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左紅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語文學科也在積極進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希望通過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期滿足新時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要積極更新與改進教學策略和手段,提升教學方案設計水平,以保證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進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诖耍疚尼槍πW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研究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人們愈發(fā)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此背景下,對教育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效率,以充分發(fā)揮教育教學工作的價值。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而言,考慮到語文學科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語文知識更具基礎性、開放性,但在實際學習語文知識時,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語文知識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面對這種狀況,倘若教師沒有適時更新授課模式、策略,則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一旦如此,必然會限制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改視域下,一定要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適時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這樣才能確保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
1? ?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通過綜合分析以往的小學語文授課經(jīng)驗,得知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教學手段、方式單一。以前,在小學語文課上,教師通常都會選用“教師教、學生學”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nèi)容教給學生,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但沒有思考,而且沒有疑問。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就會認為語文知識的學習特別枯燥,進而很難始終跟隨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逐漸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喪失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致使小學語文課堂授課成效無法達到預期。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以及心理各方面都處在發(fā)展階段,其自制力相比高學段的學生而言較弱。由于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又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而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上課情況,使得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在課堂上開小差的情況。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課堂紀律,導致教師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再加上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很難在課堂學習期間自覺思考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部的努力似乎都只是為了提高成績,進而死記硬背所有的課程內(nèi)容,長此以往,必然會降低語文學習質(zhì)量,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2?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2.1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動力
首先,語文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運用講解和探究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讓學生逐一探究閱讀素材,然后結(jié)合實際問題,讓其從文章中找到結(jié)論。其實這樣的形式并不能讓全部學生都與文章傳達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很多學生的閱讀也是淺嘗輒止,并不能提升其閱讀理解素養(yǎng)。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將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作為出發(fā)點,主動改變教學形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草船借箭》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演繹方式,將閱讀形式與表現(xiàn)形式整合,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讓他們表演。此時,學生會在課余時間詳細閱讀文章,并在課堂表演完成后參與到評價和探究中。教師還可以在給他們介紹創(chuàng)作者信息和文章內(nèi)涵的過程中播放與文章相關的視頻等,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將相關知識融入生活,縮短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使之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
2.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教學情境,也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手段之一。其實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大多取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要積極建立以生活為導向的情境,以增強學生對于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有效理解,優(yōu)化他們對于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整體掌握程度。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不僅需要在課程中扎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要熟練地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并且探索教學內(nèi)容中的生活元素,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學情境還能使知識變得有趣,并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思維延伸,提高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成效。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找春天》的教學過程中,本文主要是通過描寫春天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大家對‘春天一詞有什么看法?想到了什么場景?是否想到了綠色的植物和森林以及藍色的湖泊?”然后,教師便可引領學生閱讀全文,還可以帶領學生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以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欣賞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色。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去“找”春天。這樣的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的思想認識得更加透徹,并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2.3融入情感教育,增進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恰到好處地融入情感教育,從而增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樣會讓課堂教學有效性大大提升。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重點工作,通過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感激發(fā),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當前,部分教師仍然習慣于重視成績提升,而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很難使學生與課文之間產(chǎn)生共鳴,導致學生只能從表面上理解課文,最終嚴重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增進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有效提升他們的情感感知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感知能力,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讓他們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文本中描述的事件,體悟周恩來的情感,并從他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中形成感悟。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熟悉文章,并讓他們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使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事件的重點以及周恩來為何抱有如此大的抱負。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到周恩來的寬廣胸懷,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志愿,有效地豐富了自己的情感,增強了對文章的理解。
2.4開展趣味活動,實現(xiàn)寓教于樂
鑒于小學生的年紀尚小,他們對趣味教學法有很大興趣。所以,教師應以新課改為導向,積極開展趣味性活動,實現(xiàn)寓教于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將相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開展一系列趣味活動,比如,分組朗讀比賽。具體來說,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根據(jù)角色需要,將組內(nèi)成員確定為轎夫、藺相如、廉頗和解說旁白等角色,角色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接下來進行分組朗讀比賽,由教師和其他組的學生擔任評委,進行打分,看一看哪組表現(xiàn)得好,哪個學生的朗讀效果最佳。對于取得優(yōu)勝的小組,可以讓其擔任班級的“朗讀指導者”。教師還要給這些 “朗讀指導者”布置一些任務,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引領班級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因為小學生的自我表達欲望非常強,在教師和同學的引領下開展活動,可以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務必精心設計多種趣味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語文課程的能動性,不斷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2.5進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盡管小學時期的學生年紀尚小,學習生涯才剛剛開始,但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以及自身思維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會出現(xiàn)差異。而新課改十分強調(diào)學生的教學主體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適時地進行分層教學,保障不同的學生可以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具體來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全班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以及興趣愛好等,繼而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方案,這也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海上日出》的教學中,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不失為朗讀感悟與積累運用的良好素材,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夠?qū)W有所長,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依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學習能力突出的層級,學習能力均衡且具有進步空間的層級,學習能力薄弱需要強化基礎知識的層級。以此為依據(jù),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語文思維能力,引領他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析文本內(nèi)容,記錄海上日出的過程;對于中間層級的學生,則以增強文本分析與感悟能力為主,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而對于學困生,教師則應從字詞句著手,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夯實基礎。
2.6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修養(yǎng)
在小學生擁有良好學習習慣之后,他們的自身修養(yǎng)以及語文素養(yǎng)就會顯著提升。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才能促使學生在具備一定語文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慢慢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因此,除了教師和學生一起設計閱讀計劃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布置語文學習任務,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開展閱讀交流互動活動,引領學生分享閱讀心得,促使學生之間自由討論,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火燒云》的教學中,為了在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針對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引導他們仔細閱讀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增進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與此同時,還要組織學生之間相互談論對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象的印象,這樣就可以使之形成交流的閱讀習慣,在表達和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才會不斷提升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對于閱讀學習會形成一種成就感,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7注重激勵評價,樹立學習自信
基于新課改的全新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就要注重激勵評價。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側(cè)重教師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在課后評價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安排,通過對學生及時激勵、引導與點撥,既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滿足他們的心理訴求,又能查漏補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因此,為了推進小學教育改革,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授課過程進行綜合考慮,注重激勵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同時,由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評價性語言,教師應該客觀公正,不應該忽視或者夸大,應該積極鼓勵進步的學生,要注意評價話語不能太單調(diào)、通俗。如果對學生沒有什么評價,也就意味著教師不怎么重視這方面,就不能顯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成效和學生的接收成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務必要通過客觀、準確和恰當?shù)慕逃u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想法,這樣學生的自信就會增強,他們才會脫穎而出,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例如,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將改變原來單調(diào)的結(jié)果評論形式,建立新的作文激勵評價體系,按照一定的標準客觀地評價不同學生的習作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
3? ?結(jié)語
總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務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來提升教育教學成效,促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悟?qū)W習的樂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過程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秉持新課改理念,致力于教學的革新和優(yōu)化,以期為學生營造集多元性、實踐性、探究性于一體的課堂氛圍,助力學生更輕松、更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增進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穆秀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構(gòu)建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146-147.
[2]左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如何實現(xiàn)有效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1(18):149-150.
[3]陳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7):28-29.
[4]范曉英.立足課堂: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31):15-16.
[5]張曉麗.基于情境教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8):12.
[6]蘇雅文.元認知理論下小學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探討[J].教學與管理,2021(21):98-100.
[7]劉亞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18):59-60.
[8]魏潔,俞愛宗.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研究綜述[J].教育觀察,2020,9(7):16-17,20.
[9]林燕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7(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