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學生形象化的思維特點與抽象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難以在課堂上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A階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不理解,影響其數學思維邏輯的發(fā)展,也影響著學生后續(xù)深層次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因此為了利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筆者從具體的課堂實踐分析,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具體的方式。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對整體課堂進行講解,對整體課堂進行把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學效率,但學生無法有效參與課堂、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也影響其順利地對知識進行探究與思考。面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小學數學的生活情境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學,使學生將個體的生活體驗遷移到課堂涉及的數學知識。小學生接觸到的生活經驗較為有限,而課堂中對學生生活體驗的充分利用能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因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現代化手段對生活化的數學資源、課堂學習的重難點數學知識進行展示,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方式參與課堂的數學知識學習,從而高效理解數學知識。
在“圖形運動——平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fā),通過電梯、電纜、窗簾等生活物品,使學生感受平移這一運動狀態(tài)在生活中的具體呈現,而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在生動案例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下促進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
二、生活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并不是單一地強調以學生的思考為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實踐參與中使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理解、感受數學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只立足教材知識進行課堂教學,是一種相對較為單一、局限的知識傳授方式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發(fā)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強。
因此在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實踐參與和主觀能動性,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下,以生活實際中數學問題的有效解決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深度。
如在“分米與毫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物體測量的方式,在學生測量課本、測量課桌、測量身高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基礎的數學單位在實踐環(huán)境下的應用,更好地體會數學的生活化特征。
三、情境引發(fā)思考
在生活情境方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數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把握數學的目標學科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既強調計算能力、數學知識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強調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在學生探究思考的過程中使其能持續(xù)地以數學的視角反思社會現象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強調在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而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征,通過設置與學生學習背景、學習需求相關的學習任務,在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中保障數學思考問題與生活的聯系,也保證數學思考問題與學生水平相適應。在學生理解數學,并在個人認知能力上探究數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以“認識路線圖”為例,教師在知識講解中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要求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繪制購物、學習、玩耍的路線圖,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掌握路線圖的繪制方法,以生活中數學問題探究的方式,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數學的工具性特點。
為了使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有效地應用于生活實踐,教師的生活情境方法也要應用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環(huán)節(jié),通過要求學生自主地在生活環(huán)境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應用,使學生在學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環(huán)境下持續(xù)地開展數學學習,在訓練數學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探究習慣。
四、結語
小學數學的學習強調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強調學習方法的掌握,而教師以個人為主體進行課堂設計,只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不利于學生個人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立足數學學科內容、知識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參與有效性,在相對直觀、具體的數學知識呈現方式下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郭翠珍.論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2017(2):19.
[2]姚秋月,楊爽.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