和黃色標出,更加醒目。除了不為老年人的感官增加負擔,數字化產品的步驟設計還應該更加簡化,用一鍵式代替煩瑣的操作步驟,例如,如果要用高德打車APP叫一輛車,至少需要六個步驟,老年版則采用“一鍵叫車”的形式,并且將手動輸入目的地改為“自動定位+自主選擇”,大大減輕老年人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難度,從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兩個維度彌合“使用溝”。
(三)社會聯動
老年群體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者與參與者,對社會互動有基本需求。擁有活躍的人際關系網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更有助于老年人適應社會。對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概念,指出人類在增齡過程中,仍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享有與其他年齡階層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并倡導為老年人回歸社會,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等事務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彌合“數字鴻溝”需要多方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各類社會組織團體、老年教育機構、服務機構等應自覺承擔起對老年人數字技術的教育任務,教授老年人基本的數字化生存技能,幫助老年群體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一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老年群體數字化技能培訓,提升老年群體互聯網技能使用水平,例如,港澳臺等地區(qū)通過開設“長輩數碼培訓計劃”課程、“樂齡IT易學站”和“老齡數碼外展開拓計劃”等培養(yǎng)老年群體數字素養(yǎng)的項目計劃,取得了良好的反應和社會效益[6]。再如2021年3月,遼寧省大連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目的是讓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參與、能夠參與數字技術的應用。應參考以上方式開展老年人數字設備應用培訓,針對老年人生活中數字技術接入困難的情況,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線程方式,開展生活常用軟件專題培訓,如移動支付、預約問診、健康碼行程卡出示、網約車出行等,以此來充分保障智能化飛速發(fā)展過程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是鼓勵老年群體實現自我?guī)椭?,激發(fā)其內生動力,由數字技術掌握嫻熟的老年人向數字技術掌握困難的老年人進行教授,營造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促使老年群體積極參與,提高老年群體數字學習主動性和主體性,引導并激發(fā)其對數字技術的學習興趣,使其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
三是保留部分線下服務窗口,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為老年人保留其熟悉的傳統(tǒng)服務方式”,針對數字技術接入存在實際困難的老年群體,要為其留有充分的公平享用社會服務的權利,不可因其數字接入困難而將其排斥在外。要積極落實保障部分線下服務窗口的要求,提供“線上+線下”多元結合的服務方式。
(四)家庭支持
“數字反哺”是彌合老年“數字鴻溝”的一種有效手段,是一種內生性、可持續(xù)的輔助力量,是老年人信息能力與素養(yǎng)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青年人作為“數字原住民”,對互聯網技術有較好的應用與理解,理應助力老年群體脫離互聯網應用的困境。在家庭中,作為子代的青年人不應該僅僅充當數字設備的提供者,更應該作為數字技術的教授者,為家中老年人普及網絡犯罪詐騙的知識,使其樹立接觸數字技術的信心,鼓勵他們積極接入數字技術。
此外,應積極利用高校青年資源,創(chuàng)造有利于“數字反哺”的社會氛圍。目前各高校越發(fā)重視青年的社會實踐經歷,助老行業(yè)剛好為此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應鼓勵年輕人采用點對點的教授方式,幫助老年人解決娛樂、消費、通信等數字盲區(qū),并對老人的不解之處進行適當解答。深入中老年群體,對待年老一代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陪伴老人聊天,傾聽老人心聲,為他們帶去愛和溫暖,排解孤獨。
(五)老年人配合
老年“數字鴻溝”的治理既要重視為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也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激發(fā)其自主性和積極性。隨著老齡化理念愈發(fā)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主動克服對數字技術的恐懼,積極學習與使用互聯網技術和知識,順應時代浪潮參與數字化變革。應關注老年人內部差異,考慮到不同老年人在數字設備、媒介素養(yǎng)、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差異,促進更多老年人主動投入數字化時代,借助數字技術實現更體面、更便捷、更高效的生活。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環(huán)境,營造年齡平等的社會氛圍,老年人并不能和愚昧、無知、弱小畫等號,老年人作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參與者和貢獻者,應享有同樣的數字權利,融入數字社會,學習并掌握數字技能,平等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更有助于老年人增強自信心,主動擁抱舒適便利的數字化生活。
彌合老年“數字鴻溝”,需要完善政府頂層制度建設,消除社會普遍數字技術門檻,加強社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適老化服務建設、老年人群體信息素養(yǎng)建設和老年友好型社會氛圍建設,為老年群體融入數字社會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政府、市場、社會、家庭、老年人主體多角度多方位合力協作、精準發(fā)力,不僅能夠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未來,對形成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也具有重要意義。數字化的浪潮勢不可擋,要在國家數字強國的戰(zhàn)略方針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老年群體作為數字時代的短板,應當被給予更多的關懷。鑒于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老齡人口基數大,情況復雜,應將老年群體進一步劃分,實地調研后根據各地區(qū)“數字鴻溝”的不同情況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措施,如何彌合老年“數字鴻溝”、填補數字盲區(qū)將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潘君豪,楊一帆.老年數字貧困的韌性治理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20,8(2):52-60.
[2] 陸杰華,韋曉丹.老年數字鴻溝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徑選擇:基于數字鴻溝與知溝理論視角[J].人口研究,2021,45(3):17-30.
[3] 劉海明,馬曉晴.斷裂與彌合:“銀發(fā)數字鴻溝”與人本主義倫理建構[J].新聞愛好者,2021(3):18-22.
[4] 李永鋒,周俊,朱麗萍.基于遺傳算法的老年人APP用戶體驗優(yōu)化設計方法[J].工業(yè)工程,2018,21(3):93-99,108.
[5] 左美云,劉瀏,尚進.從國家政策看智慧健康養(yǎng)老發(fā)展脈絡[J].中國信息界,2021(1):72-75.
[6] 劉述.積極老齡化視角下我國香港老年人數字融入路徑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1(3):67-75.
作者簡介?劉璇,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