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霜
【摘要】“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筆者就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教學進行“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進行了如下的分析與闡述:用好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融入閱讀,在經(jīng)典閱讀中內(nèi)化“立德樹人”;重視寫作,在寫作中體悟“立德樹人”;課外拓展,在活動中升華“立德樹人”;言傳身教, 在生活點滴中熏陶“立德樹人”。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立德樹人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十八大報告則進一步強調(diào)了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那么,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教學又該如何進行立德樹人、實施德育目標呢?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1、用好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
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編寫主要以名家名篇為主,十分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珠玉生輝、美不勝收的世界。這里的“立德樹人”教育資源也是“俯拾即是”。
從別有一番風味的“荷塘月色”到極具北國特點的“故都之秋”,從曲水流觴的“蘭亭”到風光秀美的“康橋”,從千古絕唱的“赤壁”到古色古香的“北平”,從“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三國演義》到“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紅樓夢》……“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那是仁者的夢想,“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那是智者的呼喚;“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是民族的風骨,“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那是中華的氣節(jié)!嫉惡如仇的林沖,淳樸善良的翠翠,向命運抗爭的祥林嫂……其中無不飽含著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蘊含著歷久彌新的真摯情懷,都是我們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最好素材。
文質(zhì)兼美的語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作用。我們的語文課堂既要讓學生學會誦讀,有所感悟,具有分析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教材中各種篇目的情感教育,學會做人,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經(jīng)典作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深入開掘,細細研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使學生受到藝術(shù)感染熏陶的同時,陶冶情操,砥礪品格,錘煉修養(yǎng),提高自我,讓學生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獲得內(nèi)在心靈的成長、人格品質(zhì)的提升。
2、融入閱讀,在經(jīng)典閱讀中內(nèi)化“立德樹人”
閱讀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手段,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認知理解能力,還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品格情操。融入閱讀亦是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主要載體。如閱讀屈原的《離騷》,體會其“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愛國至誠,閱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感受其窮則獨善其身、獨守清白品質(zhì)的高尚節(jié)操,閱讀杜甫的《蜀相》、陸游的《書憤》,領悟其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大愛情懷!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詮釋,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并給予他們品格和行為的示范。這些無比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千百年來一直激蕩著人們的心!諸如此類的感人至深的優(yōu)秀作品、高尚情懷在閱讀中不勝枚舉……它們凈化著我們靈魂的同時更激勵著我們?yōu)閲液兔褡宓恼衽d不懈地努力奮斗!
難忘燭之武的愛國勇敢與不卑不亢,難忘藺相如的智勇雙全與顧全大局,難忘蘇武一去幾十載卻忠心不改,更難忘李密的“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拳拳孝心……這些歷史人物,或以精神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千古,令人景仰,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在學生心中,深深根植于學生心田,學生也在無聲的經(jīng)典閱讀中內(nèi)化了“立德樹人”。
3、重視寫作,在寫作中體悟“立德樹人”
寫作是學生將自己的思想轉(zhuǎn)化為文字,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的重要渠道,是鍛煉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質(zhì)、滲透立德樹人的過程。講真話,寫實事,抒真情,敘真意,這是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強調(diào)的寫作原則。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做真人、講真話、辦實事。可以說,通過寫作訓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知書有禮、豁達堅毅、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習慣,做真實的人,善良的人,對人民有用的人!
4、課外拓展,在活動中升華“立德樹人”
豐富的語文課外活動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到真本領,懂得做人的道理。陸游有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蘊含著豐富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因素,以此為依托,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對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和思想道德提高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通過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辯論大賽、漢字聽寫大賽、古詩詞書法大賽、讀書報告會、觀影心得感悟、課本劇表演等多種形式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實踐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升華“立德樹人”。
5、言傳身教,在生活的點滴中熏陶“立德樹人”
中國有言曰“親其師,信其道?!庇钟小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睅熣卟粌H僅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是學生各方面學習的榜樣,是學生精神品質(zhì)的引領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立德樹人,必須先立師德。語文教師自身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健全良好的道德品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自身的學識魅力熏陶學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高中語文教師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必須身先士卒地投入到“三愛”實踐中去,給學生做好榜樣、表率,言傳身教, 在學生生活的點滴中“立德樹人”。
春風化雨細無聲,立德樹人常有道。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這樣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著學生,并把立德樹人貫徹落實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不斷在閱讀中內(nèi)化深化,充分利用作文課和語文課外活動實施立德樹人,注重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在生活的點滴中“立德樹人”,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造就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1]、浙江省嵊州市馬寅初中學張曉瑜《立德樹人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