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家庭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實行溫情教育,春風化雨情暖成長路,多點“人情味”的表揚,培養(yǎng)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棍棒”、“恐嚇”之類的“北風”式教育方法猶如暴風驟雨只能讓親子關系漸行漸遠,從而延誤孩子的成長。
當前新冠疫情形勢下“南風效應”賦予我們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啟發(fā)。對疫情的似懂非懂,幼小的心靈難免會有恐慌和焦慮;學習方式的變化,孩子們可能因為缺乏自律,學習會有不同程度的松懈。因為居家,父母和孩子的接觸陡然增加了,母慈子孝逐漸演變成了雞飛狗跳。那么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因勢利導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心中有愛/愛意味著尊重與包容。長時間居家,孩子們難免有情緒上的波動,出現(xiàn)焦慮和煩躁等負面情緒,作為父母要學會共情,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允許他們用合理的方式發(fā)泄出來,并且及時地進行正面疏導和緩解。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心中有愛,站在孩子的角度寬容理解,少發(fā)火,南風“徐徐吹”,正確引導避免同樣的錯誤發(fā)生。這樣孩子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愿意嘗試,并且做得越來越好。
適度的監(jiān)管。學習上對孩子進行宏觀指導,和孩子一起建立計劃表,也要給孩子一定的獨處時間,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多一些商量和鼓勵,少一些嘮叨和管制,有邊界感和分寸感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2)眼中有光。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多少人沖鋒在前,充分顯示了我們中國人的大愛無疆、守望相助,所以我們應該感恩這些最美逆行者,敬畏生命。
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潛移默化的滲透勞動教育,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疊被子、擦桌子、打掃衛(wèi)生,一定要循序漸進,,杜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多年的習慣,起初可能不大配合,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持之以恒,南風“長吹”,不能淺嘗輒止,當孩子有了些許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讓溫暖的光芒射入孩子的心田,從而體會到成就感。
(3)拒絕語言暴力?!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夏日寒”。孩子犯了錯誤,先處理情緒,后處理問題。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受到“爬行腦”的支配,批評的話語成了宣泄情緒的工具,愛變成了赤裸裸的傷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懂得語言的藝術,話里有溫暖,小事見溫情。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過程,作為父母,尤其是疫情期間,切實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言語里多一份鼓勵和表揚,猶如四月的春風緩緩吹入孩子的心田; 行動上多一絲引領和示范,猶如無聲的路標指引方向。所以,運用好“南風效應”,做“南風長吹”的智慧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