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克雷洛夫,在少年時代酷愛寫喜劇。
有一次,他寫了一部喜劇,自我感覺還不錯,然后他找了一個叫布列伊特科普佛的老板,請他看看是不是能夠出版。
布列伊特科普佛是個矮矮胖胖的德國人,看上去有些笨拙,但他肚子里學(xué)問卻不少,尤其對戲劇很內(nèi)行。
他接過克雷洛夫的劇本,剛看了個開頭,就喜形于色,馬上與克雷洛夫攀談起來,而且越談越投機(jī)。
過了幾天,克雷洛夫又來找布列伊特科普佛,問他讀完劇本了沒有。布列伊特科普佛笑容可憨地說:“這出戲?qū)懙锰眯α?,看來你對生活觀察得很仔細(xì)啊!”說完,他就掏出了60盧布,打算作為稿酬付給克雷洛夫。
60盧布,這在當(dāng)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額!
14歲的克雷洛夫心花怒放,暗想,有了這些錢,就可以接濟(jì)一下家里貧苦的生活了。他剛要伸手接錢,心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這些錢花完就沒了,我為什么不交換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呢?于是他改變了主意,要求布列伊特科普佛把這筆現(xiàn)金換成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布列伊特科普佛意味深長地笑了,并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克雷洛夫抱著一大捆書,心想著:只有不斷學(xué)習(xí),以后才有機(jī)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財富。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閱讀悅成長·好學(xué)》