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彬彬
[摘? ? 要]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綿延至今,主要是依靠著人們的傳承和發(fā)揚。只有對古代歷史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夠將歷史文化的價值在如今的社會展現(xiàn)出來。史學研究一直以來都對教育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夠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尤其是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而且還要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歷史知識的人才。本文通過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史學研究理論成果,助力高中歷史教學的可行性、方法案例及現(xiàn)實意義,對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深度與廣度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史學研究;理論成果;教學指導
新時代的出現(xiàn)衍生了一系列新興的教育模式,對于高中歷史教育來說,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如今的社會,所以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加入許多新鮮的元素,使得如今社會的歷史教學能夠更具有吸引力,更加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將史學研究理論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是使學生對中國歷史擁有更多認識的一種方式,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幫助高中歷史知識形成一個綜合的體系。論文通過史學研究對高中歷史教育意義的分析,得出了相關的結果。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行業(yè)在課程教學方面也有所改革。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也要改變,以前的高中歷史教學只是單純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以課本為基礎展開相應的歷史學習,如今要將課本教學轉變?yōu)閷嶋H應用教學,就能夠脫離課本,在實際生活當中也能夠學習到相應的歷史知識。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所面臨的多種問題,不能局限于課本當中的知識點,而且要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對歷史進行更深入地探索,將時代的發(fā)展元素和歷史知識相融合,這樣才能夠使高中生更好地接受歷史文化。因此,教師應總結課堂內容,確定好課本內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順應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趨勢。根據(jù)相關調查,大部分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非常濃厚,想要更深層次地了解歷史,但是由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沉悶,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淡化,教師并沒有將真正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也沒有更深層次地了解歷史。所以,一定要將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以更新穎的方式傳授學生知識。同時教師應定期對高中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及時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針對不同問題采取對應解決措施,通過不斷完善綜合實力,根據(jù)每名學生性格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課堂安排,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高中歷史教學當中的史學應用
(一)改正高中課本中的錯誤問題
時代腳步的加快使得許多歷史觀點的含義改變,許多歷史信息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意義,新的史學研究成果能夠改正高中歷史課本當中的錯誤問題,將更符合社會觀點的歷史知識寫進課本。人們的思想覺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史料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材中有些史學觀點沒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進程。雖然出版社對高中教材進行不斷地修改和訂正,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許多觀點還保留著之前的模樣,所以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需要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教科書進行修改和訂正,要使學生能夠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歷史,學習到比較客觀的歷史知識。例如,在“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節(jié)課堂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容,學會用聯(lián)系和比較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并且掌握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區(qū)分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與西方政治制度的區(qū)別,分清楚中西政治制度的差異與優(yōu)劣。近年來高中歷史教材在不斷修訂,出現(xiàn)很多新的理論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以最新的教學內容為主,避免將以前的教學內容講解給學生。
(二)在高中歷史課本當中引入新的史學研究成果
無論是歷史知識還是史學研究觀點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時代的變化會促使這些觀點進行改變,許多年前的史學觀點并不符合現(xiàn)如今的歷史教學課本,還有許多歷史觀點表面上看與高中歷史課本當中的知識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需要利用這些史學觀點引入相關的歷史問題,并且將現(xiàn)如今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觀點相結合,才能夠使學生加深理解。還有許多史學觀點被證實出來之后會發(fā)現(xiàn)其中摻雜著歷史學者個人的情感和觀念,對于那些錯誤的,不符合時代背景的史學研究觀點,教師要避免其進入課堂。并且要引導學生不被這些負面的史學觀點所影響,要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知道是非對錯,并且形成自己的觀點。
(三)幫助學生改變自身的角度,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高中教學當中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學生會用課本當中的歷史觀點去看待問題,忽略了自身的觀點和意識,盲目地去相信歷史課本當中所有的歷史知識,這不僅不科學,而且還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誤導。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是高中歷史研究應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其也是歷史教學所應該追求的重要目標。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用自身的角度看待問題,以科學、宏觀的思維對歷史進行分析,形成自身獨特的觀點,并且能夠對不同的事件進行分析和評價,擁有判別對錯是非的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改變自身角度,從多角度看待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具體總結如下:一是改變立場、形成多角度;二是設置情境、形成多角度;三是通過變換時空形成多角度。
三、關于高中歷史運用史學研究成果
(一)史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但是針對歷史進行研究的范圍區(qū)域還比較狹窄,史學研究者研究的歷史內容比較少,這樣就使得史學研究有了局限性。而且在史學研究過程當中,對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得出的相關結果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關于這三者的,對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內容比較少。政治研究主要是進行階級斗爭的分析;經濟研究大多數(shù)是對生產方面進行分析和關注;而軍事研究的側重點則是農民的階級斗爭,這些內容全部都是關于國內的歷史,沒有涉及國外的歷史信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西方史學逐漸進入了國內,在不同的方面影響我國歷史的走向和發(fā)展。所以我國的歷史研究范圍也要將西方史學涵括進來,而且要與國內的社會層面,生活層面相連接,才能更好地完成對整個世界的歷史分析與研究。
(二)增加了史學研究的方法
幾千年來我國史學研究多是局限于對國內的歷史進行研究,所以涉及的研究方法也只是針對國內歷史方面。自從西方史學傳入中國后,歷史學者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出了新的歷史研究方法。20世紀初中期,史學研究者注重于唯物史觀的研究方法,史學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外的史學研究者對于中國的歷史的研究興趣日益濃厚,這也提醒中國的史學研究者要將史學觀點和其他學科相結合,才能分析和研究出更具有歷史意義的觀點,促進整個社會的發(fā)展。
四、史學研究成果包含的類型以及對其的理解
中國是一個尊重歷史文化的國家,為了表示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將許多歷史文化觀點進行總結,并且融入高中歷史課本當中,而且在高考當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許多高考歷史命題也逐漸偏向史學觀點。所以,對于學生和高中歷史老師來說,了解中國的史學研究成果類型非常重要,不僅如此,還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中國史學研究成果包含五種類型:第一種就是關于人類的文明。人類的發(fā)展要從遠古時期說起,自人類發(fā)展以來,人類文明也在不斷地改變,人類社會文明逐漸從懵懂向成熟發(fā)展,主要包含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向。第二種是關于歷史整體。中國在歷史上的發(fā)展與其他國家密不可分,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世界各國都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第三種是關于歷史現(xiàn)代化。時代是不斷進步的,歷史文化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改變,要適應每個時期社會的變化,要不斷地進步、包容和開放。第四種是歷史社會。世界是一個整體,但是這個整體是由每個小部分所組成的,大到國家,小到每個人自身,了解歷史,要了解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第五種是關于歷史生態(tài)。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為了保證經濟持續(xù)增高,人們對于自然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在尋求進步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地球自然環(huán)境,要關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得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和平共存。
五、關于高中歷史課本運用史學研究的案例
(一)史學研究觀點之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從二戰(zhàn)史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許多相關信息和觀點與如今社會不能夠相適應。如二戰(zhàn)時期形成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和關貿總協(xié)定在當時的社會中有重要的影響力,合稱為三大經濟支柱。這三大經濟支柱的出現(xiàn)使得世界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在如今社會中,這三大體系對于社會影響較小,不能夠再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經濟體系。所以,無論是這三種體系所形成的影響和意義,還是其中出現(xiàn)的觀點,在如今的社會都需要史學研究者進行更新,用更新鮮的角度去看待。
(二)史學研究觀點之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在中國的近代社會,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農民運動,而且還摻雜著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由于人們不滿清王朝的統(tǒng)治,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在當時的社會狀況當中,太平天國運動是對清政府的有力打擊,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但是從當今社會上來說,太平天國運動需要從正反兩面進行分析,其不僅僅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的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所以,在不同時代研究太平天國所顯示的觀點和意義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史學研究者要根據(jù)歷史對社會階段的不同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
(三)史學研究觀點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是進步的,它從本質上闡述了人類社會關系發(fā)展中的根本性規(guī)律,并且提供了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整個世界?,F(xiàn)如今要學習和了解的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而且也要認真了解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產生的意義。
六、將史學觀點融入高中歷史課本所產生的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要想了解需要歷史研究者進行長時間地分析。到目前為止,我國對于歷史的研究范圍還具有局限性,在一些歷史觀點上無法涉及得比較深入,并且還有許多歷史知識和觀點與如今的社會形態(tài)不符。當今社會高中歷史課本當中富含許多歷史觀點,但是由于社會形態(tài)變化迅速,歷史課本的內容又來不及改編,所以高中生會學習到一些不太正確的歷史知識,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史學研究者要根據(jù)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和速度對歷史信息和觀點進行更新和改革,并且出版社要迅速進行訂正,避免高中歷史課本出現(xiàn)有問題的歷史觀點,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將正確的、有信息量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歷史研究成果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對于高中生來說,歷史教學應更加嚴謹,因為高中生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態(tài)形成時期,要學習到正確的、客觀的歷史知識。高中歷史教學應以史學研究理論作為指導方向進行學生的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突破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歷史觀點,并且形成自己的獨特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將史學研究新成果賦予到歷史教學當中,還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提高對歷史的記憶能力,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從不同方面客觀地評價歷史,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專業(yè)性的歷史人才。
參考文獻:
[1]尹小虹.史學研究理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指導[J].才智,2016(26):203.
[2]陳二力.史學研究理論成果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指導[D].重慶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